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食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的鉴定筛选
1
作者 四郎群措 林子龙 +6 位作者 陈根辉 黄艳霞 郭其茂 黄康德 谢丽君 赖丽婷 林建富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73-77,共5页
为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甘薯产业发展,筛选出适应性广、抗病性突出、市场接受度高、综合表现好的鲜食加工型甘薯品种,向福建省龙岩市甘薯种植户和企业重点推荐,征集12个甘薯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适应性等综合表现... 为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甘薯产业发展,筛选出适应性广、抗病性突出、市场接受度高、综合表现好的鲜食加工型甘薯品种,向福建省龙岩市甘薯种植户和企业重点推荐,征集12个甘薯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适应性等综合表现进行观测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济薯33农艺性状表现最好,鲜薯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明显,薯型和结薯习性较好;其次是齐宁31和广薯87,鲜薯产量较高,结薯集中、整齐;干物率最高的是龙紫140,其次是绵薯27;食味评分最好的为龙紫140和绵薯27,其次是南绵薯028、赣薯8号、齐宁31和桂薯6号;商品薯率较高的是绵薯27和济薯33。综合评价在龙岩市表现较好的、市场接受度高的加工型品种为济薯33,鲜食型品种为齐宁31、南绵薯028和龙紫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市 甘薯 新品种 鉴定筛选
下载PDF
“金话筒”给孩子一个会说话的机会
2
作者 四郎群措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3年第8期27-28,共2页
学前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黄金阶段。教师需要高度重视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启蒙培养,通过组织趣味性的语言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还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激发幼儿积极的语言表达意愿,提高幼儿... 学前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黄金阶段。教师需要高度重视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启蒙培养,通过组织趣味性的语言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还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激发幼儿积极的语言表达意愿,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技巧,从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语言运用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阶段 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教学活动 培养幼儿 金话筒 语言运用技巧 幼儿创造 激发幼儿
下载PDF
烟地套种甘薯龙紫9号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3
作者 黄艳霞 陈根辉 +5 位作者 林建富 郭其茂 黄康德 四郎群措 谢丽君 林子龙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8-234,共7页
为探明甘薯品种龙紫9号在烟地的高效栽培条件,利用正交试验L9(3^(4))研究套种时间、栽插方式和肥料对龙紫9号鲜薯产量、大薯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龙紫9号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是栽期(A)>肥料(C)>栽期与... 为探明甘薯品种龙紫9号在烟地的高效栽培条件,利用正交试验L9(3^(4))研究套种时间、栽插方式和肥料对龙紫9号鲜薯产量、大薯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龙紫9号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是栽期(A)>肥料(C)>栽期与肥料互作(A×C)>栽插方式(B),组合A2B1C2在6月1日栽种、两烟株之间垄两边对角栽插两株薯苗、施用腐殖酸肥15 kg/hm~2配合复合肥225 kg/hm^(2)的处理鲜薯产量最高。各处理对龙紫9号大薯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栽期,组合A1B1C1在5月20日栽种、两烟株之间垄两边对角栽插两株薯苗、施用复合肥450 kg/hm^(2)的处理大薯率最高。各处理对龙紫9号淀粉含量的影响依次是肥料(C)>栽期(A)>栽期与肥料互作(A×C)>栽插方式(B),组合A1B3C3在5月20日栽种、两烟株之间垂直于垄栽插两株薯苗、施用海藻酸肥16 L/hm^(2)配合复合肥225 kg/hm^(2)的处理淀粉含量最高。各处理对龙紫9号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龙紫9号 烟薯套种 高效栽培
原文传递
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4
作者 贡秋 拥宗卓嘎 四郎群措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3年第2期0551-0554,共4页
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其所处中小学时期是人生中思想价值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 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自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者,维 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必然要... 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其所处中小学时期是人生中思想价值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 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自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者,维 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中小学校要发挥教育主要阵地和多民族文化融合场所作用,积极探索引导中 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方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