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行法治,强化防震减灾社会管理
1
作者 唐景见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社会管理 防震减灾 人类社会发展 法治 强化 法制管理 人类文明 灾害
下载PDF
关于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法》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09年第4期36-40,共5页
地震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订后的《防震减史法》建立和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关键词 地震灾害损失 应急救援 防震减灾 法律制度 救援能力 地震应急
下载PDF
关于法律责任 《防震减灾法》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0年第6期34-37,共4页
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完善了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对管理部门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行政不作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另一方面,对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增加了处罚措施、加大了处罚力度。
关键词 《防震减灾法》 法律责任 解读 责任追究制度 法律规定 行政不作为 违法行为 管理部门
下载PDF
关于法律责任
4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1年第2期46-49,共4页
(一)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包括两类: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和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秩序。以上两种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关键词 法律责任 地震预测 违法行为 社会秩序 地震预报 恢复重建 管理行为 过渡性
下载PDF
关于法律责任 《防震减灾法》解读
5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2.危害地震观测环境。地震前兆信息是弱信号信息,必须采用精密仪器设备来捕获地球物理场、地壳形变场、地应力场、地球化学场等的变化信息;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仪器也要求有足够的精确度,以便识别并分离出来自地球深部的更多信息,... 2.危害地震观测环境。地震前兆信息是弱信号信息,必须采用精密仪器设备来捕获地球物理场、地壳形变场、地应力场、地球化学场等的变化信息;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仪器也要求有足够的精确度,以便识别并分离出来自地球深部的更多信息,这就要求地震监测仪器本身具有很高的抗十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法》 法律责任 解读 地震观测环境 地震前兆信息 地震监测仪器 地震监测设施 信号信息
下载PDF
《防震减灾法》解读 关于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
6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指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过渡性安置、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以及善后工作等活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减轻地震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震灾害 过渡性 安置 灾后 《防震减灾法》 恢复重建 恢复生产 善后工作
下载PDF
关于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防震减灾法》解读)
7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0年第2期26-29,共4页
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 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 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 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重建 灾后 地震 过渡性 安置 人民政府 重建工作 组织
下载PDF
关于监督管理
8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防震减灾是一项关系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防震减灾工作应当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开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 防震减灾是一项关系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防震减灾工作应当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开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对防震减灾各项措施的落实、规范防震减灾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总结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实践经验,建立了政府、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法》 监督管理 防震减灾工作 政府领导 解读 社会监督机制 职责分工 社会力量
下载PDF
关于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 《防震减灾法》解读
9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0年第3期24-27,共4页
(四)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的要求、遵循的原则、善后处置、强化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1.本法第七十条规定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城市、乡村恢复重建的原则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恢复重建的特殊要求。
关键词 恢复重建 《防震减灾法》 灾后 地震 过渡性 安置 解读 少数民族
下载PDF
关于防震减灾规划 《防震减灾法》解读
10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09年第3期38-41,共4页
防震减灾规划是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依据。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是增强防震减灾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防震减灾能力还相当薄弱,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发生同等程度的地震造... 防震减灾规划是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依据。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是增强防震减灾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防震减灾能力还相当薄弱,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发生同等程度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严重得多。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纳入依规划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法》 防震减灾规划 减灾能力 解读 社会系统工程 灾害预防 发达国家 财产损失
下载PDF
关于地震灾害预防(《防震减灾法》解读)
11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09年第6期36-41,共6页
在震灾害预防是指地震发生之前应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两个方面。工程性防御措施是指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关键词 灾害预防 地震发生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抗震设防 强制性标准 改建工程 防御性
下载PDF
关于监督管理 《防震减灾法》解读
12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0年第5期52-55,共4页
汶川地震发生后,各级财政立即向地震灾区投入,拨付了数额巨大的资金和物资,全国民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友人慷慨捐助,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
关键词 监督管理 地震灾区 国际组织 抗震救灾 物资 资金
下载PDF
《防震减灾法》解读 关于附则
13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11年第3期32-35,共4页
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的附则部分共两条,规定了本法所使用的相关用语的解释以及法律的施行时间。
关键词 《防震减灾法》 自然灾害 救灾工作 法律解释
下载PDF
关于地震监测预报 《防震减灾法》解读
14
作者 唐景见 郑妍 《防灾博览》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了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了地震监测倩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等。
关键词 地震监测预报 《防震减灾法》 地震监测能力 社会服务
下载PDF
读者建议
15
作者 唐景见 《紫光阁》 2017年第10期96-96,共1页
杂志站位高、导向正、质量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政策性、实践性。
关键词 读者建议 时代性 站位
原文传递
读者建议
16
作者 唐景见 《紫光阁》 2016年第8期96-96,共1页
建议适当增加"政策解读"类的文章。适时对中央方针政策进行深度、权威、通俗解读。这样,可通过全年的刊物对中央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
关键词 读者建议 中央政策 方针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