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MS/MS法同时测定百合知母汤中10种成分的含量
1
作者 喻明洁 来小丹 +3 位作者 刘职瑞 范群红 程林 枉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百合知母汤中菝契皂苷元、王百合苷C、知母皂苷AⅢ、芒果苷、新芒果苷、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知母皂苷BⅢ、异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3.0 mm&...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百合知母汤中菝契皂苷元、王百合苷C、知母皂苷AⅢ、芒果苷、新芒果苷、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知母皂苷BⅢ、异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3.0 mm×150 mm, 2.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平均加样回收率95.65%~106.5%,RSD 1.2%~5.5%。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可用于百合知母汤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知母汤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MS/MS
下载PDF
橙皮苷提取分离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喻明洁 吕圭源 陈素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5期171-173,共3页
目的:了解橙皮苷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全文数据库近年相关文献,对橙皮苷提取分离及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橙皮苷的提取分离... 目的:了解橙皮苷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全文数据库近年相关文献,对橙皮苷提取分离及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橙皮苷的提取分离方法主要有浸渍、回流、索氏、超声、微波、酶解、柱层析、超滤等,检测方法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色谱法等。结论:本研究可为橙皮苷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提取分离 检测
下载PDF
参榆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青竹 喻明洁 +1 位作者 杨波 陈勇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建立参榆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地榆、黄芩、茵陈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没食子酸、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中没食... 目的建立参榆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地榆、黄芩、茵陈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没食子酸、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中没食子酸在10~90μg/mL(r=0.999 9)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89%,RSD为1.45%;黄芩苷在0.208 8~1.252 8μg(r=0.999 9)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3.4%,RSD为2.46%。结论本方法能有效控制参榆颗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榆颗粒 丹参 地榆 黄芩 茵陈 没食子酸 黄芩苷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面刺乳膏中三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青竹 胡斌 +2 位作者 喻明洁 戴青 陈勇川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面刺乳膏中甲硝唑、氯霉素和螺内酯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钻石)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甲硝唑在450~720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面刺乳膏中甲硝唑、氯霉素和螺内酯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钻石)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甲硝唑在450~72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1.47%(n=9);氯霉素在502~9032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为1.76%(n=9);螺内酯在159~2544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为1.79%(n=9)。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面刺乳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刺乳膏 HPLC 甲硝唑 氯霉素 螺内酯
下载PDF
成人患者体内伏立康唑代谢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林 梁再明 +2 位作者 喻明洁 孙凤军 戴青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患者体内伏立康唑代谢的因素,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3月我院使用伏立康唑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103例成人患者资料,同时测定血浆伏立康唑谷浓度(c0)、伏立康唑氮氧化物浓度(...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患者体内伏立康唑代谢的因素,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3月我院使用伏立康唑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103例成人患者资料,同时测定血浆伏立康唑谷浓度(c0)、伏立康唑氮氧化物浓度(cN),并计算c0/cN值;采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影响伏立康唑c0、c0/cN值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伏立康唑c0、c0/cN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基础疾病以肺炎、肾脏疾病和白血病为主;感染真菌中以曲霉菌、念珠菌和酵母样真菌为主;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以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最多。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与伏立康唑c0均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与伏立康唑c0均呈负相关;CRP、TBIL、DBIL水平与c0/cN值均呈正相关,白蛋白水平与c0/cN值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c0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RP、IBIL、伏立康唑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伏立康唑c0/cN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RP、DBIL和年龄。结论CRP、IBIL、伏立康唑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是影响伏立康唑c0的独立因素,CRP、DBIL和年龄是影响c0/cN值的独立因素;临床使用伏立康唑时,应考虑上述指标对伏立康唑代谢的影响,合理调整伏立康唑的给药方式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氮氧化物 治疗药物监测 谷浓度 影响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某院2014年至2021年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丽蓉 程林 +1 位作者 喻明洁 谢林利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4期119-123,共5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KPN(共18895株)的报告,分析该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氨苄西林等18种临床常用药),...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KPN(共18895株)的报告,分析该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氨苄西林等18种临床常用药),计算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为2016年至2021年该院临床分离的首要病原菌,8年间,该菌主要送检标本类型为痰液(64.36%);临床科室送检数排名前3的分别为脑外科(21.30%)、儿科(9.71%)、急救部(6.48%);KPN对18种抗菌药中近半数药物的耐药率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呈下降或波浪形下降趋势,其中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0~4.7%);2014年,该院抗菌药物总AUD低于全国或重庆市水平,2015年起逐年上升,至2017年达峰值后逐步回落,2019年至2021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结论KPN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甘雨 喻明洁 +2 位作者 刘芳 程林 陈勇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4-709,共6页
目的建立测定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血浆样品经5%三氯乙酸溶液蛋白沉淀后,以多黏菌素E2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多黏菌素B1、B2的质量浓度。以BEH C18为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 目的建立测定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血浆样品经5%三氯乙酸溶液蛋白沉淀后,以多黏菌素E2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多黏菌素B1、B2的质量浓度。以BEH C18为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进样量为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603.2→101.2(多黏菌素B1)、595.7→101.1(多黏菌素B2)、578.5→101.1(内标)。采用上述方法测定79例重症患者体内多黏菌素B的血药浓度,记录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与AK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多黏菌素B1、B2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0~20000、50~5000 ng/mL(r>0.995),定量下限分别为200、50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不高于12.06%,平均提取回收率为103.04%~117.44%(RSD≤10.45%),基质效应、稳定性试验的RSD均不高于7.42%。79例患者的多黏菌素B稳态谷、峰浓度分别为(2.54±2.52)、(8.17±5.20)mg/L。在被纳入AKI评价的2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66.67%)发生AKI;未发生AKI患者的多黏菌素B峰浓度显著低于AKI患者(P<0.05),但两者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建UPLC-MS/MS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患者体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的检测;患者AKI的发生可能与体内多黏菌素B的峰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药浓度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西南地区野菊花挥发油主要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喻明洁 冯伟 +1 位作者 熊丽蓉 孙凤军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11期1819-1824,共6页
目的比较中国西南地区4个不同产地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抑菌活性,为野菊花的质量控制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油,比较不同产地的出油率及色泽;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 目的比较中国西南地区4个不同产地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抑菌活性,为野菊花的质量控制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油,比较不同产地的出油率及色泽;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评价各产地挥发油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4个产地挥发油共鉴定出77种成分,云南、重庆、贵州、四川产地的样品分别鉴定出44、39、38、43种成分,其中16种成分为4个产地共有。抑菌实验显示,各产地野菊花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挥发油是野菊花的重要药效成分,不同产地挥发油的得率、成分及药效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野菊花归肝经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喻明洁 刘职瑞 +1 位作者 刘芳 孙凤军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5期77-81,共5页
野菊花归肝经是其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下,从野菊花对肝脏疾病的作用、对肝系统相关疾病的作用和结合“性-味-归经”分析野菊花的药理作用三方面将其现代药理作用与归肝经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野菊花“归肝经”具... 野菊花归肝经是其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下,从野菊花对肝脏疾病的作用、对肝系统相关疾病的作用和结合“性-味-归经”分析野菊花的药理作用三方面将其现代药理作用与归肝经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野菊花“归肝经”具有治疗肝脏疾病,抗高血压、治疗目疾、抗抑郁、抗菌、抗炎等作用。现代药理作用与其归肝经理论有一定的吻合之处,从而为野菊花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归经 药理作用 相关性
下载PDF
高良姜抗菌作用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喻明洁 欧阳净 +2 位作者 冯伟 熊丽蓉 陈勇川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6期82-86,共5页
近年来随着临床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中药抗菌药物成为了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中药高良姜富含多种抗菌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挥发油等成分经抑菌实验研究证实均具有较理想的抗菌作用,并且与抗生素联用时有协同增... 近年来随着临床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中药抗菌药物成为了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中药高良姜富含多种抗菌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挥发油等成分经抑菌实验研究证实均具有较理想的抗菌作用,并且与抗生素联用时有协同增效作用。综合近年高良姜抗菌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其主要抗菌成分、抗菌效果以及应用前景进行整理分析,为其抗菌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中药 抗菌 综述
下载PDF
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喻明洁 孙凤军 +6 位作者 熊丽蓉 程林 戴青 李小川 张枢 袁小青 陈勇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96-170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试验设计,筛选40例健康受试者分为4组(n=10),分别静脉滴注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10 mg/qd(10 mg/qd右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试验设计,筛选40例健康受试者分为4组(n=10),分别静脉滴注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10 mg/qd(10 mg/qd右旋组)、10 mg/q12h(10 mg/q12h右旋组)、20 mg/q12h(20 mg/q12h右旋组)和注射用雷贝拉唑钠20 mg/q12h(20 mg/q12h消旋组),于第1、5天给药后监测胃内24 h pH值,并用液-质联用(LC-MS/MS)法测定血液中右旋雷贝拉唑浓度,数据用WinNonlin7.0和SAS9.4软件分析处理。结果受试者第1、5天20 mg/q12h右旋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70±0.46)、(1.74±0.49)μg·mL-1,AUC0-t为(2.19±0.59)、(2.21±0.51)h·μg·mL-1,高于其他3组;Tmax为(0.51±0.03)、(0.50±0.00)h,与其他3组相当;T1/2为(1.93±0.73)、(1.82±0.67)h,高于10 mg/qd右旋组和10 mg/q12h右旋组,稍低于20 mg/q12h消旋组。用药第1、5天后20 mg/q12h右旋组胃内pH>4.0的时间百分比为(82.27±10.13)%、(93.16±5.84)%,高于其他3组;20 mg/q12h消旋组胃内pH>4.0的时间百分比高于10 mg/qd右旋组和10 mg/q12h右旋组。20 mg/q12h右旋组出现1例1件轻度不良事件(大腿后侧酸痛),自行好转,各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20 mg/q12h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效果较好,且健康受试者服药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雷贝拉唑 高效液相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喻明洁 戴青 +2 位作者 向荣凤 熊丽蓉 陈勇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188-2192,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右兰索拉唑浓度的方法,评价两种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6只Beagle犬随机分为参比制剂组和受试制剂组,每组3只,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清洗期为1周)设计,分别空腹单次口服右兰索拉唑缓释胶... 目的:建立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右兰索拉唑浓度的方法,评价两种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6只Beagle犬随机分为参比制剂组和受试制剂组,每组3只,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清洗期为1周)设计,分别空腹单次口服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各60 mg,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1.5、2、2.5、3、3.5、4、4.5、5、6、7、8、10、12 h自前肢头静脉取血2mL,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右兰索拉唑的浓度。以奥美拉唑为内标,色谱柱为Inertsil ODS,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90∶10,V/V);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69.9→251.7(右兰索拉唑)、m/z 345.7→197.9(内标)。采用DAS 3.1.6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双侧t检验及(1-2α)%置信区间(CI)法、Wilcoxon检验考察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右兰索拉唑血药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4 000 ng/mL,定量下限为10 ng/mL;批内、批间RSD<10%,准确度为94.40%~105.20%。空腹单次口服参比制剂或受试制剂的AUC_(0-t)分别为(8 892.48±1 399.67)、(8 683.71±1 167.88)ng·h/mL,AUC_(0-∞)分别为(8 925.73±1 399.64)、(9 053.08±1 553.46)ng·h/mL,t_(max)分别为(3.50±0.71)、(3.75±1.21)h,c_(max)分别为(2 980.00±487.40)、(2 863.33±331.34)ng/mL。受试制剂AUC_(0-t)、AUC_(0-∞)、c_(max)的90%CI均在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80%~125%范围内,两制剂t_(max)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C-MS/MS法适用于Beagle犬血浆中右兰索拉唑浓度的测定,且两种制剂在Beagle犬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兰索拉唑 缓释胶囊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雷诺嗪缓释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喻明洁 向荣风 +3 位作者 熊丽蓉 李晓宇 戴青 陈勇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评价雷诺嗪缓释片单次和多次口服给药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单次、多次给药组各纳入1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单次分3个周期依次服用500、1 000、1 500 mg雷诺嗪缓释片;多次分2个周期依次... 目的评价雷诺嗪缓释片单次和多次口服给药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单次、多次给药组各纳入1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单次分3个周期依次服用500、1 000、1 500 mg雷诺嗪缓释片;多次分2个周期依次服用500、1 000 mg雷诺嗪缓释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雷诺嗪的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中雷诺嗪浓度线性范围为40~4 000μg/L,定量下限为40μg/L,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单次给药3个不同剂量(500、1 000、1 500 mg)的Cmax分别为(774±157)、(1 818±554)、(2 762±1 099)μg/L;tmax分别为(4.9±1.8)、(4.9±2.6)、(4.9±1.5) h;t1/2z分别为(8.2±6.8)、(10.3±8.7)、(9.7±12.0) h;AUC0-t分别为(8 470±2 765)、(20 936±6 957)、(32 554±17 780)μg·h/L。多次给药2个不同剂量(500、1 000 mg) Cmaxss分别为(1 826±904)、(3 635±620)μg/L;Cminss分别为(1 022±3)、(2 282±163)μg/L;Cav分别为(1 253±634)、(2 615±536)μg/L;AUC0-t分别为(22 452±12 359)、(53 232±15 909)μg·h/L;MRT0-t分别为(8.7±2.3)、(10.6±2.6);RAUC分别为(3.11±2.60)、(2.86±1.54)。结论在单次给药试验中Cmax和AUC与剂量呈比例增加,且3个给药剂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多次给药试验发现雷诺嗪在健康人体内有一定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嗪 缓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2015-2018年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熊丽蓉 冯伟 +3 位作者 向荣凤 喻明洁 戴青 陈勇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分离出的64500株细菌,使用WHONET 5.6软件对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标本类型、送检科室进行统计,... 目的: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分离出的64500株细菌,使用WHONET 5.6软件对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标本类型、送检科室进行统计,采用R×C表χ2检验分析4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结果:2015-2018年分别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072、2040、2017、2143株,分别占当年阳性标本的12.85%、13.38%、13.60%、11.71%;827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痰液(4368株,占52.81%)、脓液(1106株,占13.37%)、腹水(804株,占9.72%);送检科室主要为烧伤科(1605株,19.40%)、肝胆科(1200株,14.51%)、脑外科(977株,11.81%);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波浪形下降趋势(P<0.001),2018年数据显示,对氨苄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均大于8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小于50%,其中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7%和0。结论:2015-2018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株数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该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建议使用阿米卡星或替加环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性 重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藏药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芳 刘耀 +3 位作者 詹世鹏 吕军 喻明洁 夏培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238-2245,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藏药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活性成分-靶点及相关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查找诃子中的活性成分,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对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藏药诃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活性成分-靶点及相关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查找诃子中的活性成分,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对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靶点进行预测,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借助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中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随后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诃子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补充,从诃子中共筛选出10个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和生物碱两大类。经DRAR-CPI对接预测,共预测出47个RA靶点,其中TP53、PTGS2、TNF、IL-6、HSP90B等为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诃子主要参与凋亡、炎症抑制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过程,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和NLR、TLR、JAK-STAT和MAPK信号通路等为主的54条信号通路发挥多途径治疗RA的作用。结论诃子中的酚酸类成分(如鞣花酸)和生物碱成分(如玫瑰树碱)可能参与细胞凋亡、炎症、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过程,调控细胞凋亡通路和TLR、JAK-STAT和MAPK信号通路,发挥治疗R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诃子 网络药理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性成分 靶点
下载PDF
我院2005-2017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熊丽蓉 冯伟 +2 位作者 向荣凤 喻明洁 孙凤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248-2251,共4页
目的:为临床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的3 97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我院2005-2017年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2.9%(3 971/136 3... 目的:为临床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的3 97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我院2005-2017年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2.9%(3 971/136 327);该菌检出数量由2005年的129株上升至2017年的468株,占各年检出细菌总数的2.3%~3.4%。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3 130株,占78.8%)、脓液+伤口分泌物(213株,占5.4%)、胸腹水(170株,占4.3%)等标本,在脑外科(742株,占18.7%)、重症监护科(538株,占13.5%)、呼吸科(401株,占10.1%)、肝胆科(366株,占9.2%)等科室均有分布。该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由2005年的0、16.5%、14.5%变化至2017年的0.4%、4.0%、2.9%,且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0~4.6%)。结论:我院各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其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该菌主要分布于脑外科,且以引发呼吸道感染为主。该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临床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和伏立康唑氮氧化物浓度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向荣凤 尚圣兰 +3 位作者 熊丽蓉 喻明洁 戴青 陈勇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478-1484,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和伏立康唑氮氧化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伏立康唑的治疗监测。方法酮康唑为内标,经甲醇沉淀蛋白后进行LC-MS/MS分析。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监测,检测离子伏立康唑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和伏立康唑氮氧化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伏立康唑的治疗监测。方法酮康唑为内标,经甲醇沉淀蛋白后进行LC-MS/MS分析。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监测,检测离子伏立康唑m/z350.1→m/z127.0,伏立康唑氮氧化物m/z366.1→m/z224.0,酮康唑(内标)m/z531.0→m/z82.1;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2.1 mm×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乙酸铵溶液(90∶10)。运用本法对本院23例患者进行伏立康唑和伏立康唑氮氧化物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伏立康唑和伏立康唑氮氧化物在0.4~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最低定量限为0.4μg/mL。批内、批间精密度及基质效应RSD均小于15%。样本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化合物稳定良好。23例患者伏立康唑稳态谷浓度为0.4~14.3μg/mL,伏立康唑氮氧化物稳态谷浓度为0.5~7.2μg/mL,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本文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氮氧化物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血浆浓度
下载PDF
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低血钾和低血钠发生情况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林 梁再明 +2 位作者 刘职瑞 喻明洁 夏培元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20-2524,共5页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前的低血钾和低血钠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411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感染类型、基础疾病...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前的低血钾和低血钠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411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感染类型、基础疾病、致病真菌类型以及伏立康唑的给药方式、维持剂量、血药浓度等),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感染类型、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及其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前3天内的血钾、血钠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并分析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伏立康唑谷浓度、血钾、血钠水平的关系。结果:411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7.54%)出现了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男性患者占比(64.52%)高于女性(35.48%),以50岁及以上人群(74.20%)为主,肺部感染(96.77%)为主要感染类型。在31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26例患者(83.87%)为给药1~7 d后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0例患者(96.77%)为静脉滴注给药。伏立康唑谷浓度>5.0μg/mL患者(8.99%)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谷浓度≤5.0μg/mL患者(3.42%,χ^(2)=4.91,P=0.027)。临床表现主要为幻觉(32.35%)、烦躁(32.35%)、睡眠差(17.65%)等。在30例检测相关指标的患者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前3天内,有16例患者(53.33%)出现低血钾,12例患者(40.00%)出现低血钠,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低血钾发生率(24.74%,P=0.001)和低血钠发生率(12.89%,P<0.001);分别有8、10、7、13、7、10例患者出现ALT、AST、ALP、γ-GT、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31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减少剂量或停用伏立康唑后,其相关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后1~7 d,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多发生于男性和50岁及以上人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伏立康唑谷浓度有关,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前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低血钾或低血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谷浓度 低血钾 低血钠
下载PDF
不同剂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晓宇 尚圣兰 +6 位作者 熊丽蓉 孙凤军 向荣凤 邱学文 喻明洁 王若茜 陈勇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613-1618,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筛选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男女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静脉滴注40、80 mg注射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筛选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男女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静脉滴注40、80 mg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每日2次,连续5 d),给药后监测24 h胃内pH值。用LC-MS/MS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血药浓度,数据分别用Win Nonlin 6.4软件和SA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首次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后,40、80 mg剂量组后左旋泮托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2.37±0.61)、(4.56±0.89)μg/mL;AUC_(0-t)分别为(4.96±3.26)、(10.16±3.16)μg·h/mL;AUC_(0-∞)分别为(5.17±3.68)、(10.34±3.35)μg·h/mL;t_(1/2)分别为(1.67±0.76)、(1.75±0.57)h;T_(max)分别为(0.50±0.01)、(0.53±0.08)h;连续给药5 d后40、80 mg剂量组左旋泮托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2.30±0.62)、(4.50±0.71)μg/mL;AUC_(0-t)分别为(5.02±3.85)、(10.75±3.82)μg·h/mL;AUC_(0-∞)分别为(5.26±4.35)、(10.98±4.10)μg/mL·h;Cmin,ss分别为(0.03±0.08)、(0.05±0.07)μg/mL;t_(1/2)分别为(1.72±0.78)、(1.80±0.64)h;T_(max)分别为(0.52±0.04)、(0.50±0.00)h。用药第1天后40、80 mg剂量组胃内pH>4的时间比例分别为(38.6±20.9)%、(46.9±16.5)%;pH>6的时间比例分别为(25.5±20.6)%、(32.7±7.9)%;用药第5天后胃内pH>4的时间比例分别为(69.6±15.4)%、(80.2±16.6)%;pH>6的时间比例分别为(48.3±13.7)%、(49.7±15.7)%。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健康人体内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通过两剂量组药效学参数比较,80 mg剂量组的抑酸效果明显优于40 mg剂量组,且服药后较安全。建议临床使用80 mg每12小时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丽蓉 冯伟 +2 位作者 喻明洁 向荣凤 孙凤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56-660,共5页
目的了解2015-2018年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8年分离的2109株阴沟肠杆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分离... 目的了解2015-2018年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8年分离的2109株阴沟肠杆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分离阴沟肠杆菌2109株,主要分离科室为儿科(16.69%)、神经外科(11.33%)、骨科(9.10%);阴沟肠杆菌在痰液标本中检出率最高,为47.2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对20种常用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总体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5%~2.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好(3.8%~7.0%)。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其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临床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