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子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向斯 商儒 +2 位作者 李贤清 李祝 万端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44-4747,共4页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子壳活性炭产品,并对其活性炭产率及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子壳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浸渍液ZnCl2浓度650 mg/L,浸渍时间2.5 h,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子壳活性炭产品,并对其活性炭产率及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子壳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浸渍液ZnCl2浓度650 mg/L,浸渍时间2.5 h,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所得活性炭产率为31.52%,对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82.0mg/g。最优条件制备的茶子壳活性炭比购买的商品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值高出48.2%。该试验结果为茶子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开发了高品质活性炭,拓宽了活性炭制备原材料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子壳 活性炭 氯化锌 吸附
下载PDF
生物法回收贵金属铂纳米颗粒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商儒 朱能武 +1 位作者 康乃馨 石超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99-2806,共8页
利用自行分离的粪肠球菌Z5(Enterococcus faecalis Z5)菌株(保藏号CCTCC M2012445)回收贵金属铂,探讨了其在外源电子供体条件下以纳米颗粒形式回收溶液中化合态铂的可能性,研究了铂初始浓度、生物量、温度以及p H值对回收过程的影响,探... 利用自行分离的粪肠球菌Z5(Enterococcus faecalis Z5)菌株(保藏号CCTCC M2012445)回收贵金属铂,探讨了其在外源电子供体条件下以纳米颗粒形式回收溶液中化合态铂的可能性,研究了铂初始浓度、生物量、温度以及p H值对回收过程的影响,探讨了粪肠球菌Z5回收铂纳米颗粒过程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粪肠球菌Z5菌株可以回收铂纳米颗粒,回收过程主要包括生物吸附和生物还原.铂初始浓度为286.46 mg·L^(-1)、生物量为3.2 g·L^(-1)、温度50℃以及p H值为6时为其最佳回收条件.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回收产物为5 nm左右粒径的铂纳米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周质.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显示,Pt(Ⅳ)首先被还原为Pt(Ⅱ),然后被还原为Pt(0),且从Pt(Ⅱ)还原成Pt(0)为限制步骤,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显示菌体表面的羟基和酰胺基官能团可能在回收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收 粪肠球菌 纳米颗粒 生物还原 还原机制
原文传递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植物毒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8
3
作者 沈伟航 朱能武 +2 位作者 商儒 王华金 党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242,共11页
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和叶片的生化指标能综合反映土壤石油污染的程度及其生态毒性的强弱.为探究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指示效果和污染土壤在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3株对石油烃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降解菌构建混合... 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和叶片的生化指标能综合反映土壤石油污染的程度及其生态毒性的强弱.为探究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指示效果和污染土壤在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3株对石油烃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降解菌构建混合菌体系,开展石油污染土壤模拟微生物修复实验.文章考察了5种典型植物指示不同修复时期土壤生态毒性强弱的可行性与敏感性,并进一步从生态学角度揭示修复过程中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萝卜相对于莴苣、黑麦草和小青菜而言,更适宜作为石油污染土壤的指示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随着微生物修复过程的进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在修复的第8 d达到最大.不同的供试植物对石油污染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小麦和萝卜的生长发育指标能较为敏感地指示石油污染土壤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态毒性,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效果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生态毒性 植物指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