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特征约束频散AVO流体检测方法及应用
1
作者 唐金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
以AVO方法为根本的流体识别技术,是通过求解Zoeppritz方程获得储层流体响应特征,从而实现地下储层中油气水等流体的识别技术;但直接求解Zoeppritz方程难度极大,所以学者们提出了不同形式的AVO近似方程,这些近似方程均是通过对地下地层... 以AVO方法为根本的流体识别技术,是通过求解Zoeppritz方程获得储层流体响应特征,从而实现地下储层中油气水等流体的识别技术;但直接求解Zoeppritz方程难度极大,所以学者们提出了不同形式的AVO近似方程,这些近似方程均是通过对地下地层进行一系列假设后推演而来,与Zoeppritz方程精确解存在误差,影响储层流体检测的效果和精度。基于储层特征约束的AVO反演方法,先将反射系数用一个线性通用公式来表示,再通过使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构建能够反映储层信息的基函数,从而完成AVO方程的优化。将储层先验信息作为约束条件,使得该方法对储层流体的研究具有针对性,同时又保障反演流体属性的精度。将高精度时频分析与储层特征约束AVO反演方法相结合,实现了与频率相关的频散AVO反演,经应用证实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储层含流体性质检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时频分析 频散AVO 流体检测
下载PDF
中值滤波在井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唐金良 曹辉 +1 位作者 王立华 吴永栓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中值滤波是一种简便有效且信号失真较小的信号处理方法。在不同的道集域下,井间地震资料中的直达波、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在相邻道间的时差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利用这一特点,应用中值滤波在不同道集域内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滤波处理,... 中值滤波是一种简便有效且信号失真较小的信号处理方法。在不同的道集域下,井间地震资料中的直达波、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在相邻道间的时差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利用这一特点,应用中值滤波在不同道集域内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滤波处理,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利用实验室复杂地质模型地震数据,进行了中值滤波压制噪声、突出有效信号,以及波场分离等处理方法的研究,最终得到了很好的上、下行反射波波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资料处理 波场分离 反射波 地震数据 直达波 有效信号 时差 实验室 特点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唐金良 曹辉 +1 位作者 郭全仕 吴永栓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624-629,共6页
利用井间地震成像资料可以对地层、构造、储层等地质目标进行精细解释,其精度是地面地震资料的10倍以上。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阐述了井间地震资料的解释思路,建立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在SL油田LJ地区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 利用井间地震成像资料可以对地层、构造、储层等地质目标进行精细解释,其精度是地面地震资料的10倍以上。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阐述了井间地震资料的解释思路,建立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在SL油田LJ地区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表明,利用井间地震资料可以解释出常规地面地震资料不能发现和确定的小(微)构造和小断层,精确描述由常规地面地震资料无法分辨的储层沉积模式,建立高质量的地质模型,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从而掌握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及其控制因素,指导油田的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属性 小(微)构造 沉积微相 地质建模
下载PDF
依托咪酯复合雷米芬太尼在小儿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唐金良 林高翔 蒋奕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26-727,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 依托咪酯乳剂 雷米芬太尼 小儿 复合 支气管异物 异物取出术 术中 气管粘膜水肿
下载PDF
基于叠前反演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流体检测及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唐金良 周单 王世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针对流体检测特别是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含流体性质检测的地球物理难题,基于改进的适用于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析的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建立起了碳酸盐岩纵、横波速度预测方法技术流程,对弹性参数检测流体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在... 针对流体检测特别是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含流体性质检测的地球物理难题,基于改进的适用于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析的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建立起了碳酸盐岩纵、横波速度预测方法技术流程,对弹性参数检测流体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开展了叠前反演弹性参数流体检测及叠前流体反演评价技术研究,探索实现了塔河油田主体目标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检测及预测结果的概率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缝洞型储层 碳酸盐岩 流体检测
下载PDF
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高血压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唐金良 林高翔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评估在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高血压患者脊柱手术中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 60例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U组(单纯乌拉地尔组)、U-E组(乌拉地尔复合艾... 目的评估在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高血压患者脊柱手术中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 60例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U组(单纯乌拉地尔组)、U-E组(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组),各3O例。手术开始时即行控制性降压,U组:先静脉注射盐酸乌拉地尔0.4mg/kg,此后持续泵注乌拉地尔,维持初始量20~25μg/(kg·min);U-E组:先静脉注射盐酸乌拉地尔0.4mg/kg、艾司洛尔10mg,此后持续泵注盐酸乌拉地尔20~25μg/(kg·min),同时持续泵注艾司洛尔,速率20~30μg/(kg·min)。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目标血压(MAP降至基础血压的70%)。此后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速度,至手术主要步骤操作完毕、术野止血完毕后停止降压。记录开始降压前即刻(T0)、降压5min(T1)、降压10min(T2)、降压30min(T3)、降压60min(T4)、停止降压后15min(T5)6个时间点血压(SBP、DBP、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及晶胶体输入量、尿量、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时间,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MAP的下降均显著低于降压前(P<0.01);降压期间,U组心率在T1、T2、T3时增快,与T0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E组的心率显著低于U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比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脊柱手术安全、有效,可控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艾司洛尔 高血压 控制性降压 脊柱手术
下载PDF
基准面变化在地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唐金良 俞建宝 +1 位作者 赵曙白 吴永栓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3期186-189,共4页
通过基准面在层序地层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建立了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和储层砂体叠加方式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苏北某凹陷盆地为例 ,通过基准面旋回分析并结合高分辨率测井层序地层研究 ,识别地震层序地层及其反射特征 ,同时以... 通过基准面在层序地层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建立了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和储层砂体叠加方式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苏北某凹陷盆地为例 ,通过基准面旋回分析并结合高分辨率测井层序地层研究 ,识别地震层序地层及其反射特征 ,同时以地震地层超覆特征及基准面旋回性对应关系 ,预测了目标层序储层砂体纵横向分布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层序地层 基准面 储层叠加 超覆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唐金良 曹辉 +1 位作者 王立华 吴永栓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5期341-345,共5页
与常规地震方法相比,井间地震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直与水平分辨率。根据井间地震的特点总结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特点,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实际资料解释表明,利用井间地震资料发现了常规地震所... 与常规地震方法相比,井间地震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直与水平分辨率。根据井间地震的特点总结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特点,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实际资料解释表明,利用井间地震资料发现了常规地震所不能发现和确定的小构造,精确描述了常规地震无法分辨的储层及其横向变化特点,并且描述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井间地震资料实现了对地层、构造及储层等地质目标的精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地震解释 微构造 沉积微相
下载PDF
腰硬联合下妇科腔镜气腹前后Q-T离散度的分析
9
作者 唐金良 郑楚 +1 位作者 蒋奕红 林高翔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前后Q -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  4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采用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仪 ,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人工气腹 10分钟、2 0分钟时的心电图 ,测量其Q -T间期 ,计算Q -Td及校正...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前后Q -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  4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采用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仪 ,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人工气腹 10分钟、2 0分钟时的心电图 ,测量其Q -T间期 ,计算Q -Td及校正后Q -Td (Q -Tcd)。结果 气腹后Q -Tmax及Q -Td均增加 ,与气腹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后Q -Tmax及Q -Td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腹 妇科腹腔镜手术 Q-T离散度 腰硬联合麻醉 12导联心电图 麻醉 Q—T间期 结论 目的 变化
下载PDF
阿扎司琼预防小儿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唐金良 林高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小儿腹腔镜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临床观察 阿扎司琼 预防 术后恢复 生命安全 地塞米松 患儿
下载PDF
全麻中喉罩和气管导管致心血管反应的比较
11
作者 唐金良 林高翔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6期18-19,共2页
选择全身麻醉病例62例,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插管组)和插喉罩组(喉罩组)。分别比较插管(放置喉罩)前后及拔管(取出喉罩)前后的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RPP(心率和收缩压乘积)。同时比较插... 选择全身麻醉病例62例,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插管组)和插喉罩组(喉罩组)。分别比较插管(放置喉罩)前后及拔管(取出喉罩)前后的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RPP(心率和收缩压乘积)。同时比较插管(拔管)后与放置喉罩(取出喉罩)后的以上各项指标。结果:插管和拔管即刻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而放置与取出喉罩即刻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相互比较,插管组明显高于喉罩组(P<0.01)。提示:全麻中,喉罩在放置与取出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较轻微,明显优于气管导管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心血管反应 喉罩
下载PDF
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66
12
作者 耿萍 吴川 +1 位作者 唐金良 李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06-1413,共8页
通过数值分析和振动台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横向内力分布和纵向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围岩条件是影响衬砌地震内力的重要因素,围岩越差,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越大,其抗震性能越差;在横断面方向... 通过数值分析和振动台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横向内力分布和纵向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围岩条件是影响衬砌地震内力的重要因素,围岩越差,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越大,其抗震性能越差;在横断面方向,不同围岩条件下衬砌内力均在共轭45°方向最大,为隧道抗震最不利位置;在纵断面方向,隧道位于围岩与断层破碎带接触面时,衬砌地震内力急剧增大;当隧道断面沿纵向远离断层破碎带一定距离后,其内力趋于一个稳定值。研究结果可为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结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破碎带 横向内力分布 纵向响应特性 动力分析 振动台模型试验
下载PDF
利喜定在鼻内窥镜术麻醉苏醒期的应用
13
作者 唐金良 林高翔 《华夏医学》 2005年第4期634-635,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α受体拮抗剂 鼻内窥镜术 麻醉 苏醒期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设置减震层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30
14
作者 耿萍 唐金良 +2 位作者 权乾龙 何川 晏启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0-2526,共7页
以某高地震烈度区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开展设置减震层的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介绍试验方案及过程,包括试验装置、试验内容、模型相似比、模型箱体设计、相似材料、测试方案及传感器布置、地震波输入及加载制度等,并对设... 以某高地震烈度区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开展设置减震层的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介绍试验方案及过程,包括试验装置、试验内容、模型相似比、模型箱体设计、相似材料、测试方案及传感器布置、地震波输入及加载制度等,并对设置减震层的减震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高地震烈度区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设置减震层是一种降低地震荷载作用下衬砌的内力峰值,提高隧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铁路隧道 减震层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铁路隧道洞口合理抗震设防长度 被引量:23
15
作者 耿萍 曹东杰 +2 位作者 唐金良 权乾龙 程邦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2-948,954,共8页
为确定隧道洞口段衬砌的合理设防长度,使隧道结构抗减震性能达到最优,以单线140 km/h、跨度6.4 m的铁路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隧道洞口段的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围岩条件、衬砌物理力学参数等因素对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衬砌... 为确定隧道洞口段衬砌的合理设防长度,使隧道结构抗减震性能达到最优,以单线140 km/h、跨度6.4 m的铁路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隧道洞口段的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围岩条件、衬砌物理力学参数等因素对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衬砌内力响应的影响,讨论了围岩加速度响应和衬砌结构内力响应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距离超过洞口段3倍隧道跨度后,衬砌结构内力响应明显减小;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为3倍隧道跨度时,减震效果显著,验证了抗震设防长度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洞口段 抗震设防长度 数值模拟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曹辉 唐金良 +2 位作者 郭全仕 吴永栓 王世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6期518-522,共5页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可以看成是VSP波场分离的一种延伸。与VSP不同,井间地震波场较为复杂,分离的难度较大。借鉴VSP波场分离技术与常规地面地震处理技术,系统论述了实际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过程:①建立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工作流...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可以看成是VSP波场分离的一种延伸。与VSP不同,井间地震波场较为复杂,分离的难度较大。借鉴VSP波场分离技术与常规地面地震处理技术,系统论述了实际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过程:①建立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工作流程;②进行井间地震初至波(直达P波)的切除;③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分离出上、下行一次反射波;④运用VSP-CDP成像技术与初步叠加技术获得类似于地面地震资料的井间地震反射波初叠剖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井间地震波场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波场分离 VSP 反射波 初至波 地震处理 地震资料 实际 难度 过程
下载PDF
低浓度芬太尼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评价
17
作者 唐金良 林高翔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9A期2418-2419,共2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与不同的镇静剂复合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63例ASA I级~Ⅱ级中下腹部手术病人,选择L1~L2或L2~L3椎间隙以2%利多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需要加用咪唑安定2.0 mg~5.0 mg、芬太尼0.05 mg~... 目的:观察芬太尼与不同的镇静剂复合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63例ASA I级~Ⅱ级中下腹部手术病人,选择L1~L2或L2~L3椎间隙以2%利多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需要加用咪唑安定2.0 mg~5.0 mg、芬太尼0.05 mg~0.1 mg.术毕将上述病人随机分成三组:0.001%芬太尼(F组,21例):0.001%芬太尼+0.01%氟哌定(FD组,21例);0.001%芬太尼+0.01%咪唑安啶(FM组,21例)行PCEA.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5分时开始镇痛.并于24 h内分别观察下列指标:HR、BP、RR、VAS评分、镇静评分(SS)以及恶心呕吐、瘙痒、肛门排气时间延长等副作用;并记录三组病人24 h的芬太尼用药量.结果:HR、BP、RR在三组病人中差异无显著意义;镇静评分:FM组高于FD组和F组(P<0.05);VAS:F组>FD组>FM组(P<0.05);F组中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4例排气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24 h,3例出现皮肤瘙痒;FM组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4例排气时间延长;而FD组只有1例排气时间延长.FM组和FD组无一例出现皮肤瘙痒.三组病人24 h芬太尼用量:F组>FD组>FM组.结论:芬太尼复合氟哌啶及咪唑安定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简单、方便,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自控镇痛 硬膜外腔 芬太尼 镇静剂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弱反射”特征的地震多属性识别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弘 窦之林 +2 位作者 王世星 唐金良 朱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3-719,共7页
利用常规的振幅类地震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弱反射"特征。为此,首先建立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缝洞储层数值模型,通过正演模拟明确地震"弱反射"特征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相关性;然后针... 利用常规的振幅类地震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弱反射"特征。为此,首先建立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缝洞储层数值模型,通过正演模拟明确地震"弱反射"特征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相关性;然后针对见油井点缝洞储层段地震资料进行"弱反射"特征识别的敏感地震属性分析,证实了利用频率衰减属性能够识别"红波谷"反射特征的缝洞储层;最后采用频率衰减属性与反射强度属性相结合的思路,构建出反射强度调谐累计频率衰减属性,能够同时实现对"串珠状"和"弱反射"特征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储层 弱反射 红波谷 频率衰减属性 反射强度属性
下载PDF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 被引量:15
19
作者 曹辉 郭全仕 +2 位作者 唐金良 吴永栓 王世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514-519,共6页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可以看成是有偏VSP反射波资料处理的一种延伸。由于一对井间地震资料相当于近千个有偏VSP,加上反射角增大和频率大幅度提高(约10倍),因此,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为此,对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可以看成是有偏VSP反射波资料处理的一种延伸。由于一对井间地震资料相当于近千个有偏VSP,加上反射角增大和频率大幅度提高(约10倍),因此,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为此,对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中的一些技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指出井间地震资料具有反射波场较弱、频率很高、管道波能量很强等特点;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从空间属性建立、数据选排(抽道集)、道编辑、频谱分析、随机噪声压制和管波等相干噪声压制诸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井间地震资料的波场分离和成像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井间地震资料的高频特性给噪声压制和同相叠加处理造成的困难,通过提高叠加次数予以解决,对于大反射角对同相叠加造成的影响,则采用限角叠加技术来解决。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和措施合理有效,获得的反射波剖面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预处理 空间属性 数据选排 反射成像 分步限角叠加
下载PDF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25
20
作者 郭全仕 邬达理 +1 位作者 唐金良 曹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39-444,共6页
井间地震反射波的主频大约是地面地震反射的10倍,因而井间地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对成像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以VSP-CDP成像方法为例,探讨了影响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质量的因素,指出井间直达波可作为检验成像精度的依据;在总结和比较... 井间地震反射波的主频大约是地面地震反射的10倍,因而井间地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对成像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以VSP-CDP成像方法为例,探讨了影响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质量的因素,指出井间直达波可作为检验成像精度的依据;在总结和比较井间和地面地震反射成像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无需速度建模的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并推导出弱各向异性介质下纵波的走时延拓方程。实际井间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较之井间VSP-CDP反射成像方法的成像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其成像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相比,包含了更多的地层信息,由此说明,新的成像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反射成像 VSP—CDP 弱各向异性 走时场延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