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的代谢 被引量:5
1
作者 谢举临 卞徽宁 +6 位作者 李厚东 舒斌 祁少海 唐锦明 徐盈斌 利天增 刘旭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7657-7660,共4页
背景:研究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然而其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是否会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导致瘢痕增生已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和... 背景:研究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然而其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是否会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导致瘢痕增生已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和降解的调控作用。方法:增生性瘢痕组织取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行瘢痕整复术的患者,组织块法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取第2代细胞,采用氯胺T法、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0~5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及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合成和分泌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羟脯氨酸及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均无促进作用。低质量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增高趋势,以50,100,500μg/L组增高最显著(P〈0.05或P〈0.01)。同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在细胞与上清中变化一致。说明高质量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合成来促进胶原蛋白降解,从而避免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 瘢痕 胶原蛋白
下载PDF
aFGF、bFGF和EGF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靳波 徐盈斌 +2 位作者 刘旭盛 唐锦明 曹鹏飞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2,186,共4页
目的比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对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影响,探讨PAR1与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取出生3周体质量为15-... 目的比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对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影响,探讨PAR1与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取出生3周体质量为15-20 g的NIH小鼠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数和活度,免疫细胞学XTT法检测aFGF、bFGF和EGF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RT-PCR法检测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AR1 mRNA的表达。结果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健康生长,aFGF、bFGF和EGF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对成纤维细胞作用浓度梯度较为明显;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存在PAR1 mRNA的表达,且三种生长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有差异,以aFGF组表达最显著。结论aFGF、bFGF和EGF均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以aFGF的促进作用最强,PAR1可能参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GF BFGF 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 PAR1
下载PDF
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障碍相关因素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钱建龙 王超英 +6 位作者 蔡志坚 魏秋珍 吕卫东 白宏 唐锦明 吴汉彬 何琴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0-93,共4页
随机抽取武汉市中小学校6所,以其中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共计180人为研究对象,对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的相关因素及其主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障碍(困难)相关的体质、心理和其它因素由多种因子所... 随机抽取武汉市中小学校6所,以其中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共计180人为研究对象,对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的相关因素及其主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障碍(困难)相关的体质、心理和其它因素由多种因子所组成.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相关体质因素的主成分由运动素质因子(灵敏和速度)、身体形态因子(体重等)和身体机能因子(心率)所组成.相关心理因素主成分由智力因子、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及冲动因子所构成.其它相关因素主成分由体育成绩因子、文化成绩因子和体育态度因子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运动技能 相关因素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0例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唐锦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2期2737-2738,共2页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40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未发生补片排斥病例,无1例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方法简便、复发率低、...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40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未发生补片排斥病例,无1例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方法简便、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是一种适宜广泛推广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 疝修补术
下载PDF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38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唐锦明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6期7716-7716,共1页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8例锁骨骨折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患者术后8~12周复查X线片,根据线片显示查看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月,随访...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8例锁骨骨折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患者术后8~12周复查X线片,根据线片显示查看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月,随访过程中发现38例患者骨折愈合主要时间段在术后6~10周,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左右,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功能恢复障碍等并发症情况。结论:锁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肯定性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注意事项 疗效
下载PDF
我厂碱,氯系统的技术
6
作者 唐锦明 郏国有 《中国氯碱》 CAS 1990年第5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烧碱 氯碱 产品 技术进展
下载PDF
氯苯尾气系统爆鸣原因探对及对策
7
作者 唐锦明 郏国有 《中国氯碱》 CAS 1990年第7期22-22,32,共2页
关键词 氯苯 尾气 爆鸣事故
下载PDF
对,邻二氯苯的生产技术开发及展望
8
作者 唐锦明 《南化技术情报》 1991年第1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二氯苯 生产技术
下载PDF
我国氯化苯生产现状及展望
9
作者 唐锦明 《南化技术情报》 1990年第1期65-75,共11页
关键词 氯化苯 中国
下载PDF
国内外氯化苯,二氯苯生产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月芳 唐锦明 《化工商品科技情报》 1991年第1期1-13,共13页
关键词 氯化苯 二氯苯 国内外
下载PDF
沥青贮罐中局部加热的探讨与应用
11
作者 钱竹云 唐锦明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6-27,共2页
导热油作为载热体用于加热沥青已得到全国许多公路建设单位的青睐,但有些单位在规划建沥青库时,由于受沥青的来源。年使用量及远景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沥青的贮存量考虑得都比较充裕。选用贮罐时,由于受占地面积及投资的限制,单罐... 导热油作为载热体用于加热沥青已得到全国许多公路建设单位的青睐,但有些单位在规划建沥青库时,由于受沥青的来源。年使用量及远景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沥青的贮存量考虑得都比较充裕。选用贮罐时,由于受占地面积及投资的限制,单罐的选型偏大,这样就产生了日使用量少,而贮存量大的矛盾。如何有效地利用热源对贮罐中的局部沥青进行加热而满足生产需要这一特殊的工艺要求摆在现实中。我们厂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研制成沥青贮存罐局部加热这种新工艺,下面就以单罐容积为520m^3(500t)的贮罐为例介绍在贮罐中加热沥青的几个工艺改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贮罐 局部加热 工艺
下载PDF
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隔膜电解槽的运行性能
12
作者 郏国有 唐锦明 《氯碱工业》 CAS 1990年第1期6-11,共6页
一、前言我厂烧碱车间自1966年10月10日采用立式石墨阳极电解槽投产以来,当初由于不善管理,电、炭板消耗比较高,电槽泄漏严重,电槽运转寿命亦短。由于电流升降频繁,开停车次数多,每经一次开停车后。
关键词 烧碱生产 隔膜电解 电解槽 运行 性能
下载PDF
我国氯化苯生产现状及展望
13
作者 郏国有 唐锦明 《中国氯碱》 CAS 1990年第4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氯化苯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氯气压送装置的技术进展简述
14
作者 郏国有 唐锦明 《南化技术情报》 1990年第3期63-69,共7页
关键词 氯碱工业 氯气 压送装置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锦明 祁少海 +5 位作者 毛任翔 刘旭盛 徐盈斌 谢举临 曹鹏飞 李厚东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风湿病(ARDs)合并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年至200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ARDs合并皮肤溃疡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ARDs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共有67...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风湿病(ARDs)合并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年至200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ARDs合并皮肤溃疡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ARDs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共有67例ARDs合并皮肤溃疡住院患者,126个溃疡,男女比例为1:3.1(16:51),平均年龄(50.9±19.2)岁。70%患者溃疡发生时处于疾病活动期。绝大部分患者伴有多种器官系统受累和基础疾病,其中血象改变和低白蛋白血症常见。大部分溃疡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控制病情活动后保守治疗愈合或好转,或通过手术修复愈合。结论ARDs患者皮肤溃疡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与ARDs本身密切相关,治疗上应首先控制ARDs病情活动,再结合全身和局部情况决定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并辅以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溃疡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对大鼠烫伤创面白细胞介素-8、1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盈斌 赵李平 +6 位作者 柯昌能 舒斌 唐锦明 谢举临 祁少海 刘旭盛 利天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治疗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8、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将40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治疗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8、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将40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20)。治疗组应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每次1.5h,每天2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不作荷负电气溶胶治疗。伤后第1-11天分别取创面标本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IL-8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7.00±1.15)d,对照组为(9.00±1.34)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两组IL-8均在伤后第1天开始表达,主要位于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第3天表达明显增多达高峰,并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表达,治疗组的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11天表达水平迅速下降。两组IL-10伤后第1天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有表达;第3天开始有角质细胞表达并达高峰,第511天表达水平缓慢下降,但治疗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1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荷负电气溶胶治疗能有效抑制创面IL-8的表达及促进IL-10的表达,缩短炎症进程,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烧伤 创面愈合 白细胞介素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耳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举临 卞徼宁 +7 位作者 利天增 祁少海 徐盈斌 李厚东 成建定 刘旭盛 舒斌 唐锦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8-300,409,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耳瘢痕模型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48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其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观察bFGF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耳瘢痕模型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48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其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观察bFGF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3个月后瘢痕外观、厚度及质地均优于对照组,表现出良好的愈合质量;对照组羟脯氨酸(HPr)表达较高,且随时间表现为增高趋势,伤后3个月达到高峰;而bFGF治疗组HPr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bFGF可以抑制COⅠmRNA的表达,但对COⅢ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结果显示bFGF可以促进MMP-1的合成,且随着时间延长表现为增高趋势,具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结论bFGF可以通过增加MMP-1合成、促进胶原蛋白降解而减少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胶原蛋白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综合防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举临 利天增 +5 位作者 祁少海 徐盈斌 李厚东 刘旭盛 舒斌 唐锦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85年4月至2006年4月间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2例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发病率为8.6%;并发应激性溃...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85年4月至2006年4月间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2例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发病率为8.6%;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中死亡13例,病死率为34.2%。结论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休克、感染等应激因素有关,因此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加强制酸、早期进食、保护胃黏膜、应用生长抑素、必要时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创面处理和抗感染治疗是防治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应激性溃疡 治疗 出血
原文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烧伤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19
作者 薛亮 徐盈斌 +5 位作者 谢举临 唐锦明 舒斌 陈蕾 祁少海 刘旭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0-290,共1页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因免疫原性小,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且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被应用于如重度烧伤患者、终末期肝硬化及脊髓损伤患者等的治疗,但是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因免疫原性小,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且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被应用于如重度烧伤患者、终末期肝硬化及脊髓损伤患者等的治疗,但是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人BMSC作用于烧伤小鼠创面,并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促进创面愈合 烧伤患者 小鼠 体外长期培养 脊髓损伤患者 组织工程学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菁玲 徐盈斌 +5 位作者 唐锦明 舒斌 薛亮 谢举临 祁少海 刘旭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700,共4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按自身对照的方法将创面随机分为GM-CSF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取伤后1、3、7、14、21 d... 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按自身对照的方法将创面随机分为GM-CSF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取伤后1、3、7、14、21 d创面皮肤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Ang-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Ang-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CD31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仓插Ang-1的mRNA表达量于伤后1、3 d呈下降趋势,实验组(1. 44 ± 0. 20、0. 30 ± 0. 17)低于对照组(2. 36 ±0. 18、1. 34±0.24)(P〈0.05);之后其表达量逐渐升高,伤后7、14、21 d实验组(4. 52+0.21,8.47 +0. 14、7. 52 ±0. 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 71 ±0. 12,3. 69 ±0.24,3.07 ±0. 17)(p〈0.05)。实验组创面Ang-1的蛋白表达量于伤后1、3 d可见显著下降(0.491 ±0.055、0. 181 ±0. 025),与对照组(0. 735 ± 0. 080、0. 436 ± 0. 071)比较明显降低(P 〈 0. 05);之后其表达量持续升高,至伤后 14 d 达峰值,实验组(0.821 ±0.060,1.257 ± 0.225,1. 126 ± 0. 131)较对照组(0. 701 ±0.078,0.825 ±0.072,0. 733 ± 0. 073)明显增高(P 〈 0. 05)。;实验组创面于伤后第3天起见较多CD31 阳性血管并逐渐增多,MVD 值在伤后 3、7、14、21 d(9. 5 ± 1.8、3. 4 ± 2. 9、38. 4 ± 3. 1、24. 6 ±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 ± 1.9,10.5 ±2.0,22.9 ±2.7,15. 1 4 2.6,P〈0.05). 结论 GM-CSF降低Ang-1在烧伤创面愈合早期的表达,有利于创面血管新生;促进Ang-1在愈合中、后期表达,利于创面血管成熟,加快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生成素 烧伤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