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江口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层序和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喻美艺 何明华 +1 位作者 王约 赵元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2,共5页
通过对贵州江口桃映及邻区的坝黄、石竹溪的陡山沱组剖面的沉积序列研究,将陡山沱组划分为2个海侵-海退层序,并根据层序对比认为陡山沱期的生物群均产于陡山沱期第二次海平面开始上升之后形成的沉积中。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的第二次海侵... 通过对贵州江口桃映及邻区的坝黄、石竹溪的陡山沱组剖面的沉积序列研究,将陡山沱组划分为2个海侵-海退层序,并根据层序对比认为陡山沱期的生物群均产于陡山沱期第二次海平面开始上升之后形成的沉积中。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的第二次海侵开始是多细胞藻类、后生动物的第一次“爆发”。桃映陡山沱组剖面产庙河生物群分子的沉积为局限滞流海盆沉积,进一步证明了庙河生物群型宏体生物的生存、保存环境模式仅限于局限滞流海盆中,为贫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海退层序 沉积环境 贵州江口 陡山沱组 震旦系
下载PDF
黔东北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庙河型生物群的生态特征及埋藏环境初探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约 何明华 +4 位作者 喻美艺 赵元龙 彭进 杨荣军 张振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7-335,共9页
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县桃映震旦纪陡山沱组上部发现的庙河型生物群,包括宏体藻类、可能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以及其它生物化石等,进一步证实这类宏体生物群在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晚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与鄂西庙河生物群、皖南蓝田植物群... 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县桃映震旦纪陡山沱组上部发现的庙河型生物群,包括宏体藻类、可能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以及其它生物化石等,进一步证实这类宏体生物群在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晚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与鄂西庙河生物群、皖南蓝田植物群对比研究,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宏体生物群的生活环境主要为开阔浅海向台缘斜坡相过渡地带。通过对黔东北庙河型生物群的研究,认为陡山沱晚期的宏体生物群为以营固着生活方式为主,生活于透光性较好、具有一定水动力条件和一定含氧量的相对静水贫氧浅海环境;其固着基底为富含水份的未固结的粥性—软质基底。这些宏体生物群多呈半漂浮状竖立于海底,构成初步的“海底草原”,为生物群中依赖一定氧而生活、生长和繁殖的动物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生物死亡后,大部分生物躯体倒伏于沉积物表面,在贫氧和较快沉积速率的沉积环境中,生物遗体被较好保存,并很快被沉积物所埋藏。随着沉积物的增厚,生物遗体被完全封闭,导致生物遗体腐烂和分解过程终止,使其得以很好保存。较快的沉积速率、贫氧和相对平静水体的环境是生物群得以很好保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河型生物群 沉积环境 埋藏环境 陡山沱晚期 震旦纪 贵州省 庙河生物群 黔东北 晚期 生态特征
下载PDF
海西—印支期上扬子南缘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时国 田景春 +2 位作者 张翔 李蓉 喻美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3-1120,共8页
海西—印支期上扬子地块发育稳定型的碳酸盐岩大台地,在碳酸盐岩台地南缘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发育,主要包括4种沉积类型: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礁、台地前缘斜坡、滩(礁)间海。据海西—印支期台缘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可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 海西—印支期上扬子地块发育稳定型的碳酸盐岩大台地,在碳酸盐岩台地南缘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发育,主要包括4种沉积类型: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礁、台地前缘斜坡、滩(礁)间海。据海西—印支期台缘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可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中泥盆世—晚泥盆世(SS1),台缘沿弥勒—师宗—晴隆—南丹—河池一线呈带状分布,台缘礁滩发育;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SS2-SS3),台缘沿晴隆—六盘水—安顺呈带状分布,台缘生屑滩发育;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SS4),沿贞丰—紫云—罗店—河池—柳州—娄底呈带状分布,台缘滩、台缘礁交互发育;早三叠世—中三叠世(SS5),沿贞丰—镇宁—贵阳—福泉一线呈带状分布,早三叠世主要发育台缘鲕粒滩,中三叠世台缘礁占优势。这4个阶段的台缘沉积特征表明:台地边缘礁滩沉积体系垂向演化受海平面变化控制,横向迁移主要受同沉积断裂控制,不同类型生物的出现和绝灭控制台缘生物礁滩的类型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边缘 沉积类型 同沉积断裂 海西-印支期 上扬子区
下载PDF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时国 喻美艺 +1 位作者 罗茂 田景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4,共8页
贵阳花溪下三叠统大冶组中富产遗迹化石,产出18个遗迹属:Beaconichnus,Circulichnis,Cosmorhaphe,Dendro-haphe,Glockerichnus,Gyrochorte,Gordia,Maeandropolydora,Micatuba,Mammillichnis,Megagrapton,Planolites,Palaeophycus,Phycod... 贵阳花溪下三叠统大冶组中富产遗迹化石,产出18个遗迹属:Beaconichnus,Circulichnis,Cosmorhaphe,Dendro-haphe,Glockerichnus,Gyrochorte,Gordia,Maeandropolydora,Micatuba,Mammillichnis,Megagrapton,Planolites,Palaeophycus,Phycodes,Phycosiphon,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和Undichna。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三个遗迹组构,分别为Phycodes、Phycosiphon-Mammillichnis和Thalassinoidess遗迹组构。根据遗迹化石各属种分布,大冶组自下而上出现四个遗迹相:Cruziana遗迹相、Zoophycoss遗迹相、Nereites遗迹相和Cruziana遗迹相。结合遗迹组构,对大冶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Phycodes组构属于Cruziana相,指示浅水环境;Phycosiphon-Mammillichnis组构属于Zoophycos遗迹相—Nereites遗迹相,代表台缘下斜坡半深海低能环境;Thalassinoides组构属于Cruziana相,指示早三叠世印度期末的浅水高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组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遗迹相 沉积环境 贵阳
下载PDF
贵阳花溪地区早-中三叠世碳酸盐岩角砾岩楔沉积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时国 田景春 喻美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21-528,共8页
早—中三叠世贵阳花溪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岩台地向深水盆地过渡的斜坡带,各沉积体系域特征明显,特别是低水位期碳酸盐岩角砾岩楔发育。野外调查发现研究区共发育4期低水位期碳酸盐岩角砾岩楔,说明该区在早—中三叠世至少经历了4次明显... 早—中三叠世贵阳花溪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岩台地向深水盆地过渡的斜坡带,各沉积体系域特征明显,特别是低水位期碳酸盐岩角砾岩楔发育。野外调查发现研究区共发育4期低水位期碳酸盐岩角砾岩楔,说明该区在早—中三叠世至少经历了4次明显的海平面变化。碳酸盐岩角砾岩楔的位置迁移反映了台地边缘位置的迁移和海平面相对变化幅度的大小,其中谷立角砾岩舌相对于其他角砾岩楔向台地方向延伸距离最远,代表了台地边缘位置向台地方向迁移的距离最大,张家湾角砾岩楔代表了安尼初期的海平面快速下降。根据碳酸盐岩角砾岩楔的沉积特征和各岩石地层单元的几何接触关系,判断出该区碳酸盐台地前缘演化过程为:缓斜坡型台缘→沉积型台缘→礁镶跌积型台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 花溪地区 早—中三叠世 台地前缘 碳酸盐岩角砾岩
下载PDF
黔西南三叠系层序充填格架及对印支运动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时国 田景春 +2 位作者 张翔 李蓉 喻美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7,196-197,共7页
选取黔西南地区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右江盆地的三叠系剖面进行层序划分对比,并重点对台地边缘剖面进行研究,将三叠系划分为8个三级沉积层序。在此基础上,通过与Haq等列出的三叠纪生物地层时代进行对比,建立了黔西南地区三叠系层序充填... 选取黔西南地区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右江盆地的三叠系剖面进行层序划分对比,并重点对台地边缘剖面进行研究,将三叠系划分为8个三级沉积层序。在此基础上,通过与Haq等列出的三叠纪生物地层时代进行对比,建立了黔西南地区三叠系层序充填格架。根据三级沉积层序自下而上的发育组合将三叠系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SS1、SS2、SS3。本区层序充填特征亦反映了印支运动的3个幕次。印支Ⅰ幕,右江盆地为欠补偿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以构造沉降作用为主;印支Ⅱ幕,右江盆地进入过补偿型前陆发展阶段,由于南部板块碰撞的加强,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印支Ⅲ幕,随着扬子陆块的全面隆升,西部盆地和东部台地区抬升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充填格架 三叠系 黔西南
下载PDF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遗迹化石的新材料 被引量:2
7
作者 时国 喻美艺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前人在贵阳花溪大冶组中已描述解了13个遗迹属:Cochlichnus,Cosmorhaphe,Chon-drites,Gordia,Glockeria,Huaxichnus,Oldhamia,Phycosiphon,Protopaleodictyon,Pinnatpe-dus,Mammelichnus,Neonereites,Thalassinoides。新的遗迹化石材料... 前人在贵阳花溪大冶组中已描述解了13个遗迹属:Cochlichnus,Cosmorhaphe,Chon-drites,Gordia,Glockeria,Huaxichnus,Oldhamia,Phycosiphon,Protopaleodictyon,Pinnatpe-dus,Mammelichnus,Neonereites,Thalassinoides。新的遗迹化石材料发现于该地区的大治组第二和第三段中,包括Helminthopsis,Planolites,Rhizocorallium,Megagrapton等4个遗迹属。根据该地区的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和大冶组地层结构特征分析,富含遗迹化石的大冶组饥饿段灰岩为Nereites相沉积,贵阳花溪地区在早三叠世位于碳酸盐台地缓坡边缘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叠统 大冶组 遗迹化石 贵阳
下载PDF
贵阳花溪地区下中三叠统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8
作者 时国 田景春 喻美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17,共7页
贵阳花溪地区下、中三叠统可划分为碳酸盐台地相、台缘相和盆地相三个沉积相区。在对不同相区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将下、中三叠统划分为5个Ⅰ型沉积层序和1个Ⅱ型层序。通过研究实测剖面纵向的沉积相变和横向低位... 贵阳花溪地区下、中三叠统可划分为碳酸盐台地相、台缘相和盆地相三个沉积相区。在对不同相区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将下、中三叠统划分为5个Ⅰ型沉积层序和1个Ⅱ型层序。通过研究实测剖面纵向的沉积相变和横向低位岩楔的位置迁移,讨论了区内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区在早-中三叠世经历了一次完整的二级海平面升降旋回:早三叠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呈上升趋势;中三叠世由于构造作用,海平面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区域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中三叠统 碳酸盐岩 贵阳
下载PDF
扬子地台与华南南盘江盆地大贵州滩三叠系沉积演化史(英文) 被引量:14
9
作者 Daniel J Lehrmann Marcello Minzoni +3 位作者 Paul Enos 喻美艺 魏家庸 李荣西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44-367,共24页
扬子地台是一个横跨华南地块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南盘江盆地是发育在扬子地台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之上的一个沉积盆地,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长期海相沉积演化历史中,扬子地台—南盘江盆地体系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演化阶... 扬子地台是一个横跨华南地块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南盘江盆地是发育在扬子地台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之上的一个沉积盆地,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长期海相沉积演化历史中,扬子地台—南盘江盆地体系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扬子地台从晚元古代到早三叠世末期一直保持为一个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在中三叠世末期扬子地块整体抬升,海平面下降,形成了遍及扬子主体的拉丁期大海退,从而使扬子地块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南盘江盆地位于华南地块南缘,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硅质碎屑的浊流沉积,区域沉积也由此转化为河流相沉积。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碳酸盐岩台地长期演化历史及其特征多样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环境,而硅质碎屑流和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反映了盆地在三叠纪期间经历的聚合构造和前陆盆地发展过程。在三叠纪时期扬子地台沿西南—北东方向从云南围绕南盘江盆地向贵州延伸,在南盘江盆地中发育了几个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包括位于贵州南部和广西境内的大贵州滩和崇左—平果台地。南盘江盆地在晚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区域性的海侵事件,早三叠世时期扬子地台和几个孤立台地为由鲕粒边滩组成的低角度斜坡,中三叠世(安尼期)变为由Tubiphytes边礁组成的陡倾斜坡。盆地范围内斜坡变陡激发了Tubiphytes礁和其它的生物体发育,而且它们组成了稳定碳酸盐岩台地的边缘。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地区的关林和贞丰一带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安尼期发育了陡倾的边礁。在拉丁期,扬子地台在关林一带进积并与盆地碎屑沉积互层穿插沉积,而位于贞丰的台地边缘出现了由断层控制的地貌特征。与此同时,扬子地台东部(贵阳)由侵蚀滑塌边缘变为进积边缘,向盆地内部进积充填形成了超过600 m的碎屑沉积。但是,与扬子地台不同,位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拉丁期由加积边缘礁变为起伏明显的侵蚀陡崖和饥饿盆地边缘。晚三叠世(卡尼期)扬子地台西部下沉并被晚三叠世浊流沉积埋藏,而扬子地台东部地区在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之前持续沉积了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孤立台地为从南到北逐渐变陡的边缘沉积,而且发育了多个小丘,其中南部地区早期沉降后来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而北部地区到后期下沉。与扬子地台西部一样,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晚三叠世下降被碎屑沉积埋藏。以上这种差异源于华南地块南缘因构造聚合作用导致的盆地南部地区不同沉降速率。大贵州滩是盆地中演化历史最长的孤立台地,穿过大贵州滩孤立台地内部和边缘的两条正交剖面显示出了一个被断层切断的向斜构造,这样就很容易识别其沉积建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大贵州滩发育的整合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以及从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生物复苏阶段连续的巨厚沉积,使其成为一个研究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绝灭期间的海相环境以及生物生态条件最为理想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贵州滩 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 三叠系沉积历史
下载PDF
黔东北及邻区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明华 喻美艺 +3 位作者 王约 袁良军 赵元龙 黄隆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陡山沱早期,沉积环境自北西向南东可大致分为碳酸盐台地潮上坪-台缘浅滩相和浅海陆棚盆地相;陡山沱晚期,自北西向南东可大致分为开阔台地相区和深水陆棚-次深海相区。庙河型生物群的产出位于晚期开阔台地向深水陆棚-次深海过渡相区中的... 陡山沱早期,沉积环境自北西向南东可大致分为碳酸盐台地潮上坪-台缘浅滩相和浅海陆棚盆地相;陡山沱晚期,自北西向南东可大致分为开阔台地相区和深水陆棚-次深海相区。庙河型生物群的产出位于晚期开阔台地向深水陆棚-次深海过渡相区中的黑色页岩、硅质页岩中,其沉积环境为最大浪基面以下的宁静、贫氧环境,其沉积方式为悬浮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庙河型生物群 新元古代 陡山沱期 黔东北
下载PDF
大贵州滩下三叠统岩石和化学地层对比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晓伟 喻美艺 +1 位作者 Jonathan L.Payne Brian M.Kelly 《贵州地质》 2011年第3期161-166,218,共7页
南盘江盆地中的大贵州滩为一个自晚二叠世末期开始发育,至晚三叠世初期停止生长的孤立型碳酸盐岩台地。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台地内部、北部斜坡和盆地边缘,并认为大贵州滩下三叠统地层格架的几何形态近于对称。本次研究以下三叠统... 南盘江盆地中的大贵州滩为一个自晚二叠世末期开始发育,至晚三叠世初期停止生长的孤立型碳酸盐岩台地。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台地内部、北部斜坡和盆地边缘,并认为大贵州滩下三叠统地层格架的几何形态近于对称。本次研究以下三叠统岩石地层对比为基础,借助早三叠世期间δ13C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的特点进行化学地层对比后发现:台地南缘二-三叠系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南缘下三叠统的地层缺失严重;与之前的认识不同,台地南、北两缘下三叠统的地层格架的几何形态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贵州滩 下三叠统 碳同位素 岩石地层 地层格架
下载PDF
涟江源区河流地貌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响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凌云 卢定彪 +1 位作者 谯文浪 喻美艺 《贵州地质》 2011年第1期42-46,22,共6页
通过对涟江源区河流地貌及地质构造的调查发现,区内河谷地貌平面展布形式有纵谷、横谷及斜向谷,纵断面形态主要为"V"型、次之为"U"型。支流与干流交汇处发育三处盆地,各盆地中均发育三级阶地,分别形成于距今56.7... 通过对涟江源区河流地貌及地质构造的调查发现,区内河谷地貌平面展布形式有纵谷、横谷及斜向谷,纵断面形态主要为"V"型、次之为"U"型。支流与干流交汇处发育三处盆地,各盆地中均发育三级阶地,分别形成于距今56.7±3.6 Ka,24.2±2.4 Ka,0.8±0.250 Ka。区内河谷地貌、阶地特征与新构造运动地壳间歇性抬升关系密切,水系发育严格受到活动性断层、大型节理、岩层产状的控制。由于新构造运动使得东南面高坡场地区的地势迅速抬升,致使小马场河的溯源侵蚀加强,为涟江河主干供应了大量的物质来源,从而成为涟江河的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 涟江源区 河流地貌 构造响应
下载PDF
论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丙霞 喻美艺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地质公园在强化地质遗迹保护、深化地质科学研究、推进地学科普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贵州省地质遗迹分布特征、地质公园建设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以期使富有内涵和... 地质公园在强化地质遗迹保护、深化地质科学研究、推进地学科普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贵州省地质遗迹分布特征、地质公园建设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以期使富有内涵和特色的地质公园在国土资源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地貌景观 国土资源经济
下载PDF
贵州兴义乌沙地区法郎组瓦窑段沉积特征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知恒 喻美艺 +1 位作者 晏波 何犇 《贵州地质》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兴义乌沙地区出露广泛的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地层,通过对其沉积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共识别出4种标准微相类型。根据微相分析并结合岩相古地理及层序地层推断其沉积环境为淹没台地。
关键词 兴义乌沙 上三叠统 法郎组瓦窑段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贵州青岩地区中三叠统新苑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宁秋实 喻美艺 《贵州地质》 2016年第1期71-76,共6页
对青岩地区中三叠统新苑组营上坡段和雷打坡段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δ(13CPDB)值介于-0.65‰3.65‰,均值为1.24‰;δ(18OPDB)值介于-5.50‰-1.70‰,均值为-3.09‰。研究表明,营上坡段沉积时期是海平面上升,还原性增强,具有海... 对青岩地区中三叠统新苑组营上坡段和雷打坡段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δ(13CPDB)值介于-0.65‰3.65‰,均值为1.24‰;δ(18OPDB)值介于-5.50‰-1.70‰,均值为-3.09‰。研究表明,营上坡段沉积时期是海平面上升,还原性增强,具有海洋生产力高和生物量富集的特点,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盐度整体趋于增大。雷打坡段沉积时期为温度逐渐升高、盐度逐渐降低。在雷打坡下段和中段沉积时期海平面几乎不变,海洋生产力较稳定;上段沉积时期是海平面下降,氧化性增强,其海洋生产力较低、生物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新苑组 古环境 贵州青岩
下载PDF
毕节青场二叠系茅口组中上部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研究与环境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喆 喻美艺 +1 位作者 王波 马义波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3-38,共6页
通过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方法,对贵州毕节青场二叠系茅口组中上部碳酸盐岩微相类型进行分类并进行沉积环境和形成演化进行了分析。识别出9种碳酸盐岩微相关型,综合分析,归纳出两个主要的沉积环境即开阔台地环境和半局限台地。同时结合能量... 通过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方法,对贵州毕节青场二叠系茅口组中上部碳酸盐岩微相类型进行分类并进行沉积环境和形成演化进行了分析。识别出9种碳酸盐岩微相关型,综合分析,归纳出两个主要的沉积环境即开阔台地环境和半局限台地。同时结合能量指数分析对海平面升降演化过程进行了反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茅口组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 沉积环境分析
下载PDF
胡氏贵州龙的个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燕娇 喻美艺 罗永明 《贵州地质》 2014年第3期210-214,205,共6页
本文通过对78件胡氏贵州龙标本的特征性状进行分析与测量,并对选定的10组特征性状比率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认为胡氏贵州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头、眼、肱骨、股骨与身体其他部分有明显的异速生长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将胡氏贵州龙的个体发育分... 本文通过对78件胡氏贵州龙标本的特征性状进行分析与测量,并对选定的10组特征性状比率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认为胡氏贵州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头、眼、肱骨、股骨与身体其他部分有明显的异速生长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将胡氏贵州龙的个体发育分为:胚胎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及成年期五个阶段。除胚胎期外各个阶段的特征明显,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加以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氏贵州龙 个体发育 三叠纪 贵州
下载PDF
贵州凯里黄飘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微相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犇 喻美艺 +4 位作者 代雅然 卢树藩 罗香建 符宏斌 刘国栋 《贵州地质》 2018年第3期188-196,共9页
通过对贵州省凯里黄飘地区红花园组进行地层剖面实测和岩矿样品镜下观察鉴定与分析,共识别出6种碳酸盐岩微相,即:MF-1包壳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MF-2生物碎屑泥晶灰岩; MF-3鲕粒亮晶灰岩; MF-4具窗格孔泥晶灰岩; MF-5叠层灰岩; MF-6集合颗... 通过对贵州省凯里黄飘地区红花园组进行地层剖面实测和岩矿样品镜下观察鉴定与分析,共识别出6种碳酸盐岩微相,即:MF-1包壳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MF-2生物碎屑泥晶灰岩; MF-3鲕粒亮晶灰岩; MF-4具窗格孔泥晶灰岩; MF-5叠层灰岩; MF-6集合颗粒亮晶灰岩。通过与Flügel(2010)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标准微相类型进行对比,认为黄飘地区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形成于台地边缘滩与滩后(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沉积相带。综合分析表明黄飘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经历了3期相对连续完整的次级海进-海退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飘地区 红花园组 微相 沉积亚相 旋回 贵州
下载PDF
许氏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 hsui的形态定量分析和个体发育过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银银 贺箫 +5 位作者 秦燕娇 史振华 冉维宇 李丙霞 罗永明 喻美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33-2247,共15页
Traumatocrinus hsui Mu,1949是关岭生物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以数量众多、保存精美、营假浮游生活闻名于世。笔者等通过对5件群体保存标本中的127个大小不同个体的系统描述和形态定量分析,认为T.hsui萼部与整个冠部存在异速生长的特征,个... Traumatocrinus hsui Mu,1949是关岭生物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以数量众多、保存精美、营假浮游生活闻名于世。笔者等通过对5件群体保存标本中的127个大小不同个体的系统描述和形态定量分析,认为T.hsui萼部与整个冠部存在异速生长的特征,个体发育过程中腕的级数和数目逐渐增加;T.hsui的个体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6个阶段,即幼年期(Ⅰ、Ⅱ)、少年期(Ⅰ、Ⅱ、Ⅲ)、成年期;幼年期:个体较小,冠高小于26 mm,腕分枝至4级;少年期:个体中等,冠高26~130 mm,腕分枝至7级;成年期:个体较大,冠高大于130 mm,腕分枝至8级。前人在关岭生物群中研究命名的Traumatocrinus hsui enormis Mu,1949,Traumatocrinus kueichouensis Mu,1949,Traumatocrinus uniformis Mu,1949,Traumatocrinus sp.Mu,1949,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Yu et al.,2000和Traumatocrinus xinpuensis Wang et al.,2002等均为T.hsui的同种异名,其命名标本为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或局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tocrinus hsui 定量分析 个体发育 三叠系
下载PDF
贵州云干生物礁房室海绵重现率研究与蕾妮亚科leinidae蕾妮亚属leinia发现
20
作者 刘冬洋 喻美艺 《贵州地质》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贵州罗甸云干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岩发育,尤其在云干地区出露丰富的、保存完好的造礁海绵化石,笔者初步野外观察和采样后将剖面划为A、B、C、D四段,由下至上分别为含有孔虫泥晶海绵骨架岩、泥晶海绵骨架岩、亮晶海绵骨架岩和含叶状藻海绵... 贵州罗甸云干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岩发育,尤其在云干地区出露丰富的、保存完好的造礁海绵化石,笔者初步野外观察和采样后将剖面划为A、B、C、D四段,由下至上分别为含有孔虫泥晶海绵骨架岩、泥晶海绵骨架岩、亮晶海绵骨架岩和含叶状藻海绵障积岩。初步共鉴定出纤维海绵纲下4科6个属和房室海绵纲下8科11属;其中,发现的雷妮亚科Leiniidae的雷妮亚属Leinia,为国内首次发现报道,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另通过对造礁海绵房室海绵属统计,将本礁和贵州紫云、广西隆林的二叠世生物礁进行房室海绵相同属重现率进行计算比较,发现本礁和紫云礁重现率更高,说明他们的造礁生物群团相关性更加密切,群落结构相似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房室海绵 重现率 雷妮亚科Leiniidae 雷妮亚属Leinia 二叠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