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解剖生理学特点对猪原位肝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春水 何延政 +4 位作者 钟武 曾宏 王晓斌 屈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方法  根据猪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进行猪原位肝移植 (OLT)。 结果 16只OLT术后存活 14只 ,手术成功率 87.5 % ,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电解质及体温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结论... 目的  探讨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方法  根据猪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进行猪原位肝移植 (OLT)。 结果 16只OLT术后存活 14只 ,手术成功率 87.5 % ,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电解质及体温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结论  猪原位肝移植过程中 ,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 ,以及根据猪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解剖学 组织学 生理学 体外静脉转流术
下载PDF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英 安琪 +3 位作者 于风旭 张尔永 范景秀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3种呼吸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3年10月到2005年5月收治的10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3组,组(42例)为一般CHD患... 目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3种呼吸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3年10月到2005年5月收治的10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3组,组(42例)为一般CHD患者,组(40例)为复杂CHD患者,组(24例)为伴有肺动脉高压(PH)的CHD患者。根据随机原则选择VCV、PCV、PRVC3种呼吸模式进行支持治疗。记录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血气分析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和组患者PRVC模式可以明显改善血气和降低气道压力,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3种呼吸模式对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3种呼吸模式对一般CHD患者无明显差异,对复杂CHD和伴有PH的CHD患者PRVC模式在呼吸力学和血气分析方面优于VCV和PCV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体外循环 机械通气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春艳 刘玉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87-488,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均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均行股动脉置管监测MAP。麻醉组予丙泊酚11mg/kg缓慢静脉推注诱导,在少量局麻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同时静注芬太尼20μg/kg...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均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均行股动脉置管监测MAP。麻醉组予丙泊酚11mg/kg缓慢静脉推注诱导,在少量局麻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同时静注芬太尼20μg/kg、维库溴铵0.2mg/kg加深麻醉。对照组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约3.5ml。测定用药前、用药后10min血液粘度(ηb、ηr、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刚性指数(ERI)及变形指数(EDI)等指标。结果麻醉组用药后高、中、低切ηb轻度降低,ηp由1.26±0.01显著降至1.20±0.01(P<0.01),EAI和ERI升高,EDI降低;对照组除EDI外各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会使兔红细胞流变学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围术期血栓性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春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并发症 围术期 血栓性 流行病学研究 手术种类 术后恢复 严重 血栓栓塞 后遗症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老年直肠癌患者丙泊酚静脉麻醉期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汪辉德 钟庆 +3 位作者 杨懿琳 杨宇 吕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8期2189-2191,219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无影响血液黏度疾病的患者50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64岁,C组)和老年组(...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无影响血液黏度疾病的患者50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64岁,C组)和老年组(≥65岁,E组),每组25例。分别在麻醉输液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双频谱指数达到40--60并维持1h(T1),手术结束前10min(T2),术毕拔管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30min(T3)4个时点经肘静脉各采血5mI,,检测高切全血黏度(Hr/b200s^-1)、中切全血黏度(Mr/b30s^-1)、低切全血黏度(Lηb3 S^-1)。从麻醉前开始至出PACU时,每5分钟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值。评估全血黏度(曲)指标在组间不同时段(T1-0、T2-1、T3-2)的变化幅度,即曲指标在相邻时点的绝对差值为△ηb;同理,列表血压绝对差值(△P,记作△BP)。结果50例患者中共44例最终进入统计分析,其中C组23例,E组21例。(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种切变率下的△ηb,组间比较:E组各时段(T1-0、T2-1、T3-2)的△Hηb、△Mηb、△Lηb均较C组高(P〈0.05);组内比较:两组都在T1-0变化幅度最大,而T2-1、T3-2较之T3-2变化幅度减小。E组T2-1、T3-2变化幅度与T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ABP比较,组间比较:①ASBP,E组变化幅度T1-0和T2-1大于C组(P〈0.05);△DBP,各时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内比较,E组△SBP T3-2较T1-0明显降低(P〈0.05)。(4)△SBP与△Mηb的相关性,C组△SBP与△Mηb在T1-0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5,95%可信区间(CI)=0.104~0.772]。E组在各时段△SBP与△Mηb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1)老年患者麻醉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较中青年患者高;(2)中青年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及以后一段时期SBP和Mηb的变化幅度呈显著正相关,而老年患者麻醉期未观察到两项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老年人 二异丙酚 麻醉 静脉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与青年直肠癌患者静脉麻醉期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涛 钟庆 +4 位作者 张英 任长河 姚怡 廖常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ASAⅠ~Ⅱ级,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影响血液黏度疾病的老年患者和青年患者各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ASAⅠ~Ⅱ级,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影响血液黏度疾病的老年患者和青年患者各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分别在麻醉输液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BIS达到40~60并维持1h(T1)、手术结束前10 min(T2)、术毕拔管患者入PACU后30 min(T3)4个时点经肘静脉各采血5 mL,检测高切全血黏度(Hηb)、中切全血黏度(Mηb)、低切全血黏度(Lηb)、血浆黏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变形指数(EDI)和刚性指数(ERI)。结果组间比较:E组各时点Hηb、Mηb、Lηb指标较C组明显升高(P〈0.05),ηp在T1较C组为高(P〈0.05),Hct在T0、T1较C组为高(P〈0.05)。EAI、EDI、ERI指标E组较C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各指标(Hηb、Mηb、Lηb、ηp、Hct、EAI、EDI、ERI)趋势如下,与T0比较,T1指标显著降低(P〈0.05),至T2继续降低(P〈0.05),T3两组皆开始升高,但仍较T0低(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在麻醉期血液流变学指标较青年患者高。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即开始升高,而老年患者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液黏度 静脉麻醉 丙泊酚 直肠癌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老年患者静脉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茂 刘雪茹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282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在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30例,BIS组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在麻醉手术期间通过连续监测BIS、对照组根据患者血压及心...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在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30例,BIS组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在麻醉手术期间通过连续监测BIS、对照组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调节给药剂量调控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两组患者入室、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麻醉期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毕拔管时间、术后1、2 h麻醉恢复和简易智能评分。结果麻醉诱导期BIS组丙泊酚用量、血压下降的程度、术中低血压发生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S组术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后1、2 h简易智能状态(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总用量BIS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调控麻醉用药,可预防麻醉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老年人
下载PDF
清醒大鼠经皮穿刺大鼠尾静脉保留置管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3
8
作者 钟庆 周淑敏 +4 位作者 伍佳莉 缑剑 张伟 雷贤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2-853,共2页
目的评估改进静脉留置针清醒大鼠经皮穿刺尾静脉,并行长时间保留置管的方法。方法92只SD或Wistar大鼠拟行清醒大鼠经皮尾静脉穿刺和保留置管,记录操作时间、护理情况的指标。结果92只大鼠皆穿刺成功,5只大鼠存在置管困难。操作时间(3.87... 目的评估改进静脉留置针清醒大鼠经皮穿刺尾静脉,并行长时间保留置管的方法。方法92只SD或Wistar大鼠拟行清醒大鼠经皮尾静脉穿刺和保留置管,记录操作时间、护理情况的指标。结果92只大鼠皆穿刺成功,5只大鼠存在置管困难。操作时间(3.87±0.81)min,留管时间(22.46±6.32)h。留置管脱出的原因主要是大鼠啃咬外套保护管。结论改进的新方法安全可行,可广泛用于急性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尾静脉 清醒 静脉留置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瑛 屈强 +1 位作者 王晓斌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 (SFI)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病人是否具有改善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5 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I组 ,SFI组于CPB前予SFI 1ml/kg静注 ,记录气管插管后10min、3 0min、60min...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 (SFI)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病人是否具有改善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5 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I组 ,SFI组于CPB前予SFI 1ml/kg静注 ,记录气管插管后10min、3 0min、60min ,CPB前即时 ,CPB停止后 10min、60min、12 0min时的潮气量 (VT)、气道峰值压 (Pmax)、平均气道压(Pmean) ,并计算肺顺应性 (Crs)和呼吸指数 (RI)。结果 两组在CPB后各指标开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 ,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体外循环 肺顺应性 呼吸指数
下载PDF
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4
10
作者 王志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0期3173-3175,共3页
盐酸右美托咪定选择性地通过激动人体广泛分布的α2肾上腺素受体产生镇静、催眠、镇痛、抑制交感神经等作用。可使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抑制气管插管窥喉时的应激反应,可用于术后镇痛,有利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恢复,... 盐酸右美托咪定选择性地通过激动人体广泛分布的α2肾上腺素受体产生镇静、催眠、镇痛、抑制交感神经等作用。可使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抑制气管插管窥喉时的应激反应,可用于术后镇痛,有利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是良好的麻醉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围术期 镇静 镇痛
下载PDF
术前禁食禁饮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血液黏滞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庆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715-2717,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禁食禁饮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血液黏滞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ASAⅠ~Ⅱ级,分为A、B两组,A组20倒为禁食禁饮12h组(禁食禁饮组);B组20例为禁食禁饮12h+术前10h饮水10mL/kg组(禁食... 目的观察术前禁食禁饮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血液黏滞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ASAⅠ~Ⅱ级,分为A、B两组,A组20倒为禁食禁饮12h组(禁食禁饮组);B组20例为禁食禁饮12h+术前10h饮水10mL/kg组(禁食饮水组)。A组分为两个抽血时点,B组也分为两个抽血时点。分别于上述4个时点抽取患者肘正中静脉血,测定血液黏滞性指标。结果(1)禁食禁饮前后比较:禁食后的全血黏度(ηb)(高切和低切)均明显升高(P〈0.05);血浆黏度(佃)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2)禁食饮水前后比较:饮水后的曲无明显变化(P〉0.05);ηp有一定程度的上升;(3)禁食饮水纽与禁食禁饮组比较:ηb(Hηb、Mηb和Lηb)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禁食禁饮对老年患者血液黏滞性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液黏滞性增大;术前10h适量饮水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因禁食禁饮所致的黏滞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 血液黏滞性 择期手术 老年患者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麻醉在动脉导管未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永宏 魏继承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探讨硝普钠(SNP)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先天性PDA患儿60例用SNP复合芬太尼(A组)或瑞芬太尼(B组)麻醉,监测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结果B组心率稳定,降压迅... 目的探讨硝普钠(SNP)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先天性PDA患儿60例用SNP复合芬太尼(A组)或瑞芬太尼(B组)麻醉,监测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结果B组心率稳定,降压迅速,SNP用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恢复状况均优于A组。结论瑞芬太尼持续麻醉能强化SNP的降压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 控制性 动脉导管未闭 硝普钠
下载PDF
糖尿病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血液流变性改变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液流变性异常 纤维蛋白原水平 高粘滞综合征 血液粘滞因素 血小板粘附性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永宏 吴钢明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752-753,共2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R组(瑞芬太尼组)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以及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R组(瑞芬太尼组)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以及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min、气管插管后5min内及术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深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均较诱导前下降(P<0.05)。气管插管5min内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R组的呼之睁眼和拔管时间小于F组(P<0.05),术后苏醒恢复状况也优于F组。结论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腹腔镜手术病人,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麻醉效果好和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老年直肠癌患者静脉麻醉期血液粘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涛 钟庆 +4 位作者 张英 刘玉林 王春艳 雷贤英 《西部医学》 2011年第4期679-68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粘度变化。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ASA Ⅰ~Ⅱ级,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影响血液粘度疾病的老年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分别在麻醉输... 目的观察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粘度变化。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ASA Ⅰ~Ⅱ级,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影响血液粘度疾病的老年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分别在麻醉输液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BIS达到40-60并维持1 h(T1)、手术结束前10 min(T2)、术毕拔管患者入PACU后30 min(T3)四个时点经肘静脉各采血5 ml,检测高切全血粘度(Hηb)、中切全血粘度(Mηb)、低切全血粘度(Lηb)、血浆粘度(ηP)。结果全血粘度指标(Hηb、Mηb、Lηb)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T0比较,T1指标显著降低(P〈0.05),至T2继续降低(P〈0.05),T3开始升高,但仍较T0低(P〈0.05)。ηp在T1较T0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粘度经历了麻醉中降低,术后早期开始升高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液粘度 静脉麻醉 丙泊酚 直肠癌
下载PDF
微量肝素对家兔DIC时血液流变性变化和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著华 朱庆平 +2 位作者 张英 邹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观察微量肝素对家兔DIC时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探讨其对DIC的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微量肝素治疗DIC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家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IC模型组和肝素治疗组。用兔脑粉浸... 目的 观察微量肝素对家兔DIC时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探讨其对DIC的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微量肝素治疗DIC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家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IC模型组和肝素治疗组。用兔脑粉浸液静脉注射法复制家兔 DIC模型,采用OLYMPUS AX70微循环显微自动摄录像分析系统,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变化,使用FASCO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时间。结果:应用2U·kg^(-1)·h^(-1)肝素治疗2h后,同DIC模型组比较,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显著降低,微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白微栓数量减少,微循环变化和血液流变性障碍得到显著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其治疗效果显著。0.25U·kg^(-1)·h^(-1)、0.5U·kg^(-1)·h^(-1)和1U·kg^(-1)·h^(-1)肝素治疗组血液流变性及微动、静脉血流速度等指标与DIC模型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其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微量肝素对DIC时的血液流变性改变和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治疗效果存在剂量依赖关系,2U·kg^(-1)·h`(-1)肝素对DIC时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和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肝素 家兔 DIC 血液流变性变化 微循环障碍 治疗
下载PDF
神经递质参与精神兴奋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滢莹 屈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精神兴奋药物成瘾是指反复使用具有成瘾性的药物,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适应性变化而导致躯体耐受及心理依赖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伴有觅药、用药等强迫行为。由于成瘾形成涉及多种复杂神经机制、转录机制、信号传导机制等,
关键词 神经递质药 精神治疗药物 物质相关性障碍 多巴胺
下载PDF
术后早期自控镇痛对老年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毅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260-3263,共4页
目的以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术后48 h内病人自控镇痛(PCA)对老年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0~75岁、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胸腹部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老年PCA组(Ep)和老年对照组(En),每组10例。选择30~50岁同类... 目的以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术后48 h内病人自控镇痛(PCA)对老年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0~75岁、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胸腹部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老年PCA组(Ep)和老年对照组(En),每组10例。选择30~50岁同类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中青年PCA组(Yp)和中青年对照组(Yn)。Ep、Yp组患者术毕即刻进行48 h PCA。检测指标:麻醉前5 min(T1)、术后1 h(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高切变率全血黏度(Hηb)、低切变率全血黏度(Lηb)、血浆黏度(ηp)、全血还原黏度(η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 I)、红细胞刚性指数(ER I)、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电泳时间(EET),T1~T5无创血压、心率,T2~5VAS评分。结果 (1)Ep组Hηb、Lηb、ηp、ηr、EET在T3、T4、T5时点,EAI、ER I在T5时点低于T1(P〈0.05)。(2)En组Hηb、Lηb、ηp、ηr、EAI、ED I、ER I在T4、T5时点高于T1,仅ED I的T5显著高于T1(P〈0.05)。(3)Ep组Hηb、Lηb、ηr、EAI,ER I在T5时点低于En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疼痛可增加老年患者血液黏度,主要表现为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和刚性增高;术后早期PCA可改善老年患者血液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性 术后早期 病人自控镇痛 老年
下载PDF
肿瘤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改变 被引量:13
19
作者 谭红平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微循环障碍 静脉血栓 人类健康 高凝状态 血管生成 进展综述 常见病
下载PDF
瑞芬太尼配伍氯胺酮在小儿门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永宏 吴刚明 +1 位作者 李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配伍氯胺酮在小儿门诊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瑞芬太尼组)和K组(氯胺酮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先静脉注射氯胺酮。麻醉维持:R组为静脉泵注瑞芬太尼;K组为静脉...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配伍氯胺酮在小儿门诊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瑞芬太尼组)和K组(氯胺酮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先静脉注射氯胺酮。麻醉维持:R组为静脉泵注瑞芬太尼;K组为静脉泵注氯胺酮。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3min及切皮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用VAS方法)、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但R组更佳;两组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呼之睁眼和术后苏醒恢复状况均优于K组(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麻醉效果更满意,术后苏醒快,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治疗应用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