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盟“和平、自由和中立区”战略构想探讨 |
喻常森
方倩华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5 |
5
|
|
2
|
“第二轨道”外交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 |
喻常森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03 |
9
|
|
3
|
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结构变化与东亚一体化前景 |
喻常森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4
|
转型时期泰国政治力量的结构分析 |
喻常森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5
|
非政府组织与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 |
喻常森
|
《南洋问题研究》
|
2003 |
13
|
|
6
|
清代越南华侨矿业与矿工问题 |
喻常森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00 |
8
|
|
7
|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 |
喻常森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
2000 |
3
|
|
8
|
试析中国-日本-东盟战略互动关系 |
喻常森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9 |
3
|
|
9
|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 |
喻常森
黄科
|
《东南亚》
|
2006 |
6
|
|
10
|
智者不惑,强者必趋——简评《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 |
喻常森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11 |
1
|
|
11
|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区域合作的政策选择——从东约(SEATO)到东盟(ASEAN) |
喻常森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2
|
亚太地区合作与国际新秩序的建构 |
喻常森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3
|
元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
喻常森
|
《海交史研究》
|
1994 |
1
|
|
14
|
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东盟国家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
喻常森
王妃燕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5
|
中国封建政府对西方列强入侵东南亚的反应 |
喻常森
|
《东南亚研究》
|
1998 |
0 |
|
16
|
吴哥的衰亡:它的本质,意义,原因 |
喻常森
L.P.布里格斯
|
《东南亚纵横》
|
1994 |
0 |
|
17
|
中国与荷属东印度的早期贸易关系 |
喻常森
|
《海交史研究》
|
2000 |
0 |
|
18
|
东盟地区论坛的目标及大国的立场 |
喻常森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00 |
10
|
|
19
|
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
张云
喻常森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0
|
试析东盟高度一体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白续辉
喻常森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