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的生殖细胞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唐秋灵 何红燕 +4 位作者 林广裕 林丽敏 谢庆东 黄天华 马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华尔通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向精原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MSCs,取第3代MSCs分组进行诱导培养:对照组用基本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用条件培养液培养。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 目的研究人脐带华尔通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向精原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MSCs,取第3代MSCs分组进行诱导培养:对照组用基本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用条件培养液培养。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外部形态差异;透射电镜观察2组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细胞是否表达精原细胞的标记物CD117及CD49f;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2组细胞表达精原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49f的情况。结果以人脐带华尔通胶为原料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高表达MSCs相关的标记,不表达或低表达造血细胞和与移植排斥相关的细胞表面标记,并可以维持在未分化状态稳定生长、增殖;实验组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成纤维细胞形变为圆形,并发现极少数变圆的细胞继续分化呈形似蝌蚪状,对照组细胞形态不发生类似变化,超微结构也显示了很大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实验组细胞表达精原细胞的标记物CD117、CD49f,而对照组细胞不表达CD49f,CD117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人脐带MSCs诱导前不表达精原细胞标记CD49f,而诱导后表达CD49f。结论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人脐带来源的MSCs,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进行诱导培养,不仅能发生精原细胞样的形态变化及伴发细胞的分化过程,而且能表达精原细胞的特征性标记,证实人脐带来源的MSCs具有向精原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精原细胞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儿童肠道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特点以及耐药研究
2
作者 李育锐 唐秋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3-56,共4页
了解揭阳市人民医院儿童感染非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感染性腹泻儿童中分离到的非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药敏结果,对所有患儿NTS感染临床表现、血清指标、大便培养各... 了解揭阳市人民医院儿童感染非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感染性腹泻儿童中分离到的非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药敏结果,对所有患儿NTS感染临床表现、血清指标、大便培养各血清型分布情况、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TS感染患儿多表现为发热、便血、粘液便、呕吐、腹痛、惊厥等症状,发热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粘液便;132例患儿经血常规检查后显示血WBC值为(2.86-36.74)×109/L,>10×109/L的患儿有76例(57.58%);CRP值为0.5-200mg/L,>30mg/L的有73例(55.30%),<10mg/L的有29例(21.97%);PCT值为0.049-28.82ng/ml,>0.5ng/ml的患儿有50例(37.88%);132例患儿均检测出非伤寒沙门菌,共检出16种血清型,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为75.76%(100/132),其次是C群未明确血清型,占比9.85%(13/132)和肠炎沙门菌,占比4.54%(6/132);132例NTS感染患儿对7种抗菌药物所表现出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为48.48%(64/132),其次为头孢曲松,耐药率为22.73%(30/132),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相对次之,耐药率分别为15.15%(20/132)、12.12%(16/132),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27%(3/132)、0.07%(1/132),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结论 对于1个月-5岁且存在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的患儿,应尽早对其进行大便培养,以便判断患儿是否感染肠道非伤寒沙门菌,了解其主要血清学种类,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抗生素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 防控作用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骼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秋灵 马廉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09-313,共5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 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目前应用的联合化疗方法,5年生存率超过80%。因而在儿童ALL的治疗研究中,如何在获得最高治愈率的同时,尽量减少长期生存者的晚期并发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 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目前应用的联合化疗方法,5年生存率超过80%。因而在儿童ALL的治疗研究中,如何在获得最高治愈率的同时,尽量减少长期生存者的晚期并发症,保证治愈后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骨骼并发症,尤其是骨质疏松甚至骨坏死是造成儿童ALL治疗后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国外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国内相关研究甚少。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药物,而它可导致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的生成和活性,促进其凋亡,减少骨骼中活性成骨细胞成分,导致骨生成能力下降。现就儿童ALL相关骨骼病变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以期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糖皮质激素 骨骼病变 白血病患儿 晚期并发症 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酶-Ⅲ、D-二聚体与小儿危重评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唐秋灵 林丽敏 +1 位作者 陈秋蓉 马廉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酶(AT)-Ⅲ、D-二聚体(DD)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儿(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CIS将本组分为非危重组(40例,〉80分)、危重组(28例,71~80分)和极危重...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酶(AT)-Ⅲ、D-二聚体(DD)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儿(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CIS将本组分为非危重组(40例,〉80分)、危重组(28例,71~80分)和极危重组(22例,≤70分);并根据患儿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9例)。分别比较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及其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3组AT-Ⅲ活性和DD水平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AT-Ⅲ活性与PCIS评分正相关(P〈0.05);DD水平与PCIS评分负相关(P〈0.05);死亡组AT-Ⅲ活性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DD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浆AT-Ⅲ、DD与其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浆抗凝酶-Ⅲ D-二聚体 小儿危重评分
下载PDF
体内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丽敏 吴小英 +4 位作者 马廉 唐秋灵 林广裕 黄天华 谢庆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小鼠体内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HUC-MSCs纯化培养后,经显微注射方法移植到不育小鼠睾丸曲细精管,对体内移植后的细胞行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观察其存活、迁移及男性生殖细...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小鼠体内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HUC-MSCs纯化培养后,经显微注射方法移植到不育小鼠睾丸曲细精管,对体内移植后的细胞行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观察其存活、迁移及男性生殖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等情况。结果HUCMSC体内移植后免疫组化显示其在睾丸微环境中可以存活至少120 d并发生从管腔到基底膜的迁移;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证明HUCMSCs移植后在睾丸微环境中可以进一步分化,表达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结论体内外定向诱导HUC-MSCs可能可以向男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HUCMSCs将可能为治疗男性不育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体内诱导 男性生殖细胞 分化 男性不育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过程免疫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中 邱晓燕 +6 位作者 邱学荣 王鸿武 林丽敏 蒋学武 唐秋灵 林晓波 马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73-177,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化过程中的免疫学特性,为huMSCs作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细胞来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的免疫表型;RT-PCR法检测huMSCs及huMSCs源...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化过程中的免疫学特性,为huMSCs作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细胞来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的免疫表型;RT-PCR法检测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的HLA-A、HLA-DR基因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hu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诱导下,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均不表达CD80、CD86、CD40、CD40L、HLA-DR,均表达HLA-A;huMSCs能够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但huMSCs源性IPCs未见该作用。结论 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均具有低免疫原性,可作为胰岛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huMSCs对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但huMSCs源性IPCs不具有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 免疫学特性
下载PDF
小儿经皮肾活检病理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扬 林创兴 +6 位作者 林广裕 苏鸿辉 周晓华 陈派镇 唐秋灵 肖丹萍 李伟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2-9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儿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并评价肾组织病理检查在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实时超声引导下对20例肾脏疾病患儿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标本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观察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儿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并评价肾组织病理检查在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实时超声引导下对20例肾脏疾病患儿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标本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均成功获取肾组织,取材成功率100.0%。未见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组织活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小儿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儿童 肾穿刺活检术 肾脏病理
下载PDF
神经细胞特有分子在新生儿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
8
作者 冯学永 王鸿武 +5 位作者 唐秋灵 马桂霞 林晓波 罗梅娟 林丽敏 马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04-220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相关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在新生儿外周血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干细胞的动员、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 hypaque分离液分离新生儿外周血,收集单核细胞层,接种于6孔板。37℃饱和...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相关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在新生儿外周血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干细胞的动员、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 hypaque分离液分离新生儿外周血,收集单核细胞层,接种于6孔板。37℃饱和湿度的CO2孵箱培养,7 d后更换培养液,弃去未贴壁细胞,贴壁细胞用免疫细胞化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β-tubulin及N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结论神经细胞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在新生儿外周血中表达阳性,新生儿外周血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这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自我修复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外周血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丝蛋白M βⅢ微管蛋白
下载PDF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恶性转化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9
作者 陈辉 唐秋灵 +2 位作者 李文玉 林敏 杨立业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5-77,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体外恶性转化及转化的细胞体内病理特征。方法:从Balb/C小鼠脂肪组织培养出ASCs,用3-甲基胆蒽(MCA)培养基处理第二代ASCs 1周,使其发生恶性转化,将转化的ASCs注入裸鼠皮下,肿瘤长出后取出肿瘤组织进...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体外恶性转化及转化的细胞体内病理特征。方法:从Balb/C小鼠脂肪组织培养出ASCs,用3-甲基胆蒽(MCA)培养基处理第二代ASCs 1周,使其发生恶性转化,将转化的ASCs注入裸鼠皮下,肿瘤长出后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经MCA处理1周后的ASCs,6个月后发生恶性转化,细胞成瘤后提示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结论:MFH的发生可能来源于ASCs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肪来源干细胞 恶性转化 肉瘤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恶性转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DNA甲基化转移酶的改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业增 唐秋灵 +4 位作者 陈秋蓉 赖秀蓝 邱晓燕 郑泽鑫 李伟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320-3325,共6页
背景:根据体外培养的成体干细胞自发恶性转化现象及肿瘤干细胞理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异,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因此,建立健全的体外安全性检测程序,将在干细胞临床应用上起积极推动作用。目的:探... 背景:根据体外培养的成体干细胞自发恶性转化现象及肿瘤干细胞理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异,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因此,建立健全的体外安全性检测程序,将在干细胞临床应用上起积极推动作用。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致瘤性机制及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利用3-甲基胆蒽促使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通过形态学观察,裸鼠成瘤实验进行验证,成瘤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原代细胞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细胞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3-甲基胆蒽处理后形成恶性转化细胞,呈恶性生长,细胞核型呈非整数倍体改变,注入裸鼠体内后能形成恶性肿物;(2)经荧光定量PCR检测,恶性转化后肿瘤细胞(实验组)相比二甲基亚砜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其DNA甲基化转移酶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3)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恶性转化,包括形态学变化及表观遗传学层面改变,DNA甲基化转移酶可作为预防干细胞移植后成瘤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甲基胆蒽 细胞转化 肿瘤 DNA甲基化 组织工程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恶性转化 DNA甲基化转移酶
下载PDF
变压吸附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秋灵 《山东化工》 CAS 2008年第12期34-36,38,共4页
简述油气回收的必要性,着重介绍广州某南沙油库项目利用变压吸附油气回收技术,解决了轻油组分挥发带来的安全环保隐患;对油品储存运输过程中的降本减耗、安全环保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吸附 脱附 油气回收 汽油
下载PDF
丙烯酸生产概况及市场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秋灵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年第14期103-103,共1页
介绍丙烯酸国内外生产概括、工艺生产方法及市场分析等。
关键词 丙烯酸 生产概况 应用 市场
下载PDF
浅析C5馏分的综合利用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秋灵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05年第2期32-35,38,共5页
C5馏分随世界乙烯和炼油产量的增加而与日俱增,C5馏分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成为全球关注的课题。本文浅析C5馏分在国内外的综合利用概况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C5馏分 综合利用 深加工 发展趋势
下载PDF
3-甲基胆蒽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转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秋灵 陈秋蓉 +6 位作者 陈辉 陈业增 赖秀兰 刘思征 谢庆东 贺谷雨 马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647-1651,共5页
目的探讨3一甲基胆蒽(MC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发生恶性转化的可能性,为其临床应用前的安全性检测提供可借鉴的检测模式及探索有效的预防恶性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实验组用含MCA的培养基处理HU... 目的探讨3一甲基胆蒽(MC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发生恶性转化的可能性,为其临床应用前的安全性检测提供可借鉴的检测模式及探索有效的预防恶性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实验组用含MCA的培养基处理HUMSCs1周,然后用基础培养基继续培养;对照组用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做同样的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差异和生长速度,将实验组的HUMSCs注入裸鼠皮下,肿瘤长出后取出肿瘤组织做病理学鉴定,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染色体G显带判断是否为人源性。结果9批对照组细胞传至30~60d陆续凋亡,注射裸鼠皮下未见包块形成;9批实验组细胞中8批细胞30~60d后陆续凋亡,仅1批细胞的形态、生长状态和生长速度发生变化,表现出肿瘤细胞的一些特征;将此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约2个月后可形成包块,病理切片(HE染色)提示包块为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病理类型为肉瘤或低分化肿瘤;肿瘤细胞常染色体显示为人源性细胞。结论HUMSCs在MCA诱导下能发生恶性转化,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仍有待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恶性转化 3-甲基胆蒽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不育小鼠睾丸的研究
15
作者 唐秋灵 林广裕 +3 位作者 林丽敏 黄天华 谢庆东 马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96-1799,1805,共5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华尔通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于不育小鼠睾丸的克隆能力及对其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内单次注射白消安的方法构建不育小鼠模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MSCs,分别用Brdu和Hoechst33258标记,显微注射法移植... 目的观察人脐带华尔通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于不育小鼠睾丸的克隆能力及对其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内单次注射白消安的方法构建不育小鼠模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MSCs,分别用Brdu和Hoechst33258标记,显微注射法移植入不育小鼠睾丸的精曲小管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和快速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检测其移植细胞存活情况;采用HMIAS-2000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小鼠睾丸精曲小管直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消安单次注射可造成15%的小鼠死亡,用药后第4周,不育小鼠睾丸的精曲小管仅存基底膜,呈薄的空管状;传至3代即可得到数量较多的纯化MSCs,MSCs移植于异体小鼠睾丸获得成功,移植后的细胞能存活至少4个月,并且发生了从管腔到基底膜再到管腔的移行过程;移植后26d与120d,不育模型移植细胞组精曲小管直径均较未移植细胞组有所增加,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精曲小管显微注射法将MSCs移植于不育小鼠睾丸获得成功,移植后的MSCs能长期存活并发生移行,且能促进不育小鼠生殖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睾丸 移植 生殖功能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丽敏 邱学荣 +9 位作者 邱晓燕 唐秋灵 王鸿武 林晓波 谢丽春 罗梅娟 马桂霞 林广裕 史雪川 马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及其诱导分化为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后的免疫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huMSCs的移植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huMSCs,在男性生殖细胞培养条件下定向诱导其分化为huMSCs源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采用FAC...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及其诱导分化为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后的免疫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huMSCs的移植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huMSCs,在男性生殖细胞培养条件下定向诱导其分化为huMSCs源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采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huMSCs表面抗原CD40、CD40L、CD80、CD86。半定量反转录(RT)-PCR检测诱导前后huMSCs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HLA-DR基因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诱导前后的不同数量级huMSCs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经植物血凝素(PHA)激活的同种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诱导前后huMSCs对经PHA活化的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结果 HuMSCs在男性生殖细胞培养条件下能分化为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诱导前后的huMSCs均表达HLA-Ⅰ,不表达CD40、CD40L、CD80、CD86和HLA-DR。huMSCs能抑制经PHA激活的T淋巴细胞增殖,并抑制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但huMSCs源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并不能抑制经PHA激活的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的分泌。结论 Hu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为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后,诱导后的细胞与huMSCs一样具有低免疫源性,同时huMSCs在体外具有免疫抑制性,但诱导获得的huMSCs源男性生殖细胞样细胞不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免疫原性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DAZL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男性生殖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扬 赖秀蓝 +8 位作者 唐秋灵 陈辉 罗梅娟 冯学永 蔡志伟 刘必刚 贺谷雨 秦山 马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261-1266,共6页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的DAZL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观察DAZL基因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1.用Gateway腺病毒系统制备含DAZL及E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DAZL-EGFP。2.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用Ad-...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的DAZL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观察DAZL基因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1.用Gateway腺病毒系统制备含DAZL及E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DAZL-EGFP。2.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用Ad-EGFP-DAZL感染第3代生长良好的HUMSCs,观察感染效率及细胞生长情况,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OI)和感染时间。3.通过形态学、反转录(RT)-PCR和免疫荧光鉴定DAZL基因异位表达诱导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的结果。结果成功构建表达DAZL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1.0×10^9pfu/mL。最佳的感染条件为:MOI=100,感染时间:8h,该条件下的感染率为(43.00±1.52)%。HUMSCs在感染DAZL重组腺病毒后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4—6天由成纤维细胞变成圆形,少数变圆的细胞在2~3周后变成蝌蚪状,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则未发生类似变化。RT—PCR和免疫荧光均证实实验组表达精原细胞的标志STELLA(DDPA3)、VASA(DDX4)、c—kit、DAZL和OCT4(POU5F1),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则只表达内参基因。结论DAZL重组腺病毒感染HUMSCs后能诱导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证实DAZL基因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ZL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腺病毒载体 生殖细胞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发热小婴儿腰椎穿刺结果异常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晓燕 冯学永 +2 位作者 王鸿武 唐秋灵 郑泽鑫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 探讨发热小婴儿腰椎穿刺结果异常的高危因素,为发热小婴儿合理腰椎穿刺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发热并行腰椎穿刺的28d^3个月龄小婴儿的临床特点,比较发热小婴儿腰椎穿刺脑脊液结果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68例发... 目的 探讨发热小婴儿腰椎穿刺结果异常的高危因素,为发热小婴儿合理腰椎穿刺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发热并行腰椎穿刺的28d^3个月龄小婴儿的临床特点,比较发热小婴儿腰椎穿刺脑脊液结果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68例发热并行腰椎穿刺的28d^3个月龄小婴儿,脑脊液结果异常组36例(52.9%),脑脊液结果正常组32例(47.1%),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惊厥发作情况、神经系统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外周血CRP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发热持续时间≥1.5d(χ2=4.059,P=0.044),发热峰值≥39℃(χ2=5.785,P=0.016),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χ2=12.129,P=0.000),合并其他感染(χ2=4.554,P=0.03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发热小婴儿,发热持续时间≥1.5d,发热峰值≥39℃,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合并其他感染为腰椎穿刺结果异常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小婴儿 腰椎穿刺术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