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友病患儿枕部骑跨型硬膜外血肿开颅手术清除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孟辉 冯华 +1 位作者 喇江平 王洪生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血友病 颅内出血 外科治疗 开颅手术 儿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喇江平 黄永锐 尤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7期2543-2545,共3页
目的:探讨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手术,术后配合引流管冲洗及尿激酶引流管内注入的方法。结果:64例病人存活55例,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级7例... 目的:探讨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手术,术后配合引流管冲洗及尿激酶引流管内注入的方法。结果:64例病人存活55例,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级7例,Ⅴ级1例。结论:该手术局麻下操作,手术创伤小,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可靠,所需设备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引流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经颅多谱勒超声在位置性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淑梅 周宏 喇江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3期3499-35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在颈椎病(椎动脉型)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TCD对颈椎病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76例患者进行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析,并结合转颈试验,探测双侧PCA平均血流速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在颈椎病(椎动脉型)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TCD对颈椎病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76例患者进行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析,并结合转颈试验,探测双侧PCA平均血流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颈椎病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患者当头侧向转动时,双侧PCA的平均血流速度暂时性降低,当头转回中立位时,平均血流速度逐渐回升。结论:TCD有助于识别位置性眩晕中的真性位置性缺血患者,是一种无创、简便、价廉、可靠,并可床旁操作和提供实时动态血流动力学资料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谱勒超声 颈椎病 位置性缺血性眩晕 大脑后动脉 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婴儿开颅手术方法改进与技巧
4
作者 喇江平 黄永锐 尤佳 《西部医学》 2008年第5期952-952,954,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开颅技巧。方法采用尖刀、圆刀、文氏钳及线剪对12例婴儿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结果手术操作简单,头皮切口长0.5~5.0cm,颅骨骨孔直径约0.2~0.5cm,术后未形成颅骨缺损,CT随访半年,颅骨均骨性愈合。结论结合婴儿颅骨特点,尽量... 目的探讨婴儿开颅技巧。方法采用尖刀、圆刀、文氏钳及线剪对12例婴儿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结果手术操作简单,头皮切口长0.5~5.0cm,颅骨骨孔直径约0.2~0.5cm,术后未形成颅骨缺损,CT随访半年,颅骨均骨性愈合。结论结合婴儿颅骨特点,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后遗症,在开颅过程中进行技术改进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颅骨特点 手术
下载PDF
额眶交界区凹陷骨折的手术治疗
5
作者 喇江平 黄永锐 尤佳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90-290,共1页
目的探讨额眶交界区凹陷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0例病人行凹陷骨折整复钛条固定术,对2例病人行好颅比等高分子材料填塞术。结果12例病人额部形态全部恢复正常,未留下眼球活动障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额眶交界区凹陷骨折因严重影... 目的探讨额眶交界区凹陷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0例病人行凹陷骨折整复钛条固定术,对2例病人行好颅比等高分子材料填塞术。结果12例病人额部形态全部恢复正常,未留下眼球活动障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额眶交界区凹陷骨折因严重影响额部形态,手术除解决凹陷骨折外,恢复外部形态尤为重要,采用钛条或好颅比修复该部位凹陷骨折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眶交界区 凹陷骨折 手术
下载PDF
超微创脑立体定向术在丘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 喇江平 鹏程 《西部医学》 2003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 选择血肿量大于 10 ml或血肿量虽少于 10 ml但破入脑室或铸型者 ,及血肿量虽少于 10 ml,神志清楚 ,在保守治疗中意识加深者为手术对象。在局麻下行超微创脑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 ,对其意识、肌力变...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 选择血肿量大于 10 ml或血肿量虽少于 10 ml但破入脑室或铸型者 ,及血肿量虽少于 10 ml,神志清楚 ,在保守治疗中意识加深者为手术对象。在局麻下行超微创脑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 ,对其意识、肌力变化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16例患者中死亡 1例 (6 .3% ) ,恢复满意 ADL 级~ 级 (75 % )12例 ,ADL 级 3例 (18.7% ) ,意识障碍者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 ,肌力也有不同程序好转。结论 超微创脑立体定向置管术治疗丘脑出血明显优于传统开颅及钻孔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 超微创 脑立体定向术
下载PDF
钻孔引流治疗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的可行性
7
作者 喇江平 《当代医学》 2015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行局麻下钻孔引流术,术后行引流管冲洗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结果1周内20例患者颅内血肿均引流干净或基本干净,存活18例,死亡2例。结论对...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行局麻下钻孔引流术,术后行引流管冲洗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结果1周内20例患者颅内血肿均引流干净或基本干净,存活18例,死亡2例。结论对高龄、婴幼儿或儿童及未婚青年、血小板低的部分急性轴外血肿,在保守治疗12~24 h、颅内高压症状重而无脑疝形成者,行钻孔引流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人群 轴外血肿 钻孔引流
下载PDF
硬膜下水瘤发展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报道
8
作者 鹏程 陈明 喇江平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S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脑萎缩 硬膜下腔 水瘤 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扩大 攀枝花市 额颞部 四川攀枝花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微循环和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晋斐 缪洪平 +2 位作者 喇江平 雷文刚 李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94-98,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微循环和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8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微循环和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脑微循环指标,治疗后3个月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CBV大于对照组,CBF快于对照组,MTT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tSA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及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水平,减轻患者昏迷、意识障碍程度,改善患者脑微循环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性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脑微循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