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真假虚实论看明清小说的审美机制
- 1
-
-
作者
埝任
-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0年第2期32-44,共13页
-
文摘
小说不同于诗歌表现刹那间的典型情绪,作为叙事行为,受到所要描述对象的时空限制。恍若生活本身一样,便成为一种审美规范,要求小说的真实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美学门类。中国小说受史传文学的深刻影响,从历史母枝上杈生出来。
-
关键词
审美体验
审美规范
艺术接受
审美效应
审美情趣
美学理论
虚与实
艺术世界
虚实相生
艺术形态
-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红楼梦》批判艺术的特征和地位
- 2
-
-
作者
埝任
-
出处
《社会科学(甘肃)》
1985年第3期34-40,共7页
-
文摘
《红楼梦》是一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种种腐朽、落后、黑暗、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书。这种批判是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展开的。所谓深度,我们将在后文集中论述,所谓广度,就是封建社会中所暴露出来的所有弊端,诸如家族,礼教、吏治等等制度和观念形态等等可以说是无一例外地都在批判之列。这一批判构成了清代思想斗争的重要组成内容。
-
关键词
《红楼梦》
批判
艺术
不合理现象
封建社会
观念形态
思想斗争
论述
-
分类号
D6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口技》的艺术特色
- 3
-
-
作者
埝任
-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21-122,5,共3页
-
文摘
口技,俗称隔壁戏,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曲艺形式之一。本篇描述的是一次口技表演过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我国传统曲艺的精湛技艺,从而更加热爱放射着灿烂光辉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本篇所写的具体内容来看,社会意义并不强烈。但是,它在艺术上颇具匠心,文虽简而笔法娴熟,事虽约而技巧高超。其艺术创作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借鉴。 化声为形,使情景宛然在即,活现眼前。 口技本是表演者摹拟各种声响,来表现事物和人物的活动情景,显然。
-
关键词
《口技》
艺术特色
表演者
犬吠
“动”
战战
隔壁戏
传统曲艺
曲艺形式
文势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 4
-
-
作者
埝任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71-74,共4页
-
文摘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原题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则故事现在已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了。它的强烈的社会意义和今天读来的鲜明的现实感,使它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的流传。值得注意的是,它鲜明的主题思想并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存在的,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 甲,主线分明,副线纵横,主副线交错起落,形成复杂的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
关键词
唐僧师徒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副线
妖精
艺术性
猪八戒
选文
小说作者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 5
-
-
作者
埝任
-
机构
扬州师院南通分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58-61,共4页
-
文摘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原题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则故事现在已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了。它的强烈的社会意义和今天读来的鲜明的现实感,使它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的流传。而它的鲜明的主题思想又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理念的形式存在的,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
-
关键词
艺术形式
唐三藏
人民群众
主题思想
唐僧
刻画人物
纸灯笼
月貌花容
副线
软弱性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