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喻赣鹏 陈丹袆 胡宁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22-325,40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兔感染性移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双侧桡骨中上段骨髓炎造模成功的32只家兔随机分成颗粒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双侧桡骨中上段行清创术并制成1 cm节段性骨缺损,两组1期分别行自体小颗粒骨和微小颗粒骨植入,并...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兔感染性移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双侧桡骨中上段骨髓炎造模成功的32只家兔随机分成颗粒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双侧桡骨中上段行清创术并制成1 cm节段性骨缺损,两组1期分别行自体小颗粒骨和微小颗粒骨植入,并于术后2、4、8和12周行大体形态、X线和组织学观察及Lane-sandhu评分。结果术后第8周X线可见微小颗粒骨组比颗粒骨组成骨效果优良,骨缺损修复,髓腔通畅;第2、4、8周微小颗粒骨组X线评分优于颗粒骨组(P<0.05);第12周两组X线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8、12周微小颗粒骨组组织学评分均优于颗粒骨组(P<0.05)。结论兔感染骨缺损自体微小颗粒骨植入较小颗粒骨植入成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颗粒 感染性骨缺损 自体骨移植 家兔
下载PDF
闭合与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谋林 周智 喻赣鹏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闭合与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目的对比观察闭合与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6.11%,对照组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2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和安全性与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开放复位 克氏针固定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丹祎 喻赣鹏 +3 位作者 胡宁敏 安维军 杨海波 米占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冶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创伤骨科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19例,收集同期行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20骨盆骨折患者,...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冶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创伤骨科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19例,收集同期行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20骨盆骨折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全部随访6-48个月,平均26个月。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拆线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Majeed功能评分和Matta复位效果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等优点,术中采用合适的监测手段,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经皮 固定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52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启明 胡宁敏 喻赣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41-641,共1页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52例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新鲜骨折46例,陈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43例,开放性骨折9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3-18个月,平均...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52例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新鲜骨折46例,陈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43例,开放性骨折9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3-18个月,平均13.4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3.5周。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干 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谋林 周智 +3 位作者 尹文军 万里飞 喻赣鹏 宋瑞清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年龄15~35岁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采用髋部Smith-Peterson切口进行骨折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年龄15~35岁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采用髋部Smith-Peterson切口进行骨折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将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固定于股骨头颈前部的骨槽内,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情况,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术后伤口全部甲级愈合,均无感染及骼骨瓣移位,植入的空心螺钉均无退钉。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12~72)个月。所有骨折均在术后6~9月时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出现,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术后6月时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显示优15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95.2%。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年轻患者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髂骨瓣 骨移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后侧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谋林 李俊 +2 位作者 周智 喻赣鹏 尹文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比较后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行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后侧入路组(72例)与外侧入路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 目的比较后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行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后侧入路组(72例)与外侧入路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采用VAS评分、Harri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与外侧入路组相比,后侧入路组手术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更少,下地活动时间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侧入路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外展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的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外展活动情况均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P<0.05);屈曲、内旋及外展角度的改善程度后侧入路组较外侧入路组更明显(P<0.05),外旋角度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后侧入路组为88.89%,明显高于外侧入路组的71.21%(P<0.05)。并发症:后侧入路组术后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感染征象;外侧入路组术后2例伤口感染、1例髋关节脱位以及2例假体松动,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侧入路行THA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侧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