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教育理念下的“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 商景阁 +2 位作者 韩文娟 陈帅 禹怀亮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期1116-1124,共9页
文章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陈述了“环境化学”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以成果为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对该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最后进行了... 文章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陈述了“环境化学”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以成果为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对该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最后进行了效果分析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结果表明,基于OBE模式的“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改善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OBE理念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中国长足摇蚊幼虫和霍普水丝蚓扰动下沉积物氧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商景阁 张路 +2 位作者 王建军 张波 范成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0-615,共6页
为研究中国长足摇蚊幼虫(Tanypus chinensis)和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采集梅梁湾表层沉积物,借助高精度溶氧微电极,研究两种生物扰动作用下,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深... 为研究中国长足摇蚊幼虫(Tanypus chinensis)和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采集梅梁湾表层沉积物,借助高精度溶氧微电极,研究两种生物扰动作用下,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并根据氧气在流动培养体系中浓度的变化和在扩散边界层中的扩散过程这两种方法计算界面氧气交换速率。结果表明,中国长足摇蚊幼虫和霍普水丝蚓两种底栖生物扰动均能提高沉积物界面氧气交换速率,且微电极法的计算值要低于流动培养法。通过溶氧微电极剖面能够准确的获得氧气渗透深度的信息。结果发现:长足摇蚊幼虫的扰动能提高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并造成氧气在沉积物内空间分布的差异,长足摇蚊幼虫扰动后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由无扰动的6 mm增至10 mm。与长足摇蚊幼虫相比,霍普水丝蚓扰动没有增加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及造成空间分布差异。对比两种计算方法发现,在生物扰动作用下,由于生物作用的影响,根据氧气在扩散边界层的扩散得到的值可能会低估氧气的界面交换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长足摇蚊幼虫 霍普水丝蚓 太湖 表层沉积物 氧气 生物扰动
下载PDF
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幼虫底栖扰动对沉积物溶解氧特征及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商景阁 张路 +1 位作者 张波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8-713,共6页
以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幼虫对沉积物的生物扰动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及同位素配对技术,深入探讨长足摇蚊幼虫扰动对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硝酸盐界面迁移、溶解氧侵蚀深度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两种不同反硝化过程(... 以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幼虫对沉积物的生物扰动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及同位素配对技术,深入探讨长足摇蚊幼虫扰动对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硝酸盐界面迁移、溶解氧侵蚀深度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两种不同反硝化过程(非耦合反硝化(DW)和耦合反硝化(DN))的影响.摇蚊幼虫扰动后,添加15N两种处理沉积物氧气消耗速率由355.49±131.49μmol/(m2.h)变化为546.39±261.41μmol/(m2.h),而未添加15N两种处理由313.57±61.63μmol/(m2.h)变化为554.17±184.36μmol/(m2.h),硝酸盐界面迁移结果表明:扰动显著加强了水体硝酸盐向沉积物迁移的速率,加强沉积物作为上覆水中NO3-N汇的作用,摇蚊幼虫扰动组的硝酸盐迁移速率从-33.75±29.25μmol/(m2.h)提高到-210.14±117.25μmol/(m2.h).同位素添加实验发现,摇蚊幼虫底栖扰动能显著提高沉积物总反硝化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总反硝化速率从31.83±8.79μmol/(m2.h)上升到228.98±54.09μmol/(m2.h),增加了约6倍左右.利用同位素配对法计算对两种不同反硝化过程进行区分,发现非耦合反硝化速率从15.78±8.51μmol/(m2.h)上升到182.96±45.22μmol/(m2.h),耦合反硝化速率从16.04±5.63μmol/(m2.h)增加到46.01±8.97μmol/(m2.h),预示着底栖生物扰动能同时增加耦合和非耦合两种反硝化过程,而非耦合反硝化过程的增加强度远大于耦合反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反硝化 中国长足摇蚊 生物扰动
下载PDF
环境监测在公路两旁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分析与评价上的应用
4
作者 黄蕾 商景阁 +1 位作者 刘伟 陈帅 《土壤科学》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公路两旁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突出,本文选取乌昌快速公路为研究对象,经过野外调查取样进行室内分析,依据《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对该路段两侧...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公路两旁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突出,本文选取乌昌快速公路为研究对象,经过野外调查取样进行室内分析,依据《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对该路段两侧农田土壤样品中的铜、铬、铅和锌4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该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随距路基距离的增加整体呈降低的趋势;路边防护林和绿化带对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有重要影响;结合重金属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可知,重金属Cu、Cr、Zn和Pb均未对土壤造成危害,但Cu有污染土壤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于刹车和散热器的腐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公路交通 农田土壤 污染指数评价
下载PDF
底泥覆盖对浅水湖泊藻源性湖泛的控制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商景阁 何伟 +1 位作者 邵世光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9-606,共8页
湖泛的发生与湖泊底部氧化还原条件和致黑致臭物充足供给直接相关.利用黄土和细沙对太湖湖泛易发区(月亮湾)底泥进行覆盖,模拟在湖泛可形成条件下,底泥-水体系及其界面主要物化性质与感官变化过程.结果表明:0.5 cm黄土和1.0 cm细沙的覆... 湖泛的发生与湖泊底部氧化还原条件和致黑致臭物充足供给直接相关.利用黄土和细沙对太湖湖泛易发区(月亮湾)底泥进行覆盖,模拟在湖泛可形成条件下,底泥-水体系及其界面主要物化性质与感官变化过程.结果表明:0.5 cm黄土和1.0 cm细沙的覆盖,从水色和嗅味半定量角度达到了对湖泛黑臭的控制,与对照组相比,覆盖组底泥间隙水中主要致黑物Fe2+浓度仅为对照组的1/3,主要致臭物甲硫醇和二甲基三硫醚等浓度则不到50%.进一步分析底部水体和底泥性质发现:经覆盖处理底部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提高近1倍,氧化还原电位基本处于250 m V以上水平,覆盖层1 cm左右表层氧化还原电位和p H均远高于对照底泥.以黄土为主的底泥覆盖,主要因阻隔了下层底泥中物质迁移供给和对厌氧微生物参与的控制,以及黄土本身性质对湖底物化环境的影响等,在藻体大量聚集和死亡的水柱环境中,较好地阻止了致黑致臭物的形成,从而较有效控制湖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控制 底泥覆盖 氧化还原 FE^2+
下载PDF
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59
6
作者 刘成 邵世光 +2 位作者 范成新 周麒麟 商景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1037,共7页
对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分布和累积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受底泥分布影响,湾区沉积物重金属主要累积于距岸边约700m 以上的低洼区,且表层沉积物(0-2cm)重金属含量大致随泥深增加而增大.基于地积累... 对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分布和累积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受底泥分布影响,湾区沉积物重金属主要累积于距岸边约700m 以上的低洼区,且表层沉积物(0-2cm)重金属含量大致随泥深增加而增大.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除 Hg(Eri=325.5)和 Cd(Eri=240.28)外,大多数重金属处于低风险状态,各金属元素污染顺序为Hg〉Cd〉Zn〉Pb〉Cu〉As〉Cr〉Ni.其中,富集倍数最高的Hg和Cd具有同源性,污染等级均为3级.垂向分析表明,受Hg和Cd的影响,0-14cm沉积物已达严重生态风险程度(RI〉525),14-34cm沉积物中Hg具有中度生态风险.建议亟须从流域角度对该汇流湾区重金属特别是Hg和Cd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流湾区 沉积物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巢湖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 被引量:42
7
作者 徐徽 张路 +2 位作者 商景阁 代静玉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5-781,共7页
运用无扰动芯样实验室内流动培养、稳定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气态产物测定及同位素配对技术,对太湖梅梁湾北部到南部的4个梯度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内及湾外开敞湖区4个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脱... 运用无扰动芯样实验室内流动培养、稳定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气态产物测定及同位素配对技术,对太湖梅梁湾北部到南部的4个梯度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内及湾外开敞湖区4个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脱氮速率为(46.36±13.26)-(16.34±22.74)μmol/(m2·h),厌氧氨氧化脱氮速率为(7.50±2.21)-(2.05±2.90)μmol/(m2·h).梅梁湾北部河口区水土界面总脱氮能力明显高于梅梁湾南部及开敞湖区.通过对脱氮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北部脱氮过程主要以上覆水硝酸盐为底物的非耦合反硝化过程(Dw)为优势过程,而梅梁湾外开敞湖区则以沉积物硝化过程耦合控制的反硝化(Dn)为主.影响Dn、Dw在反硝化中比重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物溶氧侵蚀深度和上覆水NO3-浓度的差异;梅梁湾厌氧氨氧化脱氮比例占总脱氮比例为12%-14%,湾外开敞湖区则占11%,影响其比例差异的主要因子是反硝化强度的大小及其反硝化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太湖水土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的流动培养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徐徽 张路 +2 位作者 商景阁 代静玉 范成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1,共6页
运用一种新的水土界面释放通量研究方法——流动培养法,对太湖不同湖区不同季节条件下水土界面氮磷释放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沉积物是其上覆水体氮磷的内源,不同湖区间铵态氮、磷酸盐交换速率差异显著,其中,受入湖河道污染... 运用一种新的水土界面释放通量研究方法——流动培养法,对太湖不同湖区不同季节条件下水土界面氮磷释放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沉积物是其上覆水体氮磷的内源,不同湖区间铵态氮、磷酸盐交换速率差异显著,其中,受入湖河道污染输入影响较大的梅梁湾北部、竺山湾、西部沿岸带湖区铵态氮释放速率[(103.35±13.17)mg.m-2.d-1]显著高于太湖其他湖区[(11.87±12.03)mg.m-2.d-1]。磷酸盐空间释放规律与铵态氮相似,但释放的高值还出现在西南沿岸带、贡湖湾和东太湖。与静态培养方式下获得的结果相同,流动培养方式下梅梁湾铵态氮和磷酸盐释放速率也表现出季节性和空间差异,即夏季水土界面氮磷释放速率高于春、秋季,且污染严重湖区的释放速率高于其他湖区。由于流动培养的气密性减少了上覆水铵态氮以NH3的形式挥发,使得铵态氮释放速率高于敞口的静态培养方式;而就非挥发性磷酸盐释放速率而言,2种培养方式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铵态氮 磷酸盐 释放速率
下载PDF
太湖流域小型水源性湖泊氮、磷时空分布及营养状态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振美 张波 +1 位作者 商景阁 张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4,共6页
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太湖流域小型水源性湖泊20个采样点水体的TN、TP、NO3--N、NH4+-N、NO2--N以及PO43-等水质因子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TN、TP年均值分别为1.50、0.05mg/L;TN... 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太湖流域小型水源性湖泊20个采样点水体的TN、TP、NO3--N、NH4+-N、NO2--N以及PO43-等水质因子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TN、TP年均值分别为1.50、0.05mg/L;TN、T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差异,TN浓度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而TP浓度为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高于其他月份。由于受入湖河流的影响,TN、TP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均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入湖口分别高于湖中心和出湖口。NO3--N年均值为0.68mg/L,浓度变化趋势呈双峰型(2010年3、9月为峰值),基本同TN的变化趋势一致,空间分布表现为入湖口分别低于湖中心和出湖口(除冬季外),显示水体硝化过程对硝酸盐的贡献。NH4+-N年均值为0.23mg/L,从2010年4月开始浓度逐渐升高,到2010年7月达到全年最高值,其浓度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入、出湖口均高于湖中心(除秋季外)。NO2--N和PO43-的年均值都较低,均为0.01mg/L(以P计),时空差异不明显。根据CARLSON提出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分析可知,该湖泊冬、春季处于中营养状态,夏、秋季营养状态略高,且磷是全年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淀山湖底泥生态疏浚适宜深度判定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伟 商景阁 +2 位作者 周麒麟 程南宁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1-477,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淀山湖东部湖区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测定沉积物在不同疏浚深度和疏浚温度下的铵态氮(NH4+-N)、正磷酸盐(PO34--P)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释放速率,并对该区域沉积物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淀山湖表层沉积物近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淀山湖东部湖区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测定沉积物在不同疏浚深度和疏浚温度下的铵态氮(NH4+-N)、正磷酸盐(PO34--P)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释放速率,并对该区域沉积物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淀山湖表层沉积物近年来总磷和有机质含量有较大增加.淀山湖东部湖区NH4+-N和DOC存在着释放趋势,PO34--P在夏季会从沉积物中向上覆水中释放,在年内会形成"源"和"汇"的转化.整个淀山湖东部湖区按不同研究区域划分,疏浚深度以10~20 cm最佳,疏浚季节以秋季为佳.通过对淀山湖东部湖区的沉积物在不同疏浚深度和疏浚时间下的污染物释放速率的研究,可以为淀山湖和其它类似湖泊的疏浚工作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释放速率 疏浚深度 疏浚温度 淀山湖
下载PDF
河蚬扰动沉积物界面效应及其在水中代谢速率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雷 商景阁 +2 位作者 王兆德 申秋实 范成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1006,共6页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河蚬扰动对沉积物耗氧速率与营养盐通量的影响及河蚬在水中的呼吸与排泄速率.结果表明,河蚬增大了沉积物耗氧速率与溶解活性磷(SRP)、NH4+、NO3-向上覆水释放通量.河蚬在沉积物-水系统中产生NO3-速率与其在水中...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河蚬扰动对沉积物耗氧速率与营养盐通量的影响及河蚬在水中的呼吸与排泄速率.结果表明,河蚬增大了沉积物耗氧速率与溶解活性磷(SRP)、NH4+、NO3-向上覆水释放通量.河蚬在沉积物-水系统中产生NO3-速率与其在水中产生NO3-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河蚬在水中呼吸速率是其在沉积物-水中所产生净耗氧速率的4.3倍,河蚬在水中排泄SRP、NH4+速率分别为其在沉积物-水中所产生净SRP、NH4+释放速率的7.3倍与20倍.这些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河蚬在水中与沉积物中的活动形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沉积物-水界面 氧气 溶解活性磷 氨氮 硝酸根
下载PDF
中药渣生物炭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何文泽 何乐林 +2 位作者 李文红 廖千家骅 商景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76-3382,共7页
以传统中药-黄芪废渣为原料,分别在200℃、400℃、500℃、600℃和700℃的厌氧氛围下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BC200、BC400、BC500、BC600和BC700),并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FTIR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不同投... 以传统中药-黄芪废渣为原料,分别在200℃、400℃、500℃、600℃和700℃的厌氧氛围下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BC200、BC400、BC500、BC600和BC700),并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FTIR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pH值下生物炭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随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表面积及吸附性能也显著增加.相比原状黄芪渣(S_(BET)=0.42m^2/g),BC700的BET比表面积(S_(BET)=155.69m^2/g)增大370倍,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容量增加185倍.BC700对磺胺甲基嘧啶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77),最大吸附容量为11.96mg/g,吸附反应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4),且为化学吸附.同时随着溶液初始pH值和投加量的升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吸附pH值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中药渣 磺胺甲基嘧啶 吸附
下载PDF
中药渣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头孢拉定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颖 孙显涛 +2 位作者 陈建秋 明广奇 商景阁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2,共8页
以香橼、桂枝和板蓝根3种中药渣为原料,Na2CO3为活化剂,800℃下活化1.5 h制备了香橼活性炭(AC-CM)、桂枝活性炭(AC-RC)和板蓝根活性炭(AC-IT)3种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分析、pH值和pH_(pzc)测定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活... 以香橼、桂枝和板蓝根3种中药渣为原料,Na2CO3为活化剂,800℃下活化1.5 h制备了香橼活性炭(AC-CM)、桂枝活性炭(AC-RC)和板蓝根活性炭(AC-IT)3种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分析、pH值和pH_(pzc)测定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活性炭的特性。研究了3种活性炭对头孢拉定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考察了不同初始pH值和NaCl质量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AC-CM、AC-RC和AC-IT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53.32、413.78和230.06 m^2/g,pH值分别为9.70、8.23和9.24,pH_(pzc)值分别为9.28、9.21和9.38,活性炭表面主要含有CO、CC以及含N基团,SEM分析显示活性炭表面存在大量的孔结构。AC-CM、AC-RC和AC-IT对头孢拉定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与粒内扩散模型,吸附速率受粒内扩散机制和化学吸附共同控制。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3种活性炭的等温吸附过程,n均大于1,说明吸附过程容易进行。溶液初始pH值对活性炭吸附影响较大,pH值为3(在100 mg/L头孢拉定溶液中,添加0.1 g活性炭,吸附48 h)时,AC-CM、AC-RC和AC-IT对头孢拉定的吸附量最大,分别达到74.76、79.44和62.55 mg/g。溶液中NaCl的存在也增加了活性炭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碳酸钠 活性炭 头孢拉定 吸附
下载PDF
药学类高校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改革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千家骅 商景阁 +1 位作者 史静 陈建秋 《药学教育》 2016年第2期64-67,共4页
传统的环境监测实验设置并未体现药学类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以制药企业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参观实践为基础,用制药废水代替原来的普通污水,将独立的化学需氧量(COD_(Cr))、生化需氧量(BOD5)实验整合为制药废水的可生化性(BOD_5/... 传统的环境监测实验设置并未体现药学类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以制药企业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参观实践为基础,用制药废水代替原来的普通污水,将独立的化学需氧量(COD_(Cr))、生化需氧量(BOD5)实验整合为制药废水的可生化性(BOD_5/COD_(Cr))实验,让学生掌握制药废水可生化性的测定原理与步骤,认识制药废水可生化性及其废水处理作用。课程改革能凸显药学背景下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认知和就业筹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实验 制药废水 实践 BOD5/CODCr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dimethyl trisulfide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 a low-cost adsorbent:thermally activated pinecone 被引量:1
15
作者 商景阁 何伟 范成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9-175,共7页
Thermally activated pinecone(TAP) was used for the adsorption of dimethyl trisulfide(DMTS)from aqueous solutions,which was proved to be the main odorous in algae-caused black bloom.The effects of adsorbent dosage,adso... Thermally activated pinecone(TAP) was used for the adsorption of dimethyl trisulfide(DMTS)from aqueous solutions,which was proved to be the main odorous in algae-caused black bloom.The effects of adsorbent dosage,adsorbate concentration and contact time on DMTS biosorption were studied.The TAP produced at 600℃ exhibited a relatively high surface area(519.69 m^2/g) and excellent adsorption capac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DMTS was initially fast and that the equilibrium time was6 h.Higher initial DMTS concentrations led to lower removal percentages but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The removal percentage of DMTS increased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AP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adsorbent dosage.The adsorption process conforms well to a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The adsorption of DMTS is more appropriately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isotherm(R^2=0.996 1) than by the Langmuir isotherm(R^2=0.916 9).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AP could be an attractive low-cost adsorbent for removing DMTS from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水溶液 热激活 低成本 硫化物 LANGMUIR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in a heavily polluted urban river in the Chaohu Basin, China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世光 薛联青 +4 位作者 刘成 商景阁 王兆德 何翔 范成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26-538,共13页
The Nanfei River(Anhui Province,China) is a severely polluted urban river that flows into Chaohu Lake.In the present study,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iver and analyzed for their heavy metal contents.Multivaria... The Nanfei River(Anhui Province,China) is a severely polluted urban river that flows into Chaohu Lake.In the present study,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iver and analyzed for their heavy metal contents.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 of pollution,the current pollution status,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The concentrations of arsenic(As),cadmium(Cd),chromium(Cr),copper(Cu),mercury(Hg),nickel(Ni),lead(Pb),and zinc(Zn) in sediments ranged from 5.67–113,0.08–40.2,41.6–524,15.5–460,0.03–4.84,13.5–180,18.8–250,and 47.9–1 996 mg/kg,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each metal were 1.7,38.7,1.8,5.5,18.8,1.3,2.5,and 11.1 times great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s,respectively.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Hg,Cu,Cr,Cd,and Ni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whereas As and Pb came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Th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based on the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was used to obtain a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sediment quality in the Nanfei River watersh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llution was moderate in the downstream tributaries of the Nianbu and Dianbu Rivers,but was severe in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Nanfei River and in the upstream tributaries of the Sili and Banqiao Rivers.Therefore,sediments in the Nanfei River watershed are heavily polluted and urg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medy the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河流沉积物 重金属含量 城市河流 重污染 巢湖 中国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硫化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Cr(Ⅵ)的过程与机制
17
作者 李钦钦 邵婷 商景阁 《地下水》 2022年第5期100-102,105,共4页
以连二亚硫酸钠为硫源,七水合硫酸亚铁为铁源,利用一步硫化法制备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并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S-nZVI表面形貌及元素化学形态等关键特性;以Cr(... 以连二亚硫酸钠为硫源,七水合硫酸亚铁为铁源,利用一步硫化法制备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并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S-nZVI表面形貌及元素化学形态等关键特性;以Cr(Ⅵ)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溶液初始pH值、材料投加量和Cr(Ⅵ)的初始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S-nZVI去除Cr(Ⅵ)的机理。表征结果表明,S-nZVI是Fe(0)和FeS共存的材料,且以Fe(0)为主,其饱和磁场强度为83.5 emu/g。溶液初始pH值、材料投加量能影响S-nZVI对Cr(Ⅵ)的去除。当投加量为0.5 g/L、pH值为2、Cr(Ⅵ)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在5 min内可以达到反应平衡,去除率可达98%。S-nZVI对Cr(Ⅵ)的去除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去除机理包括吸附、还原与共沉淀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硫化 六价铬 还原 废水
下载PDF
不同有机基质诱发的水体黑臭及主要致臭物(VOSCs)产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66
18
作者 卢信 冯紫艳 +2 位作者 商景阁 范成新 邓建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52-3159,共8页
目前在研究湖泛发生方面还主要停留在视觉(黑色)水平,嗅觉(臭味)因为更加难以判断,有关致臭机制及致臭物质的研究仍停留在检测分析和理论假设方面,缺乏有效的证据证实.采用自制室内模拟装置研究不同有机基质作用下黑臭发生的情况,以确... 目前在研究湖泛发生方面还主要停留在视觉(黑色)水平,嗅觉(臭味)因为更加难以判断,有关致臭机制及致臭物质的研究仍停留在检测分析和理论假设方面,缺乏有效的证据证实.采用自制室内模拟装置研究不同有机基质作用下黑臭发生的情况,以确定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的前驱物并初步研究其降解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物只要达到一定负荷水平(1.0 g.L-1)对水体均有致黑作用,但含硫有机物能使水体在7~13 d就变黑,而不含硫有机物需要13 d以上才能使水体变黑,且含硫有机物能使水体颜色变得更深(最高色度值达410度以上).只有含硫有机物才具有致臭作用,其中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甲基三硫醚(DMTS)和二甲基四硫醚(DMTeS)是黑臭水体主要的致臭物质.根据蛋氨酸降解产生的VOSCs情况,可确定蛋氨酸为VOSCs的主要前驱物.蛋氨酸以生物降解为主,硫酸还原菌(SRB)是水环境中重要的蛋氨酸降解菌之一,添加SRB使蛋氨酸快速分解为以DMDS、DMTS和DMTeS为主的VOSCs,降解率在第35 d高达95%,并使黑臭暴发的时间从13 d提前至8 d;产甲烷菌对蛋氨酸降解有抑制的趋势,其大量存在可能会抑制小分子硫化物的形成,因此添加甲烷菌抑制剂使黑臭暴发时间提前1 d.非生物降解是蛋氨酸降解的次要途径,仅能使蛋氨酸发生初步降解而水体始终未变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基质 黑臭 含硫氨基酸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硫酸还原菌 产甲烷菌
原文传递
湖泊基质客土改良的环境效应:对芦苇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居华 钟继承 +3 位作者 范成新 黄蔚 商景阁 古小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44-4454,共11页
湖泊底质对根着水生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滨岸底质植生性改良、重建水生植被被认为是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模拟5种客土厚度对芦苇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5 cm处理芦苇总生物量、株高、叶长和... 湖泊底质对根着水生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滨岸底质植生性改良、重建水生植被被认为是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模拟5种客土厚度对芦苇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5 cm处理芦苇总生物量、株高、叶长和叶宽显著大于覆盖18 cm处理(P<0.01),实验第120 d,地下/地上部生物量和细根/地下部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覆盖18 cm显著抑制芦苇生长,但对照组富营养底质可能对芦苇生长造成轻微胁迫,随覆盖厚度增大,显著降低芦苇的地下部/地上部生物量比值,芦苇优先生长地下部,特别是细根的生物量,以便从底质中吸收更多养分供植物生长.不同处理芦苇F_v/F_m、Yield、q P和q N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覆盖厚度越大,芦苇光合结构PSⅡ更易受到损坏,主要是通过较高的热耗散、降低叶片光合面积与叶片捕光色素含量来维持光合结构PSⅡ保持正常.就客土改良对芦苇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总体影响而言,覆盖2 cm和5 cm能有效改善基质Eh和营养条件,促进植物生长,其中覆盖2 cm处理能有效地提高芦苇光合利用效率(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半饱和光强(E_k),覆盖18 cm使得芦苇对冬季的低光抑制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改良 芦苇 生长 光合荧光 富营养化 湖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