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国玉芝 宋艳佳 +1 位作者 苗洪志 缪淑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3年第9期37-38,共2页
目的 比较奥硝唑和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滴虫性阴道炎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奥硝唑组 30例 ,年龄 33± 5岁 (2 2~ 51岁 ) ,口服奥硝唑 0 .5g ,每日 2次 ,疗程 5天 ;甲硝唑组 30例 ,年龄 36± 7岁... 目的 比较奥硝唑和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滴虫性阴道炎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奥硝唑组 30例 ,年龄 33± 5岁 (2 2~ 51岁 ) ,口服奥硝唑 0 .5g ,每日 2次 ,疗程 5天 ;甲硝唑组 30例 ,年龄 36± 7岁 (2 0~52岁 ) ,口服甲硝唑 0 .2g,每日 3次 ,疗程 7天。结果 奥硝唑与甲硝唑总有效率分别为 1 0 0 %和 80 %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1 %和 70 % (P <0 .0 5)。结论 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具有疗效确切 ,疗程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甲硝唑 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毛滴虫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艾司唑仑浓度 被引量:7
2
作者 国玉芝 张志国 +2 位作者 侯大平 黄展 张大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法检测人血浆中地西泮、艾司唑仑的浓度。方法:以依利特Hypersil C18高效液相色谱柱为分离色谱柱,地西泮、艾司唑仑互为内标,甲醇-乙腈-水(28:28:54)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30nm;结果:地西泮和艾司... 目的:建立HPLC法检测人血浆中地西泮、艾司唑仑的浓度。方法:以依利特Hypersil C18高效液相色谱柱为分离色谱柱,地西泮、艾司唑仑互为内标,甲醇-乙腈-水(28:28:54)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30nm;结果:地西泮和艾司唑仑分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0.02μg.mL-1~2.00μg.mL-1,0.0248μg.mL-1~1.2896μg.mL-1。平均回收率在98%~104%;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经济,可用于测定两种药物的血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艾司唑仑 血浆浓度 HPLC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5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国玉芝 张亚玲 张天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4期22-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1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共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尼莫地平联合中医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 目的:探讨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1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共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尼莫地平联合中医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中医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动脉血供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患者为94.29%,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血供变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中医护理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脑动脉血供水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养血清脑颗粒 中医护理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CR-RFLP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国玉芝 张志国 +2 位作者 侯大平 雷力力 季芳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第1期52-52,共1页
CYP2C19是CYP450超家族的一种同工酶。CYP2C19基因突变影响该基因的正常表达,表现为酶活性低下。CYP2C19*2和CYP2C 19*3是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尽管CYP2C19占人肝微粒体CYP450的含量较小(0.8%-1.4%)[1],但其酶缺陷在东方人中高达15%... CYP2C19是CYP450超家族的一种同工酶。CYP2C19基因突变影响该基因的正常表达,表现为酶活性低下。CYP2C19*2和CYP2C 19*3是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尽管CYP2C19占人肝微粒体CYP450的含量较小(0.8%-1.4%)[1],但其酶缺陷在东方人中高达15%-23%,成为其酶代谢底物产生药物效应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PCR-RFLP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黑龙江人群CYP2C19*2基因型泮托拉唑药动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国玉芝 孟婷婷 +1 位作者 黄展 雷力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CYP2C19*2不同基因型对健康志愿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CYP2C19*2基因型。24名志愿者分为GG、GA、AA三组;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0mg泮托拉唑肠溶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目的:研究CYP2C19*2不同基因型对健康志愿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CYP2C19*2基因型。24名志愿者分为GG、GA、AA三组;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0mg泮托拉唑肠溶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AA基因与GG基因型受试者T1/2,Cmax及AUC0-t分别相差1.77、2.12和4.68倍,AA型基因组高于GG型基因组(P<0.01)。结论:泮托拉唑药动学在个体间的差异与CYP2C19*2基因型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药动学 CYP2C19*2 基因型多态性
下载PDF
注射用磷霉素钠/阿米卡星注射液致剥脱性皮炎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国玉芝 谷继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年第5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磷霉素钠 过敏反应
下载PDF
急诊药房药品差错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国玉芝 张大伟 张志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3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急诊药房 药品差错
下载PDF
烟酸凝胶骨架缓释片的稳定性考察
8
作者 国玉芝 张志国 +1 位作者 候大平 田寅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11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考察烟酸凝胶骨架缓释片贮存期间稳定性。方法: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考察外观性状、含量和释放度。结果:密封包装条件下,36个月内外观性状、含量和释放度检查结果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该制剂密封条件下贮存,有效期可以定为... 目的:考察烟酸凝胶骨架缓释片贮存期间稳定性。方法: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考察外观性状、含量和释放度。结果:密封包装条件下,36个月内外观性状、含量和释放度检查结果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该制剂密封条件下贮存,有效期可以定为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 缓释片 稳定性
下载PDF
乳腺癌CYP1B1基因多态性与ER、PR表达的关系
9
作者 国玉芝 曲秀梅 +2 位作者 太史婧华 方芳 张志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113-114,共2页
细胞色素P450181(cytochrome P450181,CYP1B1)是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被认为其基因在癌症特异性高表达及由于其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e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而成为多种女性... 细胞色素P450181(cytochrome P450181,CYP1B1)是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被认为其基因在癌症特异性高表达及由于其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e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而成为多种女性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YP1B1基因 ER PR
下载PDF
不同溶解液对CYP1B1 432密码子PCR引物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国玉芝 荆洪英 +1 位作者 张志国 田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第6期65-65,67,共2页
引物是所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ehain re8edon,PER)中必须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引物的稳定性对PCR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是决定PCR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不同的引物溶解溶液对引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溶解液 PCR引物 稳定性
下载PDF
“金甲排石胶囊”致过敏反应1例
11
作者 国玉芝 田寅 +1 位作者 张天英 虞英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4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金甲排石 过敏 结石
下载PDF
乳腺康胶囊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12
作者 国玉芝 田寅 张志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2期67-67,共1页
目的:研制乳腺康胶囊,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及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进行临床验证,采用化学法及薄层色谱法进行质量控制。结果:临床观察180例总有效率98.33%。薄层色谱结果显现供试品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 目的:研制乳腺康胶囊,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及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进行临床验证,采用化学法及薄层色谱法进行质量控制。结果:临床观察180例总有效率98.33%。薄层色谱结果显现供试品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结论:乳腺康胶囊制备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质量控制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TAM治疗晚期乳腺癌体会
13
作者 国玉芝 田寅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2年第16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观察TAM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与阴性的治疗效果。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共36例,按治疗前雌激素受体测定结果分为两组,ER(+)20例,ER(-)16例分别给予三苯氧胺口服,2mo为一疗程,8周以后... 目的:观察TAM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与阴性的治疗效果。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共36例,按治疗前雌激素受体测定结果分为两组,ER(+)20例,ER(-)16例分别给予三苯氧胺口服,2mo为一疗程,8周以后评估疗效。结果:TAM在ER(+)组及ER(-)组的治疗有效缓解率分别为50%和12.5%,两组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显著差异(P<0.05,X^2=5.63)。结论:应用TAM治疗晚期乳腺癌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尤其对ER(+)者疗效显著;ER(-)者疗效不佳,尽管如此,对于ER(-)的患者仍有10%左右的有效机会,在缓解痛苦,稳定病情,延长生命方面仍不失为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氧胺 晚期乳腺癌 用药方法
下载PDF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寅 胡少军 +2 位作者 廉奇鑫 国玉芝 王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90-2192,共3页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于手术治疗前采用细针穿刺的诊断措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诊断措施,其中行细针穿刺技术的诊断措施,设为观察组;行...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于手术治疗前采用细针穿刺的诊断措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诊断措施,其中行细针穿刺技术的诊断措施,设为观察组;行超声诊断措施的则设为对照组。均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评估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分析两种诊断措施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出62例为乳腺癌,22例为良性,最终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乳腺癌患者为71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8例。观察组诊断出69例乳腺癌,该69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均为乳腺癌患者,另15例患者中2例为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敏感性97.2%以及准确率9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细针穿刺技术的检查手段可明显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值得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针穿刺技术 超声
下载PDF
强力碘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国玉芝 缪明霞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2年第20期1657-1657,共1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强力碘 阿昔洛韦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奥沙普秦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继伟 王曦 +2 位作者 张大伟 国玉芝 程岩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10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目的:选择奥沙普秦作为模型药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奥沙普秦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处方和工艺,考察其理化特征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 目的:目的:选择奥沙普秦作为模型药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奥沙普秦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处方和工艺,考察其理化特征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98.36%和16.26%,平均粒径为(346.6±164.1)μm;1 h药物释放达到36%,随后药物的释药行为是一个缓释过程。结论:制得了载药量较大,包封率较高的奥沙普秦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普秦 缓释 微球 制备 理化特征
下载PDF
丽珠肠乐与思密达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17
作者 国玉芝 苗洪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4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丽珠肠乐 思密达 婴幼儿腹泻
下载PDF
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全麻快诱导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海萍 王宇娜 +1 位作者 田寅 国玉芝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全麻快诱导气管插管中的起效时间、肌松程度、插管条件及其组胺释放情况。方法:80例全麻择期手术ASA I~II级患者。随机分为罗库溴铵(0.6mg/kg)组(n=40)和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组(n=40),麻醉诱导...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全麻快诱导气管插管中的起效时间、肌松程度、插管条件及其组胺释放情况。方法:80例全麻择期手术ASA I~II级患者。随机分为罗库溴铵(0.6mg/kg)组(n=40)和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组(n=40),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依托咪脂和芬太尼。采用4个成串刺激以刺激尺神经方式来观察拇内收肌收缩束的收缩情况,以T1颤搐值(%)作为判断肌松效应的指标。同时予纯氧面罩吸入2min后行气管内插管。并且评估气管插管条件、组胺释放情况以及循环功能变化。结果:罗库溴铵组在起效时间上明显快于顺式阿曲库铵组,两组时间分别为(1.60±0.68)min、(3.61±0.96)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在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现两组患者有支气管痉挛和皮疹情况发生。结论:罗库溴铵在起效时间上明显快于顺式阿曲库胺,而在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上相似于顺式阿曲库铵,两组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因此,罗库溴铵是全麻快诱导插管时较好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罗库溴铵 顺式阿曲库铵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涛 于书仪 +1 位作者 张沙莎 国玉芝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6-01~2015-05-31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34例,A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使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的治疗方法,B组...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6-01~2015-05-31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34例,A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使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的治疗方法,B组患者使用单一恩替卡韦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1)A组3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B组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5%,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作χ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A组34例患者在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VDNA定量等指标明显低于B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作独立样本T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VDNA定量等指标的含量,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胸腺肽 乙肝肝硬化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YP1B1 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寅 太史婧华 +2 位作者 荆洪英 国玉芝 张志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5期1-2,6,共3页
目的:研究CYP1B1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CYP1B1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比较乳腺癌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YP1B1SNP rs1056827,rs1... 目的:研究CYP1B1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CYP1B1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比较乳腺癌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YP1B1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120例乳腺癌患者组和12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YP1B1SNP rs1056827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GG为48.33/65.35%,杂合型GT为40.83/29.13%,突变型TT为10.83/5.51%,两组比较χ2为7.71,0.01<P<0.05,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G为68.75/79.92%,突变型T为31.25/20.08%,两组比较χ2为8.11,P<0.01;CYP1B1SNP rs1056836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CC为49.17/66.93%,杂合型CG为37.50/26.77%,突变型GG为13.33/6.29%,两组比较χ2为8.70,0.01<P<0.05,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C为67.92/80.31%,突变型G为32.08/19.68%,二组比较χ2为8.73,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YP1B1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CYP1B1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具有某种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B1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