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雪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角药经验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唐晓 王丽 +2 位作者 张楠君 李仁杏 唐雪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93-1696,共4页
唐雪春教授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其病性属本虚标实,外感风邪、痰阻、气郁为标,肺脾肾虚为本,治疗宜攻补兼施,攻邪以祛风、化痰、止咳为要,扶正即以补益肺脾肾为重,临床根据疾病分期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发作期以攻为... 唐雪春教授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其病性属本虚标实,外感风邪、痰阻、气郁为标,肺脾肾虚为本,治疗宜攻补兼施,攻邪以祛风、化痰、止咳为要,扶正即以补益肺脾肾为重,临床根据疾病分期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发作期以攻为主,稍补扶正,加重期以补为主兼顾攻邪。并在辨证施治运用传统经方、验方的基础上,善于将中药的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组成对应的角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常用角药包括蜜麻黄-杏仁-苏子、桂枝-白芍-甘草、地龙-蝉蜕-穿山龙、辛夷-苍耳子-路路通、白前-橘红-半夏、桑白皮-葶苈子-瓜蒌、川贝-海蛤壳-麦冬、半夏-白术-茯苓、苏子-枇杷叶-旋覆花、百部-紫菀-款冬花、柴胡-白芍-枳壳、党参-北沙参-白果、黄芪-党参-益智仁、熟地-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淫羊藿-山茱萸等,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药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经验 应用 唐雪春
下载PDF
唐雪春基于“虚瘀毒”论治甲状腺癌术后咳嗽经验
2
作者 李仁杏 唐雪春 +2 位作者 吴友强 樊佳慧 李柏辰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唐雪春认为甲状腺癌术后咳嗽病位在肺,与五脏相关,尤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多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为本,瘀血浊毒为标。其辨证时注重结合患者特有的体质特征、术后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等,紧扣“虚”“瘀”“毒”之核心病机,灵活运用培... 唐雪春认为甲状腺癌术后咳嗽病位在肺,与五脏相关,尤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多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为本,瘀血浊毒为标。其辨证时注重结合患者特有的体质特征、术后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等,紧扣“虚”“瘀”“毒”之核心病机,灵活运用培元固本、虚瘀同治的治疗方法,适当配伍疏肝解郁、解毒散结之品,灵活施治,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术后咳嗽 唐雪春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唐雪春应用肺系培元固本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志鹏 唐晓 +3 位作者 王丽 张楠君 李仁杏 唐雪春(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779-2784,共6页
唐雪春教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李可先生,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提出"肺脾肾俱虚,气血痰交阻"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并创立"补虚重肾,培元固本,化痰散瘀,平调气血"的治疗大法,在李老所创的治疗虚... 唐雪春教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李可先生,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提出"肺脾肾俱虚,气血痰交阻"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并创立"补虚重肾,培元固本,化痰散瘀,平调气血"的治疗大法,在李老所创的治疗虚损性疾病的经验方培元固本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制定了肺系培元固本散。肺系培元固本散由紫河车、鹿茸、红参、西洋参、蛤蚧尾、三七、沉香组成,具有补肺健脾培元,化痰散瘀理气的功效;临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疗效稳定且服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脾肾俱虚 气血痰交阻 培元固本 肺系培元固本散 唐雪春
下载PDF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唐雪春 彭胜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39-40,共2页
为了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湿的相关性,我们从临床病原学检测、证候分型以及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副流感、流感病毒为主,而小儿则以合胞病毒占首位。辨证分型成人以痰热型为多... 为了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湿的相关性,我们从临床病原学检测、证候分型以及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副流感、流感病毒为主,而小儿则以合胞病毒占首位。辨证分型成人以痰热型为多,小儿以风热型为主。成人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组的兼湿率明显高于病毒阴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从临床表现方面揭示了病毒感染与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感染 病毒性肺炎 湿 湿热证 病湿
下载PDF
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文献系统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唐雪春 宋苹 欧爱华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97,共3页
目的:以附子临床应用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附子的前瞻性研究及临床医生正确使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循证医学(EBM)原则,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进行有关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文献的... 目的:以附子临床应用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附子的前瞻性研究及临床医生正确使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循证医学(EBM)原则,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进行有关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文献的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研究486篇文献,显示在使用附子时大多数中医辨证为虚寒证或阴寒证;附子的用法以传统煎汤内服最多;附子的最小用量为3g,最大用量为150g,最常用的剂量为10g;临床使用熟附子(包括制附片、淡附片、盐附子、黑顺片)最多,也有少数报道使用生附子内服;煎煮时间以30分钟和60分钟为最多。在486篇文献中有35篇(占7.2%)报道使用附子后发生了不良反应。附子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发生不良反应最短5分钟,最长15天;服用附子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可能与煎药时间不够、附子用量过大、炮制质量不合格、配伍不当、个体因素等有关,但由于报道内容欠规范、报道不良反应的文献数较少,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目前还难以判定引起不良反应的直接影响因素。结论:中药特别是"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应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由于既往缺乏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及不良反应报告内容,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因此,应制定规范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内容,不断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机制,科学、规范地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从而提高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治疗作用 安全性 药物评价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6
作者 樊佳慧 唐雪春 +1 位作者 吴友强 李柏辰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8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的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研究其病位、病性证素...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的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研究其病位、病性证素,并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30例,共归纳出病位证素9个,病位证素按出现频率依次为肺、表、肝、肾、脾、心神、半表半里、胃、筋骨,其中肺出现频率为100%,提示本病核心病位为肺,其次为表。病性证素16个,按出现频率依次为痰、阴虚、气虚、热、外风、阳虚、湿、寒、血虚、气滞、饮、阳亢、不固、燥、毒、血热,其中痰、阴虚、气虚为主要病性证素。关联分析后得到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的组合是肺-表,其次为肺-痰、肺-阴虚。聚类分析后可得到4个聚类组:气滞、肝、外风、寒;湿、热、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表、肺、痰。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的主要病位为肺、表;主要病性为痰、阴虚。痰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最主要的病理因素,病机尤以虚(气阴两虚)与痰(痰浊阻络)最为关键,多易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治疗应虚与痰同治,同时需及时补益肺气、肺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咳嗽 中医 证素 聚类分析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诊治8例恙虫病临床报导 被引量:4
7
作者 唐雪春 杨德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8例,结果除1例入院两天后死亡外,其余均治愈。认为:中医根据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按“暑湿”分初、中、末三期进行辨证论治,配合西医抗立克次体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特别对于伴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的患...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8例,结果除1例入院两天后死亡外,其余均治愈。认为:中医根据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按“暑湿”分初、中、末三期进行辨证论治,配合西医抗立克次体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特别对于伴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的患者,能减轻病情,缩短病程,避免或减轻西药的副作用,较单用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石汤
下载PDF
周仲瑛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研究探索 被引量:15
8
作者 唐雪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0-752,共3页
周仲瑛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核心病机是"风痰阻肺、肺脾肾虚",提出"发时未必皆实,故不尽攻邪,当治标顾本;平时未必皆虚,亦非全恃扶正,当治本顾标"的辨治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将此经验应用于哮喘的临床研究中... 周仲瑛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核心病机是"风痰阻肺、肺脾肾虚",提出"发时未必皆实,故不尽攻邪,当治标顾本;平时未必皆虚,亦非全恃扶正,当治本顾标"的辨治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将此经验应用于哮喘的临床研究中,采用参蛤青龙汤为基础方分期序贯治疗寒哮患者,结果显示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降低部分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发作。提议应借鉴现代临床研究方法,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加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创新研究,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病证结合 周仲瑛
下载PDF
外感久咳从湿论治浅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雪春 彭胜权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9年第2期10-11,共2页
根据岭南地区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及饮食习惯,指出“湿”邪是岭南外感咳嗽的常见病因,并从临床表现中总结出痰热型、痰湿型是外感久咳的常见类型,采用不同的除湿化痰法治疗,经临床验证疗效较好。建议外感咳嗽的分型应包括痰热型、... 根据岭南地区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及饮食习惯,指出“湿”邪是岭南外感咳嗽的常见病因,并从临床表现中总结出痰热型、痰湿型是外感久咳的常见类型,采用不同的除湿化痰法治疗,经临床验证疗效较好。建议外感咳嗽的分型应包括痰热型、痰湿型。如能利用呼吸道病毒快速诊断技术检测其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病因 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试述《金匮要略》论湿病的特点与不足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雪春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8-39,共2页
就《金匮要略》对湿病的认识进行归纳 :《金匮》中论述湿病病因以外感寒湿、风湿为多 ,内因以气虚和阳虚为主 ;病位多在体表肌肉关节之间 ;治疗以发汗、利小便祛除湿邪 ,补气温阳以扶正 ;治湿禁忌有3 :禁大汗、禁火攻、禁下。不足之处... 就《金匮要略》对湿病的认识进行归纳 :《金匮》中论述湿病病因以外感寒湿、风湿为多 ,内因以气虚和阳虚为主 ;病位多在体表肌肉关节之间 ;治疗以发汗、利小便祛除湿邪 ,补气温阳以扶正 ;治湿禁忌有3 :禁大汗、禁火攻、禁下。不足之处是 :病因详于寒而略于温 ;证候多肌表关节少脏腑表现 ;治疗重于温通发汗 ,轻于清宣淡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湿病 中医基础理论 病因 病位 治疗禁忌
下载PDF
中医药科技项目电子化管理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雪春 周赫 梁兆晖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年第8期590-591,共2页
作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科研工作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建立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应用网络技术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对科研项目进行电子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其... 作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科研工作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建立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应用网络技术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对科研项目进行电子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其中的规律和趋势,能为中医药科技及行业发展等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文章描述了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中医药科研管理电子信息平台的设计思路和开发实例,作为中医药科技信息电子化管理的实践,并提出了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中医药科技信息管理与知识发现的具体思路。建立电子化中医药科技管理平台势在必行,而研究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将有助于发现中医药科技研究中的内在隐含知识,将有利于整合研究成果,促进中医药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及时抢占中医药发展的制高点,对于增强我国在世界中医药产业中的地位具有战略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化管理 医药科技项目 数据挖掘技术 科研信息管理 中医药科技 中医药科研管理 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行业
下载PDF
循证中医临床路径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思成 刘建平 +3 位作者 唐雪春 刘保延 吴大嵘 吕玉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347,共5页
本文主要从管理学、循证医学、运筹学以及卫生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出发,对循证中医临床路径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各类各级医疗机构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路径 中医药 方法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临床研究方案优化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淑慧 唐雪春 +3 位作者 温泽淮 老膺荣 欧爱华 张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医适宜技术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整理、研究、规范和推广临床行之有效的中医适宜技术是目前亟须解决关键问题。文章结合相关项目的实践经验,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和方案实施前的优化,是获得中... 中医适宜技术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整理、研究、规范和推广临床行之有效的中医适宜技术是目前亟须解决关键问题。文章结合相关项目的实践经验,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和方案实施前的优化,是获得中医适宜技术疗效和安全性证据的前提和保障。研究设计类型、样本含量估算、诊断标准、疗效指标、规范病例报告表设计是方案优化的重点内容。设计和优化过程中,临床专家、临床研究方法学专家、统计学专家的充分参与是提高方案质量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 临床研究 方案优化 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138例甲型流感患者细菌感染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华 卢传坚 +9 位作者 唐雪春 罗翌 丁邦晗 周红 覃小兰 陈伯钧 欧爱华 李慧 庄俊华 石汉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分析门诊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甲型流感患者在常规细菌感染检测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方面的差异。方法对发热门诊138例患者进行鼻拭子、咽拭子检测后分为甲型H1N1流感组与普通甲型流感组,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75例甲型H... 目的分析门诊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甲型流感患者在常规细菌感染检测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方面的差异。方法对发热门诊138例患者进行鼻拭子、咽拭子检测后分为甲型H1N1流感组与普通甲型流感组,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75例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与63例普通甲型流感组患者在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当前时期广州周边地区门诊就诊患者而言,(1)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普通甲型流感患者在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方面无明显差异;(2)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合并细菌感染患者;(3)临床诊断时不宜将细菌感染的指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作为甲型H1N1流感的排除性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甲型流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加强过程监查,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被引量:26
15
作者 宋苹 唐雪春 张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0-302,共3页
新药临床试验质量是药品上市后安全有效的保障。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监督管理,对提高新药临床试验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CCP规范强调了药物临床试验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其中监查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新药临床... 新药临床试验质量是药品上市后安全有效的保障。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监督管理,对提高新药临床试验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CCP规范强调了药物临床试验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其中监查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新药临床试验中的监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解决的办法,提出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过程的监查,使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药物评价 全面质量管理 监查
下载PDF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发的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大嵘 周罗晶 +3 位作者 王思成 唐雪春 刘建平 吕玉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06-1208,共3页
与西医学相比,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研发一方面需要遵循路径制定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中医自身的规律,在循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本文介绍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 与西医学相比,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研发一方面需要遵循路径制定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中医自身的规律,在循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本文介绍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西医结合 临床路径 研发
下载PDF
咳宁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钦河 唐雪春 +6 位作者 陈孝银 彭胜权 陈雪梅 罗炳德 孙景波 徐云生 马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 :探讨咳宁方对实验性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NIH小鼠 5 0只随机分为 5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咳宁I方组、咳宁Ⅱ方组。将冻存的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 (FM1)复苏 ,在鸡胚中繁殖 ,用乙醚将各组小... 目的 :探讨咳宁方对实验性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NIH小鼠 5 0只随机分为 5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咳宁I方组、咳宁Ⅱ方组。将冻存的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 (FM1)复苏 ,在鸡胚中繁殖 ,用乙醚将各组小鼠分别轻度麻醉后 ,以FM115个LD50 滴鼻感染小鼠 ,正常对照组给等量蒸馏水滴鼻。各组感染病毒前 2d ,开始灌胃给药或等量生理盐水 ,每日 2次 ,每次 0 3mL ,直至感染后 4d共给药 6d。小鼠于感染后第 4d处死 ,取肺组织置 - 70℃冰箱保存。用Lowry法测定肺组织总蛋白 ,Westernblot测定HSP70含量 ,并用光镜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3个用药组HSP7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咳宁I方组HSP70显著高于模型组 (P <0 0 5 ) ,且与病毒唑组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咳宁I方组和病毒唑组小鼠肺组织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组织中HSP70表达显著增加 ,咳宁I方诱导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HSP70表达增加 ,提示咳宁I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宁方 肺炎 病毒性 热休克蛋白质70
下载PDF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创新平台框架设计初探——基于广东基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传坚 陈淑慧 +4 位作者 蔡桦杨 唐雪春 李慧 宋苹 吕玉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0-362,共3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平台框架和组织运行体系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基本保障。广东基地在实践中构建了以仪器设备或技术为核心的平台静态结构和以科研团队为核心的动态组织相结合的"二元组织结构模型",围绕中医药科... 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平台框架和组织运行体系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基本保障。广东基地在实践中构建了以仪器设备或技术为核心的平台静态结构和以科研团队为核心的动态组织相结合的"二元组织结构模型",围绕中医药科研创新链的关键环节,搭建系列共性技术平台。通过制订管理制度和完善信息系统,实现平台的开放服务。引入科研团队的概念和形式来统筹和管理平台运作人员,从运行机制改革上探讨了平台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维持技术优势的可行性,为科研平台和基地可持续运行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创新平台 框架设计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下载PDF
咳宁方辨证治疗岭南外感咳嗽12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钦河 陈孝银 +3 位作者 徐云生 彭胜权 唐雪春 孙景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30-530,共1页
我们运用多年临床经验方咳宁方辨证治疗岭南外感咳嗽,并与蛇胆川贝液作对照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咳宁方 辨证论治 岭南外感咳嗽 验方 中医药疗法 蛇胆川贝液
下载PDF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志伟 刘保延 +3 位作者 刘梅 唐雪春 文天才 李小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科研管理 课题申报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