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四醇相变微胶囊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洪梅 刘峰 +5 位作者 刘兆吉 喻国聪 张玉军 孙伟贤 陈宝生 罗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以丙烯腈、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为壁材,十四醇为芯材,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相变储能微胶囊材料。研究了单体组成、均化速率、芯壁比对微胶囊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差示... 以丙烯腈、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为壁材,十四醇为芯材,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相变储能微胶囊材料。研究了单体组成、均化速率、芯壁比对微胶囊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分别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优化,当芯壁比为1.5∶1(质量比),均化速率为1 500 r/min,反应温度为70℃时,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球形圆整,粒径均匀,相变焓为113.53J/g,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十四醇 微胶囊 相变材料
下载PDF
悬浮聚合制备包含十二醇的相变微胶囊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兆吉 刘峰 +5 位作者 杨洪梅 张玉军 喻国聪 孙伟贤 陈宝生 罗颖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1,共4页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分散稳定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作为囊壁,以十二醇为相变芯材的相变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分别对微...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分散稳定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作为囊壁,以十二醇为相变芯材的相变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分别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丙烯腈质量分数超过单体比的90%,相变微胶囊形貌极为规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芯材投料质量分数为55%时,所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的潜热达到110.7 J/g,可以作为功能性材料用于储能功能纺织品、涂料、混凝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十二醇 微胶囊 相变材料 悬浮聚合
下载PDF
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催化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丹枫 张玉军 +1 位作者 喻国聪 高文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2-2088,共7页
以4种基于水杨醛亚胺配体的镍配合物bis[N-(2,6-diisopropylphen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Ⅱ)(C1),bis[N-(2,6-diisopropylphenyl)-3-meth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Ⅱ)(C2),bis[N-(2,6-diisopropylphenyl)-3-isopropylsalicyla... 以4种基于水杨醛亚胺配体的镍配合物bis[N-(2,6-diisopropylphen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Ⅱ)(C1),bis[N-(2,6-diisopropylphenyl)-3-meth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Ⅱ)(C2),bis[N-(2,6-diisopropylphenyl)-3-isoprop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Ⅱ)(C3)和[N-(2,6-diisopropylphenyl)-3-isoprop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Ph)(PPh3)(C4)为催化剂,在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对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催化共聚.以C3为模型催化剂,研究了Al/Ni摩尔比、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在最佳的聚合条件下,探索了不同的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双(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C2的活性高于C1和C3,为13.1 kg/(mol Ni·h),而C3的插入率最低,为14.1%.对于具有相同配体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3和C4,含双水杨醛亚胺配体的C3的催化活性高于含单水杨醛亚胺配体的C4,而两者在共聚单体MMA的插入率方面差别不大.对所得共聚物微观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 聚烯烃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 催化活性
下载PDF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结构的1H NMR和13C NMR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丹枫 喻国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4-738,共5页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对自由基聚合制得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b)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表征。通过1H NMR数据,计算得到两种共聚物样品中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插入率分别为14.10%和10.26%(摩尔百分数)。基于13C NMR数据,分析比较了由配位共聚与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在微观结构上的区别,结果发现,在共聚物的乙烯链段部分,由配位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样品EMMA-a主要含有甲基型支链,而由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EMMA-b具有长链型支链。另外,在共聚物的MMA链节部分,EMMA-a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7.27,而EMMA-b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 微观结构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