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民和县古近系西宁群孢粉植物群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喻建新 张海峰 +2 位作者 林启祥 顾延生 张智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1-406,共6页
通过从青海省民和县松树公社上路家堡古近系西宁群 (EN1X)剖面所获得的孢粉可知 ,以拟白刺粉属、麻黄粉属为主 ,青海粉属、藜粉属次之 ,伴有其他孢粉成分参与的这种孢粉组合特征 ,反映的是晚始新世西北地区孢粉植物群面貌 ,属灌丛植被类... 通过从青海省民和县松树公社上路家堡古近系西宁群 (EN1X)剖面所获得的孢粉可知 ,以拟白刺粉属、麻黄粉属为主 ,青海粉属、藜粉属次之 ,伴有其他孢粉成分参与的这种孢粉组合特征 ,反映的是晚始新世西北地区孢粉植物群面貌 ,属灌丛植被类型 ,即以蒺藜科的白刺属和麻黄科的麻黄属植物为主的灌木繁盛 ,乔木植物零星分布 ,难以形成大片林地的植物景观 .同时从出现的孢粉属种的生态习性分析 ,说明当时的气候较炎热、干旱少雨 ,大体相当于我国目前中亚热带气候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始新世 西宁群 孢粉组合 青海民和县
下载PDF
黔西滇东早三叠世早期Annalepis(脊囊属)的出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喻建新 黄其胜 +1 位作者 Broutin J 杨逢清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2-300,共9页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腕足类、菊石类及大羽羊齿植物群残余分子,因此可以确定Annalepis在该地区出现于早三叠世早期的印度期(Induan),说明卡以头组(至少中、下部)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早期。推测我国南方的Annalepis在早三叠世始于黔西滇东,随后向北迁移、中三叠世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由早三叠世An-nalepis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残存分子共同构成的我国南方早三叠世早期植物组合,填补了早三叠世晚期岭文组与晚二叠世B期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组合之间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lepis 早三叠世早期 卡以头组 黔西 滇东 华南
下载PDF
西藏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喻建新 刘爱民 +4 位作者 黄永忠 卢定彪 牟世勇 岳龙 杨家禄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 即11 220 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 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湖地区 晚更新世 全新世 孢粉植物群 古气候 西藏
下载PDF
黔西滇东地区浅海、滨海及海陆交互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素新 喻建新 +3 位作者 杨逢清 彭元桥 殷鸿福 于吉顺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86,共6页
 对黔西滇东地区的贵州普定高窝、贵州六枝中寨和云南宣威密德3条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的大山物源成因和界线地质意义进行研究发现:在界线粘土岩中,其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见少量高岭石、伊利石或绿泥石;碎屑物...  对黔西滇东地区的贵州普定高窝、贵州六枝中寨和云南宣威密德3条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的大山物源成因和界线地质意义进行研究发现:在界线粘土岩中,其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见少量高岭石、伊利石或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锆石、长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物质。推断该地区在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至少经历一至两次强烈的火山作用,并且有多个火山喷发源。界线粘土岩中火山物质的富集与贫乏可能与剖面离火山喷发源的远近有关。粘土岩物源物质的成因均为火山喷发,火山灰伴随正常沉积物沉积而形成即凝灰沉积而形成,与华南大部分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岩的物源成因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滇东地区 界线 粘土岩 物源 火山喷发 三叠系 黔西 早三叠世 晚二叠世晚期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5
作者 杜远生 周琦 +15 位作者 金中国 凌文黎 张雄华 喻建新 汪小妹 余文超 黄兴 崔滔 雷志远 翁申富 吴波 覃永军 曹建州 彭先红 张震 邓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大竹园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为向北半封闭的海湾或海泛湖。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具旱季、雨季之分,盆地水...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大竹园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为向北半封闭的海湾或海泛湖。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具旱季、雨季之分,盆地水体为弱酸性还原条件,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和盆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对铝土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铝土矿的主要物源为志留系韩家店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双重物源。陆源区风化的铝质通过胶体作用搬运到盆地中形成铝土质岩。铝土矿层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暴露地表的风化淋滤。淋滤作用分别在渗流带和潜流带形成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盆地内部铝土岩破碎和胶体凝聚分别形成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风化过程中多数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而SiO2的流失程度明显大于Al2O3,从而形成铝土矿矿层。因此,盆地的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控制了铝土矿矿系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多期次的淋滤作用控制了铝土矿的品质和矿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二叠纪 贵州省 成矿作用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铝土矿多期淋滤作用及其控矿意义 被引量:33
6
作者 余文超 杜远生 +7 位作者 顾松竹 崔滔 黄兴 喻建新 覃永军 雷志远 翁申富 曹建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安场向斜东南翼ZK288-16井中大竹园组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学分析,辨别出该口钻井记录下的包括两次准同生淋滤作用及一次后生淋滤作用在内的3次淋滤作用。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层是记录淋滤作用发生的标志性层位,与下...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安场向斜东南翼ZK288-16井中大竹园组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学分析,辨别出该口钻井记录下的包括两次准同生淋滤作用及一次后生淋滤作用在内的3次淋滤作用。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层是记录淋滤作用发生的标志性层位,与下伏岩(矿)层呈现渐变关系,说明土状-半土状铝土矿是由碎屑状或豆鲕状铝土岩(矿)经过淋滤作用转化而来,在此过程中,杂质元素被移除,铝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富矿,而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也经过不同程度的淋滤作用。区域上的钻孔对比表明,区域内这种多期淋滤作用对于提升矿石品质、控制矿层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二叠纪 铝土矿 淋滤作用
下载PDF
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近2ka以来风成沙沉积的气候变迁记录 被引量:8
7
作者 向树元 喻建新 +2 位作者 王国灿 双燕 吴燕玲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9-674,共6页
对青海都兰县巴隆乡阿拉克湖东岸风成沙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气候近2ka来经历了4个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阶段:温暖期出现在20~180,330~410,700~920,1140~1380a;寒冷期出现在180~330,410~700,920~1140,1380~1920a.温暖期... 对青海都兰县巴隆乡阿拉克湖东岸风成沙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气候近2ka来经历了4个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阶段:温暖期出现在20~180,330~410,700~920,1140~1380a;寒冷期出现在180~330,410~700,920~1140,1380~1920a.温暖期气候为温干偏湿,寒冷期气候为温凉干旱.其中700~920a出现丰富的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漆树、乔木植物发育的孢粉组合,是近2ka中该地区气候最为温暖和潮湿的时期,提供了西部也存在与东部唐代温暖期对应的证据.1500a以后沉积的风成沙中已找不到足够能分析环境的孢粉数量,说明进入"小冰期"后无论是乔木植物还是草本植物的数量都迅速减少,到现代该地区乔木植物已基本绝灭.考虑到该地区人口密度很低,人类活动不应成为造成该地区乔木植物绝灭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应归为长达300多年的"小冰期"寒冷和干旱气候的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迁 孢粉分析 东昆仑 阿拉克湖
下载PDF
黔西威宁岔河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岩研究——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素新 彭元桥 +3 位作者 喻建新 杨逢清 殷鸿福 史玉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黔西威宁岔河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粘土岩进行了研究。在界线粘土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和锆石,无球粒;多种化学成分在界线粘土...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黔西威宁岔河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粘土岩进行了研究。在界线粘土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和锆石,无球粒;多种化学成分在界线粘土岩中出现了异常。据此得出岔河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地层界线确定在第66f层比较合适;第66f和68a这两层粘土岩为此剖面的界线粘土岩;自第66f层底部至第68a层顶部这一段地层为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组);界线粘土岩的成因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灰降落伴随正常沉积物沉积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岩 陆相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岔河剖面
下载PDF
贵州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庆 曹珺 +3 位作者 黄俊华 喻建新 张宁 冯庆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5-315,共11页
本文研究了贵州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组成和疑源类、菌藻类丰度的变化特征。δ13Corg在二叠纪末期存在缓慢降低和陡然降低两个阶段:缓慢降低发生于Clarkina yini带中下部,陡然降低出现在Clarkina meishanen... 本文研究了贵州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组成和疑源类、菌藻类丰度的变化特征。δ13Corg在二叠纪末期存在缓慢降低和陡然降低两个阶段:缓慢降低发生于Clarkina yini带中下部,陡然降低出现在Clarkina meishanensis带内部。δ13Corg的缓慢下降与疑源类、菌藻类的丰度值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相一致;δ13Corg的陡然降低是火山活动海洋生态系的破坏以及可能存在甲烷释放等作用的结果。δ13Corg的缓慢降低和陡然降低表明了海洋环境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δ13Corg陡然降低之前出现较高值,该层位与绿硫细菌的繁盛层位相对应,说明绿硫细菌可能是造成这一较高值的主要原因。与浅水相剖面相比,新民剖面δ13Corg在早三叠世早期仍然呈下降趋势,说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海洋生产率低下,生物复苏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疑源类及菌藻类 生物绝灭 新民剖面
下载PDF
青海省同仁县古浪堤中上三叠统古浪堤组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亚东 喻建新 +2 位作者 罗根明 寇晓虎 陈奋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8-650,共13页
经过对青海同仁县古浪堤组实测剖面的17块样品做孢粉分析,在6个层位样品中见有孢粉化石30属41种,据此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2个孢粉组合:Dictyophyllidites-Di-saccus组合和Verrucosisporites-Di-saccus组合.上述孢粉组合中的孢粉的优势... 经过对青海同仁县古浪堤组实测剖面的17块样品做孢粉分析,在6个层位样品中见有孢粉化石30属41种,据此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2个孢粉组合:Dictyophyllidites-Di-saccus组合和Verrucosisporites-Di-saccus组合.上述孢粉组合中的孢粉的优势属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Verrucosisporites和Chasmatosporites,Protopicea,Pinuspollenites.其中,Dictyophyllidites频繁出现于欧亚、北美、大洋州的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组合,Aratrisporites在南半球大量发育于中三叠世,Asseretospora在澳大利亚的分布时期是中三叠世-早侏罗世.前人于黄南的阿龙江上游及柴陇沟北,古浪堤组产卡尼期的菊石Protrachycerassp.及双壳类Eumorphotis(Asoella)cf.illyrica.综合而言,该地区古浪堤组时代厘定为中-晚三叠世,古植物群生长于暖温带-亚热带河控三角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中-晚三叠世 古浪堤组 青海同仁
下载PDF
东昆仑阿拉克湖盆地1.85~1.58MaBP间植被演替及高原隆升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向树元 喻建新 +1 位作者 王国灿 张智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3,共7页
东昆仑阿拉克湖盆地1.85~1.58 MaBP间植被演替顺序为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的疏林草原型→乔木为主的林下草原型→针叶林森林型→阔叶林为主的林下草原型,反映了温凉为主的干湿交替→温和为主的干湿交替→寒冷略湿→温暖潮湿的气候湿度.... 东昆仑阿拉克湖盆地1.85~1.58 MaBP间植被演替顺序为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的疏林草原型→乔木为主的林下草原型→针叶林森林型→阔叶林为主的林下草原型,反映了温凉为主的干湿交替→温和为主的干湿交替→寒冷略湿→温暖潮湿的气候湿度.孢粉植物群总体为以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的疏林草原型,气候以温凉为主,其中1.63~1.62 MaBP出现具亚寒带气候特征的针叶林植物群.与3.4 Ma青藏运动前后的干旱、温暖的气候背景相比有明显差异,说明东昆仑地区经过青藏运动A、B幕后高原隆升已达到或超过水汽凝结高度.临夏盆地和阿拉克湖盆地在1.85~1.58 MaBP间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演替阶段非常相似,特别是1.60 MaBP开始同时出现喜暖阔叶植物,说明当时两盆地应处于同一气候带上,两者海拔高程应相差不大.但现代临夏盆地海拔高度为2 300m左右,阿拉克湖盆地海拔高度为4 200m左右,两地的现代气候与植被类型有明显差异.说明1.58 MaBP以后青藏高原东北部存在重大高原(差异)隆升事件,使两地的高程和气候差异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克湖 东昆仑 高原隆升 临夏盆地 湖盆 水汽凝结 气候背景 植被演替 孢粉植物群 植被类型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层中燃烧成因PAHs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文超 杜远生 +4 位作者 汪小妹 黄兴 崔滔 喻建新 覃永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1,共5页
铝土矿沉积被认为是炎热潮湿热带或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的气候敏感沉积物。对黔北铝土矿中3个钻孔不同层位岩心样品的GC-MS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的燃烧成因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以芘、荧蒽、苯并[a]芘、苯并[e]... 铝土矿沉积被认为是炎热潮湿热带或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的气候敏感沉积物。对黔北铝土矿中3个钻孔不同层位岩心样品的GC-MS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的燃烧成因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以芘、荧蒽、苯并[a]芘、苯并[e]芘、苯并[ghi]苝等为代表的燃烧成因PAHs与陆上火灾事件密切相关。结合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前人研究所得的古地磁、植物与孢粉化石证据,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时陆上存在丰富的植被,且是一种在炎热潮湿背景下存在季节性干湿分异的古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层 PAHS 古气候 黔北
下载PDF
大港油田中部滩海新近纪古湖泊发育的证据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远涛 王华 +2 位作者 卢宗盛 喻建新 曹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7-364,共8页
大港中部滩海新近系层系是重要的油气后备勘探领域和战略接替区.前人普遍认为新近系层系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借鉴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经验,基于遗迹组构、微古生物、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分析,认为中部滩... 大港中部滩海新近系层系是重要的油气后备勘探领域和战略接替区.前人普遍认为新近系层系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借鉴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经验,基于遗迹组构、微古生物、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分析,认为中部滩海东部发育开阔的古湖泊,其证据为:发育见于国内外浅湖环境的典型的Palaeophycus遗迹组构;发现丰富的见于正常浅湖环境的浮游绿藻化石;发现较多的仅分布在古代和现代湖泊中的介形类——Candona、Cypris;干酪根类型、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也证明了古湖泊的存在.馆陶组中、晚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早期为湖泊逐渐扩张达到鼎盛发育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湖泊 遗迹组构 新近纪 滩海区 大港油田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的气候变化——来自孢粉的信息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敏 喻建新 +1 位作者 顾延生 陈建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8,共5页
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进行了孢粉分析,建立了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14031-9625 aBP)高分辨率的孢粉组合带。根据孢粉植被反映的气候信息推断大九湖地区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的气候大致以冷湿为特点,同时气候变化剧烈,表现为冷暖... 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进行了孢粉分析,建立了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14031-9625 aBP)高分辨率的孢粉组合带。根据孢粉植被反映的气候信息推断大九湖地区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的气候大致以冷湿为特点,同时气候变化剧烈,表现为冷暖干湿波动频繁,可划分为3个气候旋回:第一旋回(14031-12581 aBP)气候变化经历了由温凉偏干—温凉湿润—温暖偏干的过程;第二旋回(12581-11046 aBP)气候变化经历了由寒冷偏干—温凉湿润—温凉偏干的过程;第三旋回(11406-9625aBP)气候变化经历了由温凉偏干-寒冷湿润-温凉偏干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大九湖 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 孢粉分析 泥炭藓孢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全球对比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克信 喻建新 +2 位作者 林启祥 经雅丽 陈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在长兴煤山D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 1 4m厚的地层内 (第 2 5 - 6 0层 )密集采孢粉样 89件 ,从 1 2块样品中获得孢粉化石 4 7属 5 0种 ,据此将该剖面下三叠统底部的孢粉组合定为Lundbladispora Taeniaesporites Equisetosporites组合 .组合... 在长兴煤山D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 1 4m厚的地层内 (第 2 5 - 6 0层 )密集采孢粉样 89件 ,从 1 2块样品中获得孢粉化石 4 7属 5 0种 ,据此将该剖面下三叠统底部的孢粉组合定为Lundbladispora Taeniaesporites Equisetosporites组合 .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 ,为 5 9.0 %~ 79.6 % ;蕨类植物孢子次之 ,为 2 0 .4 %~ 4 1 .0 % ;裸子植物花粉中以无肋双气囊类花粉为主 ,含量为 1 9.7%~ 5 4 .4 % ,多沟类花粉虽仅见Equisetosporites一属 ,但含量高 ,最高达 2 4 .3% .蕨类植物孢子中光面三缝孢类含量最高 ,为 1 4 .3%~ 2 4 .4 % ,以圆形的Puncatisporites为主 ,最高可达 1 6 .2 % .孢粉组合Lundbladispora Taeniaes porites Equisetosporites与同一剖面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第 2带Isarcicellaisarcica带及第 3带Clarkinacarinata C .planata带相重合 .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研究还表明 ,煤山D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组合与中国北方区的早三叠世同期的孢粉组合对比较为困难 ,而与华南各地的对比较为吻合 ,说明中国南、北方古生代孢粉组合向中生代孢粉组合转变的时间并不一致 ,北方较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山D剖面 早三叠世早期 殷坑组 孢粉组合 全球对比
下载PDF
黄河源区第三系贵德群孢粉化石组合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锋英 喻建新 王永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6,T002,共5页
研究了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哈拉山第三系贵德群剖面的孢粉化石 ,分析得出其孢粉化石组合为麻黄属 -拟白刺粉属 -藜粉属组合 .通过对该区孢粉组合特征的讨论及与国内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 ,认为研究区贵德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第三纪渐新世... 研究了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哈拉山第三系贵德群剖面的孢粉化石 ,分析得出其孢粉化石组合为麻黄属 -拟白刺粉属 -藜粉属组合 .通过对该区孢粉组合特征的讨论及与国内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 ,认为研究区贵德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第三纪渐新世中晚期 .据孢粉组合特征推测研究区在这一时期为炎热干旱的气候 ,植被为灌丛和草原混生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贵德群 第三纪 黄河源区 青海 地质时代
下载PDF
贵州哲觉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岩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素新 于吉顺 +2 位作者 喻建新 彭元桥 杨缝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8-479,共2页
关键词 贵州 地质勘察 哲觉陆相 二叠系 三叠系 界线粘土岩分析
下载PDF
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不同岩性孔隙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西文 吴勘 +2 位作者 马强分 冯庆来 喻建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6,共9页
孔隙是页岩层系是否具有生烃能力、储气能力和开采价值的主要标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鄂西建始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页岩、泥质灰岩和碳质页岩3类岩石采取二次电子模式扫描,发现并分析了5大类9小类孔隙,即①絮凝作用孔隙;②有... 孔隙是页岩层系是否具有生烃能力、储气能力和开采价值的主要标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鄂西建始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页岩、泥质灰岩和碳质页岩3类岩石采取二次电子模式扫描,发现并分析了5大类9小类孔隙,即①絮凝作用孔隙;②有机质化石孔;③有机质碎片沥青孔;④黄铁矿粒间孔;⑤矿物颗粒晶间孔;⑥微型通道;⑦微裂缝;⑧钙质化石孔;⑨碎屑与围岩之间孔。研究表明,硅质页岩中发育较多的黄铁矿微球粒以及絮凝结构,有机质孔隙从纳米级至微米级;泥质灰岩中以矿物质孔隙为主,微裂缝比较发育,脆性矿物多;碳质页岩中存在大量蜂窝状孔洞和广泛分布的微裂缝,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纳米孔。碳质页岩与传统储层孔隙特征具有很大差异,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峰组 页岩气 孔隙 空间分布 资源评价
下载PDF
自动拉钩装置在肝胆术中的应用与保养 被引量:1
19
作者 喻建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7年第2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自动拉钩 肝脏 胆囊 手术
下载PDF
黔西滇东早三叠世卡以头组石松类大孢子的地质意义
20
作者 李慧 喻建新 +2 位作者 黄其胜 史骁 黄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在黔西滇东地区海陆过渡相密德剖面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发现了大量的大孢子印痕化石,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大孢子的形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共分为9属16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最丰富的是Trileites,其次为Maexisporites,Tria... 在黔西滇东地区海陆过渡相密德剖面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发现了大量的大孢子印痕化石,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大孢子的形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共分为9属16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最丰富的是Trileites,其次为Maexisporites,Triangulatisporites,Horstisporites,Aneuletes,其余仅个别.这一研究丰富了该地区的生物化石种类和植物面貌,进一步验证了卡以头组的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孢子 石松植物 卡以头组 黔西滇东 早三叠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