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安岳高升乡千佛岩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11 位作者 安岳县文物局 张亮 王丽君 张媛媛 干倩倩 邓宏亚 王晓华 司程文 廖顺勇 白彬 雷玉华 董华锋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1期255-277,共23页
四川省安岳县高升乡天佛村千佛岩摩崖造像现存23龛,规模不大,但题材较丰富,其中以观经变、僧伽变相、释迦说法、地藏、观音等题材最为突出,晚唐五代题记较多。依据纪年题记、造像题材推断,千佛岩摩崖造像为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千佛岩 摩崖造像 年代
原文传递
四川武胜苏家坝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4 位作者 广安市文管所 武胜县文管所 赵德云 代丽鹃 董华锋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44,共32页
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筹划于嘉陵江中上游地区共建考古实习基地,旨在培养考古人才的同时,推进对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在前期调查和钻探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选定苏家坝遗址为... 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筹划于嘉陵江中上游地区共建考古实习基地,旨在培养考古人才的同时,推进对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在前期调查和钻探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选定苏家坝遗址为实习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 发掘报告 遗址 考古学文化 实习基地 中上游地区 国家文物局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2015年西藏山南琼结河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3
作者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4 位作者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文物局 杨锋 唐莉 徐海伦 《藏学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20-232,31,共15页
2015年7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组成调查团队,对西藏中部琼结河流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西藏中部地区的历次文物普查基本掌握了该区域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情况,但调查不够系统也不见针对研究课题设计调查... 2015年7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组成调查团队,对西藏中部琼结河流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西藏中部地区的历次文物普查基本掌握了该区域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情况,但调查不够系统也不见针对研究课题设计调查方案的实例。本次采用拉网式的调查方法,旨在摸清琼结河流域史前遗址的分布情况。调查发现了若干墓葬、岩画,并探索了适合西藏中部地区的系统调查方法,为未来雅砻河谷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琼结 西藏 2015 流域
原文传递
成都市中和镇板栗湾西汉崖墓M17发掘简报 被引量:4
4
作者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2 位作者 索德浩 刘雨茂 杨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6,2,共16页
2015年,成都板栗湾墓地进行了发掘。崖墓M17由竖穴墓道、封门、三个墓室、棺龛、壁龛等组成,平面呈"十"字形。该墓时代为西汉晚期偏晚,墓中可见四次埋葬过程。M17未被盗扰,随葬品的种类、位置等对研究器物分布、墓葬形制和祭... 2015年,成都板栗湾墓地进行了发掘。崖墓M17由竖穴墓道、封门、三个墓室、棺龛、壁龛等组成,平面呈"十"字形。该墓时代为西汉晚期偏晚,墓中可见四次埋葬过程。M17未被盗扰,随葬品的种类、位置等对研究器物分布、墓葬形制和祭祀等有重要意义。竖穴墓道的形制对研究崖墓的起源演变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板栗湾 崖墓 西汉晚期
原文传递
大渡河上游石棺葬调查简报
5
作者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1 位作者 吕红亮 程嘉芬 《藏学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23,314,共24页
本文报道了在四川省金川县境内调查发现的9处石棺葬墓地。以觚形杯、具有齐家文化色彩的双耳罐最值得注意,显示出大渡河上游河谷存在着延续时间较长的早期考古遗存,其文化面貌在与岷江上游和甘孜高原的同类遗存有着较多相似性的同时,也... 本文报道了在四川省金川县境内调查发现的9处石棺葬墓地。以觚形杯、具有齐家文化色彩的双耳罐最值得注意,显示出大渡河上游河谷存在着延续时间较长的早期考古遗存,其文化面貌在与岷江上游和甘孜高原的同类遗存有着较多相似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地域特征。这批石棺葬对讨论史前时期大渡河上游区域的河谷殖民模式,进一步细化川西北地区石棺葬的地域类型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 大渡河 上游 遗存 河谷
原文传递
云阳李家坝遗址2001年度发掘简报
6
作者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云阳县文物管理所 +4 位作者 赵德云 何元洪 代丽鹃 陈昀 白彬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2期91-126,共36页
李家坝遗址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青树村,是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地下文物保护抢救规划的A级项目,1997-2003年,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连续7个年度在此开展大规模发掘。2001年度发掘总面积6350平方米,集中在遗址Ⅰ区和Ⅱ区。其中Ⅰ区... 李家坝遗址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青树村,是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地下文物保护抢救规划的A级项目,1997-2003年,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连续7个年度在此开展大规模发掘。2001年度发掘总面积6350平方米,集中在遗址Ⅰ区和Ⅱ区。其中Ⅰ区清理出一批汉六朝时期遗存,包括房址、灰坑、灰沟、土坑墓等,布局清楚,尤其11座房址规模大、形制颇具特点,是李家坝遗址自1997年以来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衣年度在遗址Ⅰ区发掘所获资料,以汉六朝时期遗存为主,表明临小江(澎溪河)的区域,应为汉六朝时期聚落的中心所在,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对早期遗存的破坏较为严重。1997年以来,李家坝遗址发现较多的汉六朝时期遗存,包括灰坑、灰沟、陶窑、墓葬及数量较多的各类遗物等,在遗址周边多处地点也清理了汉六朝时期的墓地,但房屋建筑的情况一直不够清楚,本年度发现并清理的11座汉六朝时期房址,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汉六朝聚落的整体面貌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坝遗址 汉六朝时期 房址 聚落
原文传递
青海玉树勒巴沟吾娜桑嘎佛教摩崖石刻调查简报 被引量:11
7
作者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12 位作者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任晓燕 贾鸿键 李永宪 霍巍 乔虹 宋耀春 张长虹 张延清 罗倩倩 卢素文 霍大清 李晓华 《藏学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95-147,316,共55页
2012年7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考古系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青海玉树勒巴沟的四处佛教石刻地点进行了考古调查。本简报重点对第二个地点——吾娜桑嘎石刻点进行了介绍和初步研究。该地点共发现有五... 2012年7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考古系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青海玉树勒巴沟的四处佛教石刻地点进行了考古调查。本简报重点对第二个地点——吾娜桑嘎石刻点进行了介绍和初步研究。该地点共发现有五组线刻图像和藏文题记,分别编为A至E组。其中A组为猕猴奉蜜图和题记,B组为佛诞生场景和《无量寿经》题记;C组为一组听法场景和《圣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题记;D组为佛降自三十天场景及普贤、文殊菩萨和与图像吻合的题记;E组有多个场景,可辨有一佛二菩萨、佛涅槃和一佛与众菩萨的场景,题记中提到降伏外道。本石刻点的图像和题记与附近发现的有纪年的吐蕃时期的图像风格和题记书写特点均十分相似,因此推测其年代大致为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上半叶。该石刻点图像和题记的发现对于吐蕃时期的汉藏关系、佛教面貌和汉藏佛教美术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记 组为 石刻 场景 图像
原文传递
2012年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登额曲岩画群调查简报 被引量:2
8
作者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6 位作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何元洪 马春燕 潘绍池 蔡林海 李佩 朱德涛 《藏学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41-62,315,共23页
本文介绍了2012年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境内调查发现的登额曲岩画群,7处岩画点皆属于岩面岩画,共计47幅画面,220余个单体图像。岩画所表现的内容多与畜牧、射猎、征战、舞蹈、自然崇拜等有关,其中以毕色地点动物群岩画和尕琼地点狩猎岩... 本文介绍了2012年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境内调查发现的登额曲岩画群,7处岩画点皆属于岩面岩画,共计47幅画面,220余个单体图像。岩画所表现的内容多与畜牧、射猎、征战、舞蹈、自然崇拜等有关,其中以毕色地点动物群岩画和尕琼地点狩猎岩画较为典型。这批古代岩画的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古代艺术、社会生活场景等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 治多县 2012 登额曲 玉树州
原文传递
青海省治多县普卡贡玛石棺墓发掘简报
9
作者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6 位作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何元洪 蔡林海 杜玮 余小洪 马春燕 李佩 《藏学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4-40,315,共18页
2013年,青海玉树州联合考古队对治多县普卡贡玛石棺墓群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石棺墓9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以及玛瑙珠等大小遗物1000余件(颗)。本次发掘是青海南部高原地区首次科学发掘石棺墓,其中东区墓葬的整体年代... 2013年,青海玉树州联合考古队对治多县普卡贡玛石棺墓群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石棺墓9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以及玛瑙珠等大小遗物1000余件(颗)。本次发掘是青海南部高原地区首次科学发掘石棺墓,其中东区墓葬的整体年代可能为春秋中晚期;西区墓葬的年代可能为战国偏晚阶段,下限或可入汉。这批石棺墓的发现揭示了青海南部高原地区与藏东、川西高原以及河湟地区紧密的文化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 发掘 治多县 普卡 贡玛
原文传递
2014年青海玉树地区岩画调查简报
10
作者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5 位作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帅 李佩 蔡林海 马春燕 张红刚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本文介绍了2014年在青海玉树地区岩画调查工作中所取得的部分成果。从岩画分布地点、雕刻方式、图案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岩画是玉树地区古代文明的一种重要载体,亦是玉树地区与西藏地区以及欧亚草原存在密切联系的证据。
关键词 玉树地区 岩画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