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晓育 赵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1期257-258,共2页
大学生选择自杀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受不到生存的幸福。因此,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要从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激活和提升学生的感性素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体会人生的幸福,进而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幸福教育
下载PDF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晓育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7,共2页
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长期任务,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教育过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立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 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长期任务,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教育过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立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状,从理论上探索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对策
下载PDF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晓育 白晓旭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随着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建设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成为新校区建设的重要部分。研究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原则,探索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形成既有继承又有特色的新校区校园文化,是大...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随着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建设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成为新校区建设的重要部分。研究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原则,探索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形成既有继承又有特色的新校区校园文化,是大学新校区建设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校区 校园文化建设
下载PDF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创新的时代回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晓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2-64,共3页
回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时代之课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科学地把握“人”;高校德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育人”宗旨,优化德育环境资源,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回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时代之课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科学地把握“人”;高校德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育人”宗旨,优化德育环境资源,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高校德育创新的时代回应———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德育创新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晓育 张俊辉 芦伟 《安康师专学报》 2006年第5期126-128,共3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就业难产生的原因来自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本人。要缓解就业难问题,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途径,社会、高校、大学生三者必须从自身做起,各尽其责。
关键词 就业 大学生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论理想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转换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晓育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6期264-267,共4页
生命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教育体系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发达地区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重视生命教育,而在中国只是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思潮而存在。生命教育与理想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理想教育是一种未来图景的描述,生命教育是一种现... 生命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教育体系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发达地区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重视生命教育,而在中国只是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思潮而存在。生命教育与理想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理想教育是一种未来图景的描述,生命教育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肯定,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学生 理想教育 价值转换
下载PDF
论陕西地方高校与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晓育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Z期226-227,共2页
陕西省作为高教大省,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是西安市以外地市,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对此,陕西地方高校和地方社会都应转变观念,加强合作,优化学科水平、专业结构及人才发展环境,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化,共同发展,促进地域... 陕西省作为高教大省,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是西安市以外地市,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对此,陕西地方高校和地方社会都应转变观念,加强合作,优化学科水平、专业结构及人才发展环境,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化,共同发展,促进地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地域经济 和谐发展
下载PDF
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困境突破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晓育 《琼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4-75,共2页
本文指出:创新思路,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提升能力,是突破就业困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美术类毕业生 就业困境 突破对策
下载PDF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9
作者 唐晓育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1年第10期197-199,共3页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是高校实现总体目标的有力保证.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是高校实现总体目标的有力保证.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形势又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谈一点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思想教育 大学生公寓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后勤集团 教育体制改革 公寓文化 学校各项工作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论陕西地方高校与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10
作者 唐晓育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9X期161-162,共2页
高等教育对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同样对高教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陕西作为高教大省,其区域经济一直在全国20多名徘徊,在西北五省区也并不靠前,尤其是西安市以外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更不理想... 高等教育对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同样对高教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陕西作为高教大省,其区域经济一直在全国20多名徘徊,在西北五省区也并不靠前,尤其是西安市以外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更不理想,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特征不甚和谐,要实现陕西省地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科教兴市(区)之路,以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等教育带动地域工、农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地方高校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经济 和谐发展 地方高校 陕西省 社会经济发展 地方高等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 高教发展
下载PDF
理性应与情感交融——也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改革
11
作者 唐晓育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0-91,共2页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践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反映这门课不好教,学生反映这门课枯燥乏味。究其原因,还是源于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没有贴近学生。必须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甚至从考核方式上都要改革。用理性与情感交融、理论...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践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反映这门课不好教,学生反映这门课枯燥乏味。究其原因,还是源于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没有贴近学生。必须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甚至从考核方式上都要改革。用理性与情感交融、理论贴近实践的方法真正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课 情感交融 教学改革 理性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 教学目的 贴近实践 学生 教师 课程
下载PDF
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12
作者 唐晓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教育因人而存在。生命教育是成全人的生命的必由之路。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一直以来,我们重视了学生的生命教育,却忽视了教师的生命理念形成,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健康成长,忽视了教师生命健康成长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 教育因人而存在。生命教育是成全人的生命的必由之路。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一直以来,我们重视了学生的生命教育,却忽视了教师的生命理念形成,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健康成长,忽视了教师生命健康成长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强化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从教师生命理念形成、生命关怀实践、幸福生活能力提升、构筑教师生命教育堤防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生命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机制构建 高校教师
下载PDF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微
13
作者 唐晓育 《克拉玛依学刊》 2003年第1期61-62,共2页
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使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这就为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即 :新形势下 ,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如何创新。对此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大... 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使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这就为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即 :新形势下 ,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如何创新。对此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大胆创新 ,采取多种形式 ,调动一切力量 ,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思想教育 方法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教育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14
作者 唐晓育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第11期75-75,共1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走出忽视教师生命教育、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生命教育、将教育职责归于少数人的误区,在教育理念上、生命教育内容及形式上,遵循生命教育的目标要求,更新理念,彰显人本精神,促进大学生的生命历程走向和谐和无限。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机制构建 大学生
下载PDF
高校艺术类学生干部培养管理浅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瑾 唐晓育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36期311-313,共3页
高校艺术类学生干部的管理存在选拔制度不完善,不注重学生干部培养等问题。而且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艺术类大学生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张扬个性,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多才多艺,文化基础薄弱;感性... 高校艺术类学生干部的管理存在选拔制度不完善,不注重学生干部培养等问题。而且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艺术类大学生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张扬个性,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多才多艺,文化基础薄弱;感性高于理性,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针对艺术类学生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培养,才能更加有利于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学生工作者开展工作,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干部 艺术类专业 培养 高校
下载PDF
地方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走向研究——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艳 唐晓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5-117,121,共4页
2007年国家出台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新的政策体系,加大了对贫困生资助力度。新政策体系的重点是要发挥资助资源的育人作用。地方高校相对于部委院校而言,资助资源有限。要使有限的资助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构建新的资助模式。
关键词 贫困生 地方高校 资助工作走向
下载PDF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创新的哲学思考
17
作者 刘志侃 唐晓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回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时代之课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科学地把握“人”;全面认识“传统”这一人在实践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强调高校德育应整合与超越“传统”并作为创新的逻辑起点,创新德育文化。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 德育创新 哲学
下载PDF
邓小平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思想综述
18
作者 唐晓育 《克拉玛依学刊》 2002年第3期4-6,共3页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通过继承和创新 ,形成了自己的法制体系。在政法队伍建设方面 ,基于对政法队伍重要性和现状的深刻认识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力加强政法队伍的建设。在建设方式上 ,他指出 :要加强党对政法机关...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通过继承和创新 ,形成了自己的法制体系。在政法队伍建设方面 ,基于对政法队伍重要性和现状的深刻认识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力加强政法队伍的建设。在建设方式上 ,他指出 :要加强党对政法机关的领导 ,支持司法部门独立依法行使职权 ;建立和健全政法队伍的各项制度 ,包括任免制度、奖惩制度等 ;抓紧培训政法人才 ,重视后备力量的建设 ;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法队伍 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
下载PDF
直面大一学生自杀现象
19
作者 唐晓育 《思想.理论.教育》 2004年第6期74-76,共3页
近年来,在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中,大一学生所占的比例成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放弃生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应试... 近年来,在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中,大一学生所占的比例成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放弃生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一年级 自杀现象 心理承受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人际关系 应试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