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 T2WI高信号环征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汤亚兰 唐方祥 +3 位作者 蔡鑫 林单 徐凡 李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59-463,共5页
目的观察MR T2WI高信号环征(T2-rim sign)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以治疗后肌瘤非灌注区体积(NPV)与治疗前肌瘤体积的百分比(NPV%)判断消融效果,根据术前是... 目的观察MR T2WI高信号环征(T2-rim sign)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以治疗后肌瘤非灌注区体积(NPV)与治疗前肌瘤体积的百分比(NPV%)判断消融效果,根据术前是否存在T2-rim sign分为T2-rim sign组和无T2-rim sign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V%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消融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肌瘤血供明显减少,60例NPV%<75%,300例≥75%,其间肌瘤位置、辐照时间、治疗强度、MR T2WI信号强度及有无T2-rim sig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FU消融肌瘤NPV%与MR T2WI信号强度、T2-rim sign、辐照时间及治疗强度有关(P均<0.05);辐照时间、治疗强度及T2-rim sign是影响HIFU消融肌瘤NPV%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相比无T2-rim sign组,T2-rim sign组辐照时间、治疗强度均增加,NPV%降低(P均<0.05)。结论T2-rim sign为HIFU治疗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因素;具有该特征的子宫肌瘤患者亦可自HIFU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肌瘤 超声 高强聚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LINC01088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汤亚兰 唐方祥 +6 位作者 陆茜林 张若兰 刘康 岳秋菊 徐凡 胡辉权 李均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1088(LINC01088)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携带LINC01088序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作为实验组(LV-LINC01088组),携带无意义序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作为...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1088(LINC01088)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携带LINC01088序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作为实验组(LV-LINC01088组),携带无意义序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LV-NC组),同时将未感染的SKOV3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用于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及LV-NC组比较,LV-LINC01088组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Vimentin表达降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Akt 473、p-PI3K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过表达LINC01088可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长链非编码RNA 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1088 PI3K/AKT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联合靶向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均 汤亚兰 +4 位作者 唐方祥 徐凡 唐英 胡辉权 罗岳西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靶向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0只雌性SD大鼠,其中60只建立卵巢癌大... 目的探讨联合靶向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0只雌性SD大鼠,其中60只建立卵巢癌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1组(注射FGFR抑制剂,20只)、实验2组(注射mTOR抑制剂,20只)、联合组(注射mTOR抑制剂和FGFR抑制剂,20只),另20只大鼠记为常规组(常规饲养并注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肿瘤微环境相关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而后将模型大鼠处死取得组织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观察实验1组、实验2组、联合组卵巢癌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结果联合组、常规组大鼠ERK、pERK、HIF-1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实验1组、实验2组(均P<0.05),联合组与常规组大鼠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卵巢癌细胞增殖率依次为:联合组<实验2组<实验1组(均P<0.05);卵巢癌细胞凋亡率依次为:联合组>实验2组>实验1组(均P<0.05)。结论联合靶向抑制FGFR和mTOR可明显降低卵巢癌增殖而有效促进其癌细胞凋亡,有望为卵巢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靶向抑制 机制
下载PDF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唐英 唐方祥 +2 位作者 胡辉权 徐凡 宾冬梅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初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术的5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LNM,将...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初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术的5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LNM,将其分为PLNM(+)组(n=113)和PLNM(-)组(n=403)。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以及LMR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绘制LMR预测宫颈癌P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进行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PLNM(+)组与PLNM(-)组患者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及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LMR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7、18.998、9.584、85.667、7.225、88.538、69.807、32.644、126.453,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ⅡA期(OR=2.805,95%CI:1.224~4.160,P=0.009),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为G1(OR=2.256,95%CI:1.245~6.323,P=0.013),脉管癌栓(OR=5.818,95%CI:3.139~10.782,P<0.001),宫旁浸润(OR=4.482,95%CI:1.730~11.615,P<0.002),肿瘤直径≥4 cm(OR=3.955,95%CI:2.119~7.383,P<0.001),以及血清SCC-Ag含量≥1.6 ng/mL(OR=1.909,95%CI:1.057~3.446,P=0.032),均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危险因素,而LMR>2.2(OR=0.155,95%CI:0.081~0.296,P<0.001),则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PLNM的ROC-AUC为0.790(95%CI:0.753~0.825,P<0.001)。根据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最大原则,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2.2,此时其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敏感度为66.4%,特异度为85.9%。结论术前外周血LMR>2.2,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淋巴转移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ROC曲线 妇女
原文传递
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陆茜林 唐方祥 +1 位作者 汤亚兰 李均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6-1090,共5页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严重影响着全球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健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严重影响着全球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健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nSCs)作为MSCs的成员之一,展现出作为种子细胞的易于多次获取的优越性,可靶向归巢至受损卵巢部位并分化为卵巢细胞,旁分泌多种生长因子、黏附因子和外泌体从而促进受损卵巢组织修复、血管再生和免疫调节。本文就MenSCs治疗PO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经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