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的发酵堆肥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雯琪 李建安 +5 位作者 吴玲利 唐润钰 王楠 朱宏达 熊利 黄志勤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4,共9页
【目的】提高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的利用率,减少剩余物不恰当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找到代替泥炭的轻基质材料以减少育苗成本。【方法】以尿素、发酵鸡粪、复合肥为氮源,以EM菌、酵素菌、强兴发酵菌剂为微生物发酵菌剂,将碳氮质量... 【目的】提高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的利用率,减少剩余物不恰当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找到代替泥炭的轻基质材料以减少育苗成本。【方法】以尿素、发酵鸡粪、复合肥为氮源,以EM菌、酵素菌、强兴发酵菌剂为微生物发酵菌剂,将碳氮质量比调整至25∶1、30∶1、35∶1,共设计9个配方处理,通过发酵罐发酵和罐外后熟过程,腐熟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研究适合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发酵堆肥的氮源、菌剂、碳氮比,使发酵后的低改剩余物达到轻基质的要求。【结果】完成发酵后,处理A物料的碳氮质量比下降至19.85∶1,达到生物有机肥腐熟的要求(碳氮质量比小于20);处理A和处理B的物料基本能符合林木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标准(基质容重0.2-0.5 g/cm^(3),总孔隙度大于60%,通气孔隙度15%-30%,持水孔隙度45%-60%),其余处理的物料可与保水性能强、通气孔隙度大的基质混配,完善其物理性质。改造剩余物发酵过程中,氮源对物料理化性质的变化起着主要作用,氮源中尿素对物料理化性质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复合肥,最后是发酵鸡粪,而菌剂和碳氮质量比对物料理化性质的影响不显著。当碳氮质量比调整至25∶1时,物料的碳氮比能更快降低。【结论】建议使用尿素和EM菌对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进行发酵堆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改造 发酵 轻基质 氮源 微生物菌剂
下载PDF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油茶叶片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楠 张余华 +3 位作者 吴玲利 李建安 唐润钰 王雅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油茶叶片抗寒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油茶花期的抗寒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4年生盆栽植株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10 mmol/L氯化钙(CaCl_(2))、0.1 mg/L油菜素内... 【目的】研究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油茶叶片抗寒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油茶花期的抗寒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4年生盆栽植株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10 mmol/L氯化钙(CaCl_(2))、0.1 mg/L油菜素内酯(BR)、10 mg/L脱落酸(ABA)3种溶液各1 L,每2 d喷1次,连续3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随后置于6℃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比较低温胁迫7 d后油茶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其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喷施清水(CK)相比,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后,低温胁迫7 d时的油茶叶片的SOD、POD、PPO、GR 4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强,蔗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水杨酸含量增加而MDA含量降低。通过对不同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10 mg/L ABA,10 mmol/L CaCl_(2),0.1 mg/L BR,CK;同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测了油茶叶片组织结构,与对照和0.1 mg/L BR处理相比,发现喷施10 mg/L ABA、10 mmol/L CaCl_(2)后油茶叶肉结构明显由两层栅栏层细胞变为3层,且排列更为紧密,其叶片抗寒性明显增强;并结合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8项油茶叶片组织结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3项典型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发现10 mg/L ABA处理得分最高,10 mmol/L CaCl_(2)次之,由此表明两者处理后油茶叶片的抗寒效果更为明显,与前面生理指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结合生理指标和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分析,发现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均可有效缓解低温对油茶叶片的伤害,其中10 mg/L ABA处理后油茶叶片的抗寒效果最好,其次是10 mmol/L CaCl_(2)、0.1 mg/L BR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低温胁迫 外源物质 生理特征 叶片解剖结构 抗寒性
下载PDF
九连山次生阔叶林幼苗生长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斌 陈维 +4 位作者 陈伏生 唐润钰 王小东 程怡晴 卜文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3-2540,共8页
以亚热带森林的幼苗群落为对象,设置对照(CK)、氮添加(100 kg N·hm^-2·a^-1)、磷添加(50 kg P·hm^-2·a^-1)和氮+磷添加(100 kg N·hm^-2·a^-1+50 kg P·hm^-2·a^-1)4种处理的施肥样地,测定幼苗... 以亚热带森林的幼苗群落为对象,设置对照(CK)、氮添加(100 kg N·hm^-2·a^-1)、磷添加(50 kg P·hm^-2·a^-1)和氮+磷添加(100 kg N·hm^-2·a^-1+50 kg P·hm^-2·a^-1)4种处理的施肥样地,测定幼苗的株高、地径、冠幅、比叶面积、死亡率等指标,研究氮磷添加下幼苗的生长与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相比,磷添加下幼苗的株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分别显著下降45.1%和30.3%;主要建群树种死亡率受到施肥的影响,氮添加显著增加米槠幼苗死亡率至25.1%,氮磷施肥显著提高丝栗栲死亡率至25.1%~31.3%,而氮添加、磷添加显著降低了木荷和润楠的死亡率;施肥显著降低了幼苗群落中木荷和丝栗栲的重要值,氮添加、磷添加显著增加了润楠幼苗的重要值。氮+磷添加显著降低了幼苗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幼苗生长主要受到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全氮、林冠开度及比叶面积的影响,而幼苗死亡率主要受到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林冠开度的影响。综合来看,氮磷添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氮磷速效养分,进而改变叶片功能性状来影响幼苗的生长;加速外生菌根树种(米槠和丝栗栲)的死亡,改变幼苗群落建群种的重要值,降低物种多样性,最终可能改变亚热带次生阔叶林成年树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幼苗 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 功能性状
原文传递
不同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油茶花器官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润钰 孙敏红 +3 位作者 吴玲利 李建安 王楠 熊利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油茶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树种,于秋冬季开花,花期常遭遇低温冷冻伤害,受害症状表现为花瓣、幼果脱落、子房褐化等,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本试验以油茶‘华硕’四年生大苗为试验材料,在低温胁迫前对花苞外源喷施10 mg·L^(-1)脱落酸(... 油茶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树种,于秋冬季开花,花期常遭遇低温冷冻伤害,受害症状表现为花瓣、幼果脱落、子房褐化等,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本试验以油茶‘华硕’四年生大苗为试验材料,在低温胁迫前对花苞外源喷施10 mg·L^(-1)脱落酸(ABA)、0.1 mg·L^(-1)油菜素内酯(BL)和10 mmol·L^(-1)氯化钙(CaCl2)水溶液,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油茶花器官的冷害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外源物质提高了低温胁迫下油茶的花粉萌发率,且花丝长度加长,油茶花器官(花瓣、花药和花丝)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淀粉含量下降;而葡萄糖、果糖、蔗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花瓣解剖结构表明,使用外源物质处理的油茶花瓣结构较为完整。由相关性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可知,油茶花器官糖类物质中的果糖、蔗糖是抗寒保护物质,可作为油茶花器官抗寒性强弱的关键指标。喷施3种外源物质均可提高油茶花器官(花瓣、花药、花丝)的抗寒能力,其中以0.1 mg·L^(-1)BL水溶液处理对油茶花器官冷害缓解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外源物质 花器官 低温胁迫 糖类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