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案网络化管理与病案管理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2
1
作者 肖诰延 王淑平 +3 位作者 孙路明 易薇 曾兰 唐湘南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1998年第4期28-29,共2页
本文报告了我院的病案管理网络在废除了手工的三卡、三本后,实行以病案网络化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概况。
关键词 病案管理网络化 病案管理模式 医院
下载PDF
SBR活性污泥系统对废水中Cu^(2+)去除研究
2
作者 刘国华 唐湘南 +3 位作者 袁俊莉 齐鲁 叶正芳 赵泉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7-3456,共10页
为探究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和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静态吸附和SBR系统动态去除试验,分别研究了Cu^(2+)静态吸附效果、影响因素、吸附模型和吸附机理,以及Cu^(2+)动态处理效果和系统变化。结果显示,活性... 为探究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和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静态吸附和SBR系统动态去除试验,分别研究了Cu^(2+)静态吸附效果、影响因素、吸附模型和吸附机理,以及Cu^(2+)动态处理效果和系统变化。结果显示,活性污泥静态吸附Cu^(2+)的适宜pH值为4~7,25℃下最大吸附量为41.13 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较好,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有机络合、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SBR活性污泥系统对不同质量浓度(3 mg/L、5 mg/L、10 mg/L)Cu^(2+)的去除率分别为95%~98.7%、67.8%~76.2%、72.9%~82.4%,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系统中污泥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MLSS)和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明显下降;在Cu^(2+)长期作用下,活性污泥系统性能呈现先波动后稳定的趋势,微生物种群结构趋向于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活性污泥法 含铜废水 序批式反应器 静态吸附 机理分析
下载PDF
SBR活性污泥系统去除模拟废水中Pb^(2+)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俊莉 刘国华 +4 位作者 唐湘南 齐鲁 王洪臣 叶正芳 赵泉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22-2731,共10页
为了考察不同Pb^(2+)浓度(3、5、10 mg/L)下,SBR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含铅废水中Pb^(2+)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活性污泥去除Pb^(2+)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及X射线能谱对活性污泥吸附Pb^(2+)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Pb^(... 为了考察不同Pb^(2+)浓度(3、5、10 mg/L)下,SBR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含铅废水中Pb^(2+)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活性污泥去除Pb^(2+)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及X射线能谱对活性污泥吸附Pb^(2+)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Pb^(2+)浓度分别为3和5 mg/L时,SBR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含铅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该系统中活性污泥的Pb^(2+)吸附量为6.2 mg/g;Pb^(2+)浓度为10 mg/L时,SBR活性污泥系统运行后期Pb^(2+)的去除率有所下降,这与该系统Pb^(2+)累积量(351.6 mg)过高有关.②在Pb^(2+)长期作用下,SBR活性污泥系统各试验阶段的MLSS均会经历先下降再恢复的过程,且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可逐渐筛选出对Pb^(2+)耐受性较强的微生物.③SBR活性污泥系统去除Pb^(2+)的适宜pH范围为6~7,最佳温度为25℃.④活性污泥对Pb^(2+)的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化学吸附作用,包含表面有机络合、离子交换等过程.研究显示,SBR活性污泥系统更适用于处理低浓度(3、5 mg/L)的含Pb^(2+)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Pb^(2+)去除 活性污泥 影响因素 机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