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渲 梁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科常见疾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例患者(包括肺大疱、肺结节、胸腺瘤疾病)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胸管引流量、住院时间等。结果 11...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科常见疾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例患者(包括肺大疱、肺结节、胸腺瘤疾病)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胸管引流量、住院时间等。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或二次手术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康复快。结论经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病例,手术方式安全可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目前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经剑突下 胸科疾病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低心排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海明 谢钢 +3 位作者 李斌飞 梁毅 郑俊猛 唐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低心排的病人的支持治疗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3月~2007年4月我院心外科对10例(男7例,女3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低心排的病人实施的ECMO支持治疗,本组所有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低心排的病人的支持治疗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3月~2007年4月我院心外科对10例(男7例,女3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低心排的病人实施的ECMO支持治疗,本组所有病例均使用Medtronice ECMO系统,在ECMO期间ACT维持在140~200s,血流量维持在2~4L/min。结果ECMO辅助时间4~124.5h,平均38h,本组10例共11人次使用ECMO,其中9人次(81.8%)顺利撤离ECMO,10例病例有6例(60%)康复出院。结论ECMO支持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低心排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机械辅助方法,掌握好使用ECMO的时机,做好转流期间的管理,才能够提高ECMO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低心排综合征
下载PDF
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叶红雨 黄伟钊 +5 位作者 吴颖猛 唐渲 徐伟 郑俊猛 梁毅 姜海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比较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心脏手术中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有81例房颤患者于心脏手术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其中58例采用双极消融(双极组),23例采用单极... 目的:比较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心脏手术中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有81例房颤患者于心脏手术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其中58例采用双极消融(双极组),23例采用单极消融(单极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手术时间、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结果:平均随访(15.1±12.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双极消融所需时间比单极消融明显较短[(28.1±8.5)minvs(19.7±4.6)min,P<0.01]。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均为治疗房颤有效、安全的方法,但采用双极消融更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脏手术 迷宫手术
下载PDF
单孔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伟 梁毅 +3 位作者 吴颖猛 黄伟钊 叶红雨 唐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B组患者采用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情...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B组患者采用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管放置时间(5.42±3.49)d及住院时间(7.59±1.43)d均显著短于B组的(7.04±3.37)、(8.42±2.0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6 h显著降低,且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用于NSCLC中,均可有效清除淋巴结,疗效显著,但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降低术后创伤和切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光辉 杜娟 +2 位作者 候襄河 罗教秀 唐渲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分为腺癌和鳞癌两组,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 EGFR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34.5%(69/2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分为腺癌和鳞癌两组,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 EGFR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34.5%(69/200),腺癌组为40.7%(66/162),其中高、中、低分化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5.1%(13/37)、50.6%(44/87)、23.7%(9/38);鳞癌组为7.9%(3/38),其中高、中、低分化基因突变率分别为0(0/3)、14.3%(2/14)、4.8%(1/21);腺癌组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0.0001),中分化腺癌EGFR突变率高于高分化腺癌或低分化腺癌(P=0.014),腺癌在EGFR基因位点21-858上突变率与鳞癌无统计学差异(P=0.353)。结论本研究显示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突变 组织分化程度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监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的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少中 刘晓真 +7 位作者 叶木奇 叶红雨 黄泳航 周广新 文鼎华 杨坤 唐渲 徐伟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8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在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二尖瓣置换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时,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1月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因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21例,年龄35~62岁,平... 目的探讨在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二尖瓣置换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时,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1月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因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21例,年龄35~62岁,平均(50±13)岁,男性6例,女性15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在4个时点(ECMO建立前、ECMO建立后即刻、ECMO流量减半时、ECMO停机后即刻)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及Tei指数,同时记录各时点的肱动脉收缩压(sBP)、肱动脉舒张压(d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对比各参数在各时点的变化。结果于ECMO流量减半时、ECMO撤离后即刻分别与ECMO建立后即刻比较,LVEF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显示,ECMO流量减半时、ECMO撤离后即刻分别与ECMO建立前比较,sBP、dBP、SaO2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ECMO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患者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能对患者心脏进行有效监测,为临床判断ECMO疗效、掌握撤机时机提供重要的心脏功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二尖瓣置换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下载PDF
注射用A群链球菌治疗食管癌术后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伟 黄伟钊 唐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析注射用A群链球菌(商品名:沙培林)治疗食管癌术后胸腔积液患者的效果。方法2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穿刺置入导管引流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 目的探析注射用A群链球菌(商品名:沙培林)治疗食管癌术后胸腔积液患者的效果。方法2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穿刺置入导管引流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A群链球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与T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胸闷、气短改善时间分别为(1.15±0.54)、(1.25±0.64)、(1.31±0.4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5±0.45)、(3.57±0.68)、(3.78±0.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8^(+)为(27.28±0.46)%、CD3^(+)为(55.49±1.41)%均低于对照组的(28.83±2.31)%、(56.31±1.53)%,CD4^(+)为(29.19±2.31)%、CD4^(+)/CD8^(+)为(1.08±0.17)高于对照组的(28.47±0.13)%、(0.98±0.2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K细胞活性(37.9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腔积液患者经注射用A群链球菌治疗后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白细胞减少、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胸痛胸闷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NK细胞活性与T细胞亚群,促使患者病情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胸腔积液 注射用A群链球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Duran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姜海明 梁毅 +5 位作者 郑俊猛 吴颖猛 叶红雨 黄伟钊 唐渲 徐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总结使用Duran环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Duran软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95例,其中87例成功进行二尖瓣成形,男48例,女39例,年龄18~73(平均42.7)岁。手术方法为常规体外循环下使用... 目的:总结使用Duran环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Duran软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95例,其中87例成功进行二尖瓣成形,男48例,女39例,年龄18~73(平均42.7)岁。手术方法为常规体外循环下使用二尖瓣前后叶折叠缝合或矩形切除等技术修复二尖瓣病变,同时所有病例均应用Duran软环。结果:8例因成形后监测仍有中量以上返流,改性二尖瓣置换术,其余患者术中食管超声无反流49例,微量反流24例,轻度反流14例,均行二尖瓣成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2.4±5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1±46.2)min。二尖瓣成形的患者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心功能均明显恢复,其中心功能I级66例(75.9%),Ⅱ级21例(24.1%)。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中使用Duran环可更好地维持左室的生理功能,结合其他成形技术使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但需注意避免环缩过度引起的二尖瓣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成形术 Duran环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杜娟 储兵 +1 位作者 唐渲 黄宇筠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1477-147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以供参考借鉴。方法:选择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化疗治疗,并跟踪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组,即... 目的:分析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以供参考借鉴。方法:选择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化疗治疗,并跟踪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组,即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无效组,采集患者的外周血进行CTC检测,石蜡组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并分析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共27例,部分缓解共38例,无效共35例;绝大部分患者出现CTC阳性,三组患者中,无效组突变型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存在CTC阳性及EGFR基因突变,且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关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EGFR基因突变 疗效
下载PDF
巨大冠状动脉瘤5例的外科治疗策略
10
作者 徐伟 梁毅 +3 位作者 吴颖猛 黄伟钊 叶红雨 唐渲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3期238-240,共3页
巨大冠状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为探讨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策略,本文对5例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根据... 巨大冠状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为探讨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策略,本文对5例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根据病变不同的特点分别了采用动脉瘤结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动脉瘤切除及动脉瘤切开旷置等方式处理冠状动脉瘤。全组患者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均临床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见冠状动脉瘤复发,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全世界病例数不断增加,希望这些治疗策略将来形成指南进一步规范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动脉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伟钊 吴颖猛 +5 位作者 叶红雨 梁毅 郑俊猛 唐渲 徐伟 姜海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治疗经验,探讨其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并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338例,术后出现消化道瘘22例(6.51%),全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4~77岁,中位年龄62...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治疗经验,探讨其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并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338例,术后出现消化道瘘22例(6.51%),全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4~77岁,中位年龄62岁。颈部吻合口瘘8例,胸内吻合口瘘11例,胸胃瘘3例。再次手术治疗5例,植入食管支架2例,保守治疗15例。结果治疗时间5~181d,平均47.0d,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1例、呼吸衰竭5例、败血症3例;死亡7例,病死率31.8%(7/22)。5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中死亡3例,治愈1例,再发生瘘1例,改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经支架治疗均治愈;保守治疗15例,其中10例治愈,治疗时间20~73d,平均46.3d。结论对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局部处理,应根据患者瘘发生的时间、部位、瘘口大小和局限程度等给予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瘘 食管肿瘤 治疗
原文传递
电视胸腔镜手术563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海明 王得坤 +3 位作者 凌飞海 梁毅 郑俊猛 唐渲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普胸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4月至2007年11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563例胸外科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发生住院内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5~152min(平均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普胸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4月至2007年11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563例胸外科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发生住院内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5~152min(平均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5ml,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1~7d(平均2.5d)。术中有7例中转开胸手术(1例因伤及奇静脉,6例因胸膜腔广泛粘连)。术后肺膨胀不全15例,肺大疱切除术后持续漏气2例,手汗症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后代偿性多汗2例。结论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和符合美容等优点,可以代替大部分传统的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微创手术 胸部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