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者韧性的抗争——鲁迅《野草·希望》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2期51-53,66,共4页
《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发表于1925年1月19日《语丝(周刊)》第10期。 关于《希望》的创作动因,鲁迅在《〈野草〉英译本序》中写道:"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鲁迅这样说,透出两层意思:一是当时青年非常消沉;二是鲁迅希... 《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发表于1925年1月19日《语丝(周刊)》第10期。 关于《希望》的创作动因,鲁迅在《〈野草〉英译本序》中写道:"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鲁迅这样说,透出两层意思:一是当时青年非常消沉;二是鲁迅希望青年走出消沉,追求希望。而《野草》研究者们只看到了这首散文诗所表现的鲁迅思想消极阴暗之一面,而忽视了鲁迅创作本诗的积极意义,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希望》 孤独者 创作动因 《野草》 裴多菲 仙去 影的告别 诗所 虚无感
下载PDF
孤独者的灵魂自白——鲁迅《野草·影的告别》文本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3年第10期29-31,共3页
《影的告别》写于1924年9月24日。发表于12月8日《语丝》周刊第四期,同期《语丝》还登载了《野草》中的《求乞者》和《我的失恋》。
关键词 《影的告别》 《野草》 文本解读 孤独者 鲁迅 自白 灵魂 《我的失恋》
下载PDF
解识无声弦指妙——《谈中国诗》文本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2年第11期43-45,共3页
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人教版必修五),不仅思想精深,立论博大,而且语言表达含蓄幽默,耐人琢磨。这篇课文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难。
关键词 文本解读 中国 语言表达 人教版 钱钟书 中学生
下载PDF
复古:在卖国和愚民之间——《忽然想到(六)》探微
4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5-47,共3页
将鲁迅杂文《忽然想到(六)》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选修三)》],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文章虽短。可含义颇深,着实让人有一种读不透、讲不明的感觉。笔者尚且有如此感觉,更何况那些对鲁迅知之甚少的学生... 将鲁迅杂文《忽然想到(六)》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选修三)》],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文章虽短。可含义颇深,着实让人有一种读不透、讲不明的感觉。笔者尚且有如此感觉,更何况那些对鲁迅知之甚少的学生。但笔者的教学也并非一无收获,它使笔者“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教材一同成长”,这不知可否算合了教材编者的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民 卖国 复古 语文课本 鲁迅杂文 课程改革 实验版 北京市
下载PDF
孤独者精神的超越——鲁迅《野草·死火》解读
5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1期48-50,共3页
《死火》写于1925年4月23日,发表于5月4日《语丝》周刊二十五期。这是鲁迅先生又一篇以梦境为题材的作品。丰富的想象,神奇的象征,独特的隐喻,使这篇散文诗意象驰骋,蕴含隽永;也使这篇散文诗在理解上更晦涩,更难懂。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孤独者 《语丝》 反抗绝望 《野草》 我自己 影的告别 三层意思 石车 锥心刺骨
下载PDF
无限和有限虚构与真实--博尔赫斯《沙之书》文本解读
6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沙之书》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和北京版语文选修教材。这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共识:让学生开启想象的翅膀.多元解读文本。通常意义,对于一篇作品,我们可以将它读少读精,读懂读透,可《沙之书》却相反,它使我们越读越多,越读越... 《沙之书》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和北京版语文选修教材。这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共识:让学生开启想象的翅膀.多元解读文本。通常意义,对于一篇作品,我们可以将它读少读精,读懂读透,可《沙之书》却相反,它使我们越读越多,越读越不解。这就是《沙之书》带给读者的一种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之书》 文本解读 博尔赫斯 虚构 有限 选修教材 解读文本 阅读体验
下载PDF
《谈中国诗》备课三问
7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2年第12期26-27,共2页
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浏览一下各种版本的教案或解读文章,莫衷一是。虽然有人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来自圆己说,但我以为,以下三个... 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浏览一下各种版本的教案或解读文章,莫衷一是。虽然有人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来自圆己说,但我以为,以下三个问题是绝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因为这是关于文本的最根本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备课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钱钟书 文本 有理
下载PDF
孤独者心灵的荒原——鲁迅《野草·求乞者》文本解读
8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4年第4期58-60,共3页
《求乞者》《影的告别》都写于1924年9月24目,又一同发表于12月8日《语丝》周刊第四期上,说二者是姊妹篇,并不为过,两首散文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惊人地相似。
关键词 文本解读 孤独者 野草 鲁迅 荒原 心灵 《影的告别》 《求乞者》
下载PDF
现实的清醒与韧性--重读鲁迅《野草·秋夜》
9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1年第7期91-93,共3页
《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语丝》第三期,是《野草》的第一篇。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革命阵营分化,发生于1923年的“兄弟失和”事件.使作者鲁迅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和彷徨。但此次的孤独彷徨较之... 《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语丝》第三期,是《野草》的第一篇。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革命阵营分化,发生于1923年的“兄弟失和”事件.使作者鲁迅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和彷徨。但此次的孤独彷徨较之十多年前因辛亥革命失败而造成的孤独苦闷,是截然不同的。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作者“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足的了”;而这一次,作者虽有孤独彷徨之感,但却并不消沉悲观,而是积极主动地探求和思考着,在《彷徨》的扉页上,作者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旬“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即为明证。《野草》就是作者这种积极探索追求精神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五四”新文化运动 《彷徨》 重读 清醒 辛亥革命 《秋夜》
下载PDF
春风杨柳万千条 爱心也度玉门关——北京八十中学特级教师义务支教活动剪影
10
作者 郝雷红 喻祖权 焦辉 《高中数理化(高二版)》 2007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近日,北京八十中学的特级教师怀着对广大贫困地区师生的深切的爱。在校长田树林同志(生物特级教师)和学校特级教师沙龙负责同志童嘉森、吴万辉(数学特级教师)、喻祖权(语文特级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手拉手学校——京西门头沟西辛房... 近日,北京八十中学的特级教师怀着对广大贫困地区师生的深切的爱。在校长田树林同志(生物特级教师)和学校特级教师沙龙负责同志童嘉森、吴万辉(数学特级教师)、喻祖权(语文特级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手拉手学校——京西门头沟西辛房中学进行了一次义务支教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教活动 教师义务 中学 北京 数学特级教师 玉门关 杨柳 爱心
下载PDF
云雾深处有洞天——《葡萄的精灵》文本解读
11
作者 晁凌云 喻祖权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4年第6期42-44,共3页
王蒙的小说《葡萄的精灵》被选人北京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这篇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小说,看似情节简单但细细咀嚼之后.便可体会到云雾深处别有洞天。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葡萄 云雾 高中语文教材 北京版 小说
下载PDF
《谈中国诗》备课三问
12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语文月刊》 2012年第11期43-45,共3页
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浏览一下各种版本的教案或解读文章,莫衷一是。虽然有人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来自圆己说,但我以为,以下三个... 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浏览一下各种版本的教案或解读文章,莫衷一是。虽然有人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来自圆己说,但我以为,以下三个问题是绝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因为这是关于文本的最根本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备课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钱钟书 文本 有理
原文传递
《拿来主义》两则注释的补注
13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语文月刊》 2009年第9期70-71,共2页
人教版《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的课下有两条注释:一是关于梅兰芳,一是关于邵询美。但对相关人事语焉不详,教师和学生对这两条注释也很是隔膜。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聊以补充,以资教师备课和学生阅读之用。
关键词 《拿来主义》 注释 补注 学生阅读 教师备课 梅兰芳 人教版
原文传递
《范爱农》文本探微
14
作者 贾小林 喻祖权 《语文学习》 2009年第11期33-35,共3页
鲁迅先生的《范爱农》从徐锡麟被杀写起。1907年光复会安庆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巡警学堂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刺杀巡抚恩铭,并乘势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宗汉被捕。消息传到东京,便引发了“同乡会”之争。徐... 鲁迅先生的《范爱农》从徐锡麟被杀写起。1907年光复会安庆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巡警学堂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刺杀巡抚恩铭,并乘势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宗汉被捕。消息传到东京,便引发了“同乡会”之争。徐锡麟被杀和“同乡会”之争确有因果联系。所以有人认为,写这两件事重点是写鲁迅和范爱农的争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爱农》 “同乡会” 文本 徐锡麟 毕业典礼 因果联系 起义 光复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