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实施导学案
1
作者 唐明洋 《学苑教育》 2016年第8期60-60,共1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导学案 新课改 学导结合
下载PDF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清 李楠 +3 位作者 武侠 黄园莉 唐明洋 吴礼高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SD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肾肿瘤灶呈实性、灰黄色,质软。镜检见肿瘤边界清楚,细胞排列呈实性...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SD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肾肿瘤灶呈实性、灰黄色,质软。镜检见肿瘤边界清楚,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小管状,细胞质空泡状,胞质内含嗜酸性或浅染的絮状物质,未见核分裂像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AX8、CK(AE1/AE3)、EMA、P504s均阳性,SDHB阴性。患者组织蜡块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提示SDHB基因外显子区域发现一处杂合突变。(c.725G>Ap.R242H)。结论SDH缺陷型肾癌发病率罕见,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免疫表型呈特征性的SDHB表达缺失。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及家族遗传史,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SDHB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下载PDF
Fhit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增殖、侵袭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清 李楠 +3 位作者 武侠 黄园莉 唐明洋 吴礼高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Fhit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RNA激活上调Fhit表达后观察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hit基因的表... 目的:探讨Fhit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RNA激活上调Fhit表达后观察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构建Fhit-saRNA表达载体,转染至子宫内膜癌ISK细胞株,建立上调Fhit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和RT-PCR验证转染效果。通过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析转染前后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明显降低甚至缺失(P<0.01);CCK-8结果显示Fhit基因表达上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明显减慢,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Fhit基因表达上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空白对照组的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转染组(P<0.01)。结论:相比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Fhit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较低且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通过saRNA上调Fhit后,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RNA激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LRP16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朱清 唐明洋 +2 位作者 黄园莉 张光辉 赵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LR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下调LRP16表达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检测LR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构建LRP16-shRNA表达载体,建立... 目的探讨LR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下调LRP16表达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检测LR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构建LRP16-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LRP16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K);采用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RP16蛋白的阳性率为86.2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RP16蛋白阳性率为13.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RP16基因表达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体外观察LRP16基因表达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弱。结论LRP16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增高,LRP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下调LRP16基因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LRP16 RNA干扰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RNA干扰CD151基因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锦涛 陈刘成 +4 位作者 李然 闵锐 唐明洋 范星宇 李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3-809,共7页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i)介导的CD151基因沉默对子宫颈癌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达;设计并筛选抑制CD151 mRNA表达的siRNA序列,构建含有shRNA序...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i)介导的CD151基因沉默对子宫颈癌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达;设计并筛选抑制CD151 mRNA表达的siRNA序列,构建含有shRNA序列的质粒转染子宫颈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筛选稳定沉默CD151基因的子宫颈癌细胞株,用于后续的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CD151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与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Psciencer2.0-shRNA-CD151重组质粒的子宫颈癌细胞CD15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 1期,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亦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RNAi介导的CD151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及恶性生物学行为,CD151有望成为治疗子宫颈癌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CD151基因 RNA干扰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然 周婷 +3 位作者 陈少华 唐明洋 韦丹丹 李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部不适入院,肿瘤眼观均为溃疡型肿块,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呈弥漫片状、巢状分布,胞质弱嗜酸性,胞核圆形,可见泡状核,核仁不明显。免疫表型:S-100、SOX10、vimentin均弥漫强阳性,黑色素标志物Melan-A和HMB-45均阴性。FISH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GNET患者发病年龄小、预后差,因其形态学的相似性,临床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 FISH EWSR1基因
下载PDF
Nod2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中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孟宝 伍婷 +5 位作者 苏丛 孙雅婷 唐明洋 郭明娟 兰燕虎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感染Nod2基因肝组织条件敲除小鼠模型,初步探究Nod2基因在K.pneumoniae感染引起肝脓肿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引进的Nod2^(flox/+)小鼠自交获得Nod2^(flox/flox)小鼠,同时将Alb-Cre^(+)小鼠与Nod...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感染Nod2基因肝组织条件敲除小鼠模型,初步探究Nod2基因在K.pneumoniae感染引起肝脓肿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引进的Nod2^(flox/+)小鼠自交获得Nod2^(flox/flox)小鼠,同时将Alb-Cre^(+)小鼠与Nod2^(flox/+)进行杂交获得Nod2^(flox/+);Alb-Cre^(+)的子代小鼠;将上述两种基因型的子代小鼠进行杂交,获得Nod2基因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Nod2^(flox/flox);Alb-Cre^(+))和同窝阴性对照组小鼠(Nod2^(flox/flox))。提取小鼠脚趾基因组DNA,经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并提取小鼠肝脏,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Nod2基因在肝脏中的敲除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感染K.pneumoniae,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生存率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利用RT-q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感染K.pneumoniae 48 h后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趋化因子CXC配体1(CXCL1)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od2^(flox/flox);Alb-Cre^(+)小鼠肝脏NOD2 mRNA表达量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D2蛋白表达量降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实验组小鼠在感染K.pneumoniae后生存率降低(中位生存时间60.5 h,P=0.0469),肝组织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病理损伤;实验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1β和CXCL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D2在K.pneumoniae感染诱导肝脓肿的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 NOD2基因 炎症反应 保护作用
下载PDF
高中英语晨读模式改革初探
8
作者 唐明洋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18年第11期12-12,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英语也成为了重要的交流媒介,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好英语也显得更加重要.高中作为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更要学好英语,为以后成才做好准备.现阶段对于英语的学习,不仅要学好阅读和写作,更要将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英语也成为了重要的交流媒介,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好英语也显得更加重要.高中作为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更要学好英语,为以后成才做好准备.现阶段对于英语的学习,不仅要学好阅读和写作,更要将学到的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可以用英语与人交流,因此英语口语的练习也很重要.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晨读是一种练习口语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晨读可以记忆英语知识,提高自身的英语成绩,还可以加强语言积累,提高口语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让晨读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热爱,保证高中英语晨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英语综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晨读模式 改革
原文传递
小鼠疟原虫感染经氯喹治疗痊愈后再感染免疫特征分析
9
作者 王艺 姚鑫 +6 位作者 唐明洋 刘磊 宋世好 陶志勇 夏惠 常雪莲 方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9-576,共8页
目的探讨疟原虫感染小鼠在原虫血症高峰期经氯喹治愈后,再感染同/异种疟原虫的疾病进程和免疫保护特征。方法用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17XNL株(P.y 17XNL株)感染C57BL/6小鼠,感染率达高峰时(第9天)半数小鼠以氯喹治疗,其余小鼠自然痊愈。痊... 目的探讨疟原虫感染小鼠在原虫血症高峰期经氯喹治愈后,再感染同/异种疟原虫的疾病进程和免疫保护特征。方法用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17XNL株(P.y 17XNL株)感染C57BL/6小鼠,感染率达高峰时(第9天)半数小鼠以氯喹治疗,其余小鼠自然痊愈。痊愈后小鼠于初次感染90 d后分别采用等量致死型约氏疟原虫17XL株(P.y 17XL株)或伯氏疟原虫ANKA株(P.b ANKA株)再次感染,采用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观察原虫血症水平变化,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再感染前后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脾细胞中记忆性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初次感染P.y 17XNL株后,自愈与氯喹治愈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分别为(5.047±0.924)、(4.429±0.624)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7,P>0.05);但均显著高于无感染正常组小鼠的(1.624±0.280)pg/mL(F=22.522,P<0.01)。自愈和氯喹治愈组小鼠再感染P.y 17XL株或P.b ANKA株并痊愈后,各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分别为(15.487±1.173)、(14.644±1.523)、(15.965±1.150)pg/mL和(15.185±1.333)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2,P>0.05);但均高于初次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83,P<0.01)。感染P.y 17XNL株后自愈及氯喹治愈组小鼠再感染P.y 17XL株或P.b ANKA株并痊愈后,各组小鼠CD4+记忆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34.023±2.289)%、(35.608±1.779)%、(34.208±2.106)%和(32.820±1.930)%,CD8+记忆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17.103±1.627)%、(17.873±1.425)%、(17.935±2.092)%和(18.918±2.82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44、0.390,P均>0.05);但均高于初次感染后小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记忆性T细胞,F=50.532,P<0.01;CD8+记忆性T细胞,F=21.751,P<0.01)。结论小鼠疟疾经氯喹治疗痊愈不影响宿主在再感染时产生有效免疫保护力。初次感染后,小鼠对同种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均具有一定保护性且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的抵抗力强于异种疟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再感染 寄生虫血症 记忆T细胞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