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诱导联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状态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张梦彩 李志永 +4 位作者 李春霖 张素霞 赵雪萌 唐灵涛 李英毅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究睡眠诱导联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状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邢台市信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究睡眠诱导联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状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邢台市信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行睡眠诱导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常用的柯氏音/袖带法测量患者血压水平,并诊断患者高灌注状态发生情况。结果: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后,与干预前患者的PSQI量表比较,干预后评分有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后,较干预前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灌注状态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发生脑出血2例,脑水肿3例,癫痫/谵妄4例,高灌注状态发生率为25.71%,观察组患者发生脑出血0例,脑水肿1例,癫痫/谵妄1例,高灌注状态发生率为5.71%,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诱导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者高灌注状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诱导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高灌注状态 预后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杨阿碰 唐灵涛 陈君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0-1615,共6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B7-H4在骨髓MSC细胞株C3H10 T1/2(C3H10)体外对淋巴瘤细胞株EL-4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3H10细胞中B7-H4的...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B7-H4在骨髓MSC细胞株C3H10 T1/2(C3H10)体外对淋巴瘤细胞株EL-4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3H10细胞中B7-H4的表达情况;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绿色荧光素标记的FAM-siRNA转染C3H10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评估siRNA的转染效率;利用RT-PCR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siRNA-B7-H4干预C3H10细胞后B7-H4的mRNA表达水平;将单独培养的EL-4细胞作为对照组,B7-H4不同程度沉默后的C3H10细胞与EL-4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48 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及CCK-8检测法比较EL-4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INTERFERinTM转染试剂转染C3H10的效率可达到72.43%,C3H10细胞中高表达B7-H4,利用siRNA技术使B7-H4表达下调可逆转C3H10对淋巴瘤细胞株EL-4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骨髓MSC细胞株C3H10可能通过表达B7-H4发挥对淋巴瘤细胞株EL-4增殖的抑制作用,这将为临床治疗淋巴瘤提供新靶点、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瘤 B7-H4
下载PDF
球囊封堵技术在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中止血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鹏飞 刘亚林 +4 位作者 李英毅 唐灵涛 张坤西 齐东 缪中荣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00-302,共3页
近年来,随着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 PTA)的发展,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支架成形技术正逐渐被神经科医生所认识[1]。但由于大脑中动脉( MCA)壁薄弱,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少,狭窄部位往往波及豆纹动脉,且斑块形态复杂,所以在... 近年来,随着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 PTA)的发展,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支架成形技术正逐渐被神经科医生所认识[1]。但由于大脑中动脉( MCA)壁薄弱,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少,狭窄部位往往波及豆纹动脉,且斑块形态复杂,所以在支架置入过程中极易造成靶血管及边支动脉破裂出血。我科2004年至2010年在对68例患者实施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过程中,4例出现术中出血,采用了球囊封堵技术成功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成形术 大脑中动脉 术中止血 封堵 球囊 动脉支架成形术 应用 动脉破裂出血
下载PDF
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云 李春霖 +8 位作者 唐灵涛 胡鹏飞 王春雷 张素霞 夏中双 李志永 杨兴丹 王连芹 李英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5,共9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405例(405处狭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DSA检查显示狭窄率均≥...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405例(405处狭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DSA检查显示狭窄率均≥70%,接受颅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根据DSA显示病变部位血管是否有侧支血管及成角程度,将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的40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多梯次释放组(351例)和单梯次释放组(49例)。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对两组缺血事件、病变部位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后即刻手术成功(支架覆盖良好,残余狭窄率<30%)率和术后30 d、12个月累积卒中事件[靶血管供血区的出血、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卒中发生率,并应用Log-rank方法(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共置入400枚球囊扩张支架(椎动脉颅内段160枚、大脑中动脉108枚、基底动脉72枚、颈内动脉颅内段60枚)。(1)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1,P<0.01)。(2)即刻手术成功率98.8%(400/405),5例因支架未到位而失败。手术操作时间9~35 min,平均(17±3)min;多梯次释放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7±3)min,单梯次释放组平均(17±3)min,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中位数狭窄率7(4,10)%,与术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451,P<0.01)。其中多梯次释放组残余狭窄率为7(4,7)%,单梯次释放组为8(5,10)%,两组术后残余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3,P=0.047)。(3)术后30 d内卒中事件发生率为3.0%(12/400),其中,2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2例死亡),多梯次释放组与单梯次释放组卒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7例,1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和10.2%(5例,1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8,P=0.007);12个月累积卒中发生率为10.6%(38例),多梯次释放组8.9%(29例),单梯次释放组18.9%(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球囊扩张支架 双微导丝技术 多梯次压力释放技术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齐珊珊 付赵虎 +4 位作者 唐灵涛 吴棣 贾亚男 白炜玮 石云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92例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炎... 目的:分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92例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69.57%比89.13%P=0.020)显著升高;TC [(4.57±0.82)mmol/L比(3.23±0.71)mmol/L]、TG [(1.37±0.45)mmol/L比(1.02±0.34)mmol/L]、LDL-C [(2.52±0.83)mmol/L比(1.50±0.54)mmol/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78.36±14.05)mg/L比(58.37±12.00)mg/L]及左右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左:(0.84±0.25)比(0.74±0.14),右:(0.84±0.23)比(0.74±0.16)]、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左右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左:(87.45±15.58)cm/s比(95.48±18.34)cm/s,右:(89.27±14.36)cm/s比(96.18±14.03)cm/s]、平均血流速度(Vm)[左:(60.90±16.19)cm/s比(76.19±17.40)cm/s,右:(62.08±17.23)cm/s比(91.38±19.26)cm/s]显著上升(P<0.05或<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源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其降脂、抗炎、改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脂血症 血流动力学 普罗布考
下载PDF
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云 李英毅 +1 位作者 唐灵涛 赵雪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5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以及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栓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清神经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症状,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气虚血瘀型 消栓肠溶胶囊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老年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误诊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鹏飞 唐灵涛 +2 位作者 李英毅 张坤西 刘亚林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2624-262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及诊治情况。方法收集门诊或住院104例明确诊断为BPPV病例,对其误诊、分型、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4例中23例误诊为后组循环缺...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及诊治情况。方法收集门诊或住院104例明确诊断为BPPV病例,对其误诊、分型、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4例中23例误诊为后组循环缺血,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2例,误诊为前庭神经元炎6例,误诊为颈椎病5例,误诊为高血压病4例。其中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PC-BPPV)91例,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9例,混合性BPPV(C-BPPV)4例。104例经诊断明确后通过手法复位及辅助药物治疗后104例患者症状消失,疗效肯定,并且1年内无复发。结论对发作性、短暂性,尤其头位变化诱发的眩晕患者,尽早行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以便早期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手法复位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鹏飞 李英毅 +5 位作者 王云 张素霞 李春秀 唐灵涛 齐东 刘亚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S)术前影像学评估,为该手术提供有力的循证支持。方法回顾并分析2002年3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11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术前风险评估、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随访结果,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对有...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S)术前影像学评估,为该手术提供有力的循证支持。方法回顾并分析2002年3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11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术前风险评估、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随访结果,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对有特征的病例总结出其影像学上的特点。结果根据影像结果提出了五种最能支持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证据: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75%以上),Willis环未能建立的病例;颅内虽无梗死灶,但狭窄斑块不稳定、特别是溃疡性斑块的病例;病变血管虽有部分被代偿,但仍明显低灌注,且相应供血区已形成腔隙性梗死灶的病例;病变血管为"双重责任"血管的病例;串联病变或"双侧病变血管"。结论对症状性高度狭窄的颈动脉采用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方法简单、相对安全、近期及远期效果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为该技术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责任血管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双侧面神经麻痹误诊分析
9
作者 胡鹏飞 唐灵涛 李英毅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3期21-22,共2页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周围面神经疾病的常见病,是神经内科的多发疾病,对2例双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面神经 麻痹 误诊
下载PDF
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志永 张梦彩 +6 位作者 李春霖 赵雪萌 路延朋 赵思思 唐灵涛 胡鹏飞 李英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目的:研究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导引导管开窗导... 目的:研究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组101例在球囊扩张前采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进行导流,对照组99例未给予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进行导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率、支架到位率、手术操作成功率、靶血管区卒中/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12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良Rankin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责任血管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支架到位率、手术操作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ADL评分、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时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较术前下降,AD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均 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时NIHSS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术后1、3、6、12个月时靶血管区卒中/TIA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血管破裂、侧支血管闭塞、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12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 P<0.05),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时,术中采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支架到位率,改善责任血管狭窄率,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导引导管开窗导流
原文传递
老年性痴呆70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玉静 唐灵涛 董万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4期5966-5966,共1页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AD)的影响。方法对70例AD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D患病者年龄在75~85岁居多,女性居多,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占74%,其他非常见因素也有一定发现。结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AD)的影响。方法对70例AD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D患病者年龄在75~85岁居多,女性居多,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占74%,其他非常见因素也有一定发现。结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对AD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应设法提高广大群众对AD的认识和重视,以预防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多发性硬化27例分析
12
作者 唐灵涛 薛群 董万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709-1710,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诊断 人类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应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志永 张梦彩 +6 位作者 李春霖 刘佩佩 赵雪萌 唐灵涛 李英毅 胡鹏飞 王云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探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在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给予颅... 目的探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在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给予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其中观察组术中应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程度,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术中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管到位时间分别为(110.20±23.32)min、(11.32±2.0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支架到位率、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5.00%和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为(32.29±7.11)%,明显轻于对照组[(44.43±8.15)%,P<0.05]。术后1个月两组MoC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侧支循环闭塞、血管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支架处再狭窄、颅内出血、再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结论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应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有较好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支架到位率和操作成功率,改善血管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导引导管开窗导流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齐珊珊 付赵虎 唐灵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1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50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抗氧化能力、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丙二醛(MDA)均显著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ET-1)均显著下降,而一氧化氮(NO)和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和斑块面积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机体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减少IMT和斑块面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抗氧化能力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