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份被“遗忘”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东京《国民评论》
1
作者 唐荣堂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国民评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由中共旅日党、团组织与国民党东京支部合作出版的一份宣传刊物,1925年6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发行,现存3期。在中共旅日党、团组织的主导和运作下,《国民评论》成为中共在海外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宣... 《国民评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由中共旅日党、团组织与国民党东京支部合作出版的一份宣传刊物,1925年6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发行,现存3期。在中共旅日党、团组织的主导和运作下,《国民评论》成为中共在海外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宣传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媒介。就文献价值而言,《国民评论》直接地反映了中共旅日党、团组织及其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革命活动情况,是中共早期宣传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民评论》 革命报刊 对外宣传 政治传播
下载PDF
“传播即权力”:网络社会语境下的“传播力”理论批判 被引量:20
2
作者 唐荣堂 童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9-114,143,共7页
卡斯特基于"网络社会"的语境和脉络提出了他的"传播力"理论。这一理论从"权力"的视角出发理解"传播",并提出了网络社会中传播与权力的"同构"关系。基于这种同构关系,传播的重要性被... 卡斯特基于"网络社会"的语境和脉络提出了他的"传播力"理论。这一理论从"权力"的视角出发理解"传播",并提出了网络社会中传播与权力的"同构"关系。基于这种同构关系,传播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传播即权力"。同时,卡斯特的"传播力"理论对当下我国社会治理和新闻舆论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权力 传播力 卡斯特
原文传递
网络化社会:传播与社会互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荣堂 李雪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第十五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暨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七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8、29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年会从移动互联网与公共空间、网络化社会与大数据、社交媒体与社会共同体、边缘群体传播与社会治... 第十五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暨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七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8、29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年会从移动互联网与公共空间、网络化社会与大数据、社交媒体与社会共同体、边缘群体传播与社会治理、网络化社会与公共外交等方面切入,探讨“网络化社会:传播与社会互动”这一主题。本届年会共收到台湾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两岸四地50余所高校来稿154篇,最终入选会议论文5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社会 中国新闻传播 台湾大学 社交媒体 城市大学 公共外交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群体传播 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宣传活动述论(1921-1927)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荣堂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68,共9页
"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伟大实践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战略选择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共组织建立和早期发展时期。中共早期创办了"中俄通信社"、《少年》《赤光》等对... "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伟大实践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战略选择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共组织建立和早期发展时期。中共早期创办了"中俄通信社"、《少年》《赤光》等对外新闻宣传媒体;依托"新青年社""上海书店""巴里中国书报社"等出版发行机构实现了中共早期书报的海外发行;积极参与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远东人民代表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宣传中国革命与中共主张;在组织制度上设置"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以加强对各国共产主义组织和在海外的中国人的宣传工作。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宣传活动十分丰富,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而非"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对外宣传 政治传播
原文传递
建构组织认同:《共产党》月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唐荣堂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29,共9页
"建构组织认同"是《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表征。《共产党》月刊呈现出中共在建党时期的秘密组织和国际组织形象,是党组织的标志物。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对无政府主义等非马克... "建构组织认同"是《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表征。《共产党》月刊呈现出中共在建党时期的秘密组织和国际组织形象,是党组织的标志物。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对无政府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共产党》月刊塑造了中共建党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立场的组织价值观。采编和发行《共产党》月刊成为中共建党时期维系组织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以《共产党》月刊为载体,身处世界各地的58名中共早期党员的组织认同得以建构起来,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宣告正式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月刊 中国共产党 组织认同 党的建设 政治传播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内传播研究(1921-1927) 被引量:2
6
作者 唐荣堂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7,共9页
"组织内传播"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张,组织内传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早期档案资料为依据,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文化生成、党内信息传递、党内传播机制探索与完善... "组织内传播"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张,组织内传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早期档案资料为依据,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文化生成、党内信息传递、党内传播机制探索与完善三个维度对中共早期的组织内传播问题展开论述。具体而言,中共早期通过编发党内刊物、开办党校、选派党员海外学习等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生成并传播了组织文化;通过党内文件流转、党内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党内隐语系统等方式保障了党内信息传递的畅通与安全;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建立和完善会议、特派员等组织制度完成了对党内传播机制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内传播 政治传播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五卅”前后中共革命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以东京《国民评论》为中心
7
作者 唐荣堂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7-216,共10页
“五卅”前后,东京《国民评论》创办于日本,黄克谦、梁希一、李兆龙、王树声等旅日中共党员以东京《国民评论》为媒介,阐发革命性质与世界形势并在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的逻辑框架下重新发掘和阐释中国革命历史,努力对国民革命“正... “五卅”前后,东京《国民评论》创办于日本,黄克谦、梁希一、李兆龙、王树声等旅日中共党员以东京《国民评论》为媒介,阐发革命性质与世界形势并在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的逻辑框架下重新发掘和阐释中国革命历史,努力对国民革命“正当性”展开话语建构;利用五卅运动契机,以激烈的言说方式和“在地化”的动员策略,激发民族情感、塑造阶级认同,引导与制造舆论。“用国民党的名义”做共产党的宣传,这是五卅前后旅日中共党员以东京《国民评论》为媒介展开话语建构与舆论动员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这份由旅日中共党员主导的革命刊物作为中共早期政治传播个案的独特价值所在。随着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日趋激烈,东京《国民评论》停刊,这一传播模式也难以为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日中共党员 国民革命 东京《国民评论》 政治传播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