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的太行山沿线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成武 罗俊杰 唐鸿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提升区域的碳汇能力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战略方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太行山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拥有良好的碳汇能力。研究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驱动机制,对华... 提升区域的碳汇能力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战略方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太行山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拥有良好的碳汇能力。研究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驱动机制,对华北地区落实国家“双碳”工程建设,提升区域释氧固碳能力,乃至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太行山区为例,基于2005、2010、2015、2020年太行山区四期土地覆盖及碳密度数据,使用InVEST模型估算研究区碳储量,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驱动碳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分析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2005—2020年期间,太行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面积增加,耕地、草地土地利用面积减少。耕地和草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同时也有一部分耕地转化为林地。(2)太行山区碳储总量在1.48×109—1.50×109 t之间,整体逐渐增加。从土地类型来看,碳储量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增加是太行山区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太行山区碳储量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环境和土壤因素的影响。根据地理探测器分析,NDVI(0.214—0.280)和土壤类型(0.151—0.160)的解释力明显大于其他因素,是驱动太行山区碳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各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强度均强于单一因子,其中协同作用最强的是DEM与NDVI协同影响类型(0.368—0.406),这说明在“双碳”建设时需要综合考虑驱动因子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异的作用。该研究使用了地理探测器方法来探索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为生态系统碳汇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驱动因子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随机森林 太行山区
下载PDF
太行山地区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成武 唐鸿湖 +1 位作者 耿巧 杜家禄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9-98,共10页
为探索太行山地区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理分析法研究了太行山地区2001—2020年建立的地质公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地质公园发展包括两个阶段,即2011年前的快速发展期和2011年之后的平稳发展期;(2)地质公园的... 为探索太行山地区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理分析法研究了太行山地区2001—2020年建立的地质公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地质公园发展包括两个阶段,即2011年前的快速发展期和2011年之后的平稳发展期;(2)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集聚程度变化不大,空间均衡度始终呈现为差距悬殊;(3)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总体经历了高密度区域形成、主核形成与演变的过程,其重心迁移轨迹相对稳定在太行山地区的几何中心偏南区域;(4)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形态变化不大,与太行山的方向和走向基本一致,面积呈现出“前期变化剧烈,后期逐渐增大”的特征;短轴变化不明显,长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5)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社会经济水平是太行山地区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地区 地质公园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