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君 黄拥军 +5 位作者 项菁 田晓鑫 文俊 唐贤钧 张皓 罗灏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0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9例19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6例26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8个月;微创组切口...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9例19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6例26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8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黏附率及股骨-假体三点固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可进一步开展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后外侧小切口 全髋置换术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唐贤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诊治的资料齐全的8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诊治的资料齐全的8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96个髋关节),所有患者髋关节处均经过MRI、螺旋CT、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种检测方式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本项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测诊断诊断的阳性率为96.88%(93/96);螺旋CT检测诊断的阳性率为85.42%(82/96);DR检测诊断的阳性率为66.67%(64/96)。因此MRI检测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阳性率最高,螺旋CT次之,DR检测的阳性率最低,MRI分别与螺旋CT和DR检测的阳性率之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χ2=64.46,P<0.01;χ2=59.63,P<0.01)。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中,MRI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对临床分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 螺旋CT DR 分期诊断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贤钧 《微创医学》 2015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是前者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更易接受;临床上应严格控制两种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从而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受益,促进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锁定钢板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胫腓骨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唐贤钧 《微创医学》 2016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接受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和去神经化治疗的观...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接受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和去神经化治疗的观察组各3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膝关节功能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治疗前两组膝关节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关节清理术 微骨折术 去神经化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贤钧 《微创医学》 2016年第5期757-75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镜(MED)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51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2例MED手术患者为观察组,29例行传统开放手术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术...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镜(MED)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51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2例MED手术患者为观察组,29例行传统开放手术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持续随访,以Macnab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手术创伤轻、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开放手术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四肢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唐贤钧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术和常规技术在骨科四肢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潜江市某医院诊治的80例四肢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创... 目的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术和常规技术在骨科四肢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潜江市某医院诊治的80例四肢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为(26.45±10.35)cm2,小于对照组[(44.35±16.3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感染率为2.5%,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24±2.34)d,短于对照组[(44.56±1.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10 673.34±204.35)元,少于对照组[(17 984.33±186.4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效果理想,该技术能够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常规技术 四肢创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微创椎间盘镜手术对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唐贤钧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行择期手术的82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 目的探讨微创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行择期手术的82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行疾病主要症状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1.26±12.64)min,住院时间为(11.22±2.76)d,恢复工作时间为(20.18±4.0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52.06±16.97)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麻木3项症状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个月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麻木3项症状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为0.00%,对照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为4.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能够有效改善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麻木等临床主要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椎间盘镜 恢复时间 疗效
下载PDF
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贤钧 《微创医学》 2016年第6期847-849,878,共4页
目的探讨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指标、椎间活动度、术后影像学参数和VAS评分相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的效果相较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系统 椎弓根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