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与电磁感应技术的干旱区绿洲土壤含水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宁娟 丁建丽 +5 位作者 杨爱霞 苏雯 李焕 曹雷 缪琛 地力夏提.艾木热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8-265,共8页
为实现干旱区绿洲土壤含水量的快速、准确监测,利用采集自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的84个表层(0~10cm)土壤样本,通过利用电磁感应仪(EM38)将所测解译后数据代替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将高光谱反射率重采样为Landsat8卫星遥感波段反射率,在选取... 为实现干旱区绿洲土壤含水量的快速、准确监测,利用采集自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的84个表层(0~10cm)土壤样本,通过利用电磁感应仪(EM38)将所测解译后数据代替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将高光谱反射率重采样为Landsat8卫星遥感波段反射率,在选取光谱特征参数、提取敏感波段的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建立土壤含水量模型,将最优估算模型应用于遥感影像,实现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EM38所测水平模式土壤表观电导率与土壤含水量拟合效果最优,能够代替实测土壤含水量进行后续建模分析。(2)相比3种单一的光谱特征指数,利用多种光谱特征指数所建土壤含水量估算模型的建模效果更优,其干、湿各季建模集决定系数R^2大于0.7,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0.5%,RPD均大于2,能够作为有效手段估算干旱区绿洲土壤含水量。(3)不同季节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R^2均大于0.6,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0.6%,显示了较高的预测精度,证明利用电磁感应技术与高光谱相结合能够实现对干旱区绿洲土壤含水量的精准、高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高光谱 电磁感应仪 估算模型 干旱区绿洲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遥感影像的分类研究——以渭库绿洲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焕 丁建丽 +2 位作者 宁娟 苏雯 地力夏提.艾木热拉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52,共8页
对遥感影像的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是现阶段遥感技术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对新疆渭干–库车河流域不同分辨率的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并构建多源空间数据库,再通过与面向对象分类法相结合,进行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后将结果取值输入... 对遥感影像的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是现阶段遥感技术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对新疆渭干–库车河流域不同分辨率的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并构建多源空间数据库,再通过与面向对象分类法相结合,进行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后将结果取值输入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算法程序,构建关联规则分类器,探索分类规则并进行遥感影像的分类.同样基于Matlab软件平台,根据最大似然分类算法对同一研究区影像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传统分类方法,关联规则方法拓宽了传统逻辑推理分类方法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使分类更加智能化,提高并增强了影像分类速度与算法可靠性,分类精度得到显著提高,Kapp系数为0.83.因此,关联规则方法更适用于影像分类,可以作为研究区有效信息提取的支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规则 影像分类 图像分割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干旱区土壤盐分预测研究
3
作者 地力夏提.艾木热拉 丁建丽 +2 位作者 穆艾塔尔.赛地 古力.艾尼瓦尔 邹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8-1424,共7页
【目的】本研究以野外考察数据为基础,尝试构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的干旱区土壤盐分预测模型,对表层土壤盐分进行预测模拟。【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7个土壤盐渍化影响因子并提取所需信息,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土壤盐... 【目的】本研究以野外考察数据为基础,尝试构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的干旱区土壤盐分预测模型,对表层土壤盐分进行预测模拟。【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7个土壤盐渍化影响因子并提取所需信息,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土壤盐分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子作为输入样本,土壤盐分作为输出因子,建立了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表层土壤盐分预测模型。【结果】预测结果表明,平均相对误差为13.092%,最小误差为0.875%,最大相对误差为41.733%,预测精度较高。【结论】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于预测土壤盐渍化状况,为干旱区土壤盐渍化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干旱区 模糊神经网络 预测
下载PDF
和田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孜比布.司马义 陈溯 +1 位作者 地力夏提.艾木热拉 王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使用1997—2011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造耦合度模型,...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使用1997—2011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造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和田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997—2011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虽然在有些年份出现下降,但总的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协调度来看,和田地区的协调程度也不断加强,由1997年低水平的耦合阶段,经历了1998—2009年的基本耦合阶段,2010—2011年进入了磨合阶段,同时耦合类型由低度协调类型经过中度协调类型达到了高度协调类型.总体来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建议,为以后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地区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