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与“中国最早的文学史”
1
作者 陈国球 唐海()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年第4期8-11,共4页
[1905年1月6日]"文乃一国之本,国民教育之始。"1905年1月6日(光绪三十年腊月初一),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学期结束。经过数月的艰辛,林传甲(1877—1922)编订完成授课讲义,并依照大学堂规定呈缴报告于学术委员会主席。讲义末尾... [1905年1月6日]"文乃一国之本,国民教育之始。"1905年1月6日(光绪三十年腊月初一),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学期结束。经过数月的艰辛,林传甲(1877—1922)编订完成授课讲义,并依照大学堂规定呈缴报告于学术委员会主席。讲义末尾写道:"文乃一国之本,国民教育之始。"尔后,他在编撰的文学史前言重申此一观点:"中国文学是我们国民教育的基础。"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一书的主要观点。学术界普遍认为该书为第一部中国学者写成的《中国文学史》。林传甲出生于福建省,早年就学于湖广总督张之洞(1837—1909)创建的西湖学院。在这所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念的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张之洞 中国文学史 林传甲 京师大学堂
原文传递
反思古代史,想象现代乌托邦
2
作者 马悦然 唐海()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年第4期4-8,共5页
[1904年8月19日]康有为抵达斯德哥尔摩光绪三十年农历七月初九(1904年8月19日)晨,发自奥斯陆(Oslo)的火车走下一位中国绅士和年轻女士,两人迈向斯德哥尔摩(Stockholm)中央车站。如果斯德哥尔摩的记者们知道来者身份,必定守候两人即将下... [1904年8月19日]康有为抵达斯德哥尔摩光绪三十年农历七月初九(1904年8月19日)晨,发自奥斯陆(Oslo)的火车走下一位中国绅士和年轻女士,两人迈向斯德哥尔摩(Stockholm)中央车站。如果斯德哥尔摩的记者们知道来者身份,必定守候两人即将下榻的大饭店柜台。他们正是流亡海外的改革家康有为及其女儿康同璧(1887—1969)。半个世纪之后,居住北京期间,康同璧给我一份她父亲访问瑞典两年期间的日记手稿。1970年,我将日记译成瑞典语并附上注释。鉴于日记未在中国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马克思 现代乌托邦 《左传》 古代史
原文传递
徐志摩和中国的浪漫主义
3
作者 奚密 唐海()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年第4期11-15,共5页
[1924年4月12日]"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徐志摩《默境》1924年4月12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莅临上海,开启为期两周的中国之行。此行是应著名文化人... [1924年4月12日]"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徐志摩《默境》1924年4月12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莅临上海,开启为期两周的中国之行。此行是应著名文化人梁启超(1873—1929)创办的讲学社之邀来访。梁启超派了得意门生徐志摩(1897—1931)——两年前刚从英国留学归来、崭露头角的年轻诗人——担任泰戈尔的翻译和向导。在那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标志性的照片中,这位白发苍苍的孟加拉诗哲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现代诗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