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艺术成都皮影的现状特点及创新发展探析
1
作者 唐溪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6期97-103,共7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日益勃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艰难的困境。成都皮影艺术作为巴蜀非遗的代表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使命。该文以成都皮影艺术为研究对...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日益勃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艰难的困境。成都皮影艺术作为巴蜀非遗的代表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使命。该文以成都皮影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现状特点及创新发展。首先介绍了成都皮影艺术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技艺,其次分析了目前成都皮影艺术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重点探讨了成都皮影艺术的创新发展方向,在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尝试创新发展,最后展望了非遗成都皮影艺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成都皮影艺术 发展历史 现状特点 创新发展策略 传承传播
下载PDF
川北“王皮影”艺术面向海内外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溪若 李波(指导) +1 位作者 王彪(指导) 王访(指导) 《文化产业》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川北“王皮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川北皮影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其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王皮影根植于以阆中为中心的川北地区,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多次登上国际舞台,在中国乃... 川北“王皮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川北皮影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其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王皮影根植于以阆中为中心的川北地区,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多次登上国际舞台,在中国乃至世界皮影艺术派别中自成一家。以历史文献记载和“王皮影”传承人口述为根据,探索王皮影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提出王皮影传承及传播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王皮影 艺术特色 历史溯源 传承传播
下载PDF
国家级“非遗”——川北灯戏艺术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溪若 李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34期47-50,共4页
川北灯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流行于川北地区的具有歌舞性质的民间小戏,是千百年来四川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是受到川北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宗教等影响以及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融合的独树一帜的艺术产物,虽然... 川北灯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流行于川北地区的具有歌舞性质的民间小戏,是千百年来四川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是受到川北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宗教等影响以及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融合的独树一帜的艺术产物,虽然它促进了川剧中"灯"调的发展,但与之在起源和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秉着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特殊的喜爱,该文将研讨川北灯戏的起源、特点及发展状况,并提出未来创新发展的建议,以促其更好的得到传承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灯戏 起源 特色 传播
下载PDF
川北大木偶艺术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溪若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7期4-7,12,共5页
北大木偶,是一种独特的杖头木偶,是首批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带,是一种家传艺术,时至今日具有300多年的历史。它能人偶同台表演,以假乱真,形成"体型大、形象真、戏路广、表演奇、精神灵、包容强、背景美"的特点。本文从木偶... 北大木偶,是一种独特的杖头木偶,是首批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带,是一种家传艺术,时至今日具有300多年的历史。它能人偶同台表演,以假乱真,形成"体型大、形象真、戏路广、表演奇、精神灵、包容强、背景美"的特点。本文从木偶的概念、起源和特点出发,描述川北大木偶的发展和现状,并向川北大木偶的创新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大木偶 文化 起源 传播
下载PDF
论长镜头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溪若 《艺术评鉴》 2017年第20期145-147,共3页
长镜头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无疑为电影带来了更多的亮点,它不仅能够准确的还原原始场景,而且能够表达出影视作品内的各种物体和现象的变换,让作品的内容架构更加饱满和形象。本文以长镜头理论为出发点分析长镜头运用的特点,通过实例来分... 长镜头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无疑为电影带来了更多的亮点,它不仅能够准确的还原原始场景,而且能够表达出影视作品内的各种物体和现象的变换,让作品的内容架构更加饱满和形象。本文以长镜头理论为出发点分析长镜头运用的特点,通过实例来分析长镜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效果与同道们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镜头 影视作品 运用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艺术特色研究
6
作者 唐溪若 《戏剧之家》 2022年第10期6-10,27,共6页
以四川北部的南充、广元、巴中等地为中心的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由于历史上其地理位置处在交通封闭、地势险峻的川北山区,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少,使其能传承数百年,形成了独特的川北区域文化特色,成为能代表中国戏剧走向海内外的一张艺术名... 以四川北部的南充、广元、巴中等地为中心的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由于历史上其地理位置处在交通封闭、地势险峻的川北山区,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少,使其能传承数百年,形成了独特的川北区域文化特色,成为能代表中国戏剧走向海内外的一张艺术名片。本文以被称为川北非遗戏剧“三朵金花”的国家级非遗——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为例,探究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艺术特色,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非遗戏剧 民间艺术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试析川北非遗戏剧艺术当代传承创新与探索——以国家级非遗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为例
7
作者 唐溪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7期81-84,共4页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是指具有川北风情的戏剧类非遗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也被称为川北非遗三朵金花)为代表。该文针对川北非遗戏剧的现状,从剧目的更新、现代元素的融合、中外合作研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是指具有川北风情的戏剧类非遗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也被称为川北非遗三朵金花)为代表。该文针对川北非遗戏剧的现状,从剧目的更新、现代元素的融合、中外合作研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新媒体传播展示5个方面入手,分析和研究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 传承现状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溪若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北非遗戏剧艺术是中国戏剧艺术的重要流派,是川北人民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代表中国及其戏剧艺术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因此,研究和探索川北传统非遗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并针对...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北非遗戏剧艺术是中国戏剧艺术的重要流派,是川北人民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代表中国及其戏剧艺术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因此,研究和探索川北传统非遗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三朵金花——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为例,分析了其发展历史,据此探索其传承及传播策略,并为其发展提供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非遗戏剧 民间艺术 传播传承策略
原文传递
问题观、权利观和资源观视角下的家庭语言意识形态
9
作者 唐溪若 郑咏滟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2022年第1期29-38,187,共11页
随着近年来家庭多语现象的常态化,家庭语言政策已然成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语言意识形态作为该领域传统研究模型的核心动力,决定着家庭语言管理和语言实践并联结着内外部的语言环境。然而,该因素在家庭语域的呈现方式较为分散,... 随着近年来家庭多语现象的常态化,家庭语言政策已然成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语言意识形态作为该领域传统研究模型的核心动力,决定着家庭语言管理和语言实践并联结着内外部的语言环境。然而,该因素在家庭语域的呈现方式较为分散,且并未突破传统模型对其的理论界定。本文认为Ruiz的语言“问题观”“权利观”与“资源观”不失为一种具有启发性的研究视角,能在丰富家庭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的同时,进一步阐释该因素在多语教育场景中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为三种取向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针对性建议,并希望借此增强国际中文学习的主体性意识,为亚洲语境中家庭语言政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语言政策 语言意识形态 多语制 语言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