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平台与小微企业创新——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视角
1
作者 杨其静 李秋芸 唐跃桓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42,共19页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研究数字平台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数字平台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其中,在创意产生阶段,数字平台能够提升小微企业开放式合作创新能力;在创意转换阶段,数...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研究数字平台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数字平台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其中,在创意产生阶段,数字平台能够提升小微企业开放式合作创新能力;在创意转换阶段,数字平台能够拓展市场规模,进而促进小微企业创新。不过后一个效应受到主要客户类型的影响:当交易对象只有零散客户时,数字平台可以通过市场参与机制提升小微企业的新产品收入;当交易对象为国企或政府等事业单位以及民营企业时,作用效果不显著。文章还发现,数字平台对小微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具有行业异质性,而且只有当小微企业有创新需要或创新意识时,数字平台才能促进小微企业创新。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创新价值链理论及其经验证据,并说明小微企业应积极深化对数字平台的使用,主动推进开放式的合作创新,充分挖掘电子商务的潜在价值,将其作为赋能创新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小微企业 企业创新 创新价值链
下载PDF
数据财政的基本框架、运行模式与实施路径
2
作者 李海舰 唐跃桓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9,共20页
中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构建数据财政提供了良好基础。数据财政是一种政府通过公共数据运营和数据税征收获得收入,并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数字红利的财政体制。建设数据财政能够更好适应数字经济... 中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构建数据财政提供了良好基础。数据财政是一种政府通过公共数据运营和数据税征收获得收入,并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数字红利的财政体制。建设数据财政能够更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平衡、数据开发利用和收入分配调节等的需求。数据财政由收入和支出两部分组成,收入侧包括公共数据运营收入和数据税。其中,公共数据运营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利润上缴以及数据使用费和收入分成。数据税的备择集合主要包括数据增值税、数据交易税、数据资产税、数据服务税、数据跨境服务税。数据财政被用于维持数据财政运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其他财政支出等方面。测算发现,全国数据财政的潜在收入规模2025年将达1.27万亿元,占当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49%;2035年将达8.06万亿元,占当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85%,有望接力土地财政,成为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应逐步推进数据财政建设,率先开展公共数据运营,再开展数据税征收工作,但要考虑不同层级间、同一层级政府内部的数据权利配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财政 数据要素 公共数据运营收入 数据税
下载PDF
农村电子商务、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 被引量:2
3
作者 汤龙 唐跃桓 杨其静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10,共16页
金融服务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效用发挥。文章基于全国县域面板数据,考察了农村电子商务与数字普惠金融协同互促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与机制。研究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下,农村电子商务显著提高了农村... 金融服务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效用发挥。文章基于全国县域面板数据,考察了农村电子商务与数字普惠金融协同互促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与机制。研究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下,农村电子商务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不过,该效应会因各地区地理区位、数字技术和电商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发现:二者主要通过吸引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流入农村、提高农村金融可得性和促进电商创业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数字信用和信贷的支持下,农村电商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和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城乡收入差距 要素流动
原文传递
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溢出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96
4
作者 李琪 唐跃桓 任小静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本文具体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影响机制和空间外部性作用,并基于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及其空间溢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其作用越强,同时,... 本文具体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影响机制和空间外部性作用,并基于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及其空间溢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其作用越强,同时,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后发优势"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网商集聚对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呈现为"倒U型",其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发展 空间溢出 农民收入增长 淘宝村
原文传递
农村电商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要素流动和支出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65
5
作者 陈享光 汤龙 唐跃桓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103,共15页
本文基于2011—2017年的全国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农村电商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减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农民增收并缩小了城... 本文基于2011—2017年的全国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农村电商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减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农民增收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该政策在非贫困县、东部地区、ICT水平较高以及二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更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资本和人口要素流动,以及政府主导下的财政资金支出视角对农村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机制解释,并发现各财政资金规划用途间的互补与互斥现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持续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合理安排资金用途,发挥电商农户的创业带动效应,积极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电子商务 要素流动 支出结构
原文传递
互联网赋能小微企业:绩效与机制——来自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证据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其静 唐跃桓 李秋芸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3-1804,共22页
本文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应用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绩效,且该结果在一系列检验之后依然稳健;不同互联网应用模式赋能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互联网销售是小微企业利润... 本文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应用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绩效,且该结果在一系列检验之后依然稳健;不同互联网应用模式赋能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互联网销售是小微企业利润提升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应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扩大市场规模来实现对小微企业的赋能,但这两种效应会因企业的主要交易对象属性而有所不同。本文研究有助于揭示互联网赋能小微企业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赋能 小微企业 交易环境
原文传递
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民增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考察 被引量:172
7
作者 唐跃桓 杨其静 +1 位作者 李秋芸 朱博鸿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94,共20页
本文基于2011~2017年全国23个省份1686个县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①就全国整体而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大约能使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提升3.0%;②该政策的... 本文基于2011~2017年全国23个省份1686个县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①就全国整体而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大约能使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提升3.0%;②该政策的增收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地区,且信息通讯技术(ICT)基础设施、人口流动和人力资本会影响政策增收效果;③网点建设和品牌培育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发挥增收效应的主要渠道,且二者存在互补性。这意味着,中国政府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获得数字赋能的农户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进而实现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数字赋能 农民增收 政策评估
原文传递
互联网赋能小微企业:绩效与机制——来自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证据
8
作者 杨其静 唐跃桓 李秋芸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1期88-90,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新动能。作为一种连接技术,互联网不仅能够促进供与求的匹配效率,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提高社会福利,而且还能够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重塑供应链和生产流程、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新动能。作为一种连接技术,互联网不仅能够促进供与求的匹配效率,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提高社会福利,而且还能够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重塑供应链和生产流程、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创新研发,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引擎,从而实现对企业的赋能。中国的小微企业数量巨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互联网+”持续深化,如何实现小微企业互联网赋能,成为当前亟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交易成本 供应链 互联网 信息技术 赋能 社会福利 新动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