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下段厚层白云岩特征及成因
1
作者 杨明磊 刘晨虎 +4 位作者 杨伟强 诸丹诚 喻雅敏 陈凡卓 邹华耀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9-610,共12页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洗象池群厚层白云岩分布广泛,具有勘探潜力。文中以川东地区南川三泉洗象池群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岩石学、沉积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分析其在沉积旋回中的变化,探讨白云岩化流体性质、来源与迁移路径...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洗象池群厚层白云岩分布广泛,具有勘探潜力。文中以川东地区南川三泉洗象池群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岩石学、沉积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分析其在沉积旋回中的变化,探讨白云岩化流体性质、来源与迁移路径。结果表明:洗象池群白云岩阴极发光弱,δ^(13)C,^(87)Sr/^(86)Sr值与洗象池群同期海水区间重叠,表明白云岩化流体来源于同期海水,白云岩化作用发生在准同生—浅埋藏时期;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与沉积旋回具有相关性,在向上变浅的旋回中,白云石含量、化学计量数和δ^(18)O升高,有序度降低,表明随相对海平面下降,白云岩化流体的温度、盐度和Mg/Ca值升高,旋回顶部白云岩化程度高;相对海平面较高时,研究区西北侧潟湖中的咸化海水穿过刚形成不久的泥晶灰岩和先期形成的孔渗性好的颗粒灰/白云岩,发生以横向远源渗透回流为主的白云岩化作用;随着相对海平面逐渐下降,潟湖水体循环逐渐变差、盐度升高,潮间—潮下带古地貌高地处形成颗粒灰岩,发生暴露溶蚀;暴露区域经波浪和潮汐作用带来潟湖中的咸化海水,白云岩化流体向下流动,发生以垂向近源渗透回流为主的白云岩化作用;多期横向远源和垂向近源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事件持续叠加,形成川东洗象池群下段潮间—潮下带厚层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 沉积旋回 相对海平面变化 洗象池群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茅口组岩溶:发育特征与分布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诸丹诚 喻雅敏 +4 位作者 黎霆 张雷 李让彬 杨明磊 邹华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1-714,共14页
中二叠世末期,海水退出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茅口组上部灰岩普遍可见暴露、岩溶现象,但岩溶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尚不明确。基于井-震联合解释的思路,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岩性解释、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层位标定与地震相解译等,特别是通过... 中二叠世末期,海水退出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茅口组上部灰岩普遍可见暴露、岩溶现象,但岩溶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尚不明确。基于井-震联合解释的思路,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岩性解释、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层位标定与地震相解译等,特别是通过相对声波阻抗转换、地震地层切片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地震数据的解释分辨率,建立了茅口组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而描述茅口组的沉积与岩溶特征,预测岩溶带的分布规律及模式。结果表明:(1)元坝地区茅口组共发育3个三级海侵—海退层序,生屑滩发育于第2个和第3个三级层序的海退旋回内,其中前者是在沉积古地貌高部位发育台内生屑滩,后者是在YB7井一带的台地边缘坡折带发育台缘生屑滩;(2)岩溶带的发育和分布受生屑滩控制,在岩心尺度主要表现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深部缓流带的高角度溶缝和溶洞、水平潜流带的顺层溶洞;(3)平面上,岩溶带集中发育在生屑滩内部靠近海岸的一侧,发育模式具有海岸型岩溶的特点;(4)水平潜流带顶部发育的顺层溶洞为茅口组岩溶带主要的储集空间,但大多已在表生期被火山凝灰质和灰岩碎屑等流水搬运物质和方解石等化学沉淀物质充填,现今储集能力总体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元坝地区茅口组岩溶带的分布模式,并对其油气勘探意义与风险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研究 生屑滩 顺层溶洞 相控岩溶 海岸型岩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延长组长31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喻雅敏 文志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7-584,共8页
本文依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曲线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延长组长31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分析认为:什社地区长31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储集... 本文依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曲线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延长组长31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分析认为:什社地区长31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后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也有一定的改造。综合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什社地区长31油层组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社地区 长31储层 储层特征 分类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喻雅敏 文志刚 +2 位作者 刘军锋 刘美荣 段银鹿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5期19-23,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为重要的石油产出区域,盆地西南部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是重要含油气勘探目标层位之一。目前,对研究区长3油层组沉积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少,沉积相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对露头剖面和岩心的观察描述,结合测井、钻井等资...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为重要的石油产出区域,盆地西南部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是重要含油气勘探目标层位之一。目前,对研究区长3油层组沉积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少,沉积相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对露头剖面和岩心的观察描述,结合测井、钻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物理测井等理论知识,通过岩心相与测井相的综合对比分析来确定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探讨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沼泽等沉积微相。多期河道砂体相互叠置构成研究区储层的主体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什社地区 长3油层组 沉积相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藏富集规律
5
作者 喻雅敏 文志刚 《科技通报》 2019年第1期37-41,48,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自2003年以来相继发现了宁21、西90等浅层出油井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研究区长3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与剥蚀区之间关系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自2003年以来相继发现了宁21、西90等浅层出油井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研究区长3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与剥蚀区之间关系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什社地区长3各小层在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有所差异,平面上连片性不好,其中长3_1油藏相对最为发育;研究区长3油藏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综合分析可知,什社地区长3油藏受控因素较多,不仅受古地貌、沉积相带、储层和小型鼻隆构造的控制,还与不整合有着密切关系,不整合既是油气快速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遮挡封堵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社地区 长3油层组 不整合 鼻隆构造 油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