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1年成都地区淋病奈瑟菌耐药变迁
1
作者 李春花 王有为 +5 位作者 李红霞 田咏梅 雍刚 喻林冲 贺元 罗才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为淋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四环素、...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为淋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四环素、青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0年间共监测1002株淋球菌。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564株(56.29%)、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421株(42.02%),PPNG和TRNG阳性率分别在51.04%~68.63%、26.13%~59.09%,PPNG变化趋势较平稳,而TRNG呈明显的下降趋势(χ^(2)=69.809,P<0.01)。青霉素耐药率66.67%~94.87%,呈前升后降趋势且变化明显(χ^(2)=44.730,P<0.01),而中介率呈前降后升趋势(从15.45%降至5.13%后逐年升至29.73%)。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93.75%~100%)。阿奇霉素平均非敏感率10.33%,MIC50和MIC90均下降了1个稀释度。10年间头孢曲松非敏感率1.90%,MIC90上升了2个稀释度;大观霉素中介率和耐药率分别为0.90%和0.20%。结论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可以继续作为成都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未来阿奇霉素或许也可加入该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2000-2004年成都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4
2
作者 雍刚 杨曦 +3 位作者 谭俊 喻林冲 廖巫山 杨建琼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3期242-244,220,共4页
目的检测成都地区2000~2004年淋球菌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及变迁。方法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青霉毒、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钠等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2000~2004年5... 目的检测成都地区2000~2004年淋球菌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及变迁。方法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青霉毒、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钠等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2000~2004年5年间,978株菌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14%~99.08%和93.87%~99.44%,其MIC50、MIC90及MIC范围均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现敏感株;对头孢曲松敏感,2000~2004年未检出耐药株,其MIG0、MIC90及MIC范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5年来共检出13株耐大观霉素菌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和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检出率分别为78.02%和57.57%,均高于同期全国其它城市。2004年PPNG的检出率高达91.93%,与前4年相比显著上升(χ^2=37.16,P〈0.005),TRNG检出率近2年比前3年略有下降(χ^2=14.81,P〈0.005)。结论成都地区淋球菌耐药情况非常严重,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药物,推荐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应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耐药 抗生素
下载PDF
麻风固定疗程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胡鹭芳 宁涌 +8 位作者 罗九思 郑义强 喻林冲 伍友成 翦大明 王荣茂 张桂芳 吴斌 刘金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评价麻风固定疗程联合化疗(FDMDT)后的远期复发率。方法:MB方案疗程24个月,PB方案疗程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病理、细菌变化,以观察FDMDT远期复发率。结果:4836例麻风患者采用FDMDT方案治疗,完成治疗4310例,其中MB方案3... 目的:评价麻风固定疗程联合化疗(FDMDT)后的远期复发率。方法:MB方案疗程24个月,PB方案疗程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病理、细菌变化,以观察FDMDT远期复发率。结果:4836例麻风患者采用FDMDT方案治疗,完成治疗4310例,其中MB方案3257例,复发12例,累积复发率为6.80/1000,平均复发潜伏期101.9个月;PB方案完成治疗1053例,复发2例,累积复发率为2.38/1000,平均复发潜伏期102.5个月。结论:凉山州、攀枝花两地20县FDMDT后复发率是低的,结果显示该方案疗程短、安全、疗效好,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固定疗程联合化疗 复发 复发病例 固定疗程 麻风患者 化疗后 方案治疗 少数民族地区 复发率
下载PDF
人麻风杆菌在裸鼠中的增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荷英 叶顺章 +4 位作者 喻林冲 施美琴 卢婉乔 唐美玉 桑红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58-362,共5页
本文报告了麻风杆菌在裸鼠(NIH/nu/nu)体内的大量增殖。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接种(1.0×10~4)后,菌在裸鼠足垫中出现持续增高。至感染后21个月,足垫乎均菌量大于1.08×10~9,菌数增长了108000倍,每克组织含菌量大于5.4×10^(1... 本文报告了麻风杆菌在裸鼠(NIH/nu/nu)体内的大量增殖。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接种(1.0×10~4)后,菌在裸鼠足垫中出现持续增高。至感染后21个月,足垫乎均菌量大于1.08×10~9,菌数增长了108000倍,每克组织含菌量大于5.4×10^(10);而平行接种的CFW系免疫正常小鼠的足垫平均菌量为3.68×10~?,表现为局限性增殖.麻风菌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对数期明显延长.对裸鼠体内增殖的抗酸杆菌(AFB)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①不能在可培养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②吡啶提取试验失去抗酸性;③在鼠足垫试验中呈典型的麻风杆菌生长曲线,并对抗麻风药物如氨苯砜,利福平完全敏感。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在裸鼠体内增殖的AFB是人麻风杆菌. 从受感染的裸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被感染了的麻风杆菌也能播散到其他脏器和非接种部位;又从接种麻风菌的足垫部位的组织切片中见许多大小菌团;呈现瘤型麻风病变. 上述结果证明了裸鼠实验麻风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对今后开展麻风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杆菌 增殖 裸鼠 鼠定垫
下载PDF
3种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雍刚 张燕飞 +4 位作者 林昭春 夏仲楠 廖巫山 喻林冲 谭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尿道炎 非淋菌性 诊断
下载PDF
三种淋球菌培养基分离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雍刚 杨曦 +3 位作者 廖巫山 喻林冲 麦涛 王有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评价新型淋球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方法将我院研制的新型淋球菌培养基(实验组)与英国的Oxoid公司生产的TM培养基(TM组)、国产MTM培养基(MTM组)对20株淋球菌进行分离培养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菌落数最多,18、24小时与其它两组之间的... 目的评价新型淋球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方法将我院研制的新型淋球菌培养基(实验组)与英国的Oxoid公司生产的TM培养基(TM组)、国产MTM培养基(MTM组)对20株淋球菌进行分离培养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菌落数最多,18、24小时与其它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6、48小时与TM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TM组和MTM组内18小时与24小时菌落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TM组24小时与36小时菌落数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18小时TM组菌落较小,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小时TM组菌落较小,与MT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6小时实验组菌落较小,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8小时实验组菌落较小,与MT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菌落大小均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各时间段间菌落大小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型淋球菌选择培养基分离淋球菌具有经济、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淋球菌培养基 TM培养基 MTM培养基 淋球菌
下载PDF
新型淋球菌培养基分离培养淋球菌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麦涛 雍刚 +3 位作者 杨曦 廖巫山 喻林冲 王有为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744-2745,共2页
[目的]比较自制新型淋球菌培养基与进口Thayer-Martin(T-M)淋球菌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淋球菌的性能,并观察其保存期长短。[方法]鉴定淋球菌,接种两种淋球菌培养基分离培养,比较各自阳性率;接种不同保存时间段的新型淋球菌培养基,比较培... [目的]比较自制新型淋球菌培养基与进口Thayer-Martin(T-M)淋球菌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淋球菌的性能,并观察其保存期长短。[方法]鉴定淋球菌,接种两种淋球菌培养基分离培养,比较各自阳性率;接种不同保存时间段的新型淋球菌培养基,比较培养性能。[结果]两种培养基对淋球菌的分离阳性率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新型淋球菌培养基对淋球菌的培养性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淋球菌培养基具有经济、培养性能高等优点,可以替代进口T-M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淋球菌培养基 Thayer—Martin培养基 淋球菌
下载PDF
16SrRNA在多聚酶链反应麻风诊断中的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熊俊浩 雍刚 喻林冲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了解用 16SrRNA作引物 ,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麻风病的特异性。方法 用 16SrRNA分子片段作引物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2 0余株非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及 4例传统方法确诊的麻风病患者。结果 麻风标准菌... 目的 了解用 16SrRNA作引物 ,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麻风病的特异性。方法 用 16SrRNA分子片段作引物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2 0余株非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及 4例传统方法确诊的麻风病患者。结果 麻风标准菌株和 4例中的 3例患者检测为阳性 ,其余 2 0余株非麻风分枝杆菌均为阴性。结论 16SrRNA作引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分枝菌 多聚酶链反应 16SrRNA 麻风 诊断 特异性研究
下载PDF
新生儿淋菌性眼炎伴淋菌性皮炎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陶晓苹 喻林冲 刘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87-588,共2页
报告1例新生儿淋菌性眼炎伴淋菌性皮炎。患儿男,10d。双眼有脓性分泌物8d,下腹部起脓疱、脱屑6d。取眼部及下腹部脓液作涂片,发现多核白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有淋病奈瑟菌生长。给予头孢曲松钠6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用药3d后... 报告1例新生儿淋菌性眼炎伴淋菌性皮炎。患儿男,10d。双眼有脓性分泌物8d,下腹部起脓疱、脱屑6d。取眼部及下腹部脓液作涂片,发现多核白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有淋病奈瑟菌生长。给予头孢曲松钠6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用药3d后,眼部症状消失。连续用药7d,腹部皮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炎 淋菌性 皮炎 淋菌性 新生儿
下载PDF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在麻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俊浩 雍刚 喻林冲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8-69,78,共3页
目的 了解用 16SrRNA作引物 ,用PCR方法 ,检测诊断麻风的可行性。方法 用麻风分枝杆菌 16SrRNA基因片段作引物 ,采用PCR技术 ,对 2 0余种非麻风分枝杆菌进行检测 ;同时也对麻风流行地区的 72名经传统方法诊断的麻风病人和 45名健康自... 目的 了解用 16SrRNA作引物 ,用PCR方法 ,检测诊断麻风的可行性。方法 用麻风分枝杆菌 16SrRNA基因片段作引物 ,采用PCR技术 ,对 2 0余种非麻风分枝杆菌进行检测 ;同时也对麻风流行地区的 72名经传统方法诊断的麻风病人和 45名健康自愿受试者进行检测。结果  2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进行了 2种方法检查结果的比较研究 ,结果也完全一致。结论  16srRNA作引物 ,用PCR检测诊断麻风病人与传统方法诊断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诊断 多聚酶链反应 16srRNA
下载PDF
应用裸鼠实验观察氟嗪酸和二甲胺四环素的抗麻风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荷英 喻林冲 +1 位作者 施美琴 张伟云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19,共3页
用裸鼠模型进行了麻风实验化疗研究。用动力法投药,观察0.05%氟嗪酸和0.01%二甲胺四环素的抗麻风活性,并同0.01%利福平的疗效作了比较。结果表明0.05氟嗪酸、0.01%二甲胺四环素与0.01%利福平有相似的抗麻风作用,而在停药早期以0.0... 用裸鼠模型进行了麻风实验化疗研究。用动力法投药,观察0.05%氟嗪酸和0.01%二甲胺四环素的抗麻风活性,并同0.01%利福平的疗效作了比较。结果表明0.05氟嗪酸、0.01%二甲胺四环素与0.01%利福平有相似的抗麻风作用,而在停药早期以0.01%二甲胺四环素为最佳,值得进一步研究。用CFW系免疫正常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以150mg/kg氟嗪酸每周5次灌饲有高度的杀菌活性,而用750mg/kg的低剂量仅有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嗪酸 二甲胺四环素 抗麻风药
下载PDF
四川省15年麻风病人涂片查菌检查质控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荣茂 郑义强 +1 位作者 刘学明 喻林冲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2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在麻风流行县进行麻风菌查菌检查质量控制,提高基层检验技术。方法:省中心实验室对参加质控县按双盲法随机抽取10%的细菌涂片,由省考评员按“麻风检验质控手册”标准对抽取片的制片、染色及镜检进行质评,同时各县人员必须判读中... 目的:在麻风流行县进行麻风菌查菌检查质量控制,提高基层检验技术。方法:省中心实验室对参加质控县按双盲法随机抽取10%的细菌涂片,由省考评员按“麻风检验质控手册”标准对抽取片的制片、染色及镜检进行质评,同时各县人员必须判读中心实验室阅过的菌片,找出存在的问题。结果:连续15年对全省流行县进行细菌质控。参评县最少17个,最多97个,共抽查4529张。1986年制片、染色及细菌密度指数(BI)平均由86.97%上升至96.88%,质量稳步提高。结论:在麻风流行县进行细菌质控可以提高麻防工作质量,提高检验人员水平,便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控 麻风病 病人 流行 细菌涂片 制片 双盲法 染色 中心实验室 抽查
下载PDF
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吴铁强 李文忠 +3 位作者 沈建平 王荷英 喻林冲 叶干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17-317,共1页
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活性的实验研究吴铁强,李文忠,沈建平,王荷英,喻林冲,叶干运氟嗪酸(OFLOxacin,OFLO)是属于氟喹诺酮类的新型广谱抗菌剂。国外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麻风菌活性。我们应用免疫功能正常小鼠,采... 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活性的实验研究吴铁强,李文忠,沈建平,王荷英,喻林冲,叶干运氟嗪酸(OFLOxacin,OFLO)是属于氟喹诺酮类的新型广谱抗菌剂。国外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麻风菌活性。我们应用免疫功能正常小鼠,采用动力法,观察了国产OFLO在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嗪酸 麻风杆菌 抗菌素
下载PDF
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抑菌的临界浓度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张伟云 王荷英 +1 位作者 王红春 喻林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5-77,共3页
用鼠足垫实验将4例新发麻风病人菌液感染小鼠,采用管饲法给以3种不同剂量利福平(RMP),测定麻风菌对RMP的敏感性及RMP的最小有效剂量(MED)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株麻风菌的MED均≤5mg/kg... 用鼠足垫实验将4例新发麻风病人菌液感染小鼠,采用管饲法给以3种不同剂量利福平(RMP),测定麻风菌对RMP的敏感性及RMP的最小有效剂量(MED)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株麻风菌的MED均≤5mg/kg,其中3株为2.5mg/kg,对其中3株所感染的小鼠血清中RM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浓度有显著差异,RMP对不同菌株的MIC也有差异,分别为1.5μg/ml,0.8μg/ml,0.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剂量 麻风杆菌 抑菌浓度 抗麻风药
下载PDF
麻风菌接种树鼩的研究
15
作者 王荷英 叶顺章 +3 位作者 刘季和 喻林冲 施美琴 桑红桂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树鼩系一种低等的灵长类动物,在种系发生上与人类近缘。用取自多菌型麻风病人的麻风菌经足垫5.0×10~4/足垫)及静脉(1.0×10~7)分别接种树鼩,同时用 CEW 系小鼠的足垫接种作对照。结果发现接种12个月后,AFB 均能在体温低的足垫... 树鼩系一种低等的灵长类动物,在种系发生上与人类近缘。用取自多菌型麻风病人的麻风菌经足垫5.0×10~4/足垫)及静脉(1.0×10~7)分别接种树鼩,同时用 CEW 系小鼠的足垫接种作对照。结果发现接种12个月后,AFB 均能在体温低的足垫内增殖,此时 AFB 住 CFW 系小鼠足垫中的增殖已由上升转为明显下降,而树鼩足垫中的菌量则明显上升,到接种后18个月菌量已高达2.44×10~9/克组织,足垫还呈轻度肿胀,病理险查见大片以巨噬细胞为主的肉芽肿,并有趋于泡沫化的巨噬细胞,含有大量的 AFB 及菌团。皮神经也受侵犯;在多种脏器组织中也能找到 AFB。对树鼩体内增殖的这种 AFB 正在鉴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菌 树鼩 多菌型麻风病 足垫 灵长类动物 巨噬细胞 鼠足 菌量 脏器组织 体内增殖
下载PDF
小鼠饲料对其足垫中麻风菌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王荷英 施美琴 +1 位作者 喻林冲 叶干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3-75,共3页
用鼠足垫实验研究了饲料对小鼠足垫中麻风菌增殖的影响。结果食特制的低碘饲料的小鼠足垫中麻风菌的繁殖明显高于食常规饲料的对照动物。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饲料中缺乏多种营养成分,使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减弱了对麻风菌... 用鼠足垫实验研究了饲料对小鼠足垫中麻风菌增殖的影响。结果食特制的低碘饲料的小鼠足垫中麻风菌的繁殖明显高于食常规饲料的对照动物。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饲料中缺乏多种营养成分,使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减弱了对麻风菌的抵抗力。此外这一研究未能证实食含碘量较高的饮食能增加对麻风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菌 足垫 鼠足 鼠饲料 常规饲料 菌量 含碘量 营养成分 高脂肪食物 大鼠
下载PDF
红癣2例
17
作者 陈学军 喻林冲 +3 位作者 段西凌 林新瑜 薛竞 李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1-221,共1页
例1,男,15岁。阴阜左侧出现红斑、鳞屑,伴瘙痒2个月,于2007年5月26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阴阜左侧出现红斑,伴有轻度瘙痒,未予治疗。平素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皮肤科检查:阴阜左侧见一约手掌大小红斑,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表面... 例1,男,15岁。阴阜左侧出现红斑、鳞屑,伴瘙痒2个月,于2007年5月26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阴阜左侧出现红斑,伴有轻度瘙痒,未予治疗。平素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皮肤科检查:阴阜左侧见一约手掌大小红斑,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表面覆细薄鳞屑,阴毛正常(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癣 微细棒状杆菌
下载PDF
国产氟嗪酸在裸鼠体内的抗麻风菌活性
18
作者 沈建平 李文忠 +4 位作者 王荷英 叶干运 吴铁强 喻林冲 周武庆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214,共3页
在裸鼠双后足垫皮下各接种1×10^4条麻风菌,92天后各组分别给予0.05%的国产和进口氟嗪主0.01%的REP饲料,喂88天,结果0.05%的国产OFLO在停药早期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与0.01%的RFP相似,也... 在裸鼠双后足垫皮下各接种1×10^4条麻风菌,92天后各组分别给予0.05%的国产和进口氟嗪主0.01%的REP饲料,喂88天,结果0.05%的国产OFLO在停药早期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与0.01%的RFP相似,也与进口OFLO的抗菌效价相似,用0.1%的国产OFLO组,在整个实验中足垫内始终末检出麻风菌,表明该浓度的药物有强大的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模型 氟嗪酸 抗麻风药 麻风菌 药理学
下载PDF
表面刮取法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中的应用
19
作者 廖巫山 雍刚 +3 位作者 周启贵 喻林冲 顾旗 王惠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8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表面刮取法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利福平的最小有效剂量测定和13株麻风菌对它的敏感性
20
作者 王荷英 李文忠 +2 位作者 叶干运 喻林冲 施美琴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6-88,共3页
用鼠足垫技术对8株未治初发麻风病人的菌株及5株未用RFP治疗过的患者的菌株作了对RFP的敏感性及RFP最小有效剂量的测定,结果表明RFP对13株麻风菌的的MED均等于或低于0.001%,其中为0.001%和≤0.0001%者各占5株,≥0.0003%2株,另一株≤... 用鼠足垫技术对8株未治初发麻风病人的菌株及5株未用RFP治疗过的患者的菌株作了对RFP的敏感性及RFP最小有效剂量的测定,结果表明RFP对13株麻风菌的的MED均等于或低于0.001%,其中为0.001%和≤0.0001%者各占5株,≥0.0003%2株,另一株≤0.0003%。鉴于麻风菌对RFP耐药的临界浓度至今尚未完全确定,要检出耐RFP菌株,尤其是对鉴定RFP的低度耐药株有很大困难,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对小鼠血清中RFP浓度测定的结果与国外报告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麻风菌 利福平 鼠足垫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