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晋西黄土区油松和刺槐2种人工林内乔灌优势种的土壤水分利用及水分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菲
林毅雁
+3 位作者
陈立欣
韩璐
吴应明
喻雅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内上层乔木优势种与下层灌木优势种在不同降雨事件下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水分生态位变化特征,探究不同量级降雨事件下同一林分内上层乔木与下层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对水分的竞争/互补关系...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内上层乔木优势种与下层灌木优势种在不同降雨事件下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水分生态位变化特征,探究不同量级降雨事件下同一林分内上层乔木与下层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对水分的竞争/互补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降雨前后分别采集上层乔木(油松、刺槐)和下层灌木(黄刺玫、六道木)的木质部,以及0~10、10~20、20~30、30~40、40~60、60~80和80~120 cm土层土壤和大气降雨样品,分析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动态变化,采用MixSIAR模型计算各层土壤水对植物木质部水的贡献率,应用Levins指数和Levins重叠指数计算水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壤水δ^(18)O、乔灌木吸水深度和水分生态位特征均受降雨影响,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12.7和33.4 mm降雨前后,油松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均主要吸收0~80 cm土壤水,雨后二者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远远高于雨前。3.1 mm降雨并未对刺槐和六道木的水分利用产生明显影响。106.6 mm降雨后,刺槐增加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但存在时间滞后,六道木对降雨响应迅速,雨后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增至49.3%~62.5%。上层乔木的水分生态位宽度较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下层灌木的水分生态位宽度随降雨量及雨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发生降雨入渗后可引起油松和黄刺玫以及刺槐和六道木之间生态位重叠度的变化。【结论】除次降3.1 mm事件外,同一林分内上层乔木(油松、刺槐)和下层灌木(黄刺玫、六道木)在不同量级降雨下的水分利用来源及水分生态位特征均存在差异。下层灌木生态位宽度受降雨的影响大于上层乔木,且生态位重叠度与生态位宽度存在一定联系。油松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具有相似的水分利用策略,刺槐及其林下灌木六道木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可将深根植物与浅根植物结合栽植,以减少对土壤水分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重叠度
土壤含水量
晋西黄土区
生态位特征
土壤水分
刺槐人工林
生态位宽度
油松人工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西黄土区油松和刺槐2种人工林内乔灌优势种的土壤水分利用及水分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菲
林毅雁
陈立欣
韩璐
吴应明
喻雅洁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149,41877152)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01005)。
文摘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内上层乔木优势种与下层灌木优势种在不同降雨事件下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水分生态位变化特征,探究不同量级降雨事件下同一林分内上层乔木与下层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对水分的竞争/互补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降雨前后分别采集上层乔木(油松、刺槐)和下层灌木(黄刺玫、六道木)的木质部,以及0~10、10~20、20~30、30~40、40~60、60~80和80~120 cm土层土壤和大气降雨样品,分析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动态变化,采用MixSIAR模型计算各层土壤水对植物木质部水的贡献率,应用Levins指数和Levins重叠指数计算水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壤水δ^(18)O、乔灌木吸水深度和水分生态位特征均受降雨影响,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12.7和33.4 mm降雨前后,油松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均主要吸收0~80 cm土壤水,雨后二者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远远高于雨前。3.1 mm降雨并未对刺槐和六道木的水分利用产生明显影响。106.6 mm降雨后,刺槐增加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但存在时间滞后,六道木对降雨响应迅速,雨后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增至49.3%~62.5%。上层乔木的水分生态位宽度较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下层灌木的水分生态位宽度随降雨量及雨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发生降雨入渗后可引起油松和黄刺玫以及刺槐和六道木之间生态位重叠度的变化。【结论】除次降3.1 mm事件外,同一林分内上层乔木(油松、刺槐)和下层灌木(黄刺玫、六道木)在不同量级降雨下的水分利用来源及水分生态位特征均存在差异。下层灌木生态位宽度受降雨的影响大于上层乔木,且生态位重叠度与生态位宽度存在一定联系。油松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具有相似的水分利用策略,刺槐及其林下灌木六道木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可将深根植物与浅根植物结合栽植,以减少对土壤水分的竞争。
关键词
生态位重叠度
土壤含水量
晋西黄土区
生态位特征
土壤水分
刺槐人工林
生态位宽度
油松人工林
Keywords
water use strategy
water niche characteristics
Pinus tabulaeformis
Robinia pseudoacacia
Loess Plateau
MixSIAR
分类号
S71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晋西黄土区油松和刺槐2种人工林内乔灌优势种的土壤水分利用及水分生态位特征
杨菲
林毅雁
陈立欣
韩璐
吴应明
喻雅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