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湿热与胃脘痛 被引量:5
1
作者 唐瑜之 李玖洪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期80-82,共3页
湿热是南方最常见的致病邪气,重庆湿热之气素重,加之人们喜食汤锅、火锅等辛辣之品,重伤脾胃,故湿热导致的胃脘痛尤其多见。湿热一旦形成,就容易壅塞中焦,湿邪困阻脾脏,热邪灼伤胃腑,湿热壅塞,胶结难解,尤其容易化腐伤胃,使胃黏膜受到... 湿热是南方最常见的致病邪气,重庆湿热之气素重,加之人们喜食汤锅、火锅等辛辣之品,重伤脾胃,故湿热导致的胃脘痛尤其多见。湿热一旦形成,就容易壅塞中焦,湿邪困阻脾脏,热邪灼伤胃腑,湿热壅塞,胶结难解,尤其容易化腐伤胃,使胃黏膜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学者的研究认为,湿热为患的胃炎,其胃黏膜的损伤较其他证型为重。湿热所致的胃脘痛,具有发病急、损伤大、症状重、易反复、治疗难的特点,并常伴有胃脘灼热,嘈杂泛酸,口苦黏腻,渴不多饮,身重肢倦,小便短黄,大便粘滞,舌苔厚腻,脉滑数等湿热征象。其治疗重在化湿,化湿又常宣上、畅中、渗下同时并举,以使三焦气机畅达,湿邪自散,热邪自清,疼痛自止。三仁汤最能体现上述法则,笔者常以其与香苏散合用并加减之,执简御繁,临床实用,疗效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湿热 三仁汤
下载PDF
枳实消痞丸在肠胃病中的运用举隅 被引量:7
2
作者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9期1628-1629,共2页
枳实消痞丸又名失笑丸,出自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由枳实、黄连各5钱,厚朴(炙)4钱,半夏曲、人参各3钱,干姜、炙甘草、麦面(现常用麦芽代替)、茯苓、白术各2钱组成,意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原用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所致之心下痞满... 枳实消痞丸又名失笑丸,出自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由枳实、黄连各5钱,厚朴(炙)4钱,半夏曲、人参各3钱,干姜、炙甘草、麦面(现常用麦芽代替)、茯苓、白术各2钱组成,意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原用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所致之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舌苔腻而微黄,脉弦等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病 枳实消痞丸
下载PDF
论吴鞠通化湿诸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9期1455-1455,1464,共2页
清.吴鞠通是稍后于叶天士的温病学大家,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以上、中、下三焦分病之浅深轻重,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互补,相辅而行,从而使温病的辨证论治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相对于叶氏的卫气营血辨证,吴氏的三焦辨证更注重湿... 清.吴鞠通是稍后于叶天士的温病学大家,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以上、中、下三焦分病之浅深轻重,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互补,相辅而行,从而使温病的辨证论治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相对于叶氏的卫气营血辨证,吴氏的三焦辨证更注重湿温病的辨证施治,因而吴鞠通在《温病条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化湿诸法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唐旭东教授治疗胃肠病的方药特色 被引量:2
4
作者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10期1599-1599,共1页
唐旭东教授师承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脾胃病专家。因国家中管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之故,笔者有幸拜唐旭东教授为师,... 唐旭东教授师承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脾胃病专家。因国家中管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之故,笔者有幸拜唐旭东教授为师,跟随其临床,聆听其教诲。对其在胃肠病方面的遣方用药有所领悟,现将其部分方药特色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病 唐旭东 经验
下载PDF
重用柿蒂话呃逆 被引量:2
5
作者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6期950-951,共2页
呃逆俗称打嗝,由于临床上常见以此为主要表现而就诊者,故中医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看待,同时也为诸多疾病的一个并发症,或伴随症状。其气逆动膈,冲逆喉间,不能自己。其单纯呃逆虽无性命之虞,但也非常痛苦,尤其是连续数昼夜不止者,更... 呃逆俗称打嗝,由于临床上常见以此为主要表现而就诊者,故中医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看待,同时也为诸多疾病的一个并发症,或伴随症状。其气逆动膈,冲逆喉间,不能自己。其单纯呃逆虽无性命之虞,但也非常痛苦,尤其是连续数昼夜不止者,更是痛不欲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柿蒂
下载PDF
论“百病生于气也”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10期1621-1623,共3页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道出了中医发病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其言虽简,其义则深,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不揣浅陋,简论如下。1关于气的诠释在中国古代,"气"是一个涵义极其广泛而又非常重...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道出了中医发病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其言虽简,其义则深,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不揣浅陋,简论如下。1关于气的诠释在中国古代,"气"是一个涵义极其广泛而又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概念,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病生于气也 素问
下载PDF
阴阳不平衡性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唐瑜之 《光明中医》 2010年第7期1131-1133,共3页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阴气平秘,阳气固密,即阴阳的协调平衡对人体的极端重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平秘和固密的平衡里面,充满着对立斗争,相对的平衡之中,包含着绝对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阴气平秘,阳气固密,即阴阳的协调平衡对人体的极端重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平秘和固密的平衡里面,充满着对立斗争,相对的平衡之中,包含着绝对的不平衡,而且,正是绝对不平衡的矛盾运动,才维持着“阴平阳秘”,推动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不平衡性 阴阳学说 中医认识论 中医思维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析痰饮水湿异同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唐瑜之 《光明中医》 2006年第5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痰饮水湿/邪气 临证
下载PDF
论慢性重型肝炎毒瘀胶结致黄机理及证治
9
作者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3期272-273,共2页
本文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基本病机为疫毒久郁,因郁致瘀,瘀毒互结,肝脏受损,胆汁外溢而发为急黄重症。故治疗应紧紧抓住化瘀退黄这一基本大法,并贯穿其治疗的始终。具体治法为活血而不破血,凉血而兼止血,祛邪而不伤正。... 本文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基本病机为疫毒久郁,因郁致瘀,瘀毒互结,肝脏受损,胆汁外溢而发为急黄重症。故治疗应紧紧抓住化瘀退黄这一基本大法,并贯穿其治疗的始终。具体治法为活血而不破血,凉血而兼止血,祛邪而不伤正。用药配伍贵在精当,如是则膏肓之疾有振起之望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毒瘀胶结 黄疸 证治
下载PDF
伪膜真菌性肠炎验案
10
作者 唐瑜之 谢进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7期1192-1193,共2页
1资料 患者吕某,男,68岁,退休教师,住院患者,以腹泻2月余而会诊。初诊(2010年11月12日):患者于2010年8月28日在北京期间,突发意识障碍并左侧肢体偏瘫3h住入北京某医院,经头颅CT诊断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破入脑室)",急诊行右侧... 1资料 患者吕某,男,68岁,退休教师,住院患者,以腹泻2月余而会诊。初诊(2010年11月12日):患者于2010年8月28日在北京期间,突发意识障碍并左侧肢体偏瘫3h住入北京某医院,经头颅CT诊断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破入脑室)",急诊行右侧基底节脑出血血肿引流术。因术后肺部感染、右下肢丹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膜性真菌性肠炎 治验
下载PDF
经方验案3则
11
作者 唐瑜之 《光明中医》 2011年第5期1027-1029,共3页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被尊为经典,其所用之方,因其来源于实践,证之于临床,历经两千年而不衰,被奉为经方。但由于年代的久远,气候的变迁,病种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所述的典型病证,并非尽属当今的常见病。
关键词 经方 奔豚气 太少两感 真心痛 医案
下载PDF
湿温高热的病机及治疗初探
12
作者 唐瑜之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6年第3期135-135,共1页
湿温高热的病机及治疗初探唐瑜之湿温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热性病,多见于夏秋,尤其是南方各地,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湿热为患,屡见不鲜。湿温热势不高,然亦有少数出现高热,而临床每易误诊。现就其病机及治疗抒一管见。1湿温高热... 湿温高热的病机及治疗初探唐瑜之湿温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热性病,多见于夏秋,尤其是南方各地,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湿热为患,屡见不鲜。湿温热势不高,然亦有少数出现高热,而临床每易误诊。现就其病机及治疗抒一管见。1湿温高热的机理湿温高热与其它温病有别.其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湿温高热 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温通法治疗带状疱疹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常富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期181-181,188,共2页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为临床常见病毒性皮肤病。西医常以抗病毒、免疫增强剂,对症止痛,配合外用药为主治疗[1]。中医多从湿热立论,按病程分期,以湿热轻重分型。证之临床,确有效验。然其"阳虚毒瘀"型,亦时有所见,而文献鲜有记载...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为临床常见病毒性皮肤病。西医常以抗病毒、免疫增强剂,对症止痛,配合外用药为主治疗[1]。中医多从湿热立论,按病程分期,以湿热轻重分型。证之临床,确有效验。然其"阳虚毒瘀"型,亦时有所见,而文献鲜有记载,教材亦未提及,故笔者就此作一初探,不妥之处,敬祈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辨证论治 温通法
下载PDF
少阳阳明合病治验
14
作者 唐瑜之 《光明中医》 2006年第6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少阳阳明合病/验案
下载PDF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之句读质疑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常富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6期1055-1056,1060,共3页
《内经·生气通天论》之"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的经文,后世医家及现代学者均按上述句读。然如此句读,几乎都牵强附会,随词曲解,难明真义,有的释义甚至自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笔者从破解通假字入手,... 《内经·生气通天论》之"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的经文,后世医家及现代学者均按上述句读。然如此句读,几乎都牵强附会,随词曲解,难明真义,有的释义甚至自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笔者从破解通假字入手,并根据原文的写作手法、经文意境和临床实际等方面,对其句读提出质疑。经考证、参阅诸多古今文献,论证出"张"古音为"胀","以音类比方","胀"与"藏(脏)"叠韵通假,从而句读为"阳气者,烦劳则張(藏、脏)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如此则与后文的"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在修辞上构成工稳对仗,在行文风格和表述形式上更为吻合,在语言意境上前后连贯、一脉相承,使"張(藏、脏)精厥"与"形气绝"从阴阳、内外、虚实和发病时空上形成鲜明对举,文理皆通。从而阐述了"煎厥"与"薄厥"均为阳气异常所致(虚实不同),这无论是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都与临床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气者烦劳则张 句读质疑 通假字
下载PDF
以“肝者,罢极之本”指导临床验案2则
16
作者 陈常富 唐瑜之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25-226,共2页
"肝者,罢极之本",重在阐述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历代医家对此的理解和阐释仁智各异。其实,"罢"是指筋脉关节舒张、肌肉弛缓而灵活自如的状态;"极"是指因筋脉关节收缩、肌肉紧束而刚健有力的状态。&qu... "肝者,罢极之本",重在阐述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历代医家对此的理解和阐释仁智各异。其实,"罢"是指筋脉关节舒张、肌肉弛缓而灵活自如的状态;"极"是指因筋脉关节收缩、肌肉紧束而刚健有力的状态。"罢极"就是对肝主筋、诸筋"束骨而利机关"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的高度概括。肝通过其气血阴阳对筋膜的滋润与温养,调节着肢体关节的舒张和收缩,表现出"罢""极"相济,协调自如的运动状态。若肝之阴血亏虚,筋失濡养,则筋脉拘急,肌肉痉挛,抽搐不止,表现出"极"过度而亢奋的病理特征。若肝之阳气不足,筋失温养,则筋脉弛张,肌肉松弛,收缩无力,表现为"罢"过度而疲软的病理状态。由于受肝"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历史影响,阴血亏损或热极生风的筋失濡润之"极"失常的症状,易于诊断。而阳气不足的筋失温养之"罢"失常的表现,却常被忽视。故本文就肝之阳气不足,筋失温养之证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者罢极之本 劳发 温补肝阳
下载PDF
调补宗气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被引量:22
17
作者 唐瑜之 肖剑 +3 位作者 蒲黎明 胡芳 谢进 邵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289-1290,共2页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泄浊豁痰、温阳益气、益气养阴等,其中活血化瘀法被广泛运用。本文认为,宗气不足,无力推动营血运行则血脉瘀滞,气血不通,而心胸憋闷疼痛;又因无以行呼吸而"喘息咳唾,短气",从而发为"...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泄浊豁痰、温阳益气、益气养阴等,其中活血化瘀法被广泛运用。本文认为,宗气不足,无力推动营血运行则血脉瘀滞,气血不通,而心胸憋闷疼痛;又因无以行呼吸而"喘息咳唾,短气",从而发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因而,开宣肺气和补益脾气,从而调补宗气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调补宗气 调宗贯心汤
原文传递
杨晋翔教授之药对巧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瑜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45-3146,共2页
药对是临床常用而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一种特殊、高效的配伍形式,古今临床大家都有其独特的药对应用经验。杨晋翔教授其药对在脾胃病的应用上犹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疗效,如八月札与绿萼梅治疗肝气犯胃;乌药与... 药对是临床常用而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一种特殊、高效的配伍形式,古今临床大家都有其独特的药对应用经验。杨晋翔教授其药对在脾胃病的应用上犹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疗效,如八月札与绿萼梅治疗肝气犯胃;乌药与百合治疗津伤气滞;知母与黄柏治疗中焦郁热;萆薢与蚕砂治疗中焦湿热等等,其临床用药独具匠心,疗效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晋翔 药对 中药 配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