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构造运动在陇南滑坡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唐永仪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2-160,共9页
本文认为甘肃陇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是以新构造运动为主导、差异性地貌为条件,并在一定气候环境下的产物.新构造运动的活跃期,是滑坡作用的形成与兴旺期,但为泥石流作用的间歇期.新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期,在温和气候环境下为泥石流作用... 本文认为甘肃陇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是以新构造运动为主导、差异性地貌为条件,并在一定气候环境下的产物.新构造运动的活跃期,是滑坡作用的形成与兴旺期,但为泥石流作用的间歇期.新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期,在温和气候环境下为泥石流作用的活跃期,同时也是滑坡作用的最终完成期.在干凉气候下,为黄土沉积的加速期.泥石流的沉积作用具明显的旋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新构造运动 地貌
下载PDF
武都晚更新世泥石流堆积体的沉积相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永仪 蔡祥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6-44,共9页
本文以沉积学的方法,对武都晚更新世泥石流堆积体的地层剖面进行了划分对比,并建立了该期泥石流堆积体的综合地质柱状图,并较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沉积相特征。认为武都本期泥石流堆积体,是由与泥石流作用有关的泥流型洪积相、水流型洪积... 本文以沉积学的方法,对武都晚更新世泥石流堆积体的地层剖面进行了划分对比,并建立了该期泥石流堆积体的综合地质柱状图,并较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沉积相特征。认为武都本期泥石流堆积体,是由与泥石流作用有关的泥流型洪积相、水流型洪积相以及与泥石流作用无关的冲积沉积相和黄土状土沉积相所组成。由此推断了它们的形成环境,探讨了泥石流发生、停歇与新构造作用及气候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划分了本次泥石流作用期的4次作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泥石流 沉积相
下载PDF
太白山末次冰期冰碛物微结构和微构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永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35-241,共7页
对太白山三清池晚更新世冰碛物块状样进行偏光显微镜下的薄片研究发现,其微结构、构造组合为块状-异向定向构造、过渡型支撑结构、部分碎屑的极差滚圆度;其主体微构造类型为块状-异向定向构造。反映了其有别于泥石流的以弹塑性-刚性为主... 对太白山三清池晚更新世冰碛物块状样进行偏光显微镜下的薄片研究发现,其微结构、构造组合为块状-异向定向构造、过渡型支撑结构、部分碎屑的极差滚圆度;其主体微构造类型为块状-异向定向构造。反映了其有别于泥石流的以弹塑性-刚性为主,流体变形为辅的特殊形成机理。并认为在沉积类型上属冰上融出碛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期 冰碛物 微结构 微构造
下载PDF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侯也之 郭俊花 +4 位作者 周方 唐永仪 罗炯 谢家康 刘辉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实验及统计结束后揭盲。疗效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临床总体疗效四级评定标准。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实验及统计结束后揭盲。疗效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临床总体疗效四级评定标准。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Simpson-Angus量表(SAS)。观察8周。结果 1)两组在PANSS和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两组治疗后PANSS减分率:氟哌啶醇组58.08±21.12%,利培酮组65.37±16.5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总有效率;氟哌啶醇组64%,利培酮组74.07%。4)TESS表明:两组在失眠、头晕、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体重增加等项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在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等项,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优于氟哌啶醇组。5)安坦合并用药率,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利培酮和氟哌啶醇一样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利培酮锥外系副作用更小。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都是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氟哌啶醇 双盲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