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祝鹏宇 孙明媚 +2 位作者 唐欣莹 张鑫浩宁 郭颖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8例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穴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8例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穴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地仓、翳风、牵正、太阳,双侧合谷,阳白和攒竹、四白和地仓分别连接电针,选用断续波;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百会、双侧运动区下1/5应用经颅重复针刺法,乳突1穴、乳突2穴连接电针,选用密波。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即刻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耳后疼痛持续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运动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并于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升高(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P<0.05),患侧面神经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与眼轮匝肌运动传导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患侧面神经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与眼轮匝肌运动传导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两组患者耳后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高于对照组的77.4%(24/31,P<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能够改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耳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面神经麻痹 耳后疼痛 经颅重复针刺法 电针 乳突二穴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