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盟“和平、自由和中立区”战略构想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喻常森 方倩华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了维护东南亚地区各国的主权和独立,避免外部大国的威胁和干涉,东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和平、自由和中立区”战略构想。80年代,由于发生了越南入侵柬埔寨事件,使东盟中立区构想遭遇极大挫折。冷战结束以后,地区安全结构发生... 为了维护东南亚地区各国的主权和独立,避免外部大国的威胁和干涉,东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和平、自由和中立区”战略构想。80年代,由于发生了越南入侵柬埔寨事件,使东盟中立区构想遭遇极大挫折。冷战结束以后,地区安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正在形成,东盟及时调整其安全战略,组建了“东盟地区论坛”,实现了由“中立”到“中心”的历史性转变。本文主要就东盟中立区战略构想的宗旨和主要原则、发展演变历程和外部大国的反应等方面做较为全面的探讨。指出,东盟安全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在大国均势格局下实现地区安全事务的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和平、自由和中立区 战略
下载PDF
“第二轨道”外交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 被引量:9
2
作者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3年第5期43-47,52,共6页
本文主要探讨在亚太地区安全合作过程中以民间学术机构为主的“第二轨道”外交活动的相关问题,包括“第二轨道”外交的定义、主要事例、作用和缺陷等。
关键词 “第二轨道” 安全合作 亚太地区 外交活动
下载PDF
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结构变化与东亚一体化前景 被引量:9
3
作者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68,共6页
中国、日本和东盟是决定东亚一体化发展前景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未来东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本文试图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传统的战略三角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四种... 中国、日本和东盟是决定东亚一体化发展前景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未来东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本文试图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传统的战略三角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四种可能结构,从而展望在不同的结构下东亚一体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一体化 三角关系
下载PDF
转型时期泰国政治力量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1,共6页
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向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国家政治力量结构呈现出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局面。作为国家政治结构的主要力量,官僚阶层、军队与政党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三角关系。在泰国的政治结构中,官僚阶层是基本的和不变的常... 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向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国家政治力量结构呈现出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局面。作为国家政治结构的主要力量,官僚阶层、军队与政党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三角关系。在泰国的政治结构中,官僚阶层是基本的和不变的常量,军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干预变量角色,而政党是一种集合性变量。本文通过分析泰国三大政治力量的结构及相互关系,推演出泰国现当代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政治力量 结构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与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喻常森 《南洋问题研究》 2003年第3期32-39,共8页
非政府组织在东南亚国家社会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已经渗透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许多方面。本文在简单回顾东南亚各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各国对待非政府组织的态度和政策,及其形成这些政策... 非政府组织在东南亚国家社会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已经渗透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许多方面。本文在简单回顾东南亚各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各国对待非政府组织的态度和政策,及其形成这些政策的原因。随着东南亚国家政治的转型,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政策也处于进一步的调整之中,其基本趋势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谋国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东南亚 政治
下载PDF
清代越南华侨矿业与矿工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喻常森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0年第2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封建政府 越南 矿业发展 工业发展 阮朝 张德裕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 被引量:3
7
作者 喻常森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0年第1期43-49,共7页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中国 西属菲律宾 贸易关系 贸易方式 商品结构 贸易收支状况
下载PDF
试析中国-日本-东盟战略互动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喻常森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0-16,23,共8页
中国、日本与东盟是目前东亚地区权力结构中的三大主导力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决定着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走向。本文主要借鉴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三角关系分析方法,分析当前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东盟 三角关系
下载PDF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 被引量:6
9
作者 喻常森 黄科 《东南亚》 2006年第4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恐怖主义袭击 东南亚地区 成因 恐怖主义问题 印度尼西亚 旅游胜地 外国游客 巴厘岛
下载PDF
智者不惑,强者必趋——简评《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喻常森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97-98,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东盟在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学术界对东盟以及东盟对外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两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围绕地区一体化以及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核... 近年来,随着东盟在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学术界对东盟以及东盟对外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两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围绕地区一体化以及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核心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现实主义被划归为物质主义和个体主义范畴,而建构主义则被划分到整体主义和理念主义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研究 亚太地区 东盟 大国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智者 逻辑 弱者
下载PDF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区域合作的政策选择——从东约(SEATO)到东盟(ASEAN) 被引量:1
11
作者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8,共8页
受冷战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的东南亚区域合作经历了由外源型向内生型的方式转换。外来因素不仅塑造了东南亚区域主义基本样式,决定了区域合作的性质,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和方向。在众多的外部因素中,域外大国,尤其是... 受冷战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的东南亚区域合作经历了由外源型向内生型的方式转换。外来因素不仅塑造了东南亚区域主义基本样式,决定了区域合作的性质,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和方向。在众多的外部因素中,域外大国,尤其是西方阵营的主导性国家——美国的外交政策发挥着关键作用。冷战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区域合作的政策也经历了由积极介入、强力主导到施加间接影响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东约(SEATO)和东盟(ASEAN)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区域合作组织采取不同的政策。本文即选取这两个区域组织为案例,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分析冷战时期美国对东南亚不同类型的区域组织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和政策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区域合作 美国 外交政策 东约 东盟
下载PDF
亚太地区合作与国际新秩序的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喻常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2-86,共5页
文章从冷战结束以后亚太地区经济与安全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分析地区合作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影响。指出,亚太地区合作不仅极大地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有力推动了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成员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关键词 APEC 东盟地区论坛 亚太地区合作 国际秩序
下载PDF
元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喻常森 《海交史研究》 1994年第2期40-54,共15页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通过海路对外贸易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它上承唐、宋,下接明、清,在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元代的海外贸易与唐、宋相比,确实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海外贸易的范围更加扩大,贸易的规模和形式更...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通过海路对外贸易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它上承唐、宋,下接明、清,在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元代的海外贸易与唐、宋相比,确实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海外贸易的范围更加扩大,贸易的规模和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还特别表现在官方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更加制度化和正规化.同其他封建王朝对外贸易一样,元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也明显存在着二重性的倾向.即一方面它对当时社会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产生过许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又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借助大量客观生动史料,对元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作一番初步探索,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元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贸易 贸易史 市舶 朝贡贸易 海商 舶物 沿海港口 商舶 东南沿海 海上贸易
下载PDF
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东盟国家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被引量:1
14
作者 喻常森 王妃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20世纪70年代初,冷战以来形成的中美紧张关系出现缓和并走向正常化,使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开始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随着这一国际环境的改变,东盟国家过去采取的“亲美(西)反共(华)”的外交战略发生动摇。东盟国家开始重新制订对华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冷战以来形成的中美紧张关系出现缓和并走向正常化,使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开始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随着这一国际环境的改变,东盟国家过去采取的“亲美(西)反共(华)”的外交战略发生动摇。东盟国家开始重新制订对华政策,力图构建“新小国外交”的战略。文章以美国的盟国——泰国、英国的盟国——马来西亚和走“独立外交”道路的印度尼西亚为例,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东盟国家所造成的冲击及其各自相应做出的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东盟国家 对华外交战略
下载PDF
中国封建政府对西方列强入侵东南亚的反应
15
作者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 1998年第1期48-50,55,共4页
中国封建政府对西方列强入侵东南亚的反应喻常森西方列强对东南亚的殖民入侵开始于16世纪初,经过长达4个世纪的征战与争夺,到19世纪末,东南亚竞相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 中国封建政府对西方列强入侵东南亚的反应喻常森西方列强对东南亚的殖民入侵开始于16世纪初,经过长达4个世纪的征战与争夺,到19世纪末,东南亚竞相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按惯例,东南亚各国定期遣使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东南亚 西方列强 马六甲 越南 清朝政府 清政府 西方殖民者 明朝政府 朝贡关系 满剌加
下载PDF
吴哥的衰亡:它的本质,意义,原因
16
作者 喻常森 L.P.布里格斯 《东南亚纵横》 1994年第1期26-29,共4页
一、吴哥的衰亡 从吴哥被暹人围困、攻占、洗劫开始,到柬埔寨人将其首都迁至王国的另一边为止,其间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历史学家在记载时,习惯上称其为吴哥的“衰亡”。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些事件发生的确切日期,史学界并没有取得必要的共... 一、吴哥的衰亡 从吴哥被暹人围困、攻占、洗劫开始,到柬埔寨人将其首都迁至王国的另一边为止,其间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历史学家在记载时,习惯上称其为吴哥的“衰亡”。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些事件发生的确切日期,史学界并没有取得必要的共识。一些史学作家认为,暹人——也许我们现在该称他们为速古台及阿瑜陀耶的泰人——在吴哥作为高棉帝国首都的最后一个半世纪中曾经不止一次攻陷过它。然而,本人现在坚信,吴哥在这一期间只有一次沦陷记录,而吴哥被围困及攻陷的时间是1430—1431年,放弃吴哥通作为首都发生在143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哥 柬埔寨人 泰人 动力供应 跋摩 锡兰 孟人 目外 统治集团 这个世界
下载PDF
中国与荷属东印度的早期贸易关系
17
作者 喻常森 《海交史研究》 2000年第2期39-45,共7页
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旨在扩大远东贸易,开拓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在远东的侵略目标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群岛。1602年到1605年,荷兰夺取了在班达群岛收购香料的特权,继而占领了安汶群岛,作为通向摩鹿加群岛(香料群岛)的据点。
关键词 中国 荷属东印度 贸易关系 东印度公司
下载PDF
东盟地区论坛的目标及大国的立场 被引量:10
18
作者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22-26,共5页
东盟地区论坛 (ARF)是冷战后东盟发起建立的涉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这样一种新的合作安全模式的探讨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后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为背... 东盟地区论坛 (ARF)是冷战后东盟发起建立的涉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这样一种新的合作安全模式的探讨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后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为背景 ,分析东盟地区论坛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以及主要大国———美、日、中对该论坛的主要立场和所采取的战略。指出 ,论坛的主要目标是 :拖住美国、扶植日本、约束和改造中国。与此相对应的是 ,美、日、中三大国对论坛的参与程度和所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如此 ,大家都希望利用这个唯一的地区政府间安全对话机会来施加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地区论坛 ARF 亚太地区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合作安全模式
全文增补中
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云 喻常森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9,80,共5页
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几经起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认知差异或者政策误读所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日本的实力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必须重新调整思维,深入了解和... 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几经起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认知差异或者政策误读所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日本的实力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必须重新调整思维,深入了解和倾听彼此的关切。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据此考虑,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第一手的访谈记录,从经济与军事、中美日三边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等多个关键视角,展示和分析当前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观点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日本知识界 认知 中日关系
下载PDF
试析东盟高度一体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续辉 喻常森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44-51,97,共9页
《东盟宪章》的顺利签署表明,东盟各国正在努力改变东盟的松散状态,试图将其建设成为更有凝聚力的地区实体。本文在考察中国的东南亚地区利益结构后认为,一个在经济上实现了内部高度整合,但在政治上仍旧保持内部多元决策机制的东盟较为... 《东盟宪章》的顺利签署表明,东盟各国正在努力改变东盟的松散状态,试图将其建设成为更有凝聚力的地区实体。本文在考察中国的东南亚地区利益结构后认为,一个在经济上实现了内部高度整合,但在政治上仍旧保持内部多元决策机制的东盟较为符合中国的利益。即一个经济上强大但政治上较弱、经济上联系紧密但政治上相对松散的东盟对地区格局的冲击会相对较小。因此,对东盟当前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应持欢迎态度;但对东盟未来的政治安全一体化进程,中国应保持高度关注,并提早与东盟进行良性互动,以维护彼此的合理利益和地区稳定,防止出现某些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一体化 中国 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