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灌水量对河西灌区玉米群体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连彩云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30-336,共7页
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探讨高密度栽培下的合理灌溉定额对保障玉米高产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4—10月在河西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不同灌水量(270.0、390.0、5... 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探讨高密度栽培下的合理灌溉定额对保障玉米高产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4—10月在河西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不同灌水量(270.0、390.0、510.0、630.0 mm)对玉米群体质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的干物质量、产量呈增加趋势,高灌水量(630.0 mm)下的干物质量和产量均最高,中等灌水量(510.0 mm)下干物质量、产量分别高达32013.36、16000.31 kg/hm2,仅比高灌水量处理分别低2.89%、3.13%,而在390.0、270.0 mm灌水量下显著降低。各处理的光合势、生长速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吐丝期后20 d达到最大,且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吐丝期后20 d至灌浆中期,510.0、390.0 mm灌水量下的光合势下降幅度为0.38%、2.40%,生长速率下降幅度为26.16%、30.19%,均低于高灌水量处理和低灌水量(270.0 mm)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耗水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390.0、510.0 mm灌水量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6.21、25.14 kg/(hm2·mm),差异不显著;而产量最高的高灌水量处理及耗水量最低的低灌水量处理仅为22.77、23.98 kg/(hm2·mm),均低于390.0、510.0 mm灌水量处理。综合考虑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在种植密度为11.70万株/hm2条件下,510.0 mm为玉米生育期适宜灌水量,可实现增产节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密度栽培 灌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群体质量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不同覆盖材料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2
作者 崔云玲 张立勤 +2 位作者 唐文雪 杨蕊菊 汤莹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以普通PE地膜和裸地为对照,分析全生物降解膜、加厚PE地膜、玉米秸秆等3种材料覆盖下对玉米产量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加厚PE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 为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以普通PE地膜和裸地为对照,分析全生物降解膜、加厚PE地膜、玉米秸秆等3种材料覆盖下对玉米产量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加厚PE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后玉米产量为13114.5~13708.5 kg/hm^(2),较普通PE地膜增产1.4%~6.0%;水分利用效率为24.17~25.11 kg/(mm·hm^(2)),较普通PE地膜提高2.3%~3.8%。产值与效益均高于普通PE地膜,均以玉米秸秆处理最高,分别为38383.8、24283.8元/hm^(2);生物降解膜次之,分别为37674.0、21624.0元/hm^(2);加厚PE地膜排第3,分别为36720.6、21570.6元/hm^(2)。收获后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上层含水量高于下层,对深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在降水量低、蒸发量高的沿黄灌区,覆膜的主要作用是减蒸保水,用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降解地膜、易回收型的加厚PE地膜或固炭培肥型的秸秆替代普通PE膜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覆盖材料 玉米 产量效益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分布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1 位作者 连彩云 罗双龙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525、750、975、1200 mm)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适宜灌水方案,为膜下滴灌水稻水分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灌水量... 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525、750、975、1200 mm)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适宜灌水方案,为膜下滴灌水稻水分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灌水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在灌水量为975 mm时,水稻产量为5521.6 kg/hm^(2),仅比最高产量(1200 mm灌水量处理)降低2.23%,但比525、750 mm灌水量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98.37%、42.98%;该灌水量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5.28 kg/(hm^(2)·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根据耗水强度、水分敏感指数确定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是需水关键时期。综合分析提出,水稻全生育期适宜灌水量为975 mm,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各生育阶段灌水量分别为193、219、236、96、154、77 mm,是河西绿洲灌区既保证水稻高产,又保证水分高效利用的适宜灌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灌水量 耗水特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水稻氮素平衡及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4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1 位作者 罗双龙 段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3-771,共9页
为确定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基于产量及环境安全的水稻氮肥投入阈值,于2020、2021年在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水稻膜下滴灌栽培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纯氮0、135、225、315、405 kg·hm^(-2))对水稻产量、土壤矿质氮累... 为确定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基于产量及环境安全的水稻氮肥投入阈值,于2020、2021年在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水稻膜下滴灌栽培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纯氮0、135、225、315、405 kg·hm^(-2))对水稻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最佳经济效益氮肥用量为222 kg·hm^(-2),对应水稻产量为5684 kg·hm^(-2)(最高产量的99.7%)。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矿质氮累积量为119 kg·hm^(-2),与135 kg·hm^(-2)施氮量处理差异不显著,施氮量达到315 kg·hm^(-2)时,矿质氮累积量显著增加,并且出现由浅层向深层迁移的趋势;氮表观平衡值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土壤氮素达到表观平衡时,对应的施氮量为171 kg·hm^(-2)。综合考虑产量、矿质氮累积量、土壤氮盈余与施氮量的关系,得出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水稻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为171~222 kg·hm^(-2)。该施氮量比最高产量氮肥用量降低10.8%~31.3%,既保证了水稻高产稳产,又有效降低了氮素在土壤中的盈余与淋失风险,为该区域水稻减氮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矿质氮累积量 土壤氮素平衡值 氮阈值 膜下滴灌 水稻
下载PDF
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连彩云 马忠明 +3 位作者 唐文雪 薛亮 王智琦 罗双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40-1145,共6页
油页岩半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无机营养物质,是复混肥理想的添加物料。为了提升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以玉米为指示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指示品种,设施油页岩半焦生物炭20、40、60、80 t/hm^(2),不施肥和仅施氮、磷... 油页岩半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无机营养物质,是复混肥理想的添加物料。为了提升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以玉米为指示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指示品种,设施油页岩半焦生物炭20、40、60、80 t/hm^(2),不施肥和仅施氮、磷肥(优化施肥)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油页岩半焦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后土壤性状发生显著变化,与播前相比,土壤容重下降了2.21%~8.82%,土壤孔隙度增加了-11.05%~4.08%,毛管孔隙度增加了-6.70%~3.74%,土壤pH下降了4.73%~7.84%。土壤储水量较对照不施肥处理增加了18.85%~30.57%。与优化施肥相比,土壤全氮增加了6.25%~20.83%,土壤全磷增加了0~25.51%,土壤全钾增加了0.92%~2.63%,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4.29%~88.26%,土壤碱解氮增加了-7.40%~14.21%,土壤速效磷增加了-30.27~80.37%,土壤速效钾增加了-12.87%~115.07%。在油页岩半焦生物炭投入量为60 t/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17681.4 kg/hm^(2),较对照不施肥处理增产20.10%。综合分析,施不同用量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均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显著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生物炭 玉米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施磷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土壤速效磷和磷肥利用率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1 位作者 王景才 卢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中施肥不科学和磷肥利用率低的问题,2011—2013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设置了三年定位试验,研究了P2O5投入量为0 kg·hm-2(CK)、120 kg·hm-2(P1)、240kg·hm-2(P2)和480 ...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中施肥不科学和磷肥利用率低的问题,2011—2013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设置了三年定位试验,研究了P2O5投入量为0 kg·hm-2(CK)、120 kg·hm-2(P1)、240kg·hm-2(P2)和480 kg·hm-2(P3)对春玉米产量、土壤速效磷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但过量投入磷肥会使玉米减产,玉米产量整体表现为P1〉P2〉P3〉CK;在同一生育时期,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累积量呈增加趋势;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累积量增幅呈增大趋势,与2011年播前基础量相比,2013年收获后累积量增加53.6%~208.5%;磷肥利用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优化施磷量下,磷肥当季和累计利用率达到最大,为15.51%、13.91%。综合考虑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生态环境安全,P2O5的投入量以12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磷累积量 磷肥利用率 产量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 春玉米
下载PDF
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的增温保墒效应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玉米覆盖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对比试验。基于各测试指标2015年、2016年2年的平均值,结果表明...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的增温保墒效应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玉米覆盖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对比试验。基于各测试指标2015年、2016年2年的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降解膜降解速率有明显差异。降解膜A、B、C在覆膜80 d内性能比较稳定,在覆膜170 d时,降解膜A质量损失率仅为12.3%,降解膜B和C质量损失率高达82.4%、91.4%。3种降解膜具有显著的保墒性能,随降解膜破损度的增加,保墒性能降低。在苗期,0~120 cm土层,降解膜A耗水量比普通膜降低6.4%,降解膜B和C增加5.2%、6.5%。在收获期,降解膜A、B、C耗水量比普通膜增加8.8%、9.5%、11.2%;覆盖降解地膜能明显提高玉米播种至拔节期0~15 cm土壤温度,但与普通地膜相比,降解膜A、B和C土壤温度仅降低0.5、1.5、1.4℃。三种降解膜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42.2%、37.1%、38.3%;与普通膜相比,降解膜A增产0.6%,降解膜B和C仅减产3.0%和2.2%。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降解膜A增温保墒效果好,玉米产量高,但降解效果最差。降解膜B和C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可满足作物对温度水分的需求,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并且灌浆中后期降解速度加快,降解效果好。研究认为,在河西灌区降解膜B和C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玉米生产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可降解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多年采用不同捡拾方式对地膜残留系数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魏焘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随着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加,在作物产量提高的同时,田间残膜残留量也随之增加,加剧了农业地膜污染。本论文以连续4年(2011—2014)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探明完全捡拾、常规捡拾及不捡拾3个处理对地膜残留量、残留系数及玉米产量的... 随着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加,在作物产量提高的同时,田间残膜残留量也随之增加,加剧了农业地膜污染。本论文以连续4年(2011—2014)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探明完全捡拾、常规捡拾及不捡拾3个处理对地膜残留量、残留系数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地膜残留最多,不捡拾处理残膜量显著高于常规捡拾,完全捡拾与常规捡拾差异不显著;10~20 cm土层地膜残留量其次,不捡拾处理残膜量与常规捡拾差异不显著,完全捡拾则显著少于常规捡拾;20~30 cm土层地膜残留最少,处理间差异不显著;0~30 cm土层,完全捡拾处理下,面积>25 cm^2、4~25 cm^2中大块残膜片数显著少于常规捡拾和不捡拾处理,而面积<4cm^2残膜片数与常规捡拾和不捡拾差异不显著;2014年玉米收获后,常规捡拾、完全捡拾及不捡拾处理下地膜残留量分别为80.85、52.71 kg·hm^(-2)及152.65 kg·hm^(-2),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8.53%、-9.45%及54.42%;3种捡拾处理对玉米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及百粒重均有影响,随捡拾度增加,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与常规捡拾相比,不捡拾处理下4年平均减产15.08%,完全捡拾处理下平均增产4.70%。综合分析不同捡拾方式对地膜残留量、残留系数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建议在没有适宜的残膜回收机械的情况下,应采用农民常规捡拾方式,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须尽快研发推广适宜的残膜回收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捡拾方式 地膜残留量 残留系数 玉米 绿洲灌区
下载PDF
不同厚度地膜多年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魏焘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41,共6页
为了明确覆盖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连续3 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40 cm土层,随着地膜厚度增大,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体积质量呈降低趋势。0.006、0.010、0.... 为了明确覆盖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连续3 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40 cm土层,随着地膜厚度增大,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体积质量呈降低趋势。0.006、0.010、0.012 mm厚度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体积质量比CK(0.008 mm厚)降低-0.76%、1.25%、2.43%。在苗期和拔节期,地膜厚度为0.006 mm时,玉米节根数、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及叶面积显著小于CK。地膜厚度为0.010和0.012 mm时,随地膜厚度增加,玉米节根数、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及叶面积均呈增大趋势,但与CK差异不显著。随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地膜厚度对玉米株高及叶面积影响减小,但对地上部干质量的影响仍显著。地膜厚度在0.006~0.012 mm范围内,随地膜厚度增加,3 a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006 mm厚度覆膜条件下平均产量比CK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7.48%,0.010、0.012 mm厚度覆膜条件下产量比CK增产,增产幅度仅为1.18%、3.26%,产量差异不明显。综合考虑土壤物理性状、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等因素,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厚度0.008 mm以上的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多年覆盖 土壤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施氮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土壤硝态氮、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王景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3,共6页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中施肥不科学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2011—2012年两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0、135、180、225、270 kg·hm^(-2)和360 kg&#...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中施肥不科学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2011—2012年两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0、135、180、225、270 kg·hm^(-2)和360 kg·hm^(-2)六个施氮量,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2011年施氮量180 kg·hm^(-2)时玉米子粒产量达到最大,为4 922.22 kg·hm^(-2),显著高于N135,与N225、N270差异不显著;2012年施氮量225 kg·hm^(-2)时,玉米子粒产量达到最大,为10 267.06 kg·hm^(-2),与对照及其它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硝态氮累积量在200 cm土层中随氮素投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各处理间差异增大。2011年N180、N225、N270、N360处理间硝态氮累积量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135处理;2012年各施氮处理间硝态氮累积量差异相互显著,N360累积量高达615.50 kg·hm^(-2)。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氮肥吸收利用率达到25.13%。适宜的施氮量能提高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并且200 cm土层内硝态氮累积量较低,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春玉米 硝态氮累积量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1 位作者 张立勤 连彩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88,共5页
于2008-200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研究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及其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0~40cm土壤坚实度明显低于平作,0~20cm土壤体积质量较平作降低2.52%。0... 于2008-200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研究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及其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0~40cm土壤坚实度明显低于平作,0~20cm土壤体积质量较平作降低2.52%。0~10cm日均土壤温度较平作提高1.41℃,且随春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增温效应逐渐弱化。垄作沟灌栽培春小麦三叶期0~10cm土层质量含水量低于平作栽培,挑旗期至成熟期0~120cm土层质量含水量高于平作栽培。垄作沟灌栽培春小麦产量较平作增产7.27%~34.6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7~4.71kg/(hm2.mm),节水750m3/hm2。垄作沟灌栽培对土壤坚实度、体积质量、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是春小麦节水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垄作栽培 春小麦 绿洲灌区
下载PDF
地膜残留量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1 位作者 魏焘 连彩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82-87,共6页
为探究残留地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品种,在半膜覆盖平作栽培条件下,于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河西绿洲灌区模拟设置5个地膜残留量水平(0、110、220、440、660 kg/hm^(2)),测定不同残膜水平下土壤容重、土壤... 为探究残留地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品种,在半膜覆盖平作栽培条件下,于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河西绿洲灌区模拟设置5个地膜残留量水平(0、110、220、440、660 kg/hm^(2)),测定不同残膜水平下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地膜残留量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呈逐渐增加趋势,且玉米拔节前0~10 cm土层土壤温度提高0.14、0.25、0.28、0.43℃。残膜的存在能够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提高播前土壤含水量,但在玉米苗期由于残膜阻碍水分的下渗,导致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地膜残留量为0 kg/hm^(2)降低0.11%、1.89%、6.07%、5.93%。当地膜残留量为660 kg/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Olsen-P养分含量显均著低于地膜残留量为0 g/hm^(2),降幅分别为15.57%、10.53%、18.89%、36.32%。长期残膜作用使土壤容重增加、通透性降低,并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及Olsen-P含量,引起土壤质量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量 玉米田 土壤容重 土壤紧实度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西绿洲灌区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4-58,63,共6页
针对农田残膜对土壤污染日趋加重的现象,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玉米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降1、... 针对农田残膜对土壤污染日趋加重的现象,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玉米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降1、降2、降3三种降解地膜覆盖均能明显提高玉米苗期和拔节期节根层数、节根条数及根干重,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穗粒数增加20.25%~20.79%、千粒重提高14.44%~21.69%,产量增加37.88%~47.01%。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间差异不显著。与普通膜相比,降1膜经济产量、地上部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6%、1.68%,降2、降3膜仅降低6.50%~7.08%、6.38%~7.17%。但在玉米灌浆中期至成熟期,降2、降3膜阶段耗水量增幅高达7.21%、12.86%,而阶段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则下降了15.31%、12.61%。说明覆膜后期,降解膜2、3保墒效果急剧下降。研究认为,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可行的,建议生产企业延长降2、降3膜的稳定期,提高其在玉米生育后期的保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地膜 生长发育 土壤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下载PDF
基于产量和环境友好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王景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6-733,共8页
为确定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的合理氮肥投入阈值,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连续3年定位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为确定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的合理氮肥投入阈值,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连续3年定位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施氮量为243.72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8139.65 kg·hm^(-2)。之后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不增反降,产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在200 cm土层内的累积量随施氮量及施氮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矿质氮累积量为563.01 kg·hm^(-2),显著高于施氮量为180、225 kg·hm^(-2)处理的矿质氮累积量(410.88、480.97 kg·hm^(-2));氮表观平衡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氮素表观平衡值为0时,施氮量为179.50 kg·hm^(-2)。施氮量在179.50~243.72 kg·hm^(-2)时,玉米产量为7925.14~8139.65 kg·hm^(-2),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为409.83~513.08 kg·hm^(-2),氮素平衡值为0~49.15 kg·hm^(-2)。综合分析提出,施氮量为179.50~243.72 kg·hm^(-2)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既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又保证土壤氮素盈余及矿质氮残留较少,可实现环境安全的氮肥投入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矿质氮累积量 土壤氮素平衡值 氮阈值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1 位作者 陈娟 罗双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共8页
【目的】探索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设置5个施氮水平和3种施氮策略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施氮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目的】探索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设置5个施氮水平和3种施氮策略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施氮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产量。与N0处理相比,N1、N2、N3、N4处理产量显著提高33.50%、45.60%、39.20%、30.63%,并且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5622.8kg/hm^(2)。适当的氮肥后移可显著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形成水稻高产。N2B处理有效穗数比N2A、N2C处理显著提高16.72%、7.32%,产量提高4.88%、2.54%。水稻氮肥利用率与施氮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各项指标显著低于N1处理,但显著高于N3、N4处理。并且增施水稻穗肥、粒肥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N2B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达到35.81%,比N2A、N2C处理提高21.02%、11.73%。【结论】施氮量为225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投入比例为15%∶30%∶40%∶15%是河西绿洲灌区既保证水稻高产,又保证氮肥高效利用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稻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氮肥利用率 氮肥运筹
下载PDF
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3-161,共9页
为探讨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分别设置厚度为0.008、0.010、0.012、0.015 mm的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大田试验。结果表明:①厚度0.012、0.015 mm地膜覆盖三年仍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生育期耗... 为探讨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分别设置厚度为0.008、0.010、0.012、0.015 mm的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大田试验。结果表明:①厚度0.012、0.015 mm地膜覆盖三年仍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比一年一覆膜(CK)增加1.96%、1.14%,玉米播种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74、0.71℃。②一膜三年覆盖不同程度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0.008 mm地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 13.24%、18.12%;但0.010、0.012、0.015 mm处理与CK相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幅分别为2.27%~4.09%、2.85%~8.36%。③一膜三年覆盖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玉米产投比比CK分别显著提高13.73%、25.00%、26.47%、25.49%。④一膜三年覆盖显著降低了地膜残留量,比CK降低55.74%~61.42%;但厚度为0.008、0.010 mm地膜使用后易破碎、不易回收,使地膜残留系数分别高达35.60%、32.97%;地膜厚度为0.012、0.015 mm时,地膜残留系数可分别降低到21.99%、19.81%。研究认为,一膜三年覆盖中采用厚度大于0.012 mm地膜,可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产投比,有效降低残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厚度 一膜三年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产投比 地膜残留 玉米
下载PDF
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文雪 杨思存 马忠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5期7-10,共4页
以玉米品种沈单16号和针叶豌豆品种MZ-1为材料,在甘肃沿黄灌区进行了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针叶豌豆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2行玉米套种3行针叶豌豆模式的优势最明显,为最佳套种模式,较单种玉米增产1950.0 k... 以玉米品种沈单16号和针叶豌豆品种MZ-1为材料,在甘肃沿黄灌区进行了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针叶豌豆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2行玉米套种3行针叶豌豆模式的优势最明显,为最佳套种模式,较单种玉米增产1950.0 kg/hm2,增加纯收益2896.7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8752.5 kg/hm2,增加纯收益10693.5元/hm2。可在甘肃沿黄灌区及同类地区推广。对生产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表明,2行玉米套种2行针叶豌豆的模式还有进一步增产的潜力,且抗击外界微小干扰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针叶豌豆 套种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沿黄灌区
下载PDF
河西平川灌区制种玉米套种不同豌豆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文雪 张立勤 +1 位作者 马忠明 连彩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6-18,共3页
在甘肃河西平川灌区进行了制种玉米套种不同豌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豌豆品种对制种玉米的经济性状、产量以及带田混合产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豌豆品种针叶豌豆M Z-1与制种玉米套种后对产量水平的负面影响最小,豌豆产量达2700.... 在甘肃河西平川灌区进行了制种玉米套种不同豌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豌豆品种对制种玉米的经济性状、产量以及带田混合产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豌豆品种针叶豌豆M Z-1与制种玉米套种后对产量水平的负面影响最小,豌豆产量达2700.0 kg/hm2,制种玉米产量达9840.0 kg/hm2,带田混合产量达12540.0 kg/hm2,适宜与制种玉米进行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豌豆品种 套种 针叶豌豆MZ—1 产量 河西平川灌区
下载PDF
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对玉米间作豌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1 位作者 连彩云 张立勤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5-8,共4页
研究了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在垄作栽培和传统平作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温度、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5~25 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栽培提高0.92℃,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垄作栽培土... 研究了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在垄作栽培和传统平作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温度、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5~25 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栽培提高0.92℃,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高于平作栽培19.1 g/kg和315 m3/hm2。垄作栽培在灌水量比平作减少1 200 m3/hm2的条件下,两种作物的混合产量为16 895.3 kg/hm2,增产达14.97%;水分利用效率为26.61 kg/(hm.2mm),节水1 268.4 m3/hm2。从增产节水的角度来看,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垄作栽培模式明显优于平作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沟灌栽培 玉米间作豌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河西绿洲灌区
下载PDF
甘肃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规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魏焘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81-83,共3页
介绍了农田土壤残留地膜的监测、资料统计、成果表达等技术流程,包括覆膜作物选择、覆膜方式选择,监测点数确定、监测地块选择,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及统计测定方法等地膜残留监测的全过程。
关键词 农田 地膜残留 监测 规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