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唐锡国 杨武 +4 位作者 龙毅 唐锡辉 张鹏 王大朋 李俊 《中医正骨》 2009年第2期51-51,53,共2页
关键词 髋骨折 人工关节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两种不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唐锡国 杨武 +3 位作者 唐锡辉 王大朋 李俊 曹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14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前路减压内...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14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减压及矩形椎体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植骨开始融合时间及术前,术后伤椎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Angle,LKA)和椎体高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植骨开始融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对照组患者56例完全融合率,观察组患者57例均完全融合,两组12个月时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2个月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个月时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2个月LKA均低于术前,椎体高度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悲者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个月时LKA和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LKA丢失和椎体高度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椎体切除和矩形椎体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椎体沉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损伤 腰椎/损伤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经鹰嘴截骨入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 龙毅 +4 位作者 唐锡国 唐锡辉 杨武 张鹏 王大朋 《中医正骨》 2008年第7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骨折内固定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闭合复位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
4
作者 龙毅 邱彬 +5 位作者 胡高燎 唐锡辉 唐锡国 杨武 张鹏 李俊 《中医正骨》 2007年第5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部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术 Gamma钉临床研究
下载PDF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武 唐锡国 +4 位作者 唐锡辉 王大朋 李俊 曹勇 张鹏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髋关节疼痛发生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省巴中骨科医院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完整成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翻修手术、长期慢性疼痛、合并恶性肿瘤、精...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髋关节疼痛发生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省巴中骨科医院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完整成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翻修手术、长期慢性疼痛、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情况的病例排除在外。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置换类型、术前评估、术中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观察患者术后中重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及上述资料与髋关节中重度疼痛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76例(476例髋)患者纳入研究,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9.66%。单因素分析显示,置换部位、疾病类型、高血压、吸烟、饮酒不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χ^2=6.145)、年龄(χ^2=7.847)、身体质量指数(χ^2=14.704)、髋关节活动时间(χ^2=8.043)、糖尿病(χ^2=10.356)、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χ^2=10.654)、入路方式(χ^2=6.746)、假体类型(χ^2=5.917)、手术时间(χ^2=5.024)、下肢深静脉血栓(χ2=11.145)、术后C反应蛋白(CRP)值(χ^2=7.494)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OR=3.224,95%CI (2.059,8.159)]、下肢深静脉血栓[OR =6.902,95%CI (4.574,13.589)]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OR =0.718,95%CI (0.611,0.829)]、关节活动时间>2 d [OR =0.624,95%CI(0.417,0.852)]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髋关节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疼痛 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前侧及后外侧入路髋臼假体安放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唐锡国 杨武 +3 位作者 唐锡辉 王大朋 李俊 曹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假体位置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四川省巴中骨科医院初次接受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47例和后外... 目的探讨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假体位置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四川省巴中骨科医院初次接受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47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4例。观察两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和股骨偏心距。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前侧入路组外展角、前倾角与后外侧入路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t=5.082,4.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前侧入路组外展角、前倾角可接受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t=6.773,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前侧入路组股骨偏心距可接受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6,P>0.05)。结论直接前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提高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可接受率,改善髋臼假体位置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假体和种植体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