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78例体会
1
作者 唐小穗 孙广才 +1 位作者 刘宇 王宇峰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2001年第2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脊椎疾病 治疗 椎弓根螺钉 胸腰段骨折 脊椎骨折
下载PDF
腰椎间盘术后并发间盘炎的探讨
2
作者 唐小穗 王宇峰 郭文杰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1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间盘炎的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4例腰椎间盘术后并发间盘炎的发病过程和转归结果 ,参照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类似疾病进行分析。结果病因有三种类型 ,临床表现有其相同性。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间盘炎的愈后有较... 目的探讨间盘炎的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4例腰椎间盘术后并发间盘炎的发病过程和转归结果 ,参照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类似疾病进行分析。结果病因有三种类型 ,临床表现有其相同性。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间盘炎的愈后有较大影响。结论间盘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治疗则依据疾病的不同类型 ,不同阶段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术 术后并发症 间盘炎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考克)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杜瑞琴 詹志伟 +5 位作者 胡肇衡 郑纪红 唐小穗 王丽 扈文海 张良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评价鲑鱼降钙素(商品名考克)对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自身对照研究,入选210例骨质疏松及骨量丢失伴有骨痛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50 IU.d-1肌内注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的变化。结果:199例患者完... 目的:评价鲑鱼降钙素(商品名考克)对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自身对照研究,入选210例骨质疏松及骨量丢失伴有骨痛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50 IU.d-1肌内注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的变化。结果:199例患者完成治疗,自我评定及医生评分显示不同部位骨痛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P<0.005),其中无效者多为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有31.43%(66/21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多为恶心、脸红、头晕等,其中5.23%因反应严重或恐惧退出治疗。结论: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快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症 骨痛 疗效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永军 赵京元 +1 位作者 韦兴 唐小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92-795,86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小切口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sOVCF)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65例sOVCF患者纳入本研究,损伤节段为T108例,T117例,T1219例,L123例,...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小切口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sOVCF)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65例sOVCF患者纳入本研究,损伤节段为T108例,T117例,T1219例,L123例,L25例,L43例,共累及73个椎体,椎体高度压缩均超过2/3,所有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使用次数,并记录术前、术后3d、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度,统计骨水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盘内渗漏5例,渗漏至椎旁软组织3例,均无神经及脊髓压迫症状,均无硬膜外血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每个椎体平均手术时间(25.4±8.7)min,平均使用C形臂次数(12.4±8.3)次,术后3d和术后1年VAS评分、ODI和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椎体前方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下椎体成形术治疗sOVCF,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穿刺及透视次数,节约手术时间,不同程度地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角,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微创小切口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永军 唐小穗 +1 位作者 申勇 于俊叶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6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手术疗效、并发症、适应证评价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本院1999年3月至2010年4月采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6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手术疗效、并发症、适应证评价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本院1999年3月至2010年4月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年,平均18个月;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JOA评分及Nurick分级,采用配对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别对JOA评分及Nurick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患者JOA评分由术前(6.7±1.1)分提高到术后(15.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α=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1.5±5.6)%。Nurick分级从术前的(2.8±1.2)级提高到术后的(0.7±0.5)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α=0.05)。术后神经根麻痹者4例,内固定物松动者1例,临近节段退变加重者3例,无脊髓或神经根永久性损伤、内固定物失败、颈椎后凸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以使脊髓彻底减压,纠正颈椎后凸畸形,维持颈椎稳定性,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的风险,减少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可获得理想手术疗效,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成形术 手术安全性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永军 唐小穗 +2 位作者 孙广才 赵京元 韦兴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1993-199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腰椎术式对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产生的不同影响及DVT产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行腰椎手术患者158例,根据患者行不同腰椎术式患者为4组,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组(A组)、椎板切除组(B组)、TLIF单节段融合组(C组)和多节... 目的研究不同腰椎术式对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产生的不同影响及DVT产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行腰椎手术患者158例,根据患者行不同腰椎术式患者为4组,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组(A组)、椎板切除组(B组)、TLIF单节段融合组(C组)和多节段融合组(融合节段≥3)(D组)。所有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均进行双侧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4组的DVT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4组DVT发生率差异;对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探讨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监测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在腰椎术后D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D组在4组中有显著的DVT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体重指数,心脑血管合并症、糖尿病、术后长时间卧床、D-二聚体含量增高是DVT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2.27、1.98、1.68、4.06、2.11、9.62;术后双下肢主被动训练及术后抗血栓药物应用是DVT产生的保护因素(P<0.05),OR值分别为:0.22、0.11。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含量≥19.5μg/ml为患术后DVT的截断值(cut-off)值。结论腰椎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众多,重点关注DVT发生的高危人群,并通过相应预防措施防止DVT的发生,D-二聚体可作为判断术后DVT产生的重要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手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腰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新天 唐小穗 +3 位作者 孙广才 刘宇 王宇峰 孙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至2005年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按照MacNab分级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196名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时间22个月(2~120个月)疗效优103例,占总人数的的52%,...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至2005年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按照MacNab分级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196名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时间22个月(2~120个月)疗效优103例,占总人数的的52%,良71例,占总人数的36%,可11例,占总人数的6%,差11例,占总人数的6%。优良率达到88%。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新天 孙广才 唐小穗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总结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随访结果,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患者38例,75足;年龄46~72岁,平均53.4岁。比较术前、术后拇外翻角(HVA),第一、二... 目的总结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随访结果,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患者38例,75足;年龄46~72岁,平均53.4岁。比较术前、术后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所得数据输入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拇外翻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评价优31例(81.6%),良4例(10.5%),可2例(5.2%),差1例(2.6%),优良率92.1%。术前外翻角30.33±8.9,术后11.17±5.07(P=0.000),术前跖间角13.54±5.18,术后9.46±5.4(P=0.016),术前术后拇外翻角及跖夹角对比有显著差义。结论 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简单、容易操作,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效果显著,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截骨术 手术疗效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
9
作者 王宇峰 唐小穗 孙广才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12~3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12~3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复位良好。无动脉损伤及其他手术并发症。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骨折即时复位,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HANGMAN骨折
下载PDF
透析患者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观察
10
作者 沈鹰 张克 唐小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一组因肾功能不全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总结该类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经验。方法随访肾功能不全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初次髋关节置换9例(11髋),观察该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4年(2~9年,随访至200... 目的观察一组因肾功能不全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总结该类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经验。方法随访肾功能不全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初次髋关节置换9例(11髋),观察该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4年(2~9年,随访至2007年12月),11髋留存9髋,其假体存留率为81.8%;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8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5.8分,优良率77.8%(7/9髋)。术后3个月内死亡病例2例,死亡率22%。术后获得随访9髋,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结论对于因肾功能不全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的髋关节疾病,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髋关节置换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
11
作者 王宇峰 唐小穗 孙广才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Ⅱ型5例,Ⅱa型2例,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Ⅱ型5例,Ⅱa型2例,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12~3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复位良好。无动脉损伤及其他手术并发症。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骨折即时复位,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HANGMAN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针(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宇峰 唐小穗 包同新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总结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4月间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的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61~95岁,平均年龄75岁。骨折按照A... 目的总结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4月间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的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61~95岁,平均年龄75岁。骨折按照AO分类:3-1Al型10例,3-1A2型22例,3-1A3型5例。结果随访到的35例患者中,33例在术后3个月复诊时可以完全负重,X线片显示已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2例出现拉力钉股骨头颈切割,造成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针(PFN)承载力强,内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轻微,术后患者可以在耐受的情况下早期离床活动,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针(PFN) 老年人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13
作者 李新天 唐小穗 +1 位作者 孙广才 孙哲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评价其治疗的效果。方法2002~2006年采用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自手术治疗的病人92例,按照MacNab分级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84名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5~60... 目的通过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评价其治疗的效果。方法2002~2006年采用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自手术治疗的病人92例,按照MacNab分级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84名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5~60个月),疗效:优50例,占总人数的60%,良26例,占总人数的31%,可4例,占总人数的4.5%,差4例,占总人数的4.5%。优良率达到91%。结论采用加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远期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分期手术减压对大鼠马尾神经慢性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刘辉 唐小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7期32-3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马尾神经渐进性压迫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期手术减压对下肢腓肠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7只、假手术组9只及空白对照组9只。实验组大鼠行腰5椎板钻孔,置入平头不锈钢螺钉,假手术组大鼠... 目的建立大鼠马尾神经渐进性压迫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期手术减压对下肢腓肠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7只、假手术组9只及空白对照组9只。实验组大鼠行腰5椎板钻孔,置入平头不锈钢螺钉,假手术组大鼠仅行腰5椎板钻孔,不置入螺钉压迫,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完成在规定时间内手术减压后进行行为学、电生理学、组织病理学检测对比。结果12、24周减压组大鼠步行分析显示两后足间距、角度加大,斜板实验角度减小,体感诱发电位(cSEP)、运动诱发电位(mMEP)的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形态学腓肠肌湿重减轻,与4周减压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马尾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应该早期减压去除压迫因素,以利于下肢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马尾神经 慢性损伤 手术减压
下载PDF
折磨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15
作者 唐小穗 《中国保健营养》 2004年第10期22-23,共2页
"啊嘁,哎哟"一个喷嚏叫小李捂着腰蹲在了地上,边上的同事开始直笑;"又装像儿!"可越看越不对--真出毛病了!于是急急忙忙、七手八脚把小李送到医院,医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喷嚏 医院 医生 地上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6
作者 刘辉(综述) 唐小穗(审校)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47-49,共3页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均较正常者狭窄,刺激或压迫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是老年人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对患...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均较正常者狭窄,刺激或压迫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是老年人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其发病原因。诊断标准,保守及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方法 诊断 纤维组织增生 多发性疾病 骨质增生 神经根管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定位诊断腰椎椎间孔狭窄症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京元 唐小穗 +2 位作者 孙广才 张晓锦 于海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9-844,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定位诊断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21例腰椎椎间孔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0例,女11例;年龄36-65岁,平均45.6岁。病史6~36个月,平均... 目的探讨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定位诊断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21例腰椎椎间孔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0例,女11例;年龄36-65岁,平均45.6岁。病史6~36个月,平均9.4个月。5例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痛,16例为单侧下肢痛。根据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并行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检查,了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定位诊断神经根受压部位;并通过手术证实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1例患者中9例为椎间盘突出导致椎间孔狭窄,12例为椎问盘弥漫性膨出合并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导致椎间孔狭窄;21例均为下腰椎椎间孔横向狭窄,20例为L4.5,椎间孔狭窄,造成L4神经根受压;1例为L5S1,椎间孔狭窄,造成L5,神经根受压。经手术探查证实与术前定位诊断完全符合,符合率为100%(21/21)。术后20例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例下肢疼痛症状缓解不满意。结论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I扫描方法能准确定位诊断椎间孔狭窄,为确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椎间孔切开术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退变引起腰腿痛的相关化学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舒剑臣 唐小穗 赵京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124-127,共4页
20世纪30年代Mixter和Barr首次阐明腰腿痛的真正最常见病因系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此后,近20年里腰椎间盘毫出一直被认为是腰腿痛的惟一主要病因。但后来的观察发见这种观点与临床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腰腿痛 化学因素 常见病因 BARR 神经根 一致性
原文传递
P物质、白介素6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舒剑臣 唐小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9期825-827,共3页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来自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为病例组,选取腰椎爆裂性骨折15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获取病变节...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来自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为病例组,选取腰椎爆裂性骨折15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获取病变节段椎间盘、患侧黄韧带和患侧小关节囊等组织,均经-80℃冰箱保存,-22℃下OCT(optim alcutting temperature)包埋冰冻切片,行SP与IL-6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病例组26例组织均可见SP及IL-6染色阳性的组织细胞,15例对照组未见相关阳性染色组织细胞。结论 SP及IL-6等炎症因子在椎间盘及邻近组织的聚集提示其参与了腰椎间盘的退变及神经根性疼痛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 炎症因子 P物质(SP) 白介素6(IL-6)
原文传递
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白介素6与椎体骨折并发远隔部位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包同新 赵京元 唐小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出现远隔部位疼痛的病因。方法选取Denis分类屈曲型骨折的手术病例62例,腰痛伴远隔部位疼痛11例为实验组,腰痛不伴远隔部位疼痛51例为对照组。术中取多裂肌标本,制作冰冻切片,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出现远隔部位疼痛的病因。方法选取Denis分类屈曲型骨折的手术病例62例,腰痛伴远隔部位疼痛11例为实验组,腰痛不伴远隔部位疼痛51例为对照组。术中取多裂肌标本,制作冰冻切片,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介素6(IL-6)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的比值来衡量伤椎的压缩程度;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分别行VAS、JOA、ODI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68.73±11.91)%、VAS(8.09±1.51)分、ODI(40.45±3.48)%、JOA(14.00±3.80)分,术后椎体压缩程度(84.00±6.08)%、VAS(5.00±1.34)分、ODI(21.73±3.80)%、JOA(15.36±3.56)分;对照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75.27±14.14)%、VAS(7.65±1.43)分、ODI(39.24±4.64)%、JOA(11.90±3.59)分,术后椎体压缩程度(83.75±8.89)%、VAS(2.76±1.18)分、ODI(15.82±3.65)%、JOA(20.84±3.71)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压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VAS、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ODI、JOA评分对照组优于实验组(P<0.05)。免疫组化:实验组11例标本SP、CGRP、IL-6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对照组51例标本SP、CGRP、IL-6染色结果阴性。结论屈曲暴力造成脊柱后方组织损伤,SP、CGRP、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刺激脊神经后支,是产生远隔部位疼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远隔部位疼痛 免疫组化 脊神经后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