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米波在网球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维桢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6期43-43,47,共2页
关键词 网球肘 毫米波 红外线 电脑脉冲
下载PDF
围刺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许纲 周朝生 +8 位作者 唐维桢 许洁 徐刚 李秀丽 蔚青 程超 李文 蔡海东 王立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探讨围刺及穴位注射甲钴胺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的作用。方法:招募了90名病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围刺组(n=31),穴位注射组(n=29)和联合组(n=30),接受2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了疱液中白介素-2 (... 目的:探讨围刺及穴位注射甲钴胺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的作用。方法:招募了90名病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围刺组(n=31),穴位注射组(n=29)和联合组(n=30),接受2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了疱液中白介素-2 (interleukins-2, IL-2),IL-4,P物质(substance P,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等指标。评定了皮肤愈合和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等项目。结果:三组病人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5),联合组效果更优(P <0.05)。治疗后三组中IL-4,SP和CG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而IL-2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联合组更明显(P <0.05)。结论:围刺和穴位注射均对AHN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两者结合效果更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局部IL-2,IL-4,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围刺 穴位注射 甲钴胺 白介素-2 白介素-4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临床路径结合SOAP评估在临床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朝生 唐维桢 +3 位作者 徐刚 许洁 程超 许纲 《中国康复》 2017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CP)结合SOAP评估在康复专业临床带教中,对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积极作用。方法:将47名学生随机分为CP组24名和CP+SOAP组23名,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带教。采用病例汇报评价表和理论考试...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CP)结合SOAP评估在康复专业临床带教中,对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积极作用。方法:将47名学生随机分为CP组24名和CP+SOAP组23名,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带教。采用病例汇报评价表和理论考试进行最终的测试。结果:学习1个月后,2组学生在主观资料收集方面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但CP+SOAP组学生客观资料的收集以及评估、计划和理论考试的成绩均明显优于CP组(均P<0.05)。结论:临床路径结合SOAP评估在康复专业临床教学中可以不断地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康复评估能力、康复技术水平以及整体综合实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SOAP评估 康复教学
下载PDF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的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许纲 唐维桢 +1 位作者 刘艺 吕中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所致眼外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明确诊断的17例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球后注射治疗组(n=8)和常规治疗组(n=9),分别进行甲钴胺药物球后注射和常规静脉药物治疗。比较了两组治...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所致眼外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明确诊断的17例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球后注射治疗组(n=8)和常规治疗组(n=9),分别进行甲钴胺药物球后注射和常规静脉药物治疗。比较了两组治疗方法对患眼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指标有患眼睑裂、眼周疼痛、第一斜视角、眼球运动和复视等指标。结果在第一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上睑下垂(U=4.00)、眼周疼痛(U=12.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二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斜视角(U=14.00)、眼球运动(U=18.00)及复视程度(U=15.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球后药物治疗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 眼肌麻痹 糖尿病 治疗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边伟红 陈玉娟 +1 位作者 唐维桢 白雪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被分为低频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被分为低频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生活质量(Barther指数)评分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的生活质量(Barther指数)评分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时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低频电刺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甲钴胺对VZV病毒感染施万细胞中朊蛋白和TNF-α转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许纲 周朝生 +5 位作者 唐维桢 张雨 徐刚 程超 许洁 王晓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究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对人施万细胞(hSC)朊蛋白(PrP^(C))、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及甲钴胺(MCbl)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SC分为:空白对照组、VZV感染组、VZV感染... 目的:探究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对人施万细胞(hSC)朊蛋白(PrP^(C))、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及甲钴胺(MCbl)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SC分为:空白对照组、VZV感染组、VZV感染加MCbl干预组、VZV感染PrP^(C)基因(Prnp)siRNA转染细胞组、VZV感染Prnp-siRNA转染细胞加MCbl干预组。设计合成Prnp的siRNA序列转染hSC,构建PrP^(C)表达下调的hSC模型。以感染复数为1.0的VZV分别感染后4组细胞3 d后,加药组分别加入250μg/ml的MCbl干预。感染7 d后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活力,real time RT-PCR检测Prnp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rP^(C)糖基化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检测TACE和TNFR1的表达,TACE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TNFR1(sTNFR1)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感染组细胞Prnp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上调了2.7倍,PrP^(C)的单糖基化条带密度明显增加。TACE染色颗粒明显变小,TACE活性为对照组的36%,TNFR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sTNFR1含量为(16.77±4.57)pg/ml。感染加药组Prnp mRNA表达上调3.7倍,显著高于感染组,PrP^(C)向单糖基化迁移的比例较感染组明显减少。TACE染色颗粒变大,且TACE的活性为对照组的76%,TNFR1表达较感染组减少,sTNFR1水平达到(231.23±41.04)pg/ml,较感染组明显增加。Prnp-siRNA转染细胞感染VZV后,TACE和TNFR1等表达及活性与VZV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TNFR1含量与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rnp-siRNA转染细胞感染VZV加药组对TACE和TNFR1的表达及活性调节作用不明显,sTNFR1含量与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VZV可诱导hSC中PrP^(C)稳定性下降,TACE活性降低。而MCbl可稳定PrP^(C),调节TACE活性,促进TNFR1的脱落,从而增强hSC的抗TNF-α神经毒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细胞型朊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 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 甲钴胺 施万细胞
下载PDF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痛区皮下纤维的神经功能评估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朝生 程超 +5 位作者 徐刚 刘莎莎 唐维桢 许洁 李文 许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79-188,193,共11页
目的:采用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和皮肤活检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痛区皮下神经功能和形态进行评估。方法:120位T6节段病人和30位志愿者进行了CPT测试。对15位不同病程病人的最痛点和参考点进行皮肤活检,分别... 目的:采用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和皮肤活检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痛区皮下神经功能和形态进行评估。方法:120位T6节段病人和30位志愿者进行了CPT测试。对15位不同病程病人的最痛点和参考点进行皮肤活检,分别进行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免疫组化。结果:痛区5、250和2 000 Hz三种频率CP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4,0.80和0.87。确定高于60、79和200可鉴别出异常的神经功能变化。秩和检验显示不同病程痛点与参考点CPT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N-30天较HN-15天组3个频率的CPT比有明显增高(P<0.05)。250 Hz和2 000 Hz的CPT比在不同疼痛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性感受器兴奋型或小纤维失神经支配型组病人3个频率的CPT比值与中枢整合型或无激惹型组病人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皮区有丰富(34.2IENF/mm)的PGP9.5阳性纤维(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IENF)和少量的GAP-43阳性纤维(4.2IENF/mm)表达。不同病程PGP9.5和GAP-43阳性纤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N-15天组病人PGP9.5阳性轴突肿胀明显,GAP-43阳性纤维数较正常皮区显著增高(8.5IENF/mm,P<0.05);HN-30天组GAP-43阳性IENF最高(21.7IENF/mm);HN>90天组PGP-9.5和GAP-43阳性IENF均较HN-90天组明显减少(P<0.05)。通过CPT和皮肤病理结果提示发病15~30天是HN的转换期,即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病理性疼痛演变。结论:本研究属于初步报告,表明CPT可反映痛区皮下神经纤维的功能状态。CPT比值对无髓纤维的异常敏化,即激惹型和混合型疼痛有一定的协助诊断作用。而GAP-43免疫组化结合IENFD可反映皮下神经纤维的损伤状态,结合CPT和皮肤病理可确定发病15~30天是HN的关键转换期,皮下纤维的功能和可塑性改变达到高峰,提示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从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损伤性疼痛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电流感觉阈值 皮下神经纤维 皮肤病理
下载PDF
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许纲 周朝生 +8 位作者 唐维桢 许洁 徐刚 李秀丽 蔚青 程超 李文 蔡海东 王立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AH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9例T_6~T_(10)节段A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3例,其中围刺组脱落2例,穴位注射组脱落4例,联合组脱落3例。各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每日2次... 目的:探讨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AH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9例T_6~T_(10)节段A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3例,其中围刺组脱落2例,穴位注射组脱落4例,联合组脱落3例。各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每日2次,共10 d。围刺组穴取疱疹周围阿是穴,斜刺后予连续波耐受量电刺激20 min;穴位注射组取穴同上,注射甲钴胺注射液配伍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组围刺后再予穴位注射。各组均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各组治疗后皮肤愈合情况(止疱、结痂、脱痂时间),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疼痛面积和生活质量评分,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疱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联合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早于其他两组(均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疼痛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局部疱液中NSE、SP和CGR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联合组各指标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结论:围刺和穴位注射均对AHN有辅助疗效,两者结合疗效更优,皮肤愈合迅速,镇痛显著,局部NSE、SP和CGRP的含量下降明显,其作用机制在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 围刺 穴位注射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双手训练对偏瘫手分指动作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许纲 朱树英 +1 位作者 唐维桢 刘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手训练在诱导脑卒中后偏瘫手分指动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分指动作的双手训练和单手训练,比较两种训练方法对诱导偏瘫手分指动作出现的时间、动作起动的延迟情况、动作的幅度以及... 目的探讨双手训练在诱导脑卒中后偏瘫手分指动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分指动作的双手训练和单手训练,比较两种训练方法对诱导偏瘫手分指动作出现的时间、动作起动的延迟情况、动作的幅度以及对捏动作的时序和力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双手训练组诱导出规定动作的时间明显早于单手训练组,拇指屈伸动作出现的时间分别平均为1.90d和2.90d,比单手训练组的4.00d和5.00d提前,食指屈伸动作出现的时间分别平均为2.80d和5.00d出现,比单手训练组的5.00d和6.75d提前,2组间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作起动的延迟情况、动作幅度、动作时序及力量等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手训练对偏瘫手分指动作的诱导,明显早于单手训练。结论双手训练作为一种康复策略可用于偏瘫手分指动作的早期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协调 训练 手指 运动 偏瘫
原文传递
元认知结合SOAP评估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朝生 唐维桢 +1 位作者 许洁 许纲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元认知结合SOAP评估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实习的康复治疗学专业4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实习生来自于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天华学院。将40名... 目的探讨元认知结合SOAP评估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实习的康复治疗学专业4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实习生来自于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天华学院。将4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实习生。试验组采用元认知结合SOAP评估法教学,对照组采用SOAP评估法教学,分别进行3个月的临床带教,采用物理治疗专业临床实践评估(assessment of physiotherapy practice,APP)和病例汇报评价表进行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的学习,试验组实习生的APP中的专业行为[(15.10±0.71)分比(14.30±1.26)分]、分析和计划[(14.85±0.93)分比(13.95±1.39)分]、干预[(17.95±1.46)分比(16.90±1.61)分],以及SOAP评估法中的客观资料[(4.40±0.75)分比(3.85±0.93)分]、评估[(4.50±0.69)分比(3.90±0.97)分]和计划[(4.40±0.60)分比(3.95±0.68)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实习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经过3个月的学习,试验组实习生的APP量表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14.85±0.93)分比(13.95±1.39)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元认知结合SOAP评估法可以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推理能力和加强临床康复的规范化,为实习生将来从事康复工作夯实坚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 病例汇报评价表 康复
原文传递
VZV对Schwann细胞朊蛋白糖基化的影响及甲钴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纲 周朝生 +5 位作者 张雨 唐维桢 程超 许洁 徐刚 王晓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对人Schwann细胞(human Schwann cells,hSC)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PrPC)糖基化特征的影响,及甲钴胺(methylcobalamin,MeB12)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感染复数1.0的VZV感染细... 目的探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对人Schwann细胞(human Schwann cells,hSC)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PrPC)糖基化特征的影响,及甲钴胺(methylcobalamin,MeB12)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感染复数1.0的VZV感染细胞48 h,加入250μg/ml的MeB12培养48 h,用抗体3F4分别包被上清和沉淀中PrPC,凝集素-ELISA法筛查PrPC的糖基化特征,并测定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VZV感染组细胞上清与沉淀中的PrPC聚糖比例与未感染组比较有明显变化,总聚糖比分别为1∶1.5和1∶2.6(F=24.18,P<0.001,LSD-t=8.27,P<0.001),提示VZV感染后PrPC稳定性下降,相应的SOD活性(4.43±2.05 U/mg)与未感染组(14.23±1.27 U/mg)比较明显下降(F=18.19,P=0.001,LSD-t=6.54,P<0.001),MDA水平(11.17±1.89 nmol/mg)与未感染组(3.73±0.35 nmol/mg)比较明显升高(F=30.70,P<0.001,LSD-t=8.2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入MeB12后,VZV感染细胞沉淀中的聚糖较VZV感染未加药组有明显增加,总聚糖比为1∶2.4,提示MeB12增强了PrPC的稳定性,相应地SOD活性明显增高(11.07±2.07 U/mg,LSD-t=4.42,P=0.002),MDA水平明显下降(5.23±0.96 nmol/mg,LSD-t=6.58,P<0.001),与感染未加MeB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ZV可改变hSC中PrPC的糖基化特征,而MeB12可调节PrPC的糖基化特征,增强PrPC的稳定性,从而提高hSC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SCHWANN细胞 细胞型朊蛋白 糖基化 甲钴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