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型压敏胶粘剂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宗禹 唐若飞 杨玉昆 《粘接》 CAS 1992年第4期1-3,共3页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由此配制了相应的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型压敏胶粘剂。研究了环氧树脂对这类乳液压敏胶的初粘力、180°剥离强度和持粘力等压敏胶粘合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 乳液型 压敏胶粘剂
下载PDF
三梯形成形法处理脉冲堆积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若飞 李会银 +2 位作者 李桂山 严语鸣 张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1,共8页
在梯形成形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处理脉冲堆积的快中慢三梯形成形算法。该算法设置了三个成形时间不同的梯形通道,利用快梯形通道进行脉冲计数定位,慢梯形通道提取脉冲间隔较大的梯形幅度,中梯形通道提取脉冲堆积程度较轻的梯形幅度,降低... 在梯形成形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处理脉冲堆积的快中慢三梯形成形算法。该算法设置了三个成形时间不同的梯形通道,利用快梯形通道进行脉冲计数定位,慢梯形通道提取脉冲间隔较大的梯形幅度,中梯形通道提取脉冲堆积程度较轻的梯形幅度,降低丢弃脉冲的数量,减少原始核信息的丢失。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高计数率和脉冲堆积严重时,该方法较快慢双通道梯形成形方法具有更高的能谱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慢三通道 梯形成形 脉冲堆积 幅度补偿
下载PDF
小直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严语鸣 李会银 +2 位作者 徐德龙 唐若飞 叶显诗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为应对深部矿床测井的井眼越来越小的情况,研制60mm小直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为减小仪器尺寸,放弃了传统的保温瓶设计,采用耐高温探测器,探测器选择用Φ38mm×300mm的NaI(Tl)晶体。为减小电路板占用面积,设计基于FPGA的集成度更... 为应对深部矿床测井的井眼越来越小的情况,研制60mm小直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为减小仪器尺寸,放弃了传统的保温瓶设计,采用耐高温探测器,探测器选择用Φ38mm×300mm的NaI(Tl)晶体。为减小电路板占用面积,设计基于FPGA的集成度更高的电路,使用FPGA作为成谱核心,单片机作为通讯与控制核心,使用串行芯片取代并行芯片。使用地面软件与井下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稳谱。在实验室中模拟不同温度的测井环境对小直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进行测试,对比稳谱前后的能谱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抑制高温对能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仪器 自然伽马能谱 小直径 FPGA
下载PDF
《伤寒论》中柴胡配黄芩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超越 张达 +4 位作者 韦小年 赵则阔 李兴锋 唐若飞 王洪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4期10-11,共2页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药物配伍、剂量比例、剂量大小、随症加减的探讨,为提高经方疗效、灵活运用经方及扩大经方运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对《伤寒论》中柴胡与黄芩共用方子的主症、病变经脉、剂量及剂量比例进行统计,采用河洛数分析...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药物配伍、剂量比例、剂量大小、随症加减的探讨,为提高经方疗效、灵活运用经方及扩大经方运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对《伤寒论》中柴胡与黄芩共用方子的主症、病变经脉、剂量及剂量比例进行统计,采用河洛数分析配伍比例,用原文分析剂量大小及随症加减。结果:《伤寒论》中柴胡配黄芩用于治疗少阳病且比例为8∶3,根据病情轻重和体质差异,不同方剂剂量大小不同,但配伍比例一致,且做到随症加减。结论:剂量大小、配伍比例、随症加减是提高经方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比例 柴胡 黄芩
下载PDF
从小柴胡汤推测经方剂量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兴锋 韦小年 +3 位作者 唐若飞 张达 胡超越 王洪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798-1799,共2页
根据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特点,用河洛理论分析药物用量,找出剂量配伍规律,得出以个数和容量为计量单位的药物的量,再通过实物测量得出折算值。结果半夏半升等于八两,大枣12枚等于三两,而经方一两等于现代9.18 g。
关键词 经方 剂量 小柴胡汤 河图 洛书 伤寒论
原文传递
Metal-induced oxygen vacancies on Bi_(2)WO_(6)for efficient CO_(2) photoreduction 被引量:3
6
作者 Yinghui Wang Tong Chen +2 位作者 Fang Chen Ruofei Tang Hongwei Hu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497-3503,共7页
Semiconductor-based photocatalysis for efficient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is an ideal strategy to tackle the growing glob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photocatalysis is still limited by ... Semiconductor-based photocatalysis for efficient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is an ideal strategy to tackle the growing glob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photocatalysis is still limited by problems such as low utilization of visible light,low efficiency of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and insufficient reactive sites.Herein,Au nanoparticles(NPs)wer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Bi_(2)WO_(6)by a one-step reduction method,which simultaneously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OVs)on the surface of Bi_(2)WO_(6).The OVs concentration is found to b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u loading.Au NPs and OVs improve the light absorption and facilitate the separation and transport of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s.In addition,OVs act synergistically with the nearby metal active sites to optimize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reactant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changing the adsorption form of CO_(2)molecule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The as-synthesized photocatalyst achieved a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up to 34.8μmol g^(−1)h^(−1)of CO_(2)reduction to CO without sacrificial agent in a gas-solid system,which is 9.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istine Bi_(2)WO_(6).This work may further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l NPs and OVs,and their combined role in phot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nanoparticles oxygen vacancies charge separation reactive sites CO_(2)photore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