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志冈:一个有关“永远长不大”的故事
1
作者 唐志冈 《艺术界》 2009年第2期4-19,共16页
1.永远不长大 三毛驴的哥哥是高中生.能当高中生必定18岁。在我童年的时候.人类的成长缓慢.能长到18岁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关键词 故事 高中生
原文传递
单细胞测序揭示自然杀伤细胞在青年和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中的差异
2
作者 唐蜜 李瑶 +6 位作者 胡艳梅 文新民 唐志冈 黄晟 张勇 罗丹霖 易恒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0-1036,共7页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中的免疫细胞亚群差异,重点关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亚群相关功能和通路。方法:通过与公开研究文献的通信作者联系,获取4例重症肺结核患者[其中,2例青年患者(年龄≤40岁),2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中的免疫细胞亚群差异,重点关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亚群相关功能和通路。方法:通过与公开研究文献的通信作者联系,获取4例重症肺结核患者[其中,2例青年患者(年龄≤40岁),2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和其他临床相关指标。对研究对象单细胞RNA测序数据进行质控、统计,去除不合格的细胞后,进一步进行非线性降维和聚类。利用公认的细胞标志物对相关免疫细胞进行注释,统计各样本和分组中的细胞类型百分比,比较各细胞亚型在不同分组中的变化趋势。同时,比较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差异基因,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富集分析探索这些基因在生物过程和通路中的作用。结果:对来源于重症肺结核青年患者中的15359个细胞和老年患者的9571个细胞进行注释,共鉴定到11个细胞亚群,占比最多的细胞类型分别是单核细胞(61%)、CD4^(+)T细胞(17%)、CD8^(+)T细胞(8%)、巨核细胞(5%)、B细胞(4%)及NK细胞(3%)。分析发现,青年患者NK细胞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4.339%(3.955%,4.722%)]高于老年患者[中位数(四分位数):0.822%(0.813%,0.831%)],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0.431,P=0.667);利用观察到的细胞数与期望细胞数的比值(Ro/e)统计学方法分析同样显示NK细胞在青年组中呈现增多趋势。进一步对NK细胞聚类分析揭示了3种不同NK细胞亚群,青年患者中高表达CD16的NK细胞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4.409%(41.672%,47.147%),略高于老年患者[中位数(四分位数):35.172%(32.169%,38.17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0.431,P=0.667)。对比CD16高表达的NK细胞和中表达的NK细胞发现存在435个明显变化的基因,其中高表达的基因388个,低表达的基因47个。KEGG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作用在细胞感知、细胞因子、B细胞受体、抗原加工提呈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青年和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之间的差异,揭示了青年重症肺结核患者中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16^(+)NK细胞百分比增多,为肺结核患者的分级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分析 RNA 结核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分析
3
作者 李瑶 方喆 +8 位作者 罗丹霖 胡艳梅 唐蜜 唐志冈 文新民 张勇 姚碧波 王起 易恒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8,共12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探讨合并肺结核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新冠病毒感...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探讨合并肺结核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40例。研究对象中单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57例(新冠组);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83例(新冠合并结核组),其中,合并耐药肺结核患者32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预后情况。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首先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肺结核,将其分为新冠组和新冠合并结核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然后,将新冠合并结核组按照是否耐药、是否痰菌阳性、治疗分类进行分层分析。采用Kaplan-Meierr(KM)生存分析比较组间的生存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合并肺结核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新冠合并结核组的预后更差,CT影像学恢复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5(7.0,11.5)d,与新冠组相比[7.0(5.0,1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5.000,P=0.049)。新冠合并结核组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发热的患者占38.6%(32/83),低于新冠组(56.1%,3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1,P=0.040)。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也有较大差异,新冠组最常出现的是典型磨玻璃影(52.6%,30/57),高于新冠合并结核组的21.7%(1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2,P<0.001);新冠合并结核组的影像学表现复杂,最常见的为斑片影(91.6%,76/83)和条索影(91.6%,76/83),高于新冠组的56.1%(32/57)和28.1%(1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052和60.471,P值均<0.001)。新冠合并结核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0.7,1.6)×10^(9)/L,明显低于新冠组的1.3(0.9,2.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36.000,P=0.015);白细胞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为5.0(3.8,7.1)×10^(9)/L,明显低于新冠组的6.0(4.8,7.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0.000,P=0.024);中性粒细胞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3(2.2,4.7)×10^(9)/L,明显低于新冠组的3.6(3.0,5.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65.000,P=0.049);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44.2(239.6,457.3)/μl,明显低于新冠组的567.6(437.8,618.6)/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4.000,P=0.009)。生存分析显示,痰菌阳性是影响新冠合并结核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住院时间及胸部影像学恢复时间延迟,合并痰菌阳性肺结核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冠状病毒感染 共病现象 疾病特征 预后
下载PDF
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环丝氨酸导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唐志冈 易恒仲 +2 位作者 罗丹霖 厉娟 杨坤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近年来,由于缺乏新的治疗药物,耐药结核病所导致的公共健康问题迅速增加,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已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威胁。因为感染了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无法获得充分的治疗。并有可能传播感染健康人群。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肺结核患者 环丝氨酸 不良反应 精神系统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神经 治疗药物
下载PDF
重要的不是国画
5
作者 唐志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1-111,共1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中国画和油画之分,所谓国画无非西方现代强势文化入侵下的中国民族文化自尊的坚守,国际政治边缘心态的表达。反过来,如果近两百年的工业文化不是在西方,而是在东方,在中国,那么这种在纸上用墨的古老绘画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中国画和油画之分,所谓国画无非西方现代强势文化入侵下的中国民族文化自尊的坚守,国际政治边缘心态的表达。反过来,如果近两百年的工业文化不是在西方,而是在东方,在中国,那么这种在纸上用墨的古老绘画不一定会像今天这样只奉一国之尊,也无需有所谓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可见所谓“中国画”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国际现代主流文化语境中的一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民族文化遗产 国际政治 文化自尊 中国民族 强势文化 边缘心态 工业文化
下载PDF
漂移中的地域性内涵——和丽斌“日瑟浩奕”个展研讨会
6
作者 唐志冈 罗菲 查常平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3期206-213,共8页
本文根据和丽斌"日瑟浩奕"个展研讨会"当代艺术中的风景与自我"录音整理而成,由于全文内容较长,兹将其中有关风景艺术与地域性的讨论做了相应的主题整理。
关键词 录音整理 艺术表达 策展人 布面油画 土地问题 前现代 边疆文艺 艺术空间 艺术评论家 文化中心
下载PDF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易恒仲 杨坤云 +1 位作者 唐志冈 厉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0期2997-2998,3002,共3页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组(NRS2002组,n=40)和简易营养评价组(MNA组,n=40),对两...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组(NRS2002组,n=40)和简易营养评价组(MNA组,n=40),对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NRS2002组中营养不良和无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体质量减少、膳食摄入减少、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存在、年龄70岁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组中营养不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营养不良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2002和MNA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NRS2002更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 肺结核伴糖尿病 应用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筛查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易恒仲 杨坤云 +1 位作者 唐志冈 厉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0期2887-2889,共3页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临床治愈率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湖南省胸科(结核病)医院就诊的结核患者,其中初治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82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123例、耐药肺结核患者组15...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临床治愈率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湖南省胸科(结核病)医院就诊的结核患者,其中初治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82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123例、耐药肺结核患者组156例。通过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科学掌握肺结核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痰菌阴转情况、病灶吸收及临床治愈率。结果初治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复治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耐药肺结核患者组的痊愈率分别为92.68%、82.92%、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末及6个月末,初治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的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均为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抑制不佳、不按时服药、产生耐药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P<0.05)。结论肺结核病和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可合并存在,相互影响,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糖尿病 痰菌阴转 病灶吸收
下载PDF
13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环丝氨酸后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文新民 杨坤云 +5 位作者 易恒仲 罗丹霖 张勇 唐志冈 厉娟 袁甜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8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分析13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环丝氨酸的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科收治的13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用含环丝氨酸方案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 目的分析13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环丝氨酸的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科收治的13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用含环丝氨酸方案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处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环丝氨酸后有18例(13.04%)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7例(5.07%)患者停用环丝氨酸,采用6Cm(Am)-Lfx(Mfx)-Pto-PAS-Z/18Lfx(Mfx)-Pro—PAS-Z方案继续进行治疗,未再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其余11例(7.97%)患者增加维生素B6剂量,维持原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后未再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在掌握适应证与密切监测下,使用含环丝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环丝氨酸 不良反应
下载PDF
7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坤云 易恒仲 +2 位作者 唐志冈 盛健 厉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846-84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中找出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对在湖南省结核病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7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78例患者中完成24个月... 目的回顾性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中找出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对在湖南省结核病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7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78例患者中完成24个月治疗的有16人占20.5%,完成18个月治疗的有17人占21.8%,完成12个月治疗的有29人占37.2%,治疗少于12个月的有16人占20.5%。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状况差,难以完成24个月治疗期间的检查费、治疗费和药物费。结论增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治愈率的关键,它有赖全社会的关注,必须是政府、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及患者本人共同配合,其中治前、治中的健康促进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耐多药结核 治疗 依从性
原文传递
湖南省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患者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易恒仲 罗丹霖 +2 位作者 唐志冈 厉娟 杨坤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分析湖南省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患者治疗情况,为今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湖南省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及治疗转归情况。共确诊37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85... 目的分析湖南省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患者治疗情况,为今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湖南省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及治疗转归情况。共确诊37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85例纳入项目进行标准化方案6Z-Km(Cm)-Lfx-Pto-PAS(Cs)/18Z-Lfx-Pto-PAS(Cs)治疗,纳入率75.6%。结果治疗成功率(治愈+完成治疗)60.7%(173/285);女性治疗成功率(治愈+完成治疗)为69.7%(53/76),死亡患者均为男性共12例,不同性别的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20岁年龄组治疗成功率(治愈+完成治疗)最高为73.3%(11/15);≥60岁年龄组治疗成功率最低为44.4%(4/9),各年龄组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7,P=0.003)。不同登记分类中,初治失败者治疗成功率最高为81.8%(18/22),复治失败者治疗成功率较低为53.9%(89/165),不同登记类别患者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8)。新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2.4%(21/29),既往使用过一线抗结核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1.1%(108/152),既往使用过一线+二线抗结核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42.3%(44/104),不同用药史患者治疗成功率差异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目前实验室开展二线药敏试验能力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于同一类别的所有患者使用同一治疗方案的标准化治疗策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艳梅 罗丹霖 +7 位作者 李杨 张勇 唐志冈 唐寒梅 白烨 易恒仲 杨坤云 王巧智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476-482,共7页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8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利奈唑胺分成利奈唑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8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利奈唑胺分成利奈唑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利奈唑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使用利奈唑胺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治疗组108例,对照组81例。两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利奈唑胺治疗组经抗结核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4%(22/108)、47.2%(51/108)、21.3%(23/108)、20.4%(22/108)和13.9%(15/10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6%(7/81)、27.2%(22/81)、9.9%(8/81)、1.2%(1/81)和4.9%(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0、7.86、4.40、15.86、4.10,均P<0.050)。年龄≥45岁为使用利奈唑胺后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3.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9.25;OR=2.41,95%CI 1.09~5.35;均P<0.050],白细胞计数基线值高为使用利奈唑胺后白细胞计数减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95%CI 0.30~0.76,P=0.002)。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时易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临床上需要严密监测使用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利奈唑胺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