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向鲁迅致敬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埃德加.斯诺
梅琪
-
出处
《晋阳学刊》
1984年第1期66-69,共4页
-
文摘
鲁迅是当代中国产生的一位最重要的文学家。他是那些为数不多的使自己成为整个民族历史组成部分的作家之一。他生活于中国革命之中,毕生的经历就是描述那个伟大而又激烈的运动的一部史诗。一九一七年,他为中国的新文化奠定了基础。从那时起,直到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他五十五岁在上海逝世止,他在思想领域中一直起着主导的作用。
-
关键词
鲁迅
新文化
中国革命
当代中国
人力车夫
作家
思想领域
文学家
上海
学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红星照耀中国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埃德加.斯诺
董乐山
-
出处
《全国新书目》
2016年第7期43-44,共2页
-
文摘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初版以来,畅销至今,而董乐山译本已经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工农红军
西北革命根据地
《西行漫记》
1937年
实地采访
读本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甘地的教训
- 3
-
-
作者
埃德加.斯诺
奘金霖
章彦
-
出处
《国际政治研究》
1990年第2期88-93,共6页
-
文摘
甘地被刺的那天晚上我在比拉大厦。我记得当时的情景太可怕了。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当时天上一定挂着一轮明月,但在我的记忆中,那天晚上一片漆黑,只有甘地睡觉的屋子里投出一片光亮。不久花园里就聚满了人,但花园仍显得很空旷,人们一个个神情木然。可以想像,罗斯福摔倒时也是这种情形。甘地当即就死去了。透过低矮的窗户。
-
关键词
尼赫鲁
真理
印度教徒
印度人
非暴力
国大党
穆斯林
社会主义者
教训
宗教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那个外国智囊(摘录)
- 4
-
-
作者
埃德加.斯诺
石志夫
-
出处
《国际政治研究》
1985年第2期50-52,共3页
-
文摘
本文作者埃德加·斯诺(EDGER SNOW),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他是最早到我国西北根据地访问的外国记者。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他不畏艰险、排除各种阻挠,到我国西北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对根据地的后方、前线,中央主要领导人及普通红军战士和边区群众,进行了广泛的采访。还在保安专门访问了李德。李德当时一方面对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暗示"性的诽谤,一方面又承认"中国人毕竟比任何一个外国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革命"。(斯诺:《中共杂记》"附《西行漫记》一九七一年修订版第四篇第六章注释三)斯诺于此行后,利用搜集到的丰富资料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出版。该书向全世界作了真实报道,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本篇《那个外国智囊》即为该书的一部分。
-
关键词
李德
中国红军
共产国际
蒋介石
共产党
外国人
毛泽东
领导人
十九路军
智囊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1937年,《生活》杂志上的红军和长征
- 5
-
-
作者
埃德加.斯诺
樊建川
-
出处
《世界博览》
2006年第12期46-51,共6页
-
文摘
1937年初,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对外面的世界来说还十分神秘。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新闻记者最终到达了红军在中国西北的根据地,拍摄并把红军的照片第一次展现在世界面前。美国《生活》杂志在1937年1月开始刊发的这组文章和照片,是世界媒体第一次报道关于红军长征的内容,长征结束70年后,我们把它原汁原味地再一次呈现给大家。
-
关键词
中国西北
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
共产主义者
《生活》
-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C49
[社会学]
-
-
题名《红星照耀中国》
- 6
-
-
作者
埃德加.斯诺
董乐山
胜寒
-
出处
《审计月刊》
2016年第8期61-61,共1页
-
文摘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不朽纪实经典,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革命者。1936年,风华正茂的埃德加·斯诺去医院注射了天花、伤寒、鼠疫等一连串预防针后,
-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名记者
革命者
斯诺
德加
-
分类号
D239-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