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活的遗产与面向现代的文化——花山壁画的当代价值思考
1
作者 唐莛钰 蒙莉 《艺术家》 2022年第5期36-38,共3页
花山壁画是广西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承载着壮族文化的瑰宝。在左江流域两侧河岸的高山岩壁上,壮族先民用赭红的颜色绘制出了神秘的“蛙人式”造型,数量宏大,延绵百里。从艺术层面来看,这些独特的视觉符号或是载歌载舞的巫术祭祀场景,或... 花山壁画是广西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承载着壮族文化的瑰宝。在左江流域两侧河岸的高山岩壁上,壮族先民用赭红的颜色绘制出了神秘的“蛙人式”造型,数量宏大,延绵百里。从艺术层面来看,这些独特的视觉符号或是载歌载舞的巫术祭祀场景,或是先民原始精神信仰,或是图腾崇拜表达,彰显着神秘意味。而在当代“遗产视角”下,这些古老的壁画还有着其作为文化遗产和乡村生态景观的更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花山壁画 左江流域 壮族文化 精神信仰 图腾崇拜 艺术层面 壮族先民
下载PDF
权力话语视角下广西师公戏的历史境遇与转型发展
2
作者 唐莛钰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9-25,共7页
师公戏是流传于广西的地方戏种。在传统乡土社会生活中,师公戏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相关联,承载着村民的精神寄托与生活愿景,以稳定的结构形态呈现和延续着乡土社区的传统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师公戏面临着传统剧演空间消失、审美理念与... 师公戏是流传于广西的地方戏种。在传统乡土社会生活中,师公戏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相关联,承载着村民的精神寄托与生活愿景,以稳定的结构形态呈现和延续着乡土社区的传统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师公戏面临着传统剧演空间消失、审美理念与生活方式更迭、保护与开发失衡、演出同质化机械化等诸多传承发展困境。多种权力话语作用于师公戏的现代角色建构之上,推动其向“体制化”“产业化”“非遗专业化”塑形,这是师公戏在现代语境中的转型重构。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师公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厚植民间土壤,积极回应数字时代变革,灌注当代美学新内涵,推动其承载的地方文化经验与多元价值转化为独特的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内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话语 师公戏 历史境遇 转型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歌圩文化的当代演变
3
作者 唐莛钰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18期65-67,共3页
产生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的歌圩文化,蕴含着对当地社会传统生活的隐喻,它在历史的长河里演变为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信仰载体,随着族群社会的演变世代流传。时至当代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传统歌圩文化正发生着演变和重构,这种... 产生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的歌圩文化,蕴含着对当地社会传统生活的隐喻,它在历史的长河里演变为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信仰载体,随着族群社会的演变世代流传。时至当代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传统歌圩文化正发生着演变和重构,这种重构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利用和重组当地传统艺术资源来进行的:歌圩文化经历了一个从族群原始的文化符号,到历史中的地域民俗信仰,再到当今政府主导下乡村振兴途径的文化产业的过程。文中例举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带村镇的“歌圩节”田野个案,对比中窥探其发生的演变。最后在其现代转化问题上提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歌圩 少数民族 民间艺术
下载PDF
数字时代传统民间艺术呈现与传播的嬗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唐莛钰 《艺术与民俗》 2023年第2期90-96,共7页
传统民间艺术的呈现与传播,经历了以文字记录为主的文本书写,到影像的视觉再现,再到如今以媒介智能化为特点的数字多终端交互生成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使传统民间艺术自主生成和自我表征的意识剧增,带来发声主体和表达视... 传统民间艺术的呈现与传播,经历了以文字记录为主的文本书写,到影像的视觉再现,再到如今以媒介智能化为特点的数字多终端交互生成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使传统民间艺术自主生成和自我表征的意识剧增,带来发声主体和表达视角的嬗变;使其置身于新数字空间的文化场域,带来文化内涵的嬗变;也使其依附于数字劳动与资本运作的无形之手,带来价值度向的嬗变。数字技术的参与是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它需要文化实践主体主动思考传统民间艺术所承载的文化遗产价值与数字技术的关系,促使传统民间艺术积极适应技术更迭下的文化转型,力求在文化与技术的博弈中寻找一种技术发展与文化传承良性互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智能媒介 传统民间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