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汉学发展及其特征
1
作者 刘云 基语馨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东欧汉学主要是指曾经属于苏联阵营、践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欧洲国家的汉学。在显性的“苏联化”与隐性的“去苏联化”的内在张力中,东欧汉学显现出它的独特性。苏联化一方面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成为东欧汉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文艺的意识... 东欧汉学主要是指曾经属于苏联阵营、践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欧洲国家的汉学。在显性的“苏联化”与隐性的“去苏联化”的内在张力中,东欧汉学显现出它的独特性。苏联化一方面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成为东欧汉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功能得到加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受到重视,这为东欧汉学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东欧汉学也一直在暗暗地摆脱苏联模式的消极影响,努力在政治压力与学术品格之间保持平衡。东欧各国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与中国关系的冷热交替,都成为影响各自汉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汉学 社会主义运动 波兰汉学 布拉格汉学派
下载PDF
从葛蕾特形象看《变形记》中父权秩序的消解与重构
2
作者 基语馨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卡夫卡在其作品中常以抽象荒诞的形式深刻表现父权制下人的异化主题,然而小说《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并非简单地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存在,从中仍能发掘出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下的变异,所以对《变形记》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卡夫卡在其作品中常以抽象荒诞的形式深刻表现父权制下人的异化主题,然而小说《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并非简单地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存在,从中仍能发掘出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下的变异,所以对《变形记》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与福柯话语权力理论下,通过纵向比较葛蕾特人物性格的变异与横向剖析其性格在人际关系中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揭示卡夫卡笔下父权秩序的多重面相,即在“非理性的、荒诞的”传统父权秩序的消亡史中揭示一种更加“理性的、隐蔽的”权力秩序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福柯 女性主义 《变形记》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浅谈《桃花扇》“多层次”之美 被引量:29
3
作者 基语馨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5期52-53,共2页
《桃花扇》作为明清感伤文学之鼻祖,跨越了市民文艺的范畴而真正地开启了属于士大夫文学的时代。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下诞生的《桃花扇》'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给予了人们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然而究其剧本'... 《桃花扇》作为明清感伤文学之鼻祖,跨越了市民文艺的范畴而真正地开启了属于士大夫文学的时代。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下诞生的《桃花扇》'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给予了人们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然而究其剧本'美'的来源,却是在于其审美感受之多层次,而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又是由多层次的审美效果与美学价值而构建出,正是这些丰满而紧密的'层次'成就了《桃花扇》在文学与美学领域极高的价值。本文将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内涵三个方面分析讨论剧本《桃花扇》的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并从而多角度探究其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美学 明清感伤文学
原文传递
《桃花扇》悲剧溯源——浅谈“阴阳”二元性模式的运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基语馨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2期49-50,共2页
《桃花扇》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戏剧之经典,一直以来为学者交口赞誉。而在中国戏剧评论史上,学者们对其剧种的定义却是见仁见智。有研究者认为《桃花扇》中大量的党派斗争与政治闹剧的描写是全剧核心,因此将它定义为“正剧”;而其余研究者... 《桃花扇》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戏剧之经典,一直以来为学者交口赞誉。而在中国戏剧评论史上,学者们对其剧种的定义却是见仁见智。有研究者认为《桃花扇》中大量的党派斗争与政治闹剧的描写是全剧核心,因此将它定义为“正剧”;而其余研究者则更倾向于将此剧归于“悲剧”之列。本文的观点更偏向于后一种,《桃花扇》的悲剧性特征明显,这主要是源于作者“阴阳”二元性结构模式的运用,而其中有关爱情与政治斗争的情节设置也是为了建构这样的二元性模式,从而达到悲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阴阳 二元性模式 悲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