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针菇多糖的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丹阳
崔彤彤
+2 位作者
唐欣瑶
齐贺
王千慧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6-12,共7页
多糖是金针菇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作用,因此高效提取、分离、纯化金针菇多糖一直为行业热点研究问题。通过对金针菇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的优化工艺进行整理...
多糖是金针菇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作用,因此高效提取、分离、纯化金针菇多糖一直为行业热点研究问题。通过对金针菇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的优化工艺进行整理,以期为金针菇多糖的研究、生产提供最佳提取纯化工艺的选择清单,为进一步的工艺改良以及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
提取工艺
分离纯化工艺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过体内多终点遗传毒性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双酚AF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静
朱霞
+4 位作者
苗野萩
唐欣瑶
张立实
王娟
陈锦瑶
《毒理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6-170,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旨在使用体内多终点遗传毒性整合方案(基于流式细胞术的Pig-a基因突变试验+流式微核试验+彗星试验)探索双酚AF(Bisphenol AF,BPAF)3 d重复暴露的体内遗传毒性。方法30只5~6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包括N-乙基-N-亚...
目的研究旨在使用体内多终点遗传毒性整合方案(基于流式细胞术的Pig-a基因突变试验+流式微核试验+彗星试验)探索双酚AF(Bisphenol AF,BPAF)3 d重复暴露的体内遗传毒性。方法30只5~6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包括N-乙基-N-亚硝基脲阳性对照组(40 mg/kg)、PBS溶剂对照组(pH=6.0)、玉米油溶剂对照组、BPAF低剂量组(_(0.5μg/kg))和BPAF高剂量组(_(50μg/kg))。连续3 d经口灌胃。在试验前一天、第14天和第28天进行Pig-a基因突变试验;在试验前一天和第4天进行外周血微核试验;在试验第4天进行外周血彗星试验。结果Pig-a基因突变试验结果显示BPAF未诱导成熟红细胞(D14:P_(0.5μg/kg)=0.963,P_(50μg/kg)=0.873;D28:P_(0.5μg/kg)=0.217,P_(50μg/kg)=0.277)和网织红细胞(D14:P_(0.5μg/kg)=0.955,P_(50μg/kg)=0.156;D28:P_(0.5μg/kg)=0.410,P_(50μg/kg)=0.990)突变率明显升高;微核试验结果显示BPAF未诱导网织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变化(P_(0.5μg/kg)=0.367,P_(50μg/kg)=0.891);彗星试验中双酚AF高剂量组尾部DNA百分含量明显升高(P=0.038)。结论本试验条件下,BPAF 3 d重复暴露可诱导DNA损伤,其遗传毒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F
体内遗传毒性
Pig-a基因突变试验
微核试验
彗星试验
原文传递
题名
金针菇多糖的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丹阳
崔彤彤
唐欣瑶
齐贺
王千慧
机构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
出处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6-12,共7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22-BS-065,LJKJ1317)。
文摘
多糖是金针菇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作用,因此高效提取、分离、纯化金针菇多糖一直为行业热点研究问题。通过对金针菇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的优化工艺进行整理,以期为金针菇多糖的研究、生产提供最佳提取纯化工艺的选择清单,为进一步的工艺改良以及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
提取工艺
分离纯化工艺
生物活性
Keywords
Flam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proces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biological activity
分类号
S646.1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过体内多终点遗传毒性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双酚AF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静
朱霞
苗野萩
唐欣瑶
张立实
王娟
陈锦瑶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出处
《毒理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6-170,F0003,共6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22JDJQ0026)
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2018SCUH0005)。
文摘
目的研究旨在使用体内多终点遗传毒性整合方案(基于流式细胞术的Pig-a基因突变试验+流式微核试验+彗星试验)探索双酚AF(Bisphenol AF,BPAF)3 d重复暴露的体内遗传毒性。方法30只5~6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包括N-乙基-N-亚硝基脲阳性对照组(40 mg/kg)、PBS溶剂对照组(pH=6.0)、玉米油溶剂对照组、BPAF低剂量组(_(0.5μg/kg))和BPAF高剂量组(_(50μg/kg))。连续3 d经口灌胃。在试验前一天、第14天和第28天进行Pig-a基因突变试验;在试验前一天和第4天进行外周血微核试验;在试验第4天进行外周血彗星试验。结果Pig-a基因突变试验结果显示BPAF未诱导成熟红细胞(D14:P_(0.5μg/kg)=0.963,P_(50μg/kg)=0.873;D28:P_(0.5μg/kg)=0.217,P_(50μg/kg)=0.277)和网织红细胞(D14:P_(0.5μg/kg)=0.955,P_(50μg/kg)=0.156;D28:P_(0.5μg/kg)=0.410,P_(50μg/kg)=0.990)突变率明显升高;微核试验结果显示BPAF未诱导网织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变化(P_(0.5μg/kg)=0.367,P_(50μg/kg)=0.891);彗星试验中双酚AF高剂量组尾部DNA百分含量明显升高(P=0.038)。结论本试验条件下,BPAF 3 d重复暴露可诱导DNA损伤,其遗传毒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双酚AF
体内遗传毒性
Pig-a基因突变试验
微核试验
彗星试验
Keywords
bisphenol AF
genotoxicity in vivo
Pig-a gene mutation assay
micronucleus assay
comet assay
分类号
R114 [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R99 [医药卫生—毒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针菇多糖的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吴丹阳
崔彤彤
唐欣瑶
齐贺
王千慧
《中国食用菌》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通过体内多终点遗传毒性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双酚AF的遗传毒性
张静
朱霞
苗野萩
唐欣瑶
张立实
王娟
陈锦瑶
《毒理学杂志》
CAS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